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德國海撈船7萬件中國文物,中國博物館嫌貴沒買,最終歸新加坡!

一千多年前,一艘載著六萬多件大唐寶物的阿拉伯船,從中國出發後,在蘇門答臘海域的勿里洞島附近遇暗礁而沉沒。

寶船在海底沉寂了千年後,於1988年被當地漁民在一處海底沙灘上最先發現了大量散落瓷器。他“滿載而歸”的漁船引起了考古界的轟動。

一位德國收藏家蒂爾曼·沃特法第一個聞訊趕來,並派人對海底的珍寶進行勘測打撈,確認了這些珍寶文物均來自海底沉睡的一艘古代沉船“黑石號”。

值得一提的是,整個文物打撈工作持續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如此漫長的週期,我們不難想象這座“海底寶庫”裡一定有大量文物。最後整理出來的成果也不負眾望,有近七萬件中國唐朝時期的文物。

其中90%以上為陶瓷物品,以湖南長沙窯的瓷器為主,還有河北邢窯白瓷、河南鞏縣的白釉綠彩瓷和浙江越窯的青瓷等,種類非常豐富。另外,船上還有30多件銅鏡、30件金銀器和18件銀錠。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後來評論稱,這是一次千年前“中國製造”的集中展示。

黑石號的復原船模

這艘名為“黑石號”的船上載有大量長沙窯燒製的瓷碗,其中有一個瓷碗上有“寶曆二年七月十六日”(即公元826年)的印記。考古學家結合對其他器物的考證,確認沉船的年代為9世紀上半葉。也就是說,這艘商船在中國裝載了大量的瓷器等物品後出發,在勿裡洞附近海域觸礁沉沒,在海底已經沉寂了千年之久。

“黑石”號上的銅鏡,約在公元759年製造,被稱為“江心鏡” 丁剛 攝

這一沉船的打撈被考古學家稱為20世紀末最重要、年代最久遠的深海考古發現之一。沉船系阿拉伯人在東非、阿拉伯、印度沿岸使用的雙桅或三桅三角帆船,證實了早期阿拉伯世界與中國之間的海上絲綢之路貿易。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的研究人員譚海迪告訴筆者,“黑石號”最突出的意義,就在於它證實了中國與西亞之間確實存在一條古代海上絲綢之路。

出自“黑石號”的瓷碗上寫有“湖南道草市石諸孟子有明樊家記“,系長沙窯所制(約公元820—850年)。丁剛 攝

“黑石號”沉船文物打撈消息立刻傳遍世界。從2002年開始,中國的幾家博物館曾先後向印尼方面提出購買意向,但當時印尼的開價高達4000萬美元,而且打撈方提出必須整體購買,中國博物館最終不得不放棄。

隨後,新加坡聖淘沙公司於2005年籌資3200萬美元購得了這批貴重文物。據新加坡媒體報道,新加坡酒店業已故富商邱德拔的後人為此捐出鉅款,購得的所有文物目前大部分落戶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

亞洲文明博物館

2017年12月9日,湘江岸邊長沙銅官窯遺址,“黑石號”上的162件文物回國,初步擬定一級文物15件(套)、二級文物81件、三級文物60件、一般文物6件。這是迄今為止黑石號文物唯一一次批量“回家”,也是挖掘者蒂爾曼·沃特法手上僅有的最後162件。現在我們來領略一下“黑石號”那些唐朝文物的風采:

鑄造鏨刻中亞伎樂紋八稜杯(唐)。 丁剛 攝

下面這件超過一米高的大型陶瓷器,是在船尾和一批白釉綠彩陶瓷器一起被發現。超大型的把壺,相信是裝飾用。壺身的菱型花葉,顯然有異於中國傳統紋樣,相信是西亞地區的紋飾。專家相信這大型把壺是在河南鞏縣窯燒製的,燒製年代介於公元825年至850年之間。

“黑石號”上最為震撼的寶物之一“勿裡洞大壺”,高逾1米,壺身刻有菱形帶花葉紋樣,可能為河南鞏縣窯所制(約公元825—850年)。丁剛 攝

白釉綠彩高足把壺

黑石號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這三件青花瓷盤,這是迄今首次發現的中國最早、最完整的青花瓷器。解決了唐代已經可以燒造青花瓷的歷史懸案,又明確可知青花瓷在當時已經輸出海外。

青花瓷盤

黑石號上還出現了帶“盈”、“進奉”字款的器物,一般認為,“盈”字款瓷器進入皇室的大盈庫,被認為屬邢窯產品,是供皇室享用的瓷器。而黑石號上帶有“盈”字款的綠釉花口碗應產自河南鞏義窯,也就是說帶“盈”字款的器物並非邢窯獨有。黑石號還有“進奉”款的白釉綠彩瓷,說明“進奉”款的器物也會流入市場。

盈字款盤子

進奉字款盤子

黑石號上還有一部分精美的金銀器物,甚至有些圖案是前所未見的,很有可能是為了輸出海外專門製造的。這在某種意義上也側面說明了當時海上對外貿易已經得到了很大發展。

葡萄紋鏡

漢鏡

唐代真子飛霜紋銅鏡

銀盒

天鵝團金花喋

“卍”字符金碟

八稜胡人伎樂金盃

當然,最龐大的還要數瓷器。據悉,當時打撈出來的56000多件長沙窯瓷中,沒有一個雷同的,可見古人極具創造性。

貼塑蘸彩壺

花卉紋碗

鳥紋飾碗

雲氣紋飾碗

花草紋飾碗

銅紅釉紋飾碗

魚紋碗

詩文碗

鼻飲杯

下面這組器物,大家一定不會陌生——黑石號上最為經典的瓷器。

大蓋罐,高度大概50釐米左右。蓋子的弧度和罐身一致,使得這件罐子整體感很強。

重器來了——

黑石號,是一艘航行於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船。下圖為船上的儲水罐和大盆。罐子大的有一米多高,是越窯產品。

大盆的直徑大概在60釐米,雖是實用器物,但看起來很震撼。

這件很漂亮的魚形器,被命名為“研磨器”。

唐代飲茶和現在不同,是把茶餅碾碎後用水煮來喝的(詳細的唐代茶文化,可見陸羽所著《茶經》一書)。這是黑石號船員用的茶碾。

船員用的研磨器組合照

出水的匙、手鐲和漆器殘片

處於同樣的水下環境,西亞器明顯地存在比較嚴重的剝釉現象。嚴格地說,西亞器是“釉陶器”,中唐器是“瓷器”,自然比西亞釉陶器抗腐蝕。

亮的器物——瓷燈籠和油燈。下圖展介裡沒有具體說明燈籠的窯口,我看是越窯。

黃褐釉香薰,器物大概高十幾公分

這隻大燻爐,底部造型仿效金屬炭盆,頂部塑有人獸形象,燻煙從力士撐開的獅嘴中嫋嫋飄出......

一組長沙綠釉窯器物

長沙綠釉直口雙系罐

綠釉稜腹葫蘆形瓶,綠釉水丞,綠釉蓋盒

綠釉花口盤,綠釉盞託,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