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女真族为什么能两次崛起,并对中原王朝制造威胁?

亘古怀念说史



125878215蜂獾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这就是环境决定的。

中国古代北方有两个地理环境上的威胁。

第一就是蒙古大漠,第二就是东北地区。

蒙古大漠从东北西部到西域,是大面积的高原草场。

这里降水量太低,不能用于农业种植,只能用于游牧。

在古代汉人来看,不能种地的土地就是废物,当然就没有占领的意义。

所以,蒙古大漠就是完全放弃的。

你一旦放弃,自然有别的民族来占领。

所以,蒙古大漠从匈奴开始换了无数统治者,成为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我们修建长城,也就是这个目的。

第二就是东北地区。

古代东北地区倒不是完全不适合农耕,一些地区比如辽河平原部分地区还是可以种地的,而松嫩平原当时还是沼泽。

但东北并不适合汉人种地,为什么?

原因非常多,其一是过于寒冷的天气。

东北有零下三十度的极度天气,而在没有棉花的古代,即便用再多的兽皮,也是很容易冻伤的。古代对于冻伤没有好办法,往往会造成残疾。

这里不谈吉林、黑龙江,单单辽宁省就非常不适合古代运输。

只要出了山海关,西面全是山地,只有沿着海边丘陵地形到达锦州。

这一路长达200多公里,还非常不稳定。

因为靠近海边,经常会被大海所影响。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地表积水严重,形成连片沼泽。这里在古代的夏季和春季,基本没法走,要尽量在结冰的秋冬季。

由于运输的瓶颈,汉人在古代最多维持到锦州物资运输,强大朝代能够涉及沈阳,仅此而已。

所以,东北巨大部分地区,汉人也是放弃的。

这样一来,就为少数民族创造了机会。

历史上,东北的少数民族也是众多,互相厮杀,以渔猎和抢劫为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东北能够容纳的少数民族数量也越来越多,逐步构成威胁。

以金国女真为例,在阿骨打时代已经有10万户,至少六七十万人了。

按照比例来说,游牧民族六七十万人可以拿出七八万大军。

大家知道七八万大军什么概念?

赤壁之战够大了吧,东吴出兵不过三四万人。


这七八万战斗力强悍的大军,足够威胁中原了。


萨沙


女真族第一次崛起,建立了金朝,统治中国半壁江山。女真第二次崛起,建立了清朝,统一了整个华夏。女真能够做到两次崛起,除了女真民族自身的潜质勃发外,还和汉族王朝的衰落有莫大的关系。宋朝的理学,明朝的心学,都是汉族王朝在为自我迷恋找借口。

一个民族在建立适的宜体制之后,再加上历史的切机,可以说它的崛起和是什么民族根本没有关系。

女真人是东北亚地区说满语族的统称,广义来讲它也包括了靺鞨人与后来的满洲人。

中世纪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非常快,那里有肥沃的松嫩平原,也有广阔的森林,所以女真各个部落既能从事农业,也也可以从事游猎。 他们和西边的蒙古人不同,女真人有自己的后方根基,他们能够建立起相对比较严密、复杂的国家组织,而且他们完全拥有北方骑射民族的骁勇风格。 相比蒙古地区而言,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形态和中原很接近,所以,女真人在经济上更依赖与中原的贸易,女真上层贵族对占有中原地区的领土非常感兴趣。 所以,如果历史条件成熟,女真人在能够建立起统一的封建国家之后,他们肯定会南下去夺取中原领土。所以很多学者都认为满洲人是一个散而成沙、聚则成金的民族。

其实,“女真”与“满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民族:

女真人的族源异常复杂,它被称呼为"女真"是,只是一个杂居民族集合体的统称,这和突厥系很像,部落众多。它的生存方式和西方的斯拉夫民族类似,都发源于森林,虽然它包含了游牧部落,但整体上并不完全以游牧为主。女真民族的形成是在12世纪初,也就是北宋末年。

