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襄樊之战,关羽北伐,为什么刘备的益州没有按照当时诸葛亮《隆中对》也同时出兵北伐呢?

阿金的历史世界


首先先看看地图 我个人认为关羽应该是奉命打襄阳 但是刘备是让关羽去骚扰曹仁 并不是真打 而关羽是打嗨了结过变成真打了后面被偷袭

首先刘备汉中是惨胜 可以说是得其地而失其民 得了一个汉中空城 自身成都兵力也损失 需要空城布防而且刘封拿下三郡民心不稳,北面移民40万人口 曹魏需要消化所以没有威胁 最有威胁的就是曹仁位置 所以派关羽去骚扰曹仁让他不能行动

结过关羽北上骚扰曹仁中途过程中 好家伙曹仁四周都叛变响应了 曹仁已经是孤城一个 假打变真打 而且从地图上看这拿下襄阳已经是志在必得了 曹仁要完蛋了

地图上看 援军于禁和徐晃都是曹操中央派来的还有张辽的合肥远道而来也就是连援军都是远水止近渴的地步 还有曹操怕的不是关羽厉害而是怕皇帝离叛乱地区不远 怕出乱子才想迁都的而且迁都还能派中央援军支援曹仁

然后庞德援军进入了樊城可惜被关羽灭了 又打的于禁投降了 关羽然后就骄傲了这也太好打了吧 于是加派防卫东吴的人马打算在魏国第三个援军到来前打下曹仁 然后估计连关羽也没想到曹仁这么难打 一直打不下来而且还耗到徐晃到来被徐晃打败了 背后又被东吴偷袭

综合来说就算东吴不偷袭关羽还是打不下樊城 地图已经很清楚了就算徐晃被打败了后面还有张辽援军 而且还有一支叫李通的援军也在赶来 如果关羽打下襄阳笼络叛变势力对抗援军可能还有希望会赢而且就算丢了南郡也没关系因为襄阳不管经济和战略位置都比南郡强 可惜关羽还没打下樊城就被徐晃援军打败了



哦哦买药


这个问题有些理想化。

关羽发起襄樊之战的目的和动机是什么?是否是个恰当时机?

阿呆认为,关羽如果要北伐,最佳的时机让他错过了。219年上半年的时候,刘备带领蜀汉军队在汉中同曹魏军队,已经是形成胶着状态,难分胜负。都已经是精疲力尽了。蜀国上下几乎是用尽了最后的力气在扛着。到了“男战女运”的地步。

如果这个时候关羽发起襄樊之战,那是从背后给曹操捅刀子,是对汉中战场最有力的支持。可以让曹操头尾难顾,败得很难看。然而,关羽没这样做。而是等到汉中之战胜利的捷报传来,论功行赏,分封将军的时候,关羽感觉失落了。连黄忠这样的降将也被封为五虎上将。关羽感觉没面子。

没面子。这让他这个蜀汉第一将军坐不住了。关羽最看重的就是面子,他是多骄傲自大的人啊。那就打一仗,把面子挣回来。不能让世人只知道汉中战场的辉煌,而遗忘了他蜀汉第一大将。

关羽是有假节的,是可以不用请示批准就出兵的。史书上记载,关羽是出兵之后,才通报刘备的。

这次的襄樊之战,高调开始,也创造了关羽生涯的巅峰: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不可一世的关羽,居然不顾大局,忽略了“吴蜀联盟”的重要性。根本不把东吴放在眼里。抢收了东吴的军粮“湘关米”。彻底让东吴忍无可忍,最终盟友翻脸,一下子三足鼎立的局势被打破。结局是很难看的,荆州丢失,关羽身首异处……

现在回到大局上看。汉中之战的胜利,让蜀汉上下都昏了头,以为自己不可一世。刘备自从汉中之战后,已经抛开了《隆中对》。

《隆中对》很明确地规划: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这其中的意思有几点:

1、保其岩阻。利用益州和汉中的地理优势,以防守为主。

2、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稳固四面,交结盟友,形成一个相对和平的小环境。主要精力对方曹魏。

3、内修政理。打仗打的是实力。在岩阻的保护下,小和平的环境中,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实力,为争夺天下做准备。

