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纳粹疯狂屠杀犹太人,为何军中有15万犹太人服役?

emptymalei


纳粹屠杀犹太人,但却有约15万犹太人在军中服役,且还有人是元帅

每当我们提到二战中纳粹的罪行之时,我想谁都避不开讨论他们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

1935年纳粹通过《纽伦堡法案》,剥夺了犹太人作为德国国民的基本权利,并给出什么是犹太人的定义:凡有一个犹太裔祖父母以上的德国人都会被视为“犹太人”。

1942年1月20日,纳粹高官们更是在柏林西南部的万湖召开闭门会议,拿出一个“犹太人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授意成立专门的执行小组,替代当时纳粹各级组织不统一且有些混乱的排忧行为,试图系统、快速、高效率的对犹太人进行屠杀。

事后统计整个二战中,大约580万欧裔犹太人被纳粹德国杀死,占到了欧洲犹太人人口的三分之二,差点就让犹太人这个族群在欧洲大陆消失了。

然而历史往往不是这么简单直白,甚至在大的历史概论下,发生着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譬如我们知道的纳粹德国在自己统治欧洲时期,曾从制度上到行为,从高层到基层,对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

但是鲜为人知的是,纳粹德国在灭绝犹太人的时候,并不是盲目的“杀杀杀”就完事,对于愿意全心全意为德国服务的犹太人,或者拥有不可替代能力,又愿意和纳粹合作的犹太人,纳粹是不愿意去杀戮的,甚至会“好吃好喝”的待着。

根据美国二战史学者布赖恩.马克.里格断定,约15万犹太人在德国军队中任职,成为德国侵略军的一部分。其中甚至出现了大家知道了,一定会大吃一惊的事,不但是有犹太人在德国军中任职,且任职后还得到了极大的重用,获得了纳粹军队的最高荣誉“纳粹元帅”。

这位纳粹元帅的名字叫艾尔哈德·米尔希,父亲是一名犹太人药剂师,因而他自出生就拥有一半的犹太人血统。甚至传言,因为这个犹太人血统,他在1910年报考海军的时候被直接拒绝入伍。

但是他的军事生涯并不因此就失败,海军不行就报考陆军,而在陆军任职中,瞅准了未来,率先学习了新兴的飞机驾驶技术,成为了一名稀缺的飞行员。但遗憾的是,一战结束后,飞机作为攻击性武器,德国被要求不得拥有,米尔希也就无奈“失业”了。

然而上帝为他打开了另一扇窗子,即让他发掘出了惊艳的商业能力,1920年1月31日,他跟好友创立“劳埃德航空服务-北德意志劳埃德德国地区联合航空公司”,进军民航业。并在1926年通过努力,成为了当时世界一流航空公司,德国航空业巨头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总经理。

而也正是因为这个身份,成为了他日后的免死金牌。1933年纳粹上台后,为了突破凡尔赛条约的控制,于是当时的国会议长戈林,邀约米尔希任职帝国航空部的副司令,主管飞机的生产工作。在米尔希犹豫期间,考虑到米尔希的公司是德国空军重建的关键,希特勒也一度亲自进行邀约。

1940年法国战役结束,希特勒论功行赏册封14位元帅,出于表彰米尔希为空军重建做出的贡献,也让他位列14大元帅之中,和陆军、海军的司令官同台争艳。

德国化学家和企业家阿瑟.艾姆豪森,跟米尔希一样是半犹太人,但是因为他精通化学,希特勒在得知之后,一样没有给予惩戒。且为了堵住那些种族激进分子的嘴,还直接颁布命令说他是“雅利安人”,艾姆豪森的公司也可以继续和德国政府搭档赚钱。

从上述案例可见,灭绝犹太人政策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工具性政策,只要你忠于纳粹,且自身本事不可替代,犹太人这个符号不重要,照样高官侯爵。

与此同时在战争后期,德国兵源吃紧了的情况下,一些普通犹太人,也被利用了起来,只要在主观意识上愿意服务纳粹,为纳粹而战,立马就可以获得一整套的军服,提枪上战场,且不用关心血统问题,因为根据种族法,他们被“改造”成了“雅利安人”。

一个叫法肯伯格的犹太人,回忆自己在纳粹部队服役时候的经历时,直言说道“……整个欧洲都是法西斯的势力。也许最保险的地方就是在部队。”


袁载誉


关于这个问题,希特勒表示:你们怕是对我的罪恶政策有误解!

