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亚洲龙,一个是雷克萨斯ES,同平台,为何价格相差十几万?

黎小鱼


这其实是一个很热的话题,ES不仅仅和亚洲龙同平台,还有凯美瑞也是。的确有很多人在问,多花几十万,买一个换标车有什么意义?

其实不然,抛开这种精良的外观设计和符合身价的内饰用料(ES的竹制内饰简直不能再赞了!)就细碎的一些驾驶体验而言,ES和凯美瑞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

从我自己试驾的感受来看,即便都是TNGA平台,ES的转向手感非常好,说得上温润如玉。但是凯美瑞呢,就有一些重,有一些涩。同时作为定位更高的车型,ES在NVH上也要做得比凯美瑞更好一些。

虽然是同平台,共用了很多零件。但是成本和定位的差异,让这几款车在用料、调校上都有着不小的不同。其实这不仅仅是丰田,其他品牌的车型也是一样,即便用一样的东西,不一样的调校也会让两款车截然不同。


新车新技术


丰田亚洲龙和雷克萨斯ES采用同样的平台,三大件也通用,但是两者的价格却相差了十万以上,这是一件令人难以想通的事情,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ES无论是在外观内饰还是在动态感受上相比亚洲龙都更胜一筹

尽管ES和亚洲龙在很多地方都有相似之处,甚至两者在轴距这个关键数据上都是完全相同的2870mm,这也就更说明了ES和亚洲龙两者的内在联系。但是有联系不代表两者就完全一样,至少从外观内饰这方面来看,ES和亚洲龙的区别就很大,即便是一个对车一窍不通的人来看ES和亚洲龙也绝对不会把两者认错,至少从外观上我们就会发现ES的气场比亚洲龙更强,这方面的差别也是这两者之间最明显的区别,ES也在最受大家关注的地方守护了一台豪华品牌车型的尊严。

来到车内,尽管亚洲龙的内饰风格以及整体质感在同级别车型当中属于领先水平,但是和ES比起来还是会略逊一筹,全新ES的内饰甚至已经能和奔驰E级一较高下,在同级别车型当中已经属于领先水平,因此在面对亚洲龙这样的同门小弟的时候毫不逊色,因此在内饰方面,ES依旧有着应有的优势。

在动态感受上,虽然ES和亚洲龙在底盘等三大件上的相似度很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ES的调校和亚洲龙就完全一致,从实际体验来看,ES的底盘会比亚洲龙更舒适同时韧性也更好,ES的底盘整体颇具高级感,在和E级以及A6L这样的同级别选手比起来丝毫不落下风,而在和亚洲龙这样的同门兄弟对比的时候,ES就会有一定的优势了。

雷克萨斯的品牌溢价比丰田高出不少

其实ES和亚洲龙两者产品之间的差异在品牌力的差异面前还不算什么,毕竟雷克萨斯目前在国内市场的认可度非常高。在4月份,雷克萨斯在国内卖出了超过2万台车,而在刚刚过去的5月份雷克萨斯也卖出了1.7万台车,而且这个数据是在其他品牌疯狂降价而雷克萨斯还有加价情况存在的情况下完成的,这样的销量数据已经表明了消费者和市场对于雷克萨斯品牌的认可。

相比之下,丰田尽管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销量数一数二的车企,但是它在国内依旧只是一个普通的合资品牌,品牌认可度尚且比不过同为合资品牌的大众,在和雷克萨斯对比的时候自然毫无竞争力,因此在品牌溢价上,ES也会比亚洲龙高不少。

进口的ES包含了不低的税费

除了产品本身的不同以及品牌溢价之外,ES和亚洲龙之间还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就是ES是整车进口,而亚洲龙则为一汽丰田的国产车型,ES的车价当中包含了不低的进口税费,因此这也是两车较大价差的重要因素。

综合了以上几点因素,我们知道了为什么ES和亚洲龙有如此大的价格差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选择亚洲龙才是对的,而选择ES则是错的,事实上,ES的价格当中包含了更强的产品力和更高的品牌形象,因此ES和亚洲龙其实是在各自的细分市场都非常好的选择。

以上

当然,大家也可以直接点击关注我的头条号:@汽车三国 ,查看更多更全汽车资讯以及评测文章


汽车三国


是的,同样配置的亚洲龙和雷克萨斯es车型,价格最少相差十万。

比如雷克萨斯es260,跟亚洲龙2.5l尊贵版的配置几乎一样,制造平台也一样,动力总成更一样,零部件至少有60%是通用的,但价格呢?整整相差十万。且这十万还不包括买雷克萨斯es系列,必须要加钱买装饰的费用,这个至少两万起步。

