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廣東省揭陽市普寧市大坪鎮新竹管理區房氏開基祖地橫嶺古村

丙申孟冬,李花萌動,不為所動的是靜謐的村落與淳樸的農民。“多橫村”,是她五百年前的名字,而這裡也確實有很多“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自然景色。

午後陽光正好,田野亦如是,這是小編淺耕遊訪本地區姓氏文化第一站-房氏村落,從新墟洋去橫嶺,走的是小路,雜草叢生,路徑若隱若現,因為許久無人走了,有也就放牛人拉扯著牛偶爾走走。

橫嶺村是大坪新竹行政村下轄的一個自然村,在青山嶂下,與橋頭村、埔心圍裡、埔嶺村接壤,裡平公路旗子凹處有簡易村道可通村裡,村人多遷旗子凹或大坪墟居住,村中常住約三四十戶。(小編所至不巧,沒有村民可供諮詢,缺乏相關數據)

雖然現在的橫嶺村其貌不揚,但他卻有個常被人忽略的內涵--“大坪房氏開基祖地”,五百多年前,房氏開山祖懷遠公就是在這裡定居開基的,這裡山橫成嶺,沃野成洋,青山嶂與南山嶂環抱有情,而這也大大地左右了五百年前放棄鮜溪的那個決定。

二村之間水口處有座廟正在建設中,名喚“安樂宮”,主祀慈悲娘和五顯爺,有說法此廟是先祖立基之初便創建的,在缺乏記載的前提下,誰又能肯定呢,龍騰廟也才216年而已。據聞該廟五十年代曾遭拆除夷平,三十年前(甲子1984)重建時僮身竟能指示鄉人,將深埋河裡的老香爐挖起,著實有趣!

橫嶺村中心有座稍特別的廟,主祀大士聖王,鄉人稱為大王公,其系幽冥鬼王,估計是舊時為驅除瘟疫邪穢而迎奉的,畢竟有案例旁證,至於何時何地所來,不得而知,或許清朝中後期從惠來而來(參考梅嶺村)。橋頭村口與橫嶺村後皆有福德宮,奉伯公伯婆。

從橋頭往橫嶺是連綿不斷的耕地,但荒置的不在少數,現在人們無須靠耕地來解決溫飽,故而大多就近種些菜蔬而已,山裡也多種梅欖桉松等經濟作物。村中有部分老屋仍在使用中,但大多人已經建設了水泥樓房居住,住在老屋的基本是留守或孤寡老人。在行走過程中,有個熱心的老奶奶邀請我們去參觀她那飽受風雨侵蝕而搖搖欲垮的祖屋,她說就她一個人住在這裡!

在後來的行走中偶然得知村裡竟有鮮為外人知的學校一所,待到前往觀看,與所想大相徑庭,與其說是學校,不如稱作學堂;一所,還不如一間來得貼切。細節小編沒有深挖,這學堂的使用時間貌似也不長,只作為村裡年紀偏小的兒童進行受教育場所,年齡稍長之後就去往其他完全小學上學。學堂裡還有黑板、作業牆等印記,也許是村裡部分學生一個時代的特殊回憶。學堂現在只作為村裡的雜物房,置放些不常用的農具什物。

據《房氏族譜》載,始祖再興公由梅州大埔遷惠來以曬鹽為生;二世祖懷遠公三兄弟常年往返於惠來與船渡頭(船埠)之間營謀販貨,並於明弘治十五年(1502)遷海豐縣龍溪都多橫村居住,然譜中關於公始創屋場無處尋覓。公傳下三子,留幼子汝義在橫嶺居住,今汝義公祠廢墟尚在,或是公之居所也未可知,小編看到祖祠龍頂有奉香火,不知是否正在規劃重建中。

歷史到開山祖創基幾十年後的嘉靖隆慶朝時,山賊橫行,民不聊生,譜稱“隆慶之亂”,大部分遷入山區才幾十年的各姓戶民又被迫“背井離鄉”,不願外逃的人則過著“賊至則守,賊去則耕”的生活。至明萬曆朝中後期,部分外遷者又陸續遷回,也有就此定居他鄉另創基業的,而此時部分後來墾荒者也隨此潮流進入山區立基創業,遺裕子孫五百載矣······

五百餘年,多少春花秋月與夏風冬霜,映襯著這其貌不揚的古村落,儘管她已蛻脫了五百年前的貧瘠,五十年前的喧囂。這五百年是一個輪迴,從荒山無盡到沃野成洋,從舉家赴農忙到冷眼看田荒!

橫嶺村掠影

橫嶺汝義公祠與民居

安樂宮舊貌

重建中的安樂宮

大士聖王宮

橫嶺福德宮

橋頭福德宮

橫嶺學堂

橫嶺村衛星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