希特勒针对和屠杀犹太人,从始至终都是希特勒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理解这句话,就能明白为何纳粹军队中,有15万犹太人服役了。

事实上在二战期间,大量犹太人不仅参加了德军,还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很多优秀人才甚至晋升到元帅的职位,成为希特勒的左膀右臂,例如德国空军元帅艾尔哈德·米尔希。

这就很奇怪了,一方面与犹太人并肩作战,另一方面又对犹太人大开杀戒,希特勒和纳粹党是精神分裂吗?静夜史认为当然不是,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是因为纳粹的所作所为,全部都指向共同的目标,那就是维持第三帝国的屹立不倒。

自1923年啤酒馆暴动失败,希特勒蹲了几个月号子后,这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五坏青年就变了,变得博学多才,并写出来那本纲领性质的《我的奋斗》。

在这本自传中,希特勒阐释了“种族优劣论”,将日耳曼人外的所有种族归结为劣等民族,包括自己的盟友意大利和日本,犹太人自然也在劫难逃。

作为欧洲历史上的“异类”,失国2000多年的犹太人以犹太教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痕迹,这种排他性的宗教不仅使犹太教始终小众,更让犹太人为基督教的欧洲社会所不容。

但不被欧洲社会接纳,也无法获得土地的犹太人,却通过大量的非农产业发家,特别是商业,这让无根的犹太人反而成为社会上最富裕的人群。

而犹太人的逐利性也让他们利欲熏心,寡廉鲜耻,这些都使得犹太人为欧洲各国所忌恨。在基督教中,出卖耶稣的犹大就是犹太人,这在欧洲人眼中成为犹太人的原罪,所以在欧洲,排犹主义自古盛行。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希特勒针对犹太人,不是惨无人道的反人类,而是货真价实的替天行道,这种看起来对欧洲而言无公害的民族政策,成功避开了英法苏等国的注意。

但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大规模屠杀,却不是一开始就有的,纳粹对犹太人的大规模屠杀,主要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尤其是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

1932年上台伊始,希特勒和纳粹党最需要的是启动资金,将德国带出经济危机的泥潭。在这样的情况下,腰缠万贯的犹太人就成为纳粹党的目标,通过掠夺纳税人的财产,以及向容克大资本家借款,希特勒获得了巨额的启动资金。

希特勒针对犹太人,除了觊觎他们的财产,就是通过验证种族优秀论,将更多的德国人团结起来,绑上世界大战的战车。

但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希特勒面临着一个异常尴尬的问题,那就是此时的德国,加上奥地利的德意志人虽然有将近8000万人口,但对于称霸世界而言远远不够,甚至横扫欧洲都不行,且面积较小的国土注定了德国资源匮乏的最大缺陷。

这样一个国家,而且是极端自负的国家,想要打遍天下无敌手,是根本不现实的。二战期间的德国,兵力最高峰达到1100万,这是德国能动员军队的极限。而同期的苏联美国都可以动员超过1000万的军队,就连被打得元气大伤的英国也能动员超过700万军队,德国想要打败以上三国,仅凭1100万日耳曼军队是不可能实现的。

虽然二战后德国闪击波兰、横扫西欧并偷袭苏联,一路高歌猛进,消灭了法国这一欧洲第一陆军强国,并在苏德战争前期消灭超过300万苏军精锐,但德军的损失同样惊人,希特勒不得不面临资源和兵源捉襟见肘的问题。

所以,仆从国和敌对国的士兵就成为德国越来越倚仗的后备力量,希特勒无形中背离了自己的种族优越论。而事实上,这种背离早在1936年德日意结盟时就开始了,因为和日意两国结盟,希特勒不得不给两个盟国正当的“名分”,所以日本也成了不伦不类的“黄种日耳曼人”。

在希特勒看来,为了维护第三帝国可以无所不用其极,所以将犹太人编入军队也是可以自圆其说的。

事实上,一战期间就有大量的犹太人为德国而战,因此二战前的德国军队,很多都与犹太人有交集。再加上希特勒上台之初为稳固政权,需要拉拢军队的支持,因此所谓的反犹主义只能将军队独立出来。

