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从贫农和尚乞丐再到帝王的创奇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的一声颇具传奇色彩,先是一个贫农,因为天灾人祸家破人亡,不得不出家当和尚,每日的挑水虽然辛苦,却也可以吃饱肚子,可惜,天杀的世道连寺庙也不能避世,他又被迫成为游僧,实际上就是要饭的,机缘巧合下又进入到了郭子仪的红巾军中,成了一名大头兵。

由于作战勇猛,机制灵活,粗通文墨,很快就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最终娶得马氏,开始了认识最重要的征程。

征战天下

作为一名大头兵,他能够在气势上压住汤和,让其信服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但他做到了。在人命如草芥,名为义军实为草莽的红巾军中,朱元璋坚持忠孝为本、信义为先、以身作则、勇猛灵活的理念,很快就让其崭露头角,却也为其招来了嫉妒的目光。

机智的朱元璋主动选择躲开,另立山头,不但避开了红巾军内部倾轧内耗的风险,还开阔了视野并发展壮大了自身的力量。最终,利用张士诚和元朝争战的空隙,突袭应天得手并迅速站稳脚跟。

至此,朱元璋彻底摆脱了红巾军的掣肘和影响,开始独立自主的发展实力,同时听取了重要谋士李善长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一面小心翼翼的扩张地盘,一面尽量避免和依然十分强大的元廷正面对战。


此时朱元璋的四周依然危机重重,东面是财力雄厚的张士诚,西面是兵强马壮的陈友谅,东南方有方国珍,南方陈友定,北方有元兵,可谓是四面楚歌,形势危急。

1360年,陈友谅和张士诚相约共同夹击应天,形式危急,朱元璋听取刘伯温的建议,首先迎战实力最强侵略性最强的陈友谅,张士诚首鼠两端,贪图享受,野心不大。双方首战攻克江西和湖北东南部,第二次鄱阳湖大战,再胜,直接灭杀陈友谅。

1367年又灭张士诚,收服方国珍,至此朱元璋得到了整个南方的领土,并与同年命汤和和常遇春,率大军北伐,北伐中发布《谕中原檄》,文告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以此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朱元璋对北伐又作出了部署,提出先取山东,撤除蒙元的屏障;进兵河南,切断它的羽翼,夺取潼关,占据它的门槛;然后进兵大都,这时元朝势孤援绝,不战而取之;再派兵西进,山西、陕北、关中、甘肃可以席卷而下。北伐大军按计而行。徐达率兵先取山东,再西进,攻下汴粱,然后挥师潼关。


明军一路计策得当,军纪严明,势如破竹的攻占了北方大片领土,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南方统一北方的实例。

1368年,朱元璋登基称帝,建国大明,并于之后多次征战北方,彻底驱逐了元朝残余势力,消灭了蒙古东山再起的机会。

洪武之治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深深的知道底层人民的疾苦,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

朱元璋深知灾荒给农民造成的痛苦,即位后常常减免受灾和受战争影响的地区的农民的赋税,或给以救济。多次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大型的租税蠲免。洪武二年是明初第一次大规模地蠲免赋税。之后的三年、四年、九年,也曾在应天、河南、北平、山东、江西、两浙等地陆续蠲免赋税。到洪武二十四年统计时天下田土,已达到3,874,746顷。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明初,朱元璋对待一众开国功臣比较温和,封侯拜将毫不吝啬,但接连出了三件大事,蓝玉案,胡惟庸案和太子朱标之死对朱元璋的打击非常大。致使他开始为没有根基的皇太孙朱允炆清理障碍。颍国公傅友德,定远侯王弼,宋国公冯胜等又被先后处死,致使明朝开国功将几乎损失殆尽,间接导致了明太祖死后靖难之役中朝廷无可派之将。

朱元璋屠戮开国功臣,也成为了后人诟病他的主要原因,这些举措虽然血腥,但对稳固当时时局,却有推动作用,加上执政勤勉,与民实惠,大大的促进了国家的繁荣。

虽然朱元璋处处算计,却唯独留下了藩镇,不知道是老年糊涂,还是有意为之,反正朱允炆果然如他所料,镇不住开国功勋,而这个功勋就是他留下的仅剩的藩镇——朱棣。或许这也是他的算计之一,如果孙子不争气,儿子夺了天下,依然是朱王朝,并不止亏。

实际是否如此,我们只能猜测,一切只有当时的朱元璋自己清楚。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