4、天下有变。当实力发展起来了,天下有变的时机来了,再两路北伐。

这个规划方案非常好,考虑的很周到的。天时、地利、人和的统一,是一个长远的发展计划。

事实上,在这四个条件都不满足的情况下,刘备膨胀了,纵容关羽发起襄樊之战,自己后来也不顾劝阻,贸然发动夷陵之战。

由此可见。汉中之战是个转折点。汉中之战的胜利,让蜀汉达到了巅峰,但是,也从此走向下坡路。那是因为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膨胀了。自大了,把自己高估了。刘备如此,关羽如此……

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也是值得借鉴的。

阿呆个人观点,欢迎商榷。


阿呆梦话


其实关羽北伐就是按《隆中对》战略来执行的。

要理解《隆中对》的战略,你得从全局来看,《隆中对》中是说刘备在处理好内政、外交的基础上,待天下有变时,由益州和荆州两路大军同时北伐,就必然能打败曹魏统一天下 。



诸葛亮的战略指明了进攻曹魏的两大战场就是荆州和益州,两路出击,也可以是两路策应。

其实这场战略从公元217年刘备进攻汉中,就已经开始了,刘备在法正的建议下, 抓住机会,趁曹操占领汉中后没有乘胜南下攻占益州的机会,于217年发兵北伐攻打汉中 。

从诸多记载来看,刘备的军事行动不是孤立的,远在荆州的关羽也在积极配合刘备在汉中的战争 。



自从赤壁之战之后,刘备向孙权借了南郡,在荆州前线,与曹魏直接接壤的,就是关羽镇守的荆州,刘、曹两家当时以现在湖北省当阳市为界。直到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前,刘、曹两家虽然没有大的冲突,但小的战争一直在进行。

我们知道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攻打襄阳和樊城是在219年的7月,之前双方的国界是在当阳一带,怎么关羽一下子就能打到襄樊去了,而且根据记载,关羽是带着水军去的,其根本原因就是:关羽从217年开始,除了策应刘备的汉中之战,就是开始沿着汉水向北推进,为将来的北伐作准备。



战争从来就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打响的,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是需要一系列的准备,和地理上的跨越、前进,刘备打汉中也是一样,关羽北伐襄樊也是如此,两场战争应该看成一个整体行动,肯定是经过刘备方的策划和规划,同时行动的。

如果说汉中之战,和襄樊之战是同时行动,那么就符合诸葛亮《隆中对》中的战略规划,从荆州和益州两路出兵,当时刘备与孙权是联盟状态,而刘备势力范围基本上平定,为了抓住机遇和赢得时间,刘备提前发动了《隆中对》的战略规划。



汉中之战是从217年开始,一直打到219年,差不多打了两年。而襄樊之战的前奏,关羽沿汉水向北推进的战争,应当视为襄樊之战,这要算起来,襄樊之战也打了2年。而不同的是,刘备的汉中之战,倾尽了益州的战备资源,达到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在219年刘备拿下汉中后,刘备自称汉中王,但此时的益州由于2年的战争,消耗过大,无力继续发动北伐战争,只能休养。

而关羽这边因为之前一直是小战争,消耗不大,从219年7月开始,关羽将主力压上,开始攻打襄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关羽的这场襄樊之战,已经筹备了2年,刘备在汉中的胜利也极大的鼓舞了关羽,并且关羽在战争初期,一直就是压着曹魏打。



不仅击败襄阳太守吕常,也击败了征南将军曹仁,围住了襄阳城和樊城,在随后的战争中,关羽打出了小高潮,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俘虏于禁手下三万人的精锐部队。关羽在前线的胜利,不仅鼓舞了刘备,而且鼓动了曹魏境内的反曹亲刘势力,候音、卫开背叛曹魏,接受关羽印信,孙狼也向南投奔关羽,曹魏境内人心惶惶,关羽一时威震华夏。

关羽的襄樊之战就是刘备的命令,除了命令关羽北伐,刘备还命令刘封和孟达攻占了上庸三郡,除了彼此策应,刘备此举还有减轻汉中压力的原因,虽然曹操退出了汉中,但是刘备经过2年的汉中之战,已经筋疲力尽,无力再战。