作为希特勒野心的最重要支撑,军队不能因反犹主义而出现动荡,所以德国军队反而成为犹太人躲避迫害的避难所,因此二战期间德国军队中有15万犹太人毫不稀奇。

但德国迫害其他犹太人的行动仍在继续,尤其是1943年德国开始战争总动员后,因形势的急转直下,德国迫害犹太人的风潮愈演愈烈。除了战败泄愤的需要,六百万犹太人被德国当成和石油钢铁一样的战争资源,填进了德意志第三帝国的罪恶深渊。

愿这样的战争悲剧不再重演。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德军屠杀犹太人,为什么却又选择和犹太人共事?犹太人被德军屠杀,为什么还能安稳的待在德军之中?看似存在理论缺陷,但这确实是实实在在存在于二战德军之中的一种,极其让人难以理解的现象。为什么会如此?其实德军方面,乃至犹太人方面,他们本身也对这个问题有一定的理解偏差。

首先我们要明白何为犹太人?

这个被誉为世界上极其强大的犹太民族,实际上他们最早的祖先是闪米特人,同样与阿拉伯人也有一定的渊源,根据宗教以及犹太律法来看,皈依犹太教的被称之为犹太人,与此同时,犹太母亲所生的孩子也是犹太人,这就涉及到了种族定义层面。

而根据当时德国纳粹对于犹太人的定义,《纽伦堡法案》有如下规定:根据所要定义的对象,追溯其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如果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都是犹太人,那么就可以认定这个人是犹太人,这主要是根据血统来定义,当然直系血统,比如说母亲或者是父亲一方是犹太人,那也可以认定为犹太人,如果认定更为严格一点,即使混血也不例外,所以在这里人为控制因素极多。

二战期间德军要屠杀的犹太人包括哪些?

其实从上面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得知,只要是拥有三代以内的犹太血统,或者是当代信奉犹太教,遵从犹太教的各种宗教信仰,带有犹太文化特征,都可以被认定为犹太人,这些也是德军要屠杀的主要对象,而且相比较而言,这些犹太种族特征明显的犹太人,受到的迫害程度也更为严重,本来对于犹太人的定义也就不是极其的绝对,都是选取一定的参考对象相对而言的,所以这其中的定义自然也有不合理之处,如果此前就在德军中服役的犹太人,或者是那些犹太特征极其不明显的混血人群,还是很难区分界定的。

其实当时德军的目的很明显,并非是完全对犹太人赶尽杀绝,这只是借助种族主义,来达到希特勒从犹太富商手中大肆敛财的目的,实际上赶尽杀绝并非本意,只要是能够被德军所利用控制的犹太人,德军当然不可能轻易的屠杀,但是要想在德军中服役,首先就要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对自己的同胞,能否痛下毒手?很显然就是选择利己还是利他的过程,究竟是坚定不移的信奉犹太教,还是随着大环境改变,让自己的内心屈服。

加入德军究竟是民族信仰的丢失,还是另有所图呢?

实际上纵观世界范围内的战争,毫无疑问,当时希特勒发动的法西斯主义侵略战争,是毫无人性和道德沦丧的,但是面对强大的军事压力,能够活下去或许是最正确的选择,毕竟犹太民族存在的时间之长,已经让他们基本上遍布了世界范围内的大部分角落,

当时德军所大肆屠杀的,其实绝大部分还是德国境内居住的犹太人,总体来说,为了能够让整个民族继续传承,势必要迈过心里那道坎,与杀害自己同胞的德军共事,与其就那样不甘心的死去,还不如以另一种方式让整个民族延续。


历史红尘


导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纳粹政府屠杀犹太人的事情众所周知,他们以血统来划分种族的优劣,其中犹太人被列为屠杀名单中的首位,并在二战过程中的屠杀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我们先来了解下15万犹太人在德国军中的服役情况?

自从在几千年前犹太人被赶出了祖地,开始流落在世界各地,也因此逐渐被同化。所以在二战的时候,有的犹太人真的要比德国人还要德国人。

其实在二战之前,犹太人在德国的地位并不低。第一位出自犹太的将军,则是要追溯到费雷德雷克大帝时期,这个时候才仅仅是1760年。

后来到了1812年,德意志最大的邦国普鲁士,甚至在法律上承认了犹太军人的地位。在后来的普法战争当中,更是超过了12万的犹太军人奔赴前线。

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犹太人联合工会更是毫不犹豫的站起来呼吁犹太人:生死存亡的时候到了,祖国需要每一个国民去为他战斗。

等到二战的时候,整个德国有超过55万的犹太人,其中参军的就超过15万人。


下面来解释下为何军中有15万犹太人服役?


