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生完9个孩子,30岁登基,为何掌权20年却不生一个孩子?

李松


我们知道,明成祖朱棣自1402年登基称帝之后,一直到公元1424年去世,在这22年里,他没有生下一儿半女。按理来说,做皇帝这么久,不应该连一个子女都没有。当然了,我们这里所强调的是他当皇帝以后,并不是说在之前也没有,事实上在他登基之前,已经育有4子5女了。但是小儿子朱高爔于1392年出生之后,他再也没有生育过其他子女。那么,这究竟是为何呢?

在民间,有传闻说是因为朱棣夺取了他侄子的皇位,所以他在登基之后就得“断子绝孙”。当然了,这种说法根本没有什么可信度,但是我们也能从这个传说中得知,对于朱棣的篡位夺权,在当时是深受百姓所恶的。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的是,朱棣的最后一个儿子朱高爔是在1392年出生的,而朱棣登基是在1402年,这期间间隔了10年之久,要知道,那时候的朱棣也是没有子女的。所以说,民间传闻是不可信的。

那么问题来了,在朱棣最后一个儿子出生的时候,他也不过才32岁,按道理来说,32岁对于一个正常男性来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即便在这之前已经生了九个子女,但是完全还可以再生,可为何就突然停止了呢?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明太祖朱元璋像

我们知道,朱棣小儿子朱高爔出生的那一年,也正是太子朱标去世的时候。而我们也知道,太子突然离世,那么朱元璋就得考虑谁来做继承人了。在朱元璋的几个儿子中,除了大儿子朱标贤能之外,就只剩下朱棣了,毕竟那时候,朱元璋还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小皇孙朱允炆,所以朱棣在兄弟几个中的竞争力还是很大的。更何况,朱棣和朱元璋很像,都是一生戎马倥偬,杀伐果断之人。但这时候朱元璋还是在观察,他并没有明确指出要谁来做自己的继承人。

所以这时候,朱棣就得好好表现了,不仅要乖巧,顺从老父亲的意识,还要彰显出自己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好儿子。正是因为朱棣这样的想法,因此从这一年开始,朱棣的兴趣就转移到了政治上,转移到了皇位继承上。

但是,朱棣的表现最终还是没有赢得父亲的青睐,后来朱元璋在立完朱允炆为继承人之后,不久便去世了。

这时候的朱棣,心里十分难受,但是既然选定了继承人,那自己也就不必再多说什么了。所以按理来说,此时的皇位继承人的问题已经是尘埃落定,朱棣也应该会对政治失望,转到自己的生活上面来了。但是恰恰相反,在朱允炆上台之后,便搞起了削藩政策。迫于压力,朱棣决定起兵造反,后来我们也知道了,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变,篡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在成功登基之后,朱棣要面对的是刚刚“占领”的国家,毕竟自己的皇位“来路不正”,所以一上台就必须要先树立起自己的权威,让臣民们对自己做到足够的信服。所以这时候,朱棣的心思也就全偏向政治了。此外在朱棣登基之后,除了封赏有功官员和自己的皇后妃嫔以外,最重要的便是建立起属于自己永乐朝的专属法令,并于永乐七年(1409年),开始营建北京天寿山长陵,以彰显自己要立足北方的决心,此外,他还与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族建立起友好关系。在永乐八年到永乐二十二年期间,朱棣更是亲率大军先后五次北征,大大巩固了明帝国的北部边防。

作者说这些与他没有子女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朱棣的勤政也是他不能生育子女的一个原因。

明成祖朱棣——剧照

除此之外,在朝鲜的《李朝实录》中记载,朱棣很可能在登基之后丧失了生育能力。在本书中记载到:

在朱棣当上皇帝之后,特别宠爱一个叫“权妃”的朝鲜女子,但后来这个妃子却不幸染病去世了。朱棣的另一个妃子贾吕则诬陷是宫人吕氏毒死了权妃,朱棣十分愤怒,便因此杀了很多宫女。后来,朱棣又听闻这个贾吕与宫人鱼氏私下与宦官结好,朱棣大发雷霆,最后迫使了贾吕和鱼氏上吊自杀。在发生了此等丑事之后,朱棣便开始清理后宫,因此又牵连诛杀了上千名宫女,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吕鱼之乱”。

临行时,有一宫女诟帝曰: “自家阳衰, 故私年少寺人, 何咎之有?”

