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从元代到清代各时期所使用的青花钴料,以及烧出的青花有什么特征?


元代的青花瓷器到了中晚期开始普遍采用进口的青料苏麻离青,其特点是青料一般是有晕散现象青料会深入胎骨之中,图八就是新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元青花的高足碗。图一,图二,图三,是与之类似的元青花镂空香薰,晕散现象非常漂亮。苏麻离青料浓厚的地方会出现锡光,瓷器的表面由于青料吃胎的深浅不一,会有凹凸不平的手感。而到了明代的永宣后期,由于进口的苏麻离青料趋于枯竭,青花瓷器开始使用国产的青料,或者是苏料和国产青料混合使用的现象,如图四,五,六,七,这件宣徳青花捧盒,它的顶部用的是苏麻离青料,有明显的晕散现象,色泽浓艳。而四周围的部分则明显的使用的就是国产青料,色泽略微浅淡。到了明晚期以后,就基本上都是使用国产青料了,苏麻离青料也从此不见了踪迹。










瓷之宝光


元代青花分早晚期,早期青花并没有钴料,也能看出是元代作品,中晚期钴料才进口,烧成的青花瓷器有铁锈斑,青花蓝中带紫,铁锈斑一般出现在青花深蓝的地方(也就是釉厚的地方),有凹陷现象,不是铺天盖地都有,藏家往往忽视这一点,以为有大面积铁锈斑就是元代的,往往会“打眼”。

钴料青花瓷器一直沿用到明代宣德时期,以后就逐渐被国产料代替,如平头青,石子青,浙料,珠明料。青花发色好与坏跟烧造温度和氧气还原有关,加之年代久远也会有所变化,看起来有晕散感觉,润泽,是因为蓝料从里面泛出,时代越久有的局部还会开片,当时,不会像原始青瓷一样满开片,古瓷因为瓷器烧造温度不够,加之入土时间长久分子结构产生变化,才会出现这种现象,传世就另当别论了。

元青花非常漂亮,蓝料鲜艳诱人,画工也潇洒,今天大家看到到处是元代青花大罐,不是尺寸大了,就是尺寸小了,没有古韵和神采。大家说民间有大量元代青花是不现实的,你就是看过一眼的元代青花整器,包括瓷片都很难,即使不要说元代青花,就是洪武时期和明前三代青花瓷器都很少,也只能在图片上解解馋。历史上战争,动荡,家人迁徙,不会给我们留下很多,这一点大家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然就会陷入国宝帮行列不能自拔,最后也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以上观点只是笔者的一点体会,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黄海榮


青花,是我国瓷器的一种,即青花瓷。用钴做绘画颜料,绘于瓷器表面,入窑烧造,出窑后即是绘有蓝色纹样的瓷器。一般认为元代成熟,前今年英国佳士德拍卖了一个元代青花罐,拍了一亿多人民币,康熙时,采用分水法绘画。墨分五色…周董还有首歌,叫《青花瓷》 ------------- 如果我回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一下。或有其他问题也可以关注我,给我发私信


小兰爱旅游


园的





北顶民窑


这要写本书吧,我静静的看这类问题谁能回答全面我也正好学习学习。

我到是建议自己去买几本书吧,如耿老的《明清瓷器鉴定》,还有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李辉炳的《青花瓷器鉴定》孙瀛洲的陶瓷研究与鉴定……………


列车CN


这问题确实很难回答,特别是单用文字,就算加上照片都无法真实呈现青花的各种颜色特征特点。建议先看陶瓷鉴定专署,然后多到博物馆多看,到各大拍场亲自上手观看,认真总结感受才是正确之道路。


董时琛


这有先贤的资料和实物。但是一定要加上你个人的悟性,最后还的加上良心。


功德21


这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事![得意]


龙凤壹角


时间不同


张家彩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