而满洲人(通古斯人)则是蒙古人种的北极亚人种,它与爱斯基摩人有非常大的亲缘关系。通古斯人是生存在西伯利亚的原始人,后来是受到了俄国哥萨克人的排挤,被迫迁徙到中国明朝的东北地区,被当时的中国明朝政府收留。“满洲”的形成远远要晚于女真,满洲正式形成是在明朝末年。

纵观历史,东北地区先后由满语民族建立的三大政权,渤海、金国、清朝,他们都是用很多部落聚集而成,但都恰好踩在了历史的机遇上,在很短的时间内一越而起,建立了庞大的帝国。这必定是社会的发展规律,绝非偶然。


公元前


这个问题问的非常有历史纵深感。实际上女真人在历史上是三次崛起,相隔大约都是四百多年,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女真人的三次崛起。

1.女真人概况。女真亦为“女贞、女直或女真族”,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人,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至唐时期称黑水靺鞨,辽至金时期称“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到明朝后期这个民族仍然自称为女真,清朝时改为“满州族”,至今也有少数族群自称为女真族后代,他们认为与满族不同。关于“女真”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唐初。在中国历史上,这个偏居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

2.第一次崛起。公元668年,大唐帝国攻灭高句丽王朝,东北亚地区出现了权力真空,女真人趁势而起,一鸣惊人是创建渤海国(公元698年~926年)。据史载,渤海国始建于唐朝,在公元698年,靺鞨人(女真人唐朝时的名称)大祚荣建立国家,自号震国。渤海国与大唐也有过对抗,渤海国觊觎辽宁、山东地区,遂大唐发生军事冲突战败。自知力量悬殊的渤海国,偏安塞外做起了大唐的属国,公元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渤海国在长达二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发达,文化发展,创造了“海东盛国”的辉煌。渤海全盛时期,其疆域北至黑龙江中下游两岸,鞑靼海峡沿岸及库页岛,东至日本海,西到吉林与内蒙古交界的白城,大安附近,南至朝鲜之咸兴附近。设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余县,是当时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的强国。后来,随着另一支少数民族的兴起,渤海国逐渐走向没落。公元926年被辽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率兵攻灭。女真人第一次崛起对中原王朝影响较小,作为偏邦小国,渤海国与大唐联系比较多,除了向大唐进贡财物,也受到了许多中原文化的影响,并形成了独特的渤海文化。

3.第二次崛起。女真人在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发力是在宋辽对峙期间。女真人被辽国统治管辖了一百多年后,随着辽国的衰落,女真人涌现了一位了不起的部落首领——完颜阿骨打。他统一女真诸部后,于公元1115年在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建都立国,国号大金。金国建立后,与北宋签定了“海上之盟”,开始向辽国宣战,并于公元1125年灭亡了辽国,报了百年前被辽人灭国的仇恨。因为北宋两次战辽皆败,未能完全履行“海上之盟”的约定,同时,女真人也看清了北宋外强中干的真实面目,随即撕毁了与北宋的约定,并两次南下中原,终于在1127年灭亡了北宋,制造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祸”。金朝立国一百二十年后,随着蒙古人的崛起,受其欺负百余年的南宋又同蒙古人南北夹击,将大金消灭。女真人的第二次崛起对中原王朝的影响十分深远,它直接消灭了北宋王朝,挤压和刺激了中原文化,迫使中原文化大量南迁,同时,大量南迁的女真人也迅速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

4.第三次崛起。女真人在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崛起,是在明朝后期。蒙古人灭掉金国后,女真人四散于中原及北方各地,另有数支世居东北地区的女真后裔历经元明两代的发展,逐渐形成一定势力。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建州女真族的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分裂的女真各部,建立起后金政权,定都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割据辽东。后金看到明王朝政治日益腐朽,边防日益废弛,就一再向明朝发动进攻,占领抚顺等地。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大金,改元天命。后来后金与明朝经过二十八年的拉锯战,终于在1644年,伙同明朝叛将吴三桂入关打败了刚刚灭掉大明王朝的李自成起义军,正式定都北京,建立清朝。这一次崛起直接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其深刻程度难以言表,不但永远铭刻在中国的史册里,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疆域,民族、宗教等各个方面,直到今天仍然真真切切的照进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三次崛起,呈递进关系,第一次初试锋芒第二次问鼎中原,第三次入主华夏。如今满族人口已过千万,已经深深的融入到华夏民族的大家庭当中。女真人、满族人的历史也是华夏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海东青奉天