谁也没有想到,关羽在前方作战,孙权却已经暗联曹操,背盟偷袭荆州,夺取荆州三郡并斩杀关羽,让刘备势力彻底退出荆州,这不得不说是刘备集团的战略失误。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襄樊之战”本来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防御战役,而关羽却因为旗开得胜打成了北伐的进攻战。

北伐是诸葛亮为刘备设定的既定战略,但此时不是北伐的时机,刘备诸葛亮并没有做出北伐的决策。

关羽勇猛无敌,不愧为天下英雄,但绝不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战略格局不足,最终导致失败,亦在情理之中。


01

“襄樊之战”的背景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进位汉中王,上表许都,曹操闻之大怒。于是,采用司马懿的策略,联合孙权进攻刘备。

刘备自然是惊恐无比,但诸葛亮自然是早就料到了:让关云长出兵樊城,使敌军胆寒,自然瓦解矣。

此时,是曹操主动对刘备的讨伐战,也仅仅是一怒之下,做做样子,发泄一下不满而已。

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诸葛亮,作为军事家,对于两国交战这等大事,必定是深谋远虑,精心策划才是。绝不会一时冲动,就发动大规模的战役。

诸葛亮的判断是正确的,一旦曹操进攻受阻,也就会就此撤军。

双方再次归于战略平静期,相安无事。

02

关羽对战略意图判断错误

关羽没有彻底明白统帅们的战略意图,由一场装装样子的防御战,作为了发起北伐战役的前战。

关羽没按套路出牌,曹操没想到。打了曹操个措手不及,害得曹操急眼了,连迁都的打算都有了。如果曹操是正式发起对蜀汉的进攻战役,绝不会如此狼狈不堪,而没有后续跟进的措施。

刘备诸葛亮没有想到,关羽想趁势夺取许都,一统中原。按照设想,仅仅是让关云长出兵吓唬一下曹操罢了,根本就没有讨伐中原的意图,否则绝不会不考虑关羽出兵后,荆州的保障防御工作以及在其他方面配合关羽作战。

北伐战役这么大的事,不可能随意发动,更不会刘备诸葛亮都在喝茶聊天,让关云长一人去完成。此等大事绝不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03

战役的责任

“襄樊之战”的失败,是蜀汉走向衰败的开始。把责任让关云长一人承担,这不公允。

此战,关羽是有失误的地方,比如不该以夺取襄樊为战役目标,而应以部分兵力与曹仁对峙,静待其变,把工作重心放在荆州的防御上。但这不能就把失败归罪于他。而最应该承担责任的是刘备诸葛亮。

“赤壁大战”之后,逐步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暂时处于一个和平稳定的战略平衡时期。任何一个小小的局部冲突,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谁敢保证曹操就是虚晃一枪哪?事实也证明了,“襄樊之战”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关系历史走向的战役。

显然,诸葛亮对比估计不足。轻描淡写地一句“吾早已料到,关羽一出,曹军就瓦解矣”。事实也证明了刘备诸葛亮的重大决策失误。

诸葛亮只考虑到关羽一蹴而就,而没有考虑到关羽可能吃不下曹操的大将曹仁;更没有考虑到东吴真的会出兵趁机夺取荆州。

从整个过程看,除了安排关羽进攻襄樊之外,几乎看不到有其他的跟进措施。

就连关羽战败,求救刘封,孟达,都没有任何反应。

由此看来,刘备诸葛亮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战役预案。

不知道诸葛亮料事如神,究竟料了些啥。

刘备一怒之下,发兵讨伐东吴,为了替兄弟报仇不假,有没有跟诸葛丞相赌气的意思呢?不得而知了啊!

事实证明,即便关羽抽调了几乎所有看守荆州的兵力,也没有吃掉曹仁;陆逊一个毛头孩子还真敢捋捋虎须。

大意的岂止是关公关二爷啊,一生谨慎的诸葛亮,此时胆子咋就那么大呢?

看不懂哦!


