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什么当年蔡崇信要放弃百万年薪,去马云手下当“小弟”?

老郎中财经


应该是知道马云有知识可以学习,做他手下有发展前途吧,还有就是关系不一般,一般人也进不去吧。或者马云很欣赏他呀。


梦想成真79620495


谈到阿里巴巴,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马云,但是在马云的背后却有一个男人对他来讲至关重要,那就是蔡崇信,当年如果他没有加入阿里巴巴,可能也就没有现在的阿里,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阿里刚创立时,并没有什么规章制度,一直都是以“感情”、“理想”和“义气”在维持着公司的运转,每个人的职责和利益也都不明确,这种“家族式”的企业如果说是小打小闹可能还会成功,但是想要发展壮大很难,而蔡崇信当年加入阿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忙把公司规范化运营,以正式的合同把18罗汉的利益绑定在一起,分工明确,这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为阿里未来能成为国际化的大公司打下了基础。

其次就是为阿里拉来第一融资,在蔡崇信未加入阿里之前,马云曾找过当时在金山当总经理的雷军还有联想的柳传志,想让他们投资阿里,但是都被拒绝了。而被拒绝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的阿里并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成功的案例和数据,更没有什么特别的技术优势,可以说属于是“三无团队”,所以这也是马云被拒绝的主要原因。而蔡崇信加入阿里巴巴之后,为阿里拉来了第一笔由高盛牵头的500万美元天使投资,可以说这第一笔500万美元的投资比后来孙正义的2000万美元都重要。

当然后面的多笔投资收购也都有蔡崇信的身影,比如孙正义当年本来打算投资4000万美元,想占更多的股份,而马云口才可能比较擅长,但是财务这方面不行,关键时刻还是蔡崇信阻止了孙正义的要求,改为投资2000万美元。2004年又主导了8200万美元的融资,2005年又主导了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和雅虎投资10亿美元投资阿里的谈判,可以说阿里的融资史背后都有蔡崇信的身影,毕竟他就是靠着这个吃饭的,所以蔡崇信对马云来讲可以说是至关重要,没有蔡崇信,可能就没有现在的阿里,那为什么当年蔡崇信会加入阿里呢?

在加入阿里巴巴之前,蔡崇信的年薪就已经达到70万美元,按照90年代的汇率计算,差不多几百万年薪,而加入阿里巴巴每个月的工资才只有500元,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蔡崇信怎么那么傻,放着几百万不赚,而去拿500元的工资,难道马云的魅力真的有那么大吗?

其实蔡崇信之所以会放弃百万年薪加入阿里,马云的人格魅力是一方面,但是更重要的是他看好马云手上的这个项目,放弃百万年薪,虽然很冒险,但是如果将来阿里成功了,回报肯定会比拿百万年薪高,事实也证明了蔡崇信的眼光独到,阿里的成功也让他的身价大涨,2019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排名147位,如果当时没有放弃百万年薪,而是一直替别人打工,现在虽然财务自由,但是可能达不到现在这样的身家高度。

而除了上面的原因,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即使跟着马云创业失败了,最多就花个一两年时间,以自己的学历和之前的工作经验,想找到百万年薪的工作也还是没有任何问题,可以说还有退路。即使说没有退路,之前几年的收入让他的个人财富在90年代已经达到了财务自由的标准,不工作省着点花对自己也没有任何影响,未来的生活还是有所保障,所以这也是他为什么敢放弃百万年薪跟着马云当“小弟”的原因。

综上所述,蔡崇信之所以当年敢放弃百万年薪跟着马云创业,除了被马云的人格领导魅力所吸引外,最重要的是他之前的积蓄,工作经验等各方面的条件都让他有试错的机会,即使失败了对他的影响也并不大,当然我们也佩服他的这种勇气和眼光,敢拼一把。


鲤行者


1999年5月,小蔡当时想要了解科技公司创业的情况,从老乡小吴那里得知小马,随后小蔡专程跑去杭州见了小马,两人相谈甚欢……

至于为什么放弃百万年薪,可以这样理解:

1.首先小蔡是一个见过世面的人,能理解小马所说要做的事,也能知道这事要是成了能做成啥样。

2.小蔡之前在大公司做投资行业,也认识或能联系上一些能理解这件事并且可能愿意给钱的人和机构,打算为这事去试试运气。

3.小蔡见过一些成功人士,深知成功认识身上有哪些特性,认为小马有做大事的潜质。但当时小马只是有志向的"土鳖"和带着18个"乌合之众"而已,小蔡知道仅仅有了钱还不够,想把事情做大还有很多事要做。

4.小蔡虽然当时年薪百万,但也想着给自己试一次的机会,以自己的水平即使这次失败,事后再回去也不妨碍自己成为一个高薪打工者。

5.很多人认为小蔡跟对了人,确切的说是小马遇到了贵人,没有小蔡也可以说没有今天的小马,有些事时机过了就是过了,和格局能力无关!

6.之后大家都知道了,事成之后小马和小蔡成了永久合伙人,都双双退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了……

小蔡和小马都有大格局,都懂得舍才是最大的得!