在古代中国,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能两次崛起,建立强大的王朝,牧马中原,历史上独此一份。少数民族统治汉人的历史不算短,光一个北朝就历时三百多年。不过,这些少数民族政权,无一不是重复老路,要么被汉化,民族被融合,要么就是退回到兴起前的状态,风光不再。

女真族却独具一格,其建立的金朝政权被灭亡后,这个民族依然独立存在,并且在三百多年后再次崛起,诞生了统一全中国的满洲政权清朝。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呢?

女真族的第一次崛起,是历史的瓜熟蒂落

女真族是生活在中国东北的一个古老民族,从考古发掘可知,这个地区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文明的存在。女真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一样的称呼,秦汉以前叫肃慎,秦汉时期叫挹娄,南北朝时期叫勿吉,隋唐时期叫靺鞨,唐以后叫女真。

也就是说,女真族其实跟汉民族差不多,早就在自己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了几千年,是一个有着相当强大文化底蕴的民族。

女真族的第一次兴起,源于两个重要原因:本族群的政权化之路和辽朝的衰败。

女真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里,一直以部落的方式生存,族群四分五裂,没有形成自己的政权。直到女真完颜部崛起,由完颜乌古乃完成了对周边部落的军事化统一进程,女真才逐步有了政权雏形。

天庆三年,女真族最伟大的领袖完颜阿骨打继承汗位。在先祖功业的基础上,阿骨打只用了两年时间,就统一了女真各部落,进而联合东北的渤海、室韦、铁骊及汉族人,对没落的辽政权发起冲击。

女真人崛起的同时,正是契丹政权经过两百年发展,逐步走向没落的时期。契丹人与女真人一样,都是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不过契丹人从部落迈向政权的进程,比女真了早了几百年。

契丹人建立辽朝后,迅速汉化,文化的强盛,让它一度力压北宋,以中原正朔自居。随着后期政权的腐败,昔日强大的契丹人,竟然抵挡不住军事实力明显处于劣势的女真人。加上宋辽联盟破裂,在北宋和女真政权金国的南北夹击下,契丹人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就是女真人的第一次崛起。

女真族族群强大,足以对抗被军事吞并的危机

尽管女真政权金朝,比辽朝还要猛,把南宋朝廷打到了长江南边,中原都成了金国人的领地,但是其败亡速度,比契丹人还要快!这一次,南宋联合蒙古,完成了对金国人的致命打击,金朝亡了。

不过,跟辽朝灭亡,契丹族随之消亡不同,女真族却生存下来了,为族群的二次崛起保留了火种,这其中有何玄机呢?

但凡民族消亡,无非两个原因:一是族群过于弱小,被吞并或自然消亡;二是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比如契丹族,其族群虽然一度很强大,但是当疆域扩大到整个中国北方后,犹如沧海一粟。辽朝灭亡后,其族人四散飘零,被蒙古、女真和汉族融合了。

女真人没有消亡,正是因为其族群的强大。金国灭亡后,大约有百分之六十的女真人,融入了蒙古族和汉族,但是还有相当数量的女真人,依旧生活在东北。这部分人,成了女真族二次崛起的火种。

金朝灭亡后,蒙古对女真的政策给女真族续命

元朝建立后,虽然“吞并”了绝大多数女真人,但是在女真人聚居地东北,元朝政府采用了“入乡随俗”的“温和”治理方式。他们在东北设立了路、府、所三级机构,按照当地民俗,治理女真各部。

