03.01 五代乱世中最牛的人是谁?朱温?李克用?都不是!竟是他心系百姓

#

引言: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但教方寸无诸恶,豺狼丛中也立身


五代时期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开始到960年北宋建立为止的53年时五代十国。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权不断更替,南方则分裂成几个小国。五代十国与春秋战国、三国、五胡乱华、晚清与民国并称中国历史上的五大乱世。这一时期,战争频发,政权更替频繁,生灵涂炭。能在这种乱世中生存下来已经非常难得。其中有一人堪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历史上独一份,他是谁?没错,他就是号称“十朝元老”不倒翁冯道。


为什么说他最牛,先看看他的最强履历!

在唐末军阀割据的战乱时期,时年弱冠的冯道投奔幽州节度使刘守光,被任命为参军,开始了他的仕途。军阀争战,刘守光被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所杀,他改投河东监军张承业做巡官,不久,经张承业推荐,冯道到李克用军中,出任节度府掌书记(约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后来,李克用的养子李存勖消灭后梁王朝建立后唐,冯道被任命为翰林学士,专门为李存勖草拟机要文书。李克用的另一个养子李嗣源势力崛起,与李存勖争锋,冯道弃李存勖而奉迎李嗣源,因“劝进”有功拜为宰相。石敬唐消灭后唐建立后晋,也拜冯道为相;契丹灭晋,冯道投诚契丹,被封为太傅;刘知远赶走契丹建立后汉,冯道因率先奉迎被拜为太师;郭威杀后汉隐帝建立后周,冯道因帮助郭威诱杀刘氏兄弟有功仍为太师,直到周世宗时才贬为山陵使直到病逝。由唐末投奔刘守光(公元907年),到被五代最后一个王朝后周的周世宗柴荣贬做山陵使(公元955年)为止,尽管48年间王朝七度更迭,先后换了14个帝王,但他却始终官运亨通,不离将相、三公、三师的最高官位。更在五代获得“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为之偁誉”的声望。


虽然这十朝总共存在的时间也只不过半个世纪,但能在充满尔虞我诈的五代朝堂之上,光杆司令般的坚挺下来,属实不易。放眼整个历史长河,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也让他留下了千古骂名。在古代中国,读书人尤其注重气节,“不事二主”是读书人的原则。像冯道这样屡换门庭的官员,是无耻之徒的典范。欧阳修曾评价冯道是“无廉耻立人之大节”,司马光怒斥他是“奸臣之尤”,清代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更骂道“冯道之恶浮于商纣王,其祸烈于盗跖矣”在官方修史上冯道是跟秦桧并名。

冯道侍奉十一位皇帝的“经历”在历代崇尚儒学的史家看来是卑劣无耻的。

这样对冯道评价实为不公,事实上五代本就是一个军阀割据,群雄并起的时代。后唐、后晋、后周,朝代与皇帝不断更迭,在这样的乱世当中要求读书人守节本就是强人所难。不管是侍奉中原王朝,还是侍奉契丹人,冯道都是在维护百姓。

一、劝帝王以民为本

冯道第一次拜相是后唐明宗李嗣源,他第一次把《贞观政要》送给了李嗣源。《贞观政要》是唐太宗施政的总纪录。冯道告诉李嗣源施政的基础是廉政、爱民如己,只有国内维持和平,人民的生活才会幸福,冯道要皇帝效法唐太宗,利用自己的权力多替老百姓做事。由这件事来看,冯道非常忠于职位,因为他是宰相,必须克尽宰相的职责。

后唐末帝李从珂嫌冯道是书呆子、老头子,一上台便献《贞观政要》给他看。便派他到同州担任地方官,冯道不骂皇帝,不抱怨,能努力于地方建设,将自己的薪水拿出来,协助地方修筑河堤。


二、为换人民和平,背负恶名

最惹世人所唾弃的是冯道以特使的身份,代表石敬瑭出使到契丹,去割让燕云十六州,被骂为卖国贼。但冯道自己的想法呢?

他其实是为了百姓忍辱负重罢了,如不与北方的强国修好,国家就不得安宁,百姓就要遭殃。

万一北方的强国打下来,不只十六州,全国都会完蛋,都会陷入不确定状态,那民众的生活就会更苦,所以冯道认为我去当特使,我去割地,最终目的是为了求得和平,即使自己背上骂名也在所不辞。


冯道的一生,历经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后效忠于四朝之中的十位君王,这种行为在提倡忠君的中国古代,注定要饱受非议。包括欧阳修与司马光在内的许多史学家都相当鄙视他的政治道德,但是联想到冯道当时所处混乱的社会环境,只要他选择出仕,就不可避免地要跟多个朝代、多位君王打交道,某种角度而言,冯道的选择是情有可原的。而且处处为百姓着想,只不过生不逢时,倘若和平年代,也不失为一代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