一、德国高层的保护


在希特勒上台之前,犹太人的地位在德国并不低,甚至还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们与德国其他人种一样的社会地位。在二战爆发之前,就有超过50万犹太人在军队服役,不少军队高官都是犹太人。

  

需要解释的是,希特勒疯狂屠杀犹太人其实主要是平民百姓。希特勒虽然厌恶犹太人,可却以个人的名义释放了许多犹太人,当时整个德国高层,基本上每个人都有一两个要好的犹太人朋友。因此他们也成了犹太人的庇护所。更是有高官,本来就是犹太人。


二、军队有一套自己独立的系统

军队从某一方面讲,相对于政府来说,是比较独立的,因为军队有一套自己的系统,某些国家发生政治迫害时,军队可能是比较安全的地方,无论是军队的封闭,还是将士之间的团结。

特别是1934年德国总统兴登堡死后,希特勒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干了,他先将德国经济纳入战争轨道,大力扩军备战,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这就意味着全国适龄男子必须服兵役,所以犹太人和日耳曼青年一样怀揣着梦想,征召入伍。

赫尔穆特·施密特,德裔犹太人,希特勒青年团成员,他因修改出生证明而供职于纳粹军中,二战结束后从政,1974年任联邦德国总理。



三、需要犹太人补充兵源


德纳粹党虽然支持屠杀犹太人,可是在战争中的损失非常巨大,只能补充那么看不起的犹太人,毕竟多一个人就有一份力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虽然在开始的时候处于优势,可是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到了后期的时候,特别是德军深陷苏联战场中的时候,伤亡数量已经让那个德国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而且除了苏联战争中的巨大消耗,在西方还要面对英法等国的反击,在占领区以有很多的反抗势力此起彼伏,所以在这场战争中,德军并不是表面上的不可战胜。

为了补充军事实力,只能招收那些从前看不起的犹太人,用来补充消耗。


四、军队中服役的犹太人不是纯正的犹太人

根据对德军中服役的这些犹太士兵的调查,我们发现了其实很多都不是纯正的犹太人血统,大部分都是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犹太血统占比。虽然德军对犹太人有着斩草除根的屠杀策略,可是对于这些不是纯种的犹太人后裔,并没有特别充足的证据展开屠杀,所以只能在这些看不起的种族中区分等级。

五、人性的欲望—做汉奸

犹太人为了在那个乱世中生存下去,选择投靠纳粹也不是那么难以理解。那些在德军中服役的犹太人就是相当于汉奸这样的人。在那个时代中,犹太人基本上过着朝不保夕生活,如果纳粹能够开这个口子,那么自然有很多的犹太人选择投靠。

而且犹太儿非常聪明,往往在很多的领域中有着非常著名的发明和创作,在战争中同样如此,坐上德军高级军官的位置也很自然。


总结: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是德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变本加厉,由排犹转向屠犹,在居住有全欧一半犹太人的波兰、立陶宛、乌克兰建立了集中营,然后把从占领区和仆从国抓到的犹太人成批运到这些死亡集中营中,送到伪装成浴室的毒气室里杀死,然后焚尸灭迹。这种令人发指的行为一直持续到德国投降。


路之意


小雪微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那就是德国对于犹太人的态度。众所周知,犹太人一直以来,都是纳粹德国屠杀的对象,在种族歧视的高贵的普鲁士人眼中,犹太人是一个低贱的民族,自然而然,他们军队中不会有犹太人的存在,但是,如果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据不完全统计,在纳粹德国的军队中,有至少15万人,有犹太人的血统,是不是前后矛盾。

类犹太人和犹太人,在纳粹人的眼中,有本质上的差别

首先,题主的这个问题,并不是很准确。你可能在历史书里看到过,关于德国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纳粹对犹太人疯狂的屠杀行为,这一点是印在骨子里的, 因此,军队中不会存在所谓的正统犹太人。

这才有了题主所问的问题,所以,我们说,德军中将近15万的,并不是正统犹太人,而是混血,有犹太人的血统。

如果你去过美国,你就会知道,美国人中,虽然不乏种族歧视的人在,但是大多数人还是比较尊重历史的,美国人很多都是混血,所谓正统的印第安人,是不复存在的。

希特勒自认为自己是高贵民族,和二战中的日本一样,认为自己是高贵的大和民族,在他们这些人的眼中,任何外族都是低人一等的,怎么会让他们进入自己的部队?答案就是,很多人隐藏了自己曾经是犹太人的历史,而其中很多人,是混血而已。