豹眼看历史


理想总是很美好的,刘备也想同时出兵啊。但总得考虑现实吧!下面来说说《隆中对》中诸葛亮的布局以及关羽为什么伐襄樊的时候刘备为什么不出兵。

《隆中对》怎么说

《隆中对》强调的是让刘备坐拥荆、益两地,然后把内部打理的井井有条,增续自己的实力,解决好后方问题,团结好盟友孙权。等到时机成熟,荆州方面由一员上将带领向宛城、洛阳方向进攻,刘备则是带领大军从秦川方向出击,以形成两路夹击的阵势。

诸葛亮的设想并没有要求时间上的绝对同步,只要求相对同步即可。而且这时候并没有完成诸葛亮预想的目标,刘备只是刚刚拿下汉中,还没有占据三秦大地,荆州方向则是襄樊要地也没有拿下。这时候不说北伐关中,起码襄樊之地是要弄到手的,故而刘备命关羽北伐襄樊是有着战略方向的考量。


巩固地盘

曹操退出汉中之后,刘备占领了汉中,然后没有多久刘备就回到了成都,差不多此时关羽北伐。因为此时无论是蜀中还是汉中皆是刘备新占的地盘,需要刘备的稳固,特别是大本营成都地区。故而让关羽北向襄樊出击,这不仅是战略考量亦是实际需要,这样可以吸引曹操的目光,给刘备稳固蜀中以及汉中争取时间。若是大本营都不稳定,又何来放心的去夹击?


总得来说,刘备和关羽本已是分兵,这时候就更得注意首选项。关羽单方面的北伐即是出于战略又是实际情况的考量,这是关羽的首选项。刘备不出击则是怕后院起火,稳定自己的地盘是刘备这时候的首选项。所以他们这时候的做法是大致在实现《隆中对》的设想过程中,并没有到其设想的大出击阶段。只是关羽眼中只有襄樊,并没有考量联合东吴的关系,所以导致《隆中对》的设想破灭,这也是刘备和诸葛亮对关羽过于放心的结果。


淡看天上月


我认为这一问很有代表性。接照诸葛亮《隆中对》中的战略规划,分三步走,先占据荆州为家,再占据益州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再趁北方有变从荆州、益州两路北伐完成统一。前面两步完成的不算彻底,因为荆州并没有被刘备完全占据,而是由曹操、孙权、刘备分占。

关羽北伐,为什么刘备没有跟进按诸葛亮的战略进兵关中?

首先,关羽的北伐是他临机制变的结果,刘备未必事先知道。当然关羽本来就假节钺,刘备给了他专荆州之事的权力。他如果先向刘备汇报再行动,就会贻误战机。

其次,刘备刚打完汉中之战,虽然战胜了曹操,但赢得很辛苦。刘备想缓缓气,军队也要休整,蜀国上下都没有打仗的心思。

再则,刘备当时趁战胜曹操之机自称汉中王,大发官帽、爵位、赏赐,蜀国上下皆大欢喜,大家都在享受快乐,不想马上打破这种局面,更不想马上又与强大的曹操打仗。

还有就是地理条件的限制,使得荆州与益州联系不便,消息传递滞后,关羽北伐的消息传到成都时,就算刘备想进兵汉中策应,总要准备一段时间,等关羽水淹七军消息传来时,可能关羽已丢掉了荆州。刘备若要选择最佳出兵时机,还是会参考关羽北伐的成果。等待之下,就无法与关羽做到步调一致。


羽书迟


都是时间差惹的祸。《隆中对》中确实有写过荆州和益州同时出兵北伐,夺取天下的事情。但是人家诸葛亮也没有明确时间啊,这个时候关羽单打独斗北伐,刘备却按兵不动,这到底是发生了什么?难道刘备对《隆中对》产生了怀疑?



第一,关羽北伐,威震华夏,吓得曹操差点挪窝。

关羽一生的巅峰,可能就是这次的北伐了。当时他带人进攻南阳,围住了樊城,只要樊城拿下以后,要北上就轻而易举了。可是在这个时候曹操派来了自己的五子良将于禁,还有名将庞德作为副将,前来搭救曹仁。天公不作美,于禁大军驻扎的地方居然被水给淹了,关羽趁机下去捞人,要捞多少就能捞多少,就连于禁和庞德这俩货都被捞上来了。