之所以采取这种政策,一方面源于元朝政府的政治中心在汉地,女真人相对弱小,地处偏远,不是政治焦点,且治理难度较大,温和的“以夷制夷”恐怕是最切实的手段。

这恐怕就是道家所说的“弱者生存”,因为被灭国了,太弱小了,不引人注目,反倒获得了喘息之机。

明朝建立后,蒙古人为了对付大明,对女真人采取了联合的政策。满清皇族的婚姻最能体现这个特点,清朝的皇帝多娶蒙古贵族女子为后,双方靠联姻,结成了强大的政治联盟。

蒙元对女真族宽松的政策,和大明建立后,蒙古贵族与女真部落首领之间的联盟关系,成为女真族二次崛起的外部动力。

女真族聚居地,汉民族主流势力尚不能渗透

女真族虽然相对强大,但是对汉民族来说,依然是个弱小的群体,为何没有被民族同化呢?原因就是女真族的发源地地处东北,既偏远又寒冷,在近代史前,尚不是政治经济生活的中心。

比较典型的是鲜卑人。鲜卑人强大的时候与东晋政权南北分治,且有一统山河的趋势,但是政权消亡后,鲜卑族也迅速消失在历史中。原因就是鲜卑人的南迁政策,让鲜卑族与汉民族处于一个民族混居的中原政治经济中心地带,在这个地区,汉人的势力很强大,汉文化就像马力强劲的吸尘器,让民族文化和族群弱小的鲜卑族,很快被汉化,进而导致本民族的消亡。

东北地区那时候虽然也有汉人居住,但是,汉人在东北就是少数民族,不光不能使女真人汉化,反而有汉族人女真化的倾向。

清朝建立后,没有一味学习鲜卑、契丹,完全抛弃民族特色,全盘汉化,而是在汲取汉文化的同时,在政治生活的很多层面,尤其是上层建筑,依旧保留了女真文化的传统。这也是清王朝能持续三百年的原因之一。

大明的政策失误,给了女真人二次崛起的机会

以上因素只是女真族生存下来的因素,那么女真族又是如何实现二次崛起的呢?原因大致有四个:

一是大明在东北的首要任务是对付蒙古残元势力,女真人成了可以利用的对象。

元朝被消灭后,残元势力逃往蒙古大草原,在古代社会,对农耕文明为主体的汉人来说,那就是个让人抓狂的地方。不打,他会不断入侵你,打,又是一件费时费力,且费力不讨好的事。

朱棣为何要迁都北京,没办法,天子守国门,残元不得不防,连朱棣自己都死在了征程中,明英宗朱祁镇甚至还做了蒙古瓦剌部的俘虏。

大明与蒙古的边境线太长,为了对付蒙古人,大明对东北防线,只能寄希望于女真人的协助,这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蒙元灭亡后,女真各部迅速归降大明,大明的拉拢政策,为他们的二次崛起创造了条件。

二是大明对女真人“以夷制夷”的政策,让女真人形成了新的“军事贵族”。

因为东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汉人稀少的现实状况,大明仿效蒙古的治理政策,在东北设立卫所,同时培养女真部族新势力,通过他们来实现对当地女真各部落的治理。比如,努尔哈赤的爷爷觉昌安就曾经任建州都督。

大明的这个政策,使得女真族诞生了一批新的军事贵族,包括觉昌安、阿台、尼堪外兰等军阀势力,就是这个政策的产物。

三是大明后期的政治腐败,导致对女真人的政策失效,进而失控。

有人说,大明的羁縻政策就有问题,其实不尽然,当时采取以夷制夷的政策,不能说是失误,而是特定条件约束下的不得已选择。问题不出在政策本身,而是后期大明政治的腐败,导致政策的有效性丧失,进而导致失控。

比如李成梁,作为大明王朝在东北的军事领导人,他为了加重在朝中的地位,对女真各部采取养寇政策,故意纵容努尔哈赤的发展壮大,结果让事情不可收拾。

又比如,大明王朝对女真族采取挑唆内斗方式,让各部落之间始终处于相互仇杀之中。表面上看是有效的羁縻政策,其实这也加重了女真族对大明的仇视,也给女真部族军事实力的提升创造了机会。

到后期,大明对女真族的政策完全处于失效状态,政治斗争和腐败,导致谁来东北,结局都很惨。所以,是大明自己一手培养了自己的掘墓人!