战局对人口的大肆削减,尤其对于正想东山再起的希特勒而言,补充兵员,才是重中之重

以前有一个人,是李小龙在美国大学里的导师,他告诉李小龙,要摒弃东方人的虚伪。在这里,我想到,其实希特勒也是一个虚伪的人,他一方面说犹太人的低等民族,但是对于自己的战败,没有一点客观认识,对于那些曾经是犹太人的混血儿而言,能过且过,让他们为尊贵的普鲁士民族二战,才是最重要的。

这种事情,就是西方人心中所谓的虚伪。据历史记载,在战争后期,有将近10多人的犹太人后裔为德国卖命,而德国军队高层,也有将近二分之一的军官。

综上,犹太人其实是很聪明的,他们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伪装成别的民族,从而参加军队,这也是一种生不由己而已。

文/小雪历史微鉴,古事新说,快意江湖!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的点点关注。

小雪历史微鉴


希特勒上台之后,他开始大肆屠杀犹太人,至于这里面的原因,有人说是因为希特勒小时候受到犹太人的欺辱,从此他便开始记恨犹太人,不过这没有任何真凭实据。希特勒建立一个又一个的集中营,上百万的犹太人在这受到折磨,希特勒屠杀犹太人的背后,是对犹太人的资产进行掠夺。



在希特勒上台之前,犹太人的地位在德国并不低,甚至还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们与德国其他人种一样的社会地位。在二战爆发之前,就有超过50万犹太人在军队服役,不少军队高官都是犹太人。


需要解释的是,希特勒疯狂屠杀犹太人其实主要是平民百姓。希特勒虽然厌恶犹太人,可却以个人的名义释放了许多犹太人,这些人一般都与高官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在当时,德国的许多政府官员都可能会认识一些犹太人,可能是他们的亲人或者朋友,甚至有许多高官都是犹太人,他们能力出众,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这一部分犹太人有着保护伞,逃脱了被捕的命运。还有许多犹太人托关系,改变自己的出身,以其他人种的身份存活下去。


麦地传奇


主要是混血犹太人。


根据美国历史学家露西·达维多维兹(美国世俗犹太人,生于1915年,亲历过二战)的数据统计:截止至1933年1月,纳粹党上台之前,德国纯种犹太人数量大约为52.2万人。

从这个人口数字就可以看出,15万犹太人在德军中服役,是非常夸张的。因为除去老弱病残和妇女,15万犹太人已经相当于是当时德国犹太人的所有“壮丁”数了。

要知道,当时并没有爆发战争,相当多的德国人还处于正常生活状态。并且,当时的德军也仅仅只有十几万人的规模而已。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执政。随后不久,纳粹主义和反犹主义在德国兴起,德国犹太社群开始遭受严重迫害。

受此影响,德国犹太人从1933年1月至1939年9月六年期间,流失了大约30万人。德国境内(1939年国境为准,包含奥地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还剩余24万人。


区区24万犹太人,能产出15万军人?

二战爆发后,选择留在德国的犹太人,大约有16至18万人被处决,损失人口大约在80~90%之间。人都死绝了,哪还有犹太人能在德军中服役?

并且,纳粹针对犹太人的屠杀,并不仅限于德国。所有纳粹占领区,犹太人都遭到了大屠杀。其中波兰和苏联(德战区)的犹太人死伤最惨,总计损失在435万人左右。约占二战期间受迫害犹太人总数的75%。

所以说,15万犹太人在德军中服役,这是不可能发生的情况。

↓各国犹太人受屠杀的比例



当然了,虽然说纯种犹太人不可能有15万人在德军中服役,但大约有十多万混血犹太人在德军中服役,这是事实。

至于说,为什么纳粹迫害犹太人,这些混血德国人还加入纳粹德军。这主要是当时的特殊情况造成的。

在上世纪初,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的爱国主义思想崛起,欧洲人的国家主权意识和公民意识空前绝后的强烈。

在当时,欧洲人不认宗教,不认民族,只认国家。犹太人置身于时代大潮其中,自然也是不能置身事外。当时的犹太人为了不被居住所在国驱逐。他们就只能在战场上枪杀自己的犹太同胞,为国而战,明确表达"自己首先是国家公民,然后才是犹太人"的讯息。