这个时候的曹操彻底坐不住了,因为关羽战败于禁的消息已经传到了许都。北方引起了一片骚乱,不少人都赞成迁都的打算,他们认为自己人是打不过关羽的了。

第二,坑爹孙权背后插刀,白衣渡江无耻下流。

要说历史上最卑鄙的一场战役,那应该就是孙权偷袭荆州的战役。双方本身就是盟友关系,说好了要手牵手一起对付曹操。在关羽威震华夏的时候,孙权甚至还派陆逊过去写信给关羽,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以此来麻痹关羽。

所以关羽为了北伐成功,索性就将防守东吴的人马都撤了出来,一起北伐。这就给了孙权得逞的机会了。吕蒙带着一帮人穿着商人的衣服,假装来做生意的,就这么混进了荆州,随后便里外夹攻夺取了荆州。关羽这边知道老家让孙权给端了,那哪成啊。不仅北伐失败了,就连关羽自己的脑袋都保住了。

第三,这段时间刘备在做些什么?

很多人就不解了,为什么关羽在北伐的时候,刘备什么都没有做呢?我只能说刘备就像跟人打架,被打骨折的伤员一样,现在压根就动不了。

虽然通过努力,他完全占据了汉中,可是他所付出的代价是,整个益州的所有男女都参与这一战。这个时候刚刚打完汉中之战,刘备身心俱疲。虽然在成都自称汉中王,可是他清楚自己在短时间内根本就打不了一场大战。而关羽在这个时候会错意了,他认为封他为武将第一号就是希望他能北伐,这是对隆中对的完全误解。

第四,关羽执意北伐,其实是立功心切。

试想一下,从荆州发家开始,刘备带领着张飞赵云这些兄弟,陆续夺取了益州和汉中,这原地踏步的关羽,心里能舒服吗?现在又将武将第一号的名头封给了自己,他觉得受之有愧。他认为人家这六年时间,已经建立了不朽功勋。而自己这六年除了防守还是防守,如果没有一战为自己的名声正名的话,那关羽一定会痛苦死。所以他这是立功心切,根本就不是按照计划来的。诸葛亮的计划很明确,那就是益州和荆州同时出动。现在你关羽提前出动了,你问过益州有这个实力北伐吗?


江湖小晓生


在襄樊之战前期的时候,关羽的优势非常的明显,曹操一度想要迁都来躲避关羽的锋芒。然而这个时候的刘备并没有任何行动,甚至在关羽战败的时候都没能派出援兵。如果按照《隆中对》的计划,刘备的确是需要一起出兵攻打曹魏,但是当时的刘备却没有出兵的实力。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之前,刘备刚刚打完了汉中之战,汉中之战爆发的时候,益州已经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尴尬境地。刘备在汉中之战的时候全民皆兵,才勉强夺取了汉中,而在汉中之战结束后,刘备的损失十分的惨重,根本没有继续进攻曹魏的能力。

我们先来看一下刘备在汉中之战的损失情况,在汉中之战刚刚爆发的时候,刘备派遣马超、张飞、吴兰、雷铜等人进攻曹洪,结果吴兰和雷铜的军队被曹洪带领的军队击败,吴兰、雷铜战死,张飞和马超也损失惨重被迫撤退。后来刘备又派遣陈式去进攻徐晃,结果陈式被徐晃击败,蜀汉的士兵死伤的非常多。这样刘备只能带领着主力部队亲征,蜀汉全民皆兵前来迎战曹操。

之后刘备取得了定军山之战和汉水之战的胜利,斩杀了曹操的上将夏侯渊,并且击败了曹操的主力部队。曹操在这种情况下退出了汉中地区。随后刘备又派遣刘封和孟达攻占了东三郡,将蜀汉的疆土达到了顶峰。不过这一时期刘备仅仅是表面风光罢了,曹操在离开汉中的时候,将汉中地区的所有百姓都迁移走了。根据史书记载,这些百姓足足有八万户。而蜀汉经过四十多年繁衍生息,到了公元263年的时候,人口才只有28万户,94万人。而在汉中之战结束后,蜀汉经过战争的消耗,真正能够作战的人,最多不超过五万人。因此刘备才没有遵循隆中战略出兵北伐,而是在国内休养生息。