至于为什么价格差距这么大呢?主要就是各种税收的原因。而价格贵也并不代表质量就会特别好。

以专供中国市场发售的雷克萨斯es200为例,它现在的定价是29万起,很多人都为买到了这么一款轴距比较大的进口车型而感到由衷的自豪,所以哪怕提车需要再加价两三万也在所不惜。但你知道吗?它所用的那款2.0l自然吸气发动机,其实是广汽丰田出品的。

很多人买日系车的目的,无非是觉得进口发动机的质量更好,那么,雷克萨斯es200用的这款日本从中国进口的发动机,是不是性能和质量会更好呢?答案是不会,因为国内在售的丰田2.0l车型的发动机更先进,领先了es200车型所用的那款2.0l发动机整整一代。

所以也有人说,买雷克萨斯es200相当于是变相的充值智商税。若是真花十几万能多提高点智商,其实还真不算啥,就怕钱花了,智商也没提高,那才有点冤。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73528298335429030"} --}

红剑鱼


要知道亚洲龙产品定位高于凯美瑞,其宣传导向一直向雷克萨斯靠拢!有些人甚至认为它是来接替丰田旗舰皇冠的车型!

而且此次上市,一丰亚洲龙还沿用了雷克萨斯那套4年10万公里免费基础保养的策略,而广丰凯美瑞却只有赠送首保普通政策,很显然,初步对比来看,亚洲龙真的是超值耶!

但事实上亚洲龙的定价跟此前公布的预售价是完全一致的,只不过本次上市拉低乞丐版的价格罢了,而从以往的经验判断,乞丐版的亚洲龙是不会成为产品销量主力。

原因一:利润最少;

原因二:更多的是象征意义,厂家基本不会给经销商配额!

而从定价策略来看,小白认为亚洲龙最为走量是双擎版23.98万和25.78万的中配车型,而这价格和当初预售价是一模一样的啊!

留住从ES流失的客户,争夺迈腾/君越等竞品市场份额

以亚洲龙宣传策略来看,一丰肯定是有意向留住部分从雷克萨斯ES 200中流失的潜在客户。

因为雷车一直存在供不应求和订车周期较长的情况,此时在美知名度能和ES相媲美的亚洲龙,而且实车亮点也不少,只要再用一些手段,比如以上的4年免费基础保养策略和一些金融政策(降低首付等),相信它是有足够的底气留住一些从雷克萨斯流失的客户!

另外,亚洲龙还得跟竞品去争夺市场份额!虽然新车整体市场并不太好,但在近年B级车出现回暖的情况,亚洲龙的主要竞品——像迈腾、君越都有不错的成绩单。

深究来看,他们本来属于B+级市场,现在价格跳水,仅需B级的价,有些,甚至还覆盖到普通A级车市场,所以在竞争惨烈的外部环境下,要保住份额,亚洲龙势必要加入团战!


小白买车


在美国,凯美瑞和雷克萨斯ES价格相近,到国内,税费+4年10万公里保养,中国人喜欢花10万元,买1万元的4年10公里保养。ES是B级车,为了掩盖价格虚高的问题,往C级车身上靠!雷克萨斯ES是丰田凯美瑞换壳,ES在国外价格和大众帕萨特差不多,价格相当便宜,在美国销量好是因为便宜。雷克萨斯ES减配后排座椅钢板,采用服装厂垃圾隔音棉,大家可以关注今日头条“小强实验室浙江教科”,就可以看到浙江电视台视频报道。正规媒体报道,权威发声。



小强实验室浙江教科


不只是亚洲龙和雷克萨斯es,就是起售价格更低的丰田凯美瑞,跟雷克萨斯es都是一个级别的产品,这三款车都出自丰田tnga架构下的ga-k平台。其实在汽车行业,普通的品牌跟豪华品牌共享平台这种事情并不少见,如果严格来说,甚至国产奥迪a4l跟宾利添越都是mlb平台,价格差了十倍。

不过这个例子比较极端了一点,但是从大众途锐到奥迪q7,保时捷卡宴,兰博基尼urus和宾利添越都是一个平台。或者是领克也用了沃尔沃的cma平台,但你总不能说这些车都是一样的,因为不同的品牌哪怕是动力共享,在内饰的做工用料,品控标准方面也是不一样的。