PS:一战期间,有9.6万犹太人参军奔赴前线,其中1万人是志愿者,3.5万人获得战功勋章,2.3万人得到晋升,1.2万人战死。

一战结束后,这种强烈爱国主义的情绪没有得到任何减轻,反而更加的强烈。

用当时生活在德国,后来受迫害移民到美国的犹太裔哲学家汉娜·阿伦特的话说:“在希特勒上台前,德国犹太知识分子从未清醒意识到自身的犹太血统。虽然他们从小就学希伯莱语,保持犹太传统,但在精神上,他们认同,并且也倾向于德国文化。”



这还是纯种犹太人,连他们都那么爱国,这就不用说混血的,有一半,或者几分之一日耳曼血统的混血犹太人了。

值得一提的是,纳粹开始大屠杀之前,德国混血犹太人和部分纯种犹太人的心理想法是非常奇葩的。

当时,这些人天真认为:纳粹党恨得是东欧犹太人,与他们无关。他们只要帮助纳粹消灭东欧犹太人,从而将自己犹太人的身份开除,他们就能好好做德国人。

正是因为抱着这种想法,德国的犹太人才觉得屠刀不会落到自己身上,要杀也是杀东欧犹太人,他们才是犹太人,我们是德国人。

然而,天真的结果就是悲剧了。德国犹太人低估了纳粹政权的下限,最终惨遭屠戮。而混血的犹太人则想尽办法跟纯种犹太人划清界限。

比如,西德前总理赫尔姆特·施密特的父亲就是一个信仰犹太教的德国商人。按照纳粹党的规定,施密特这种人是不能被提拔的,并且还会送到集中营。于是施密特就伪造出生证明,加装是纯种日耳曼人,继续在二战期间的纳粹德国的空军中服役。

像施密特这样的混血犹太裔,在当时可谓是大有人在。


总的来说,二战爆发前的德国,犹太人的数量急剧减少,想凑出15万纯种犹太人,在当时是不可能的。不过,混血犹太人在德军中服役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因为这些人认为只有为国效力,向元首证明了自己的忠诚与勇敢,他们才有一线生机。


Mer86


众所周知,德国法西斯对于犹太人的态度,可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在德军中拥有大量的犹太人士兵,这是为什么呢?

这些原因是比较复杂的,德国纳粹对于犹太士兵的态度经历了好几次反复,甚至出现过多次180度大转弯。

在希特勒刚刚上台的时候,犹太人在法律上仍然具有参加兵役的义务,没有人能剥夺他们当兵的权利。只是在分配的时候,他们只能去国防军,像盖世太保党卫军这些部门,由于它特殊的性质自然是不会对这些犹太人开放的。

当然,随着希特勒的纳粹党的地位越来越稳固,整个德国队与犹太人是越来越排斥,犹太群体在德国社会中逐渐处于边缘化。这些在军中服役的犹太人,也被纷纷约谈,许多人就此退出了军队。

不过随着二次世界大战的临近,德国人其实自己也并不清楚自己那套闪击战的策略,在实战中效果如何,唯恐打成像一次世界大战那样,变成绞肉机似的战斗。

为了应对有可能发生的兵源不足的情况,希特勒大手一挥,原本正在有条不紊进行的清退犹太士兵的行为,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清退暂停。那些被退役的士兵,纷纷重新招入军队,成为德国国防军的一员。

可是由于波兰战役实在是太过于轻松加愉快,德军的损失极小战果却极大,这让德国人自信不已,看来没有必要招入那些犹太士兵了,于是这些犹太人再次被大量的驱离。

在1940年的时候,元首下达了正式命令,要求清退所有的犹太人。但是不少犹太人为了生存,刻意隐瞒自己的身份。德国国防军是一支具有贵族传统的军队,有不少军官都是贵族出身,其中有许多人对于犹太人的遭遇非常同情,在他们的帮助下,许多犹太人成功的在自己的身份上做了手脚。

可是随着战争的进行,德国人毕竟人口有限。为了扩大兵员,希特勒又把主意打到了这些犹太人的身上。可是怎么样才能让犹太人加入到军队里呢?

