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哪些哲学著作有助于自我思维,认知体系的构建?去构建属于自己的那个“一”?

虫儿-飛飛-_


满足你的要求,我认为一本《道德经》足够了。

当你理解了什么叫”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时,你的认知会改变。

当你理解了“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你的人生观会改变。

这时你再读“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就会发现一是万物的最早起源,世间万事物全都是由一慢慢延伸出来的。这时你的世界观又形成了。

这时再思考怎么构建自己的“一”,

你发现那个“一”本来就在那里。


行动家


对中国人来说,系统地学哲学最好的版本还是《毛泽东选集》。

1、西方哲学,一般人读起来有难度。不光思辨让你望而却步,而且大部头,啃起来难度大。西方哲学史尽管你能了解一些知识和脉络,但不是原著,学哲学不学原著那取不到真经。而且要系统地学习,难度很大。不是专业人士,很难涉足,一般人在没有哲学素养的情况下,触碰西方哲学,好像去摸天书。

2、中国传统哲学,需要扎实的古文功底。中国传统哲学代表作,看起来不多,但没有古文素养,也无意去看天书。我都专门学过古代汉语,但不下功夫,不看名家注释,也是头疼,无法理解。很多人读白话文,但信息丢失很多,也不准确,还是要古文字思维。你可以大量看注释,但不能看白话文,再好的白话翻译也没有读古文精确,有韵味。

3、南怀瑾老师的书可以读,但还是形成不了逻辑思维体系。对中国传统文化,讲解得多又好的,无疑是南怀瑾老师,很受人们景仰。我在复旦版时差不多就开始读,有的读几遍,划重点也不少,但还是没有形成自己想要的东西,很多散状的知识遗忘也不少。

4、《毛泽东选集》受益匪浅。有一段时间,苦于自己的思维和逻辑,很是烦恼。想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就想起来看《毛泽东选集》。大体读了一遍,自己感觉不一样。感受特别明显。再读,收获很大。我也感到神奇。后来我向年轻人推荐,带领他们读,进步还是非常明显的。

5、《毛泽东选集》是中国智慧的结晶。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读这套著作也不件容易的事。但要想提高自己的水平,你必须读,这是非常好的路径。这不光是毛泽东自己思想的表达,也是在中国土地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钥匙。这些思想散发出的光辉和能量被历史所证明。后来编辑这套著作,抽调全国最杰出的专家学者润色,毛泽东本人也亲自修改了一遍,是中国哲学的精华。

6、很多历史人物和当代人物都熟读。老一辈老革命那一代人,很多文化水平不高,从延安开始受教育,又在实践中磨练,成为革命和建设的精英。当代任正非、史玉柱等等都是通过学习著作制定战略的。我前几年在《第一财经》看到一个小伙子创业,在通读这部著作后,为了检验自己创业路径是否正确,又通读一遍,确信正确,非常自信,印象深刻。

7、《毛泽东选集》是至今学习哲学最好的教材。尽管读起来也有难度,但毕竟没有语言文字困扰,又相对容易理解。篇幅也不长,道理又很深,是很好的学哲学教材。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95900619118226757"} --}

徒步上路的人文地理


问题较为宏大,在此简单回答,以此引导。

个人认为可以分5个阶段:

第一,认知自我阶段。

自我便是意识的出发点,以自己的思维为中心圆点,向四周辐射。所以,认知可从自我为切入点,打开探索的之门。从简单的入门作品开始,例如《人生的智慧》、《精神分析引论》、《人体寄生虫学》、《人体奥秘》等基础书籍、视频开始。

第二,认知世界阶段。

认知自我后,人类以自我为中心,开始向身在所处世界或社会探索阶段,称为认知世界阶段。这个阶段,以自身在人类社会的角色,可以接触到人类社会,与社会共同成长与学习,如人类社会存在的形式、组成、演化历史,产生的文化、政治与经济,人与自然存在的关系和意义等入手。这个阶段,可以先涉猎一些入门作品,例如《物种起源》、《社会契约论》、《资本论》、《人性论》、《伦理学》、《国富论》、《人口学》、《乌合之众》、《部落的力量》、《西方哲学史》、《世界史》等作品,以及各类哲学理论(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人类活动、自然动植物、天文学基础的纪录片和文字资料。

第三,认知宏观阶段。

人类的世界有限,但是科技视野可以延伸人的感知,看到更大的宏观宇宙与星辰。从望远镜的发明开始,到《万有引力定律》形成,再到《相对论》发表,哈勃的宇宙红移理论,宇宙大爆炸理论和虫洞理论的模型建立等。这个阶段主要涉猎一些基础物理、化学和天文学知识,例如《时间简史》、《天文百科全书》、《相对论》和BBC天文纪录片等。