至于为什么雷克萨斯es贵那么多,首先是品牌溢价能力,毕竟雷克萨斯也算是豪华品牌,一方面是因为豪华品牌要维持身价,一方面也是独立的销售网络和相对更少的销量要维持运营的成本,一个品牌一年卖100万辆跟一个品牌一年卖十万辆,均摊到车型上的运营成本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还有就是雷克萨斯整体的做工用料也要比亚洲龙和凯美瑞好一些,不管是内饰的用料,工艺,材质的选用明显要更加的高档,而且如果你同时试驾过这两款车的话,你会发现其实在行驶质感和乘坐感受上还是会有一些明显的差异的。不过作为家用车来说,我会觉得亚洲龙的空间动力就足够了,性价比要更高一点。

以上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看法,希望对您有所参考。


淡墨车事


这两款车型都是丰田旗下不同品牌的中型车,虽然ES在车型定位上,称自己为中大型车,以他的实际尺寸,就是一款中型车,对于日系车这种,己给自己贴金的行为,我们理解就好。言归正传,那么为什么这两个车型都出自于同一个平台,三大件也能实现共享,为什么价格上两者就差了十多万?最为关键的是,明明差着这么多钱,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选择雷克萨斯ES这款车呢?

虽然两款车都是出自同一个平台,在外观设计,整体的造车风格上都十分相似,甚至在轴距方面,两车的数据是完全一样的,都是2870mm。但绝不能因此就认定,两个车的价值一样。实际上虽然两车风格类似,就单从外观设计来说,ES显然看着比亚洲龙高档不少。



在内饰设计上,ES也比亚洲龙看着更上档次,虽然亚洲龙的整体内饰和用量,在同级别车型当中,也算得上顶尖,但是和同门大哥ES相比,却显得有点相形见绌。要知道ES可是号称能够媲美一线豪华品牌中大型车的,尤其是在雷克萨斯拿手的舒适性方面,确实不会输于BBA三强。


其次在品牌高度方面,丰田是比不了雷克萨斯的,毕竟雷克萨斯是丰田的高端品牌,为了树立两者之间的差距,丰田集团肯定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雷克萨斯的车型产品上,而这种支持力度是获得消费者的认可的。从2018年全年突破16万台的销量来看,品牌销量位于豪华品牌,年度销量榜的第五位置。哪怕是这样的成绩还是在其主力车型ES刚刚完成换代,产能不足和加价的情况下完成的,这就足以证明,消费者和市场,对于这个品牌的双重认可。


另外我们都知道雷克萨斯目前在华销售的车辆都是进口车型。而亚洲龙却是纯国产车型。ES的高售价包含了一部分进口关税,亚洲龙就没有这样的税费。其实es车辆加价,已经将这部分关税给抵消掉了,实际上说是加价,相当于雷克萨斯将ES这款车型的进口关税转嫁给消费者来承担,依旧是典型的羊毛出在羊身上。

其实个人觉得,ES之所以会卖的这么贵,主要还是在于其自身的豪华品牌定位。说白了,如果没有这样的品牌定位,无论雷克萨斯敢把自己标价标的有多高,我相信都没有消费者会乐意买单的。


鸿渐谈车


没什么好问的,如果要在意价格的就选亚洲龙。如果要在意品牌的,就选雷克萨斯。不同的品牌自然给你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当然在中国两车的差异非常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关税,雷车是进口的,自然价差就大了,但日本九州的原厂品质一定和一汽的是有差异的。本人驾驶雷车6年了,说实话,真的用的很省心,没毛病。对了,要买就买混动的。


搞七捻三吃货俩


同平台生产的车子,价格就得一样么?这实际上就是个认知度的问题,大家认为平台一样、所以打造出来就得一样,之后的售价可以因为品牌溢价程度不同而存在不同,但差异不能太大,因为同平台嘛、所以车子几乎是一样的?相信鄙人这段描述就是绝大多数朋友对于同平台的一种错误认知,实际上平台只是个框架、模版、骨骼的意思,它没办法决定成品的价格,因为得看如何去打造它。。。



汽车的平台到底是什么?