四是女真族出了个天才的政治家、军事家努尔哈赤。

女真的二次崛起,离不开伟大的人物——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不光是伟大的军事家,还是卓越的政治家,他巧妙利用女真各部落之间的矛盾,各部落与大明的矛盾,以及大明与蒙古之间的微妙关系,打着效忠大明的旗号,在李成梁的纵容下,一步一步实现了对女真各部的统一。

当努尔哈赤成了统一后女真各部的大汗后,大明王朝再也无法遏制这位新王朝的缔造者。伴随着明王朝无休止的内乱,努尔哈赤带领女真人,实现了民族二次崛起的奇迹,建立了后金政权。

这一次女真族(改称满族)比他们第一次建立的政权还要猛,他们建立的后金(改称清)政权,取代了大明王朝,成为继蒙元之后,又一个实现大一统的少数民族政权,并历时三百年!


寻根拜祖


北方的女真族为何在历史上能够崛起两次,并且成功威胁中原王朝甚至入主中原。女真族,其实并不是一个特定的民族,而是一个民族族群,与汉族类似也是东北各地渔猎民族的通称。所以之后建立大清王朝的建州女真和建立金国的女真并非一脉相承。

第一次女真的崛起直接灭掉北宋,在中原建立金朝,第二次是大清入主中原完成统一,建立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双方都有各自的历史机遇和历史任务,也对中华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力。中世纪是又一次民族形成和爆发时期。确切的说是渔猎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崛起阶段。在整个欧亚大陆上很多地方的新型民族都快速形成。在一些特定的地方,拥有着广阔的平原和茂密的森林,这些渔猎民族从事农业也可以从事渔猎。

在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找到了适合发展自己的方式,建立了复杂的国家组织。他们有北方游牧民族骁勇善战的风格,也有南方从事农业生产的生产方式。而且与两者在社会经济形态和文化交流的过程当中吸取了各自的优点。具体来讲,女真人在崛起以后对中原地区非常感兴趣,这不仅仅是领土上的,更有经济和文化上的,所以东北地区各民族在建立完整的封建政权以后都会南下夺取中原领土。其实在东北地区说满语的民族,建立的历史上的重要政权有三个,分别是渤海,金国和清朝。

它们都是由东北各部落聚集而成的。也都是在短期内迅速崛起建立自己的国家。并且一直影响着东北的历史发展进程。渤海国主要形成于我们的唐朝,也接受唐朝的册封在东北地区实力强大,但是它与中原王朝和中原地区并没有太多频繁往来,相比于后两者而言显得默默无闻。甚至对于这个国家具体的历史,我们也只能粗略的记载其主干。而且总体上与唐朝相互交往友好平等也并没有发生重大的政治经济事件。我们对他的了解知之甚少。但是渤海国成立的意义却远不止此。这个国家的成立也直接预示着东北的渔猎民族正式崛起。

百余年后女真人跟随着契丹人一前一后相继在东北崛起,并且纷纷想要进攻中原。这才引起了中原王朝的注意。由于辽国末年契丹贵族的民族政策出现问题,女真人发动叛乱。从原先的小规模部落战争到了能够建立自己政权的军事化管理。辽的腐败统治无法抑制女真人的崛起并最终击败辽国。可以说女真人的崛起十分迅速,转眼之间辽国就已分崩离析。此时刚刚建立政权的女真族对于南方这个富有的北宋知之甚少。只知道有钱也曾没有轻举妄动。但是后来北宋的一系列愚蠢政策,使得女真贵族发现北宋真的是一个软柿子,便抓住机会南下。