也就是说,你自己不行,我们才和宦官私通,这有什么罪过呢?所以,我们根据《李朝实录》的记载来看的话,朱棣应该是丧失了生育能力。

但是在作者看来,这同样也是不准确的,永乐帝之所以没有生育的子女,作者觉得还是存在其他原因。你们怎么看呢?

参考文献:

《明史》《李朝实录》

方圆文史


明成祖朱棣确实在登基之后就没再生孩子,为什么没有再生孩子呢?我们还要从朱棣活剐3000宫女说起。


朱棣的正妻原本是,开国功臣,徐达之女徐氏。朱棣的几个儿子均为徐氏所生。但着徐皇后啊,没有享福的命,当了五年的皇后,驾鹤西去了。从此后宫群龙无首,朱棣也没有再立皇后的意思。妃子中,有一位来自朝鲜的权氏,国色天香,能歌善舞,吹的一手好萧,深得皇帝宠爱。不曾想,永乐八年,朱棣远征漠北的时候,权氏病逝。皇帝伤心过度,又听信了谗言,杀了权氏身边的100多的宫女和宦官。到了永乐十八年,皇帝本来想立王贵妃作为皇后,没想到这王贵妃也一命呜呼了。你说这也是怪事,朱棣宠幸谁,谁就死,这都什么逻辑啊!于是这皇帝开始对后宫进行大规模的调查。不查便罢,一查还真查出事了。宫中本来有后宫3000佳丽,按理说都是皇帝的女人,但多数都是没有被皇帝宠幸的福分。历朝历代后宫女和太监关系走得近,互相之间有个心里依靠,叫结对食。本来也是个常事。偏偏这名成祖朱棣的后宫也就这么乱,后宫本来无群龙无首的状态,就缺少管理,这种现象也就越发混乱。一气之下,明成祖朱棣下令,将后宫2800多人凌迟处死。明朝这两次对后宫的大屠杀,在中国古代的后宫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那我们就来分析一下,皇帝犯得着对这些小人物们大开杀戒吗?我们可以联想一下,这后宫是不是有让朱棣无法忍受的流言蜚语?才让皇帝如此动怒。朱棣,登记之后坐拥后宫佳丽3000,却没有生一个儿女。难道就是那些宫女们贵妃们有问题吗?我看最大的可能是皇帝有问题。靖难之役之前,这朱棣也没少生孩子,但这靖难之役之后,他的女人更多了,却一个也没生,恐怕是这靖难之役惹的祸吧!从建文帝朱允文削藩开始,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就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天天都挣扎在生死的边缘,他所承担的压力应该已经到达了,它自己身体能够承受的极限。最后干脆自己,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目标直取皇位。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那段时间,朱棣过的都是些什么日子?恐怕自己的身体也难以消耗。是不是就是这段时间他失去了男人的雄风?

即便朱棣成了性无能,也不至于拿宫人撒气吧?唉!这问题啊,就出在这后宫的管理上。后宫群龙无首,缺乏管理,皇帝宠幸自己的女人,却有心无力,于是这后宫不免会有流言蜚语。话说出来可就很难听了!什么皇帝无能,无法宠幸自己的女人,女人都要靠太监来安慰!你说这些话如果传到朱棣的耳朵里,他会怎么样?皇帝也许真想宠幸自己的爱妃,但事实上他做不到,他宠幸的人也许跟他只是精神伙伴,聊以慰藉。如果皇后在,也许这后宫还不会这么乱糟糟的,宫人的行为需要严加管束,宫里的流言需要及时制止。到了皇帝去查后宫的时候,这些女人哪经得起酷吏的折磨,什么该有的不该有的话都往外抖。于是造成了皇帝大为光火,大开杀戒。


凌成祖,朱棣后来没有生孩子,和杀戮后宫,本来是两件事,没有什么瓜葛,但如果把这两件事串在一起,认真想一想也不是没有可能。


牧渔子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纠正提问者一个常识性错误,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当上皇帝时已经虚四十三岁了,根本不是什么三十岁登基!非常好算,明成祖去世时虚六十五岁,永乐年号总共用了二十二年,65-22=30?!提问者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还是食堂大师傅教的?



明成祖虽然活了六十五岁、当了二十二年皇帝,也生了不少儿女。但是,细心的人应该会发现,他所有儿女都出生于洪武年间,最小的儿子朱高爔出生于洪武二十四年、最小的女儿常宁公主出生于洪武十九年。换言之,自洪武二十五年起,明成祖没有再生出过一个孩子!这一年明成祖虚三十三岁。三十三岁正值壮年,四十三岁也谈不上老,即便六十五岁,也未见得就生不出孩子来;清圣祖玄烨虚六十五岁不还得了一子嘛!在那个没有“计划生育”、讲究多子多福的时代,三十三岁之后便没有生育显然是不正常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呢?