汽车平台实际上并不能实质化,它充其量就是技术标准、技术基础,由这个标准可以确定出底盘结构(具体可以理解成车子外壳钣金底下的车体基本结构),我们通过平台规划的技术标准、技术基础可以打造出不同车型;所以正如鄙人上文所说,可以把汽车平台理解成是模版、框架、提纲、骨骼,所以通过平台标准可以确定出车体基本结构,这个结构可以确定能装什么样的发动机(几缸、横置、纵置),比如基于某平台(标准)确定的车体结构,只能配备横置发动机,那么这个结构就无法布局纵置发动机。。。


所以产生了纵置平台、横置平台的说法,同平台可以确定的仅仅是一个方向,而无法确定所有零部件都得相同,所以即便是同平台,所打造出的不同车型之间的变数就太多了;可以百分之百不同、也可以百分之百相同,比如丰田的横置平台装横置发动机即可,所以可以使用不同的横置机型,不过亚洲龙与Es用的发动机是一样的,因为有现成的标准流程,丰田没必要为亚洲龙单独打造一款机器;所以即便亚洲龙、Es同平台,我们能确定的仅仅是车体结构完全相同,其余的一切都是变数;谁买汽车都不会买车架子吧?同样的框架使用不同的填充方式,所花费的成本、工序也不同!就像很多玩自行车的达人,都是只买车架子,然后自己选配件攒,国产的变速器和禧玛诺的变速器差不少呢!

那么ES与亚洲龙的价格差具体在哪?

雷克萨斯Es比亚洲龙贵,只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其品牌度高上,很多朋友对雷车的品质非常认可,之前鄙人建议过一位预算不充裕的朋友选择亚洲龙,但那位朋友根本看不上亚洲龙,鄙人说这两者价格差异比较大,但这已经不是价格的问题了,喜欢雷车的朋友对这个品牌的忠诚度极高,他们并不在意雷车的高价格,他们只是单纯的喜欢,雷车粉丝不算太多、但粉丝黏性超高,所以高品质的雷克萨斯很容易卖上价格,亚洲龙敢卖Es的价格么?恐怕一辆都卖不出去!


雷克萨斯的生产、加工、装配标准,都高于丰田许多,之前鄙人曾听一位在丰田工作的朋友讲述,丰田的标准是焊缝小于一元硬币的厚度就是合格;而雷克萨斯的标准是焊缝超过一个头发丝的厚度就算不合格;当然鄙人并不否定这段描述中的夸张成分,但也间接的表示雷克萨斯的生产工艺、标准确实很高,而高标准在某种角度上就等于高成本;所以即便打造一摸一样(百分百相同)的车子,雷克萨斯的成本也更高;其实并不只是雷车的厂子,连雷克萨斯的4s店标准都高,在雷车4s打工几乎是最不容易偷懒的、很板人。。。

除了上面这些,再有的差异就是车子的内装方面了,实际上车子的三大件成本也就能占整车的45%左右,剩下的成本由内装、电控等部分来决定,实际上亚洲龙、Es之间零件互通率只有60%,说剩余那40%的零部件造成了如此大的价格差异也不过分;鄙人不喜欢雷车,但挺喜欢它的内饰,再看看亚洲龙的内装吧,与Es的差异太大了,可以说亚洲龙的内饰丝毫没有高端的感觉;实际上亚洲龙的配置也并没有多高,同价位区间的亚洲龙还没有凯美瑞的配置高,所以亚洲龙便宜也是有依据的。。。

总而言之,雷克萨斯Es与亚洲龙完全是不同的两款车,即便同平台,也没必要往一起说,只不过是刚上市的时候,为了提高亚洲龙的市场竞争力,刻意的将亚洲龙往Es的身上贴,目的就在于想将亚洲龙也刻画成豪牌,好与BBA的同级别车型行程竞争,当然这只不过是一丰的一厢情愿罢了;买车买的是品牌、车型,而不是买平台;大众途锐与宾利添越的平台还是一样的呢,零件互通率也不低,可价格差了最少两百万,同平台又能怎样?无非就是换来一种心理快感罢了。。。


非专业车评


虽然出自同一平台,但用户能获得的用车体验是有差别的。一个进口一个国产,一个豪华品牌一个普通品牌,加上车上的品控、用料、做工等等等等的成本差异。成就了两款虽然出自同一平台,但天差地别的产品。

要拿同平台说事儿的话,途锐、Q7、卡宴这个例子已经被说了不知道多久,主机厂研发一款产品,肯定不是一拍脑门就定了的。

ES可以带给你更出色的用车体验,亚洲龙则在性价比方面有更好的表现,完全没必要放在一起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