于是希特勒就展现出他霸道总裁的一面,他和黄晓明一样,表示不要你认为,而是要我认为,不管你觉得自己是不是犹太人,只要我认为你不是你就不是。

纳粹利用自己的行政权力,只要犹太人提起申请,他们就帮助犹太人脱离原有的种族,成为一名光荣的日耳曼族人。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够靠着这个根正苗红的身份,成为德国国防军中的一员。

既然德国人如此歧视犹太人,并且对犹太人采取了那么多残无人道的做法,为什么还有犹太人愿意自欺欺人加入德军呢?

其实很简单,他们愿意用自己德军的身份,甚至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自己的家人。正所谓一人从军,全家安全。只要一个人成为了德军士兵,从某种意义上,他们家就会受到当局的保护。

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是对现实的一种妥协,谈不上所谓的和德国人助纣为虐。在受到迫害,全家倒霉与参军之后,家人能够受到保护时间如何抉择,这道选择题很多犹太人都没得选。


历史评说


德国纳粹疯狂屠杀犹太人,为何军中有15万犹太人服役?确实在二战期间,以反犹甚至了对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而著称的纳粹德国军队之中,也始终存在着相当数量的“犹太人”。不过这个犹太人群体身份确实是非常特殊,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们究竟是什么人,在二战中又有过什么经历。

德国的“米施灵格”群体

之前桃花石杂谈在几篇文章里曾经谈到,欧洲的反犹主义堪称世界最古老的“仇恨”,而在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因素与古代欧洲的宗教信仰有关。但在公元18世纪之后,随着神权统治在欧洲彻底被瓦解,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了民族国家,国家认同逐渐取代了宗教划分,成为了欧洲人最主要的身份认同标志。

同化犹太人运动中犹太人画的剪除传统犹太鬓角卷发的漫画,以示融入欧洲社会,与犹太传统决裂的决心

所以在公元18、19世纪,在包括德国在内的一些欧洲国家,逐渐产生了同化犹太人的运动。而这种同化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即犹太人与其它民族通婚和犹太人放弃信仰犹太教。而相对来说,德国就是对犹太人同化政策实施地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在公元19世纪,在德国出现了大量犹太人转信基督教以及与其它德国人通婚的情况,所以在德国很快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犹太人混血群体,在纳粹当政之后,他们被称为“米施灵格”(Mischlinge),意即混血人。

纳粹德国官方制定的犹太人认定标准示意图

而以种族主义起家的纳粹在上台之后很快就开始从法律层面对犹太人作出的定义。1935年9月15日,两部涉及犹太人身份认定的法律同时通过生效,后来这两部法律被统称为《纽伦堡法案》。其中对犹太人的身份进行了“精确”认定,即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中有3/4犹太血统的人都算犹太人,无论其宗教信仰为何。而对于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中只有两人是犹太人的人,《纽伦堡法案》的定义则更加“精确”,规定如果此人是犹太教会成员、与犹太人结婚、父母中有一人是犹太人而且双方是在跨种族婚姻禁令颁布之后结婚的或者是在1936年7月31日之后与犹太人通奸所生的非婚生子女,则此人就是“视同犹太人”。

在《纽伦堡法案》出台后的正式犹太人认定流程中,这个富裕的混血犹太家庭先被认定有犹太血统,在贿赂了纳粹党之后,他们又被转而认定为“雅利安人”

而不属于上述情形,但拥有两名犹太(外)祖父母的人以及拥有1/4犹太血统的人,则被视为“米施灵格”,即混血人,其中有一半犹太血统的人被归入1类米施灵格,而有1/4犹太血统的人则被归入2类米施灵格。而在1939年德国进行的人口普查里,1类和2类米施灵格分别有大约7.2万人和3.9万人左右。但现代研究认为,实际数字要比这个官方数字高的多,德国民间在纳粹上台之后其实生活有数十万不为官方所知的犹太混血人,在德国军队之中,就至少有15~16万犹太混血人或者纯种犹太人服役。

德军中的“犹太”高级军官

所以这些混血犹太人在德国的法律地位曾经有相当一段时间是比较混乱的,有时候他们被视为犹太人,有时候则又被视为德国人。在德国的军队中,除了武装党卫队对混血犹太人有极其严格的限制,要求其成员必须证明自己的家族在公元1750年之后没有混入犹太血统之外,占据德国军队大多数的德国国防军基本上是一直允许被认定为“米施灵格”混血犹太人加入其中的。