光说LEO


"放弃百万年薪″为什么?还是没放弃赚钱,而且是为了赚比百万年薪多得多的钱。

这个提问,和悟空问答下的另一个提问——"蔡崇信为什么不自己创业而加入既没有资金又没有技术的阿里″——提出的问题,几乎是同样的。

加入阿里前,蔡崇信是瑞典AB投资公司的副总裁,负责亚太业务,年薪70万美元。

到阿里后,蔡崇信实际上只是放弃了高薪而已,依据主要有4个。

第一,蔡崇信也是创业者,18位创始人之一,虽然是以马云为首,但自己比在AB公司时的地位高了一截;

第二,是实际上的"二哥″,即连"高位″都没有放弃,而是仍然像在AB公司一样,仅仅在老板——马云1人之下,炒了个大哥、投了个大哥,而从后来仅仅自己跟马云同为阿里永久合伙人来看,简直同是"一哥″了,根本不属于"小弟″;

第三,只是换个地方重操旧业,根本就没有放弃原来从事的投资业务,干的还是老本行、原专长;

第四,是十八罗汉以及阿里人当中唯一的一个已经成功者,放弃百万年薪是真,已经实现财务自由了也是真的,阿里当时根本给不起百万年薪还是真的,最关键的是,在当年每月拿具有象征性意义的500元实属需要、必要、重要,必须与其他创始人包括老大"共苦″嘛,否则就不会有同甘。

由以上4点看来,蔡崇信仅仅放弃了高薪而来到阿里,是因为认识到那百万年薪很可能不过是一笔小钱、快钱,尤其只是一笔虽然可以稳赚却又很可能不增、不涨的钱。这个,是问题的关键!

蔡崇信于是放弃了,把专业性的眼光投向了很可能挣钱大大超过百万年薪的中国互联网电子商务事业。

来到了阿里,也只有到阿里来,当时中国没有第二家。也就是说,来阿里不仅是共同创始电子商务公司,还是共同开创中国电商事业,2个首创。而首创,往往是最具有长远钱途的,蔡崇信作为成功的专业投资人一定是清楚这一点的。

蔡崇信最清楚的是创业、首创所立足的项目。中国当时没有别人做这个项目,外国则已经有人做成功了,而对于外国人是怎么做成功的这个问题,蔡崇信要比马云以及其他共同创始人更明白。

众所周知,好的项目是创业成功的基础,具有决定性意义,是各行各业风口上的最佳立足点,站上了,猪才会乘风飞起、飞高、飞远,挣钱多多、源源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

阿里初创,资金和技术全都没有,而把资金弄来正是蔡崇信的专长、强项,在阿里18位"老板“当中无人可比、无可替代。否则,蔡崇信也就绝不会来阿里,任擅长鼓动、励志的马云说得多么的天花乱坠,专业人士蔡崇信也不会来。

果不其然,蔡崇信一共帮马云做过4次重要增资,每一次都让阿里脱胎换骨,这证实了个人来阿里所基于的那份专业自知、自信,只是,前提是对那个项目蛮有信心,建立在独立、独到的专业判断之上。

在商界,专业人士也同样主要适合于做专业的事,做了才会做到不可替代。不宜于当掌门、抓全面——这是马云型非专业人士的长项,否则难免被替代,无论是投资领域还是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士。蔡崇信来阿里,在马云为首的创始人团队中坐第二把交椅,很相配、很明智,况且,也不是主要奔着马云才去阿里的。

来阿里,也不是奔着做技术,那不是蔡崇信的专擅,另有其人去做了。


肇俊武


蔡崇信35岁时放弃几百万年薪跟马云拿500元月薪白手起家创业,说明蔡崇信的阅历足够让他看见机会背后的财富,具体分析:

1、全球的投行工作经历,35岁的年纪,蔡知道自己有什么资源,能做什么事业,想要什么机会。

2、蔡看上了中国即将成为全球第一市场的趋势,他具有超强的洞察力和财务分析能力。

3、当年的马云也是35岁,折腾了10多年,具有激情和经验的年纪,他看好马云,他更相信自己可以帮助马云获得资金支持,全球视野。他们相互成就对方。

所以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看破事情发展规律的蔡崇信当然具有让马云从无到有,从有到巨富的视野、资源和能力。

所以他看到了未来的巨富,当然可以接受当下的月薪500元,再说当时他也并不缺钱。


邓冠卫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一个老的话题了,蔡崇信选择去马云公司拿500,一来是因为他本人看好中国的这个大的市场,想想看,中国14亿人是欧洲的总和,美国的近5倍的市场。所以蔡崇信加入马云肯定是看好中国,以及看好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当然他的个人勇气和眼光也很重要。


产教探索与在线教育


这个取决于个人魅力,马云是个演讲洗脑高手长期的教师任职生涯使他在演讲中有着非常厉害的手段,再者当时互联网刚刚起步在国外留过学的人对这个认识很大,志同道合最后一拍即成。


杰尼的创业日记


我跟你聊聊,中国的互联网起步比美国晚十几年,马云当年也是去到了美国,才意识到互联网的巨大潜力。蔡崇信首先是看中了淘宝在中国的巨大潜力,其次才是马云这个人,缺一不可。现实中确实有那么一小波人先知先觉。


老高游走京津冀


去之前他是“大哥”么?来阿里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好么?

开玩笑了,人家是眼光精准,看准了马云看准了阿里看准了中国大市场


子尚


蔡崇信是一个非常有远光的人,不计较眼前利益,在乎的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