从关羽战败被害后,刘备用了两年多时间才开始复仇,也能看出刘备存在兵员不足的问题。夷陵之战时期,经过两年的精心准备,刘备才集合了四万多军队攻击东吴,而这些军队显然是刘备的全部家当。在夷陵之战刘备战败后,南蛮孟获等人造反,诸葛亮竟然无力镇压,一直等了三年多的时间,才开始对南中地区用兵。可以说从汉中之战结束后,一直到诸葛亮南征孟获,蜀汉始终都没有恢复实力。到了诸葛亮南征孟获之后,又经过两年的恢复生产和大练兵,蜀汉才具备了北伐的实力。然而这时候曹魏的政权已经十分稳固,诸葛亮北伐也只能徒劳无功了。


史海泛舟摆渡人


关羽的北伐,并不是一场有准备的按照隆中对出兵的战略,他只是刘备方一支偏师对大局的策应,由于误判和冒进及盟友偷袭等原因,功败垂成。当时曹刘刚打完汉中之战,曹操因汉水之战粮草被毁只得退到长安驻扎,其时之前召集的曹彰也引军来到,在长安集结重兵,似有虎视汉中再次出击的意图。


刘备经过二年的小打小闹、连消带打、乘势决战,终于全据汉中境,喜不自胜,为了鼓舞人心提升士气,占住大义名份,向汉献帝上表纳还左将军印,自称汉中王,大封群下。(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武将中关羽为首,为前将军,假节钺,有专杀决断和发动战争的权力。不管刘备实际有没有命令关羽北伐,但这一举动应该有让他北伐的意图,关羽受官职后,整顿军备,准备攻打襄樊。

约在219年七月前后,关羽挥师北伐,从南郡出发直取襄阳,得知消息中原响震,曹操急忙调兵遣将,攻守并重,先派出老将宿将于禁率领七军前去解围,适汉水大涨,关羽长居荆州,深明地势地利,借洪水大起的机会,水淹曹军,于禁庞德军大败,全军覆没,这一仗,打出声威和气势,曹操欲迁都避之,中原各地特别是许都以南贼寇纷纷举旗响应关羽,魏王都邺城魏讽欲乘机作乱,曹仁差点弃城而逃。形势一片大好。(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这时的关羽误判了形势,也把握不住这次出兵骚扰的策略用意,野心膨胀,在东吴的麻痹下,抽调江陵等地守兵北上,又传檄上庸山城,要刘封孟达率兵前来合攻,还不问自取拿了东吴湘关的粮米作为军粮。终于盛极转衰,让敌友形成合力,前后夹攻,大败逃窜,失荆州走麦城,西归中伏被杀。近半年时间,只见关羽在荆州掀起滔天巨浪,震动三大势力,而刘备方却迟迟不见出兵相助,有人因此衍生出种种阴谋论借刀杀人论,但都经不起推敲。(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关羽北伐,更多的是一种战略姿态,更多是用作虚兵并非实兵,而在此之前,在荆州的曹刘双方都有过交战,有输有赢,推过去和推过来,都无碍大局,汉中之战,曹刘双方大伤元气,曹操据天下大半,虽然失败,实力仍不可小视,刘备方已是倾益州的人力物力,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全国动员才打赢这一仗,难以顶住曹操的下一波进攻,需要喘息。而内部也叛乱四起,如盗贼马秦、高胜等在郪县起兵,越巂郡夷帅高定率军围攻新道县等,自顾不暇,乱事平定后来不及反应,关羽就败了。


南方鹏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关羽出兵北伐,此时,益州是没有能力同时出兵的。

因为建安二十二年到二十四年,刘备一直在争夺汉中,可以说倾尽益州之力,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刘备、马超、张飞、黄忠、赵云、法正都上了战场,虽然说最终打赢了,曹操亲征都被击败,但是付出了巨大代价,急需休整,肯定不能在这个时候配合关羽。

关羽这次北伐,出兵时机有些奇怪,我不认为是刘备下命令出兵的,关羽假节钺,可以自己出兵,本来关羽和曹仁之间就一直在摩擦,可能一开始只是想反击一下曹仁,然后打兴奋了,规模越来越大。

从诸葛亮《隆中对》来看: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这个时候明显天下没什么变化,不是发兵最好时机,如果再等一年,曹操病逝,那才是“天下有变”,那个时候两路齐出,可能效果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