第四,认知微观阶段。

当我们认知到宇宙深度后,会为宇宙巨大而感到自身的渺小,可是作为人类自身,何不是一个微观宇宙世界。这个阶段重点要了解人类自身微观构成,例如《医学微生物学》、《人体细胞学》、《量子力学》等和相关纪录片等。

第五,认知体系集合阶段。

学习知识的本身,不是成为知识的继承者,而是站在已有的基础点,成为新知识的创始者。

人的一生何其有限,而知识是星辰大海,人短短的一生,不可能亲身经历所有知识认知产生过程。前人的作品和认知,只是你认知道路的引路人,学习前人的知识积累,不断丰富自身的认知和思维高度,才有可能在人类短暂一生中,聚合百家之所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更高度层次世界。

这个阶段是集合提炼自我思想阶段,也是构建自我那个"一"的阶段,学会个人知识管理。历史上比较成功集合理论有物种进化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等。


慢时针


我想国人能把《道德经》读通透了,国民素质就会有一个崭新的提高。大家就会明白天人一体的道理,事物皆负阴抱阳的规律!事物皆有阴有阳,有形有影,有得有舍,有种有收,有聚有散,有来有回,有荣有枯……,一切皆是`时间过程'(时空O)。`无'是万物的种子!七色源于无色之白,七味源于无味之水,七情源于无情之心。心是光源是种子,光源是红色照射到物体上反映的就是红色;光源是绿色照射到物体上反映出的就是绿色!麦粒播到地里长麦子,豆粒播播到地里长豆子,这一些都是`时间过程'(道)。事物的生命皆阴阳合成(一体)!阴生形体,阳呈神彩(颜色);何为阴?何为阳?日为阳,地为阴;雄性为阳,雌性为阴;内心为阳,外表为阴;近为阳,远为阴;思想为阳,物质为阴;无为阳,有为阴……,近看无色,远望有青!事物的形体皆由远及近而展现!皆包藏、掩埋、踏实而扎根发芽成形生长!`日'是天地的核心,为天地之仁;`信'是事物的心性,为社会之仁;人心(思想意识)为人体的中心核心,仁性热情饱满,事物才能生机盎然!`仁'瘪了,生命力也就衰弱了!就避免不了大自然的淘汰!天人是合一的


荒原牧云


谢了!个人观点。那些哲学著作有助于自我思考,真不知道。但是,华夏人文的认知体系,是有其独到的传承之处的。可惜的是好多的华夏人文思维,都被抛弃了!就是没有被抛弃的,也走进歧途异路。华夏人文思想,讲究的是“○”思维方式,而不是“一”的思维方式。“一”的死抠到底的思维方式,大多都是西方人文思想中的产物!到目前为止,这种思维方式,以把大千世界活斯啦的引进_微观领域里面去了!远离了华夏人文思想中的_恰到好处_适可而止的至高轮回境界○的思维意识。这种一条道跑到黑的犟驴精神_风靡世界,华夏人文思想传承基本中断。而西方人文思想却发展至_黔驴技穷_极致形态。这就是中西文化体系发展的状态。至于,今后会如何?不知道。至于人们取○还是取“一”,或者“○一”都取,随意吧!


肖颖50


建议有条件的可以读下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以及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如果想读通俗一点的人生哲学读物,推荐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


火星之子2019


中国缺少哲学家,只有《道德经》,是我迷茫时的明灯,一切都顺应自然,有些事放下,烦恼也就没有了!一切皆有定数,不要强求任何事!只管做好自己,快乐由心而发!


淡悟4947503966419


鲍叔牙的知心朋友“不以兵车而匡正天下”的中华第一贤相——管子古典哲学著作《心术》揭示了“以人为主体的‘核心内容与表现形式’同一的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文化体系”、从“以人为主的‘知人与能管人’同一的中介名词……”、向“人体自身的‘心与九窍’同一的中介名称——哲学的道理和道德、礼仪和法纪”繁荣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唯物自然辩证法!……

……!!!


739958070860


即然说"哲学″著作,那都是西方思维模式的东西,读完之后,当然建立的全是西方思维模式,西方哲学大师的哲学著作读的越多,那么自己建立的认知体系就越西方化,这是不言而喻的!中西文化不同!中华文化里没有哲学,只有"理学""经学""儒学""道学"等。西方没有这些,这就是不同所在!至于想建立自己的"那个",就看采用中华的,还是用西方的打基础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嘛!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鲁中居士


其实哲学的内涵非常广泛,那些用哲学理论对人们理论的人都知道哲学了吗?回答肯定是否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