而前文已经提到,德国是在公元19世纪犹太人同化运动中比较成功的案例,所以在20世纪初,其实德国军队中是有着相当数量的犹太人和混血犹太人加入其中的。而这些加入军队的犹太人为了得到更好的接纳,证明自己对德国的忠诚,所以往往在战场上表现的比普通德军士兵更为勇敢,因此在二战期间的德国国防军中,其实在清洗了了纯血犹太人之后,还是有大约1200名军官可以被归入1类和2类米施灵格之中的。

有一半犹太血统的埃哈德·米尔希(左一)与希特勒的合影

而其中还不乏在德军中升到极高职务的人。比如在德军中,有两名元帅、两名上将、8名中将和5名少将都是犹太混血人。而这些的人犹太混血身份都是公开的,所以也都曾遭到盖世太保的调查,但因为其在德军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而且也得到了纳粹党的信任,所以他们都得到了纳粹党正式的种族豁免,而这些高级军官的豁免还都是希特勒本人所批准的。在这些将领中,最著名的一位是德国空军元帅埃哈德·米尔希。他的父亲是一名犹太药剂师,母亲则是日耳曼人。他在1933年以汉莎航空公司总经理的身份加入德国空军,在德国空军的重建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因此虽然有犹太人血统,但还是很早就获批加入了纳粹党,并获得了希特勒的信任。后来他的女儿虽然也有犹太血统,但却和一名对种族要求最严格的武装党卫队军官结了婚。

德军中的普通混血犹太人

但普通的犹太混血人在德军乃至社会的各个领域工作则就困难的多了。在纳粹执政之后,虽然对这些混血人没有像对纯血犹太人那样进行肆无忌惮的迫害,但也对其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比如许多大学禁止犹太混血人学习医学和法律等热门专业,许多工作岗位也禁止其从事,他们也被禁止担任领导日耳曼人的职位。许多娱乐场所也禁止其入内,而许多已经皈依了基督教的混血犹太人也被其教会驱逐。

纳粹上台之后普通德国人在街头阅读反犹宣传内容

所以这些混血犹太人在德国的生存其实是非常困难的,而其中一些人为了改变自己的困境,也只能选择加入德军之中。而要加入德军,他们又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很多时候必须表现得比普通德国人更加反犹才可以获准加入。当然这里要说明的是,这些混血犹太人里有相当一部分因为家庭早就皈依了基督教,而且为了与犹太祖先撇清关系,本身就有着比普通德国人更强的反犹立场。而有些混血犹太人虽然不反犹,但因为许多犹太人社群本身就反对混血婚姻,加上还怀疑这些混血犹太人会背叛自己,所以对他们也有很大疑心,甚至自己对他们还进行过审核,因此也与真正的犹太社群存在很大隔阂。

但无论是不是真反犹,在加入德军时表现出强烈的反犹立场几乎获准入伍的必要条件。比如曾经加入德国国防军的混血犹太人约阿希姆·洛文后来曾回忆说,他和哥哥两人在入伍时都要接受盖世太保的审查,当时他哥哥海因茨将自己犹太人出身的母亲称为“荡妇”,而且说她当过妓女,所以自己对其极其鄙视。而他这种“毅然决然“和母亲“决裂”的态度最终使他们哥俩通过了审核。但他哥哥最后死在了苏联战场。

而这些在德军中服役的混血犹太人在服役期间也会遭遇许多困难的处境。比如他们的犹太人亲戚会一个一个地因为被送进集中营而消失,其中甚至会包括他们自己父亲或者母亲。而一些身处高位的犹太混血将领甚至直接参与了对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的相关后勤工作。而且根据一些记载,其实希特勒也曾计划如果二战胜利,也会将这些混血犹太人灭绝。但当时严酷的现实也迫使绝大多数混血犹太人只能假装不知道这些事,所以这群人虽然在当时暂时逃脱了死亡的命运,却也始终生活在危机之中。而在二战之后,他们又因为自己的经历会经常受到其它犹太人和其它德国人的歧视,许多人终生都生活在心理阴影之中。


桃花石杂谈


其实很简单。犹太人只要乐捐了自己全部财产并加入军队,那么就没问题了。希特勒之所以拿犹太人不过是:1、犹太人名声不太好;2、犹太人有钱;3、犹太人掌握了很多工业企业。

名声不好,搞起来没压力。对战争而言,工业和钱是刚需,得有来源。所以,看看纳粹如何处理犹太人?所有企业都最先收走,财物全部掠夺。然后,难道留着债主等他们来要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