北宋不得不通过赎买的方式把部分幽云地区收入版图,虽然版图达到了北宋建国以来的鼎盛。但是很快金军再次南下攻克汴梁城,继而与南宋淮河大散关为界。入主中原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开始了自己在中原地区100多年的统治。

第二次崛起是明朝末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开始的。由于明朝在东北失败的民族政策,也使得深受汉文明影响的女真部落迅速崛起。从万历年间到天启再到崇祯30余年的民族政策,以及东北地区的军事政策明朝全部都是失败的。有领导人的短视也有内斗不断而被迫达成的战略收缩。后金的努尔哈赤抓住一系列的机会发展自己,各个击破明朝的来犯之敌。虽然由于袁崇焕以及孙承宗所建立的防线确实抑制了女真人的发展势头。但是女真人的崛起趋势是无法改变的。

皇太极更改族名,满洲人正式成为与明朝分庭抗礼的军事力量。两次渔猎民族的崛起纷纷入主中原,不仅建立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而且对我国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大家都说胡虏无百年之运,其实说的主要是游牧民族。对于女真人这些渔猎民族恐怕这则寓言就要大打折扣。农业文明的政权所建立的主要是中央集权制国家,游牧民族则将这种中央集权制嫁接成为了部落君主专制。而渔猎民族则将这两种制度融合在一起,从而也改变了整个历史的发展,进程。对于我们而言,除了汉族其实渔猎民族对于我们历史的发展影响也并不能忽视。包括之前的鲜卑人也同样如此。

如果按族源缺划分的话,都曾属于东夷族人。在数千年前就与中原地区的炎黄进行过部落领导权的战争。只不过部落来源是一个大致的范围,并不是真的有一个实体的东夷部落集团。总之中原人与女真人以及其祖先的交往和接触,其实早在很久以前就发生了。一部民族斗争史,一部部落生存史,其实就是中原与东夷之间的历史源流。


世界史图鉴


明朝和满人 演绎了农夫与蛇的故事

明朝收留了从西伯利亚来的满人,让满人住在明朝的东北,最后满人冒认女真,把东北捏造成“我们满族的土地”

叶赫那拉·根正(慈禧弟弟的孙子)在<>中也写到: "最早满族是从通古斯来的,也就是现在的西伯利亚。"通古斯人在西伯利亚可能是受到了俄国哥萨克人的排挤,因而迁徙到中国明朝的东北,被当时的中国明朝收留。"满洲"的形成远远晚于女真,成立于1635年农历10月13日。<>中写到: "说起清廷,或者说满族的传说很复杂,因为所有的资料都是从努尔哈赤时代开始的往上追溯,也只有六代,到上面第七代的时候,基本上都没有什么记载了。我们家的家谱上也是这样。


西湖边的耕田人


被一块巨石拌倒二次看似荒堂可气,但历史就是这样惨不忍睹不留一丝的善心慈念。唐未五代十国狗汉奸沙陀人石敬塘卖主求荣宁当儿皇帝也不惜岀卖燕云十六州,使中原王朝失去了天然凭障坚城巨磊,门户洞开,也最终北宋王朝在运行16O多年后昏然倒塌,有制度上的缺陷也又策略上的失招。宋金合灭大辽不叫童贯之言有失去控制山海关和燕云十六州同为昏招。到南宋未宋蒙合击后金亦如以往,从天时地利上就以注定国运不可久长,亡国灭种只是时间问题。四百多年后大明王朝建立驱除鞑虏恢复了中华民族,可谓众望所归天下大定。以朱元璋之老谋深算,徐达常遇春之决胜千里运筹帷幄,和武功盖世,一举可复丢失400多年的雄关天堑。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从此以燕云十六州为堡,大明王朝的先祖们不下十五六次的强势打压剿灭,草原民族一败涂地闻风丧胆,不敢袭扰中原王朝。然船老器旧腐败无能的大明子孙们有忘呼所以昏招百岀,张居正倚重的辽东总兵官李成梁老眼昏花养虎为患,圈养资助了一头更大的呑天巨兽。收受金银财宝住其妄为,短短的七八年仅统一了建州女真,更可气的是有撒了辽东的六大军屯城防令努尔哈赤如虎添翼势不可挡,时也命也。但崇祯帝无用人之明,执政不利损招百出,千窗百孔,加上天灾人祸农民起义军漫天遍野以成燎原之火。大明王明也耗尽了最后的忠臣良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尽管如此天下第一关仍掌握在关宁铁骑大将吴三桂之手。可恨事事多变命运多难,仅被怒发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软骨头再次卖主求荣甘为走狗汉奸卖国贼,否则以燕云十六州之坚险据守,任何草原民族想染指中华大地也是痴心妄想白日做梦。千里大堤毁于蚁穴,往往内鬼难防,汉奸祸国,靖康之耻,大明覆灭惨痛的历史,刻骨铭心的教训。











94310417小云


我是鹏正!我来回答!我是喜欢军事和历史的小学弟鹏正。

东北可是一个风水宝地,在此地方孕育了女真族也就是后来的满族人。女真人总共崛起两次一个是金朝,另一个就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清朝,他们为什么能崛起呢?首先就是占有了肥沃的黑土地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其次就是女真人真的是很有本事。


(女真人彩图)

在大宋时代,大辽国占有着丰富的土地,在大辽统治女真期间,残暴不仁。辽人对女真人实施惨无人道的剥削制度,贪婪的像女真人索取各种宝物和女人以及资源,导致辽国和女真部落矛盾日益加深,直到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个时候女真部落就出现了一个领袖就是完颜阿骨打,带领女真人民反抗辽国暴政,由于辽国腐朽统治虚弱,女真各族越战越勇,而此时大宋瞧准时机想收复故土燕云,就主动联合女真攻打辽国,而此时的辽国已经日落西山完全没有曾经的强盛,而女真也从虚弱转为强盛,随后,在与宋朝持续作战中,经常得到了宋朝的大量赔款与物资补给,将金朝一跃成为当时一顶一的强国。




(金朝铁浮屠)

清朝为什么能崛起并入主中原,当时明朝国力衰弱而且内忧外患,明朝的腐朽统治导致百姓和朝廷矛盾越来越大,农民起义不断,女真人瞅准时机统一女真各部,随后,向明朝宣战。八旗兵都是从小善于骑射而且当时全民兵役制度所以战斗力在当时很强,而明朝却都变成了贪污受贿怕死的昏官,随后又有农民起义,消磨明朝的国力,而此时的大清强盛,大明衰落,而且最后明朝不得人心,清朝抓住机会招抚人心将大量大明势力才造成了清朝崛起并入主中原。


(清军)


鹏正


首先纠正一下基本概念,女真人不是女真族,近代之前都只叫xx人不叫xx族,xx族特指近代之后的民族概念。其次女真人也没有两次入主中原,满清是满洲人建立的,满洲人和女真人渊源很深,但不是一个概念。如果真要算的话,应该算三次,鲜卑人也可以算一次。看你的意思是想问为什么东北亚族群能两次征服关内。

与其说东北亚族群崛起,不如说他们的对手太弱,当武力形成了很高的落差时候,征服自然而然就来了。

关内的人为什么春秋战国两汉时期很强,后面就不行了呢?

主要还是关内建立了大一统高度集权的政权。这样的政权要想稳固,就必须削弱臣民武力,打散臣民之间自发的连接,不然人类天生就会抱团,抱团后为什么要听你上面派下来的一个官僚指三画四?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地方能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政权,那么这个地方必然民间抵抗力很弱。而民间很弱的地方,军队又能好到哪里去?

大一统集权政权还有个大问题就是特别浪费钱,想维持住要比分封制成本高太多,所以大一统政权总是伴随着财政危机,一旦发生战争就难以为继,历朝历代都有这个问题。

而东北亚地区始终没有形成大一统集权,所以他们的武力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出去军事技术进步的因素,相当于始终保持在关内春秋战国的水平。当关内弱到一定程度,征服也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