“靖难”期间伤及隐私部位?

这是传播最广的一个原因,但个人认为,这也是最“扯”的一个原因!首先,洪武二十年之后,明成祖的生育子女数量就明显减少了,只生了一个儿子、而且还夭折了。洪武二十五年之后,就没有任何子女出生了……洪武二十五年离“靖难之役”发生还有六年多的时间,离建文帝失踪、明成祖登基还有十年时间!



在“靖难”之前,明成祖就已经有六年多就没有生育一个子女,到登基时已经十年出头了。很显然,将其中原因归结于靖难期间伤及隐私部位肯定是站不住脚的。更何况,目前存世的史料中似乎并没有关于明成祖“靖难”期间受过重伤的记载!即便为尊者讳、不提及隐私部位,导致这么严重后果的伤恐怕不是什么小伤,不太可能在史籍中找不到任何记载,不是吗?



既然不是因为在“靖难”期间伤及隐私部位导致的,那么明成祖年纪轻轻为何失去了生育能力呢?个人认为,大概有几种可能性。

工作忙、压力大,无心女色

洪武二十五年是明王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年懿文太子朱标去世了!恰恰从这一年开始,明成祖再也没有子女出生了。历史没有巧合,这两件事放在一起,似乎不是巧合可以解释的,不是吗?懿文太子去世之后,明太祖朱元璋一反历朝历代“嫡长子继承制”的常规,越过了两个嫡子、一群庶子,将懿文太子的儿子朱允炆(建文帝)立为了皇太孙。



个人认为,这件事对明成祖的刺激不小,虽说彼时的明成祖未必就已经想要武力篡位,但是私底下作出相关应对和准备还是很有可能的。而且,除了仁孝徐皇后之外,明成祖根本无法确定自己身边的女人有没有父亲明太祖或者侄子建文帝的眼线,为防止特殊场合下走漏风声,还是少近女色为佳。滚床单的时间和次数少了,妻妾怀孕的几率自然就低了,哪有那么巧,每次滚床单都赶上排卵期……



至于登基之后,一来年纪大了,生育能力本来就会有所下降。二来明成祖一直也没闲着,先打扫建文余孽、后对蒙古人用兵……女人对于明成祖而言仅仅是生活的点缀而已,生不出孩子来并不奇怪。从现存的史料来看,明成祖登基之后还是有房事记录的,只不过不那么频繁而已。换言之,明成祖还是有某方面功能的,只不过次数少了,妃嫔的怀孕几率比较低。又或者,随着年龄增大,明成祖的小蝌蚪质量下降了并不是没有可能。



对徐皇后感情专一

说到徐皇后,细心的人应该会发现,明成祖的四子五女之中,有七个都是徐皇后所生!只有最小的一儿一女生母不详。生母不详本身其实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如果是地位较高的妃嫔所生,似乎不太应该一点记录都没有。更早时期,如明太祖的郭惠妃生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记载是非常明确的!那么,只有一种解释,那一儿一女的生母很可能是侍女之类,是明成祖酒后乱性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不小心制造出来的,根本不涉及感情问题。在明成祖心中,徐皇后是自己唯一的“老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明成祖近乎所有儿女都是徐皇后一人所生的问题。



不想庶子与嫡子争储

明成祖登基之后一再标榜自己是孝慈马皇所生嫡子,但不少史料指向其根本不是马皇后所生而是庶出。明成祖本身就是以庶代嫡,为了避免自己的儿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或许明成祖在刻意控制庶出的数量也未可知。不过,这种可能性相对要小一些。一来,未必所有庶出的皇子都像明成祖自己一样野心勃勃。二来,彼时的避孕措施相当“原始”,除非明成祖不近女色,否则想要控制庶出的数量难度颇大。



综上所述,个人更倾向于明成祖是“专宠”徐皇后。因为与徐皇后感情深厚,为了照顾发妻的感受,明成祖对侧室并不“热心”,滚床单的次数相当有限。加之徐皇后接连生育了三个儿子,明成祖并不担心子嗣问题,也就没有必要和侧室过于亲密了。永乐十一年徐皇后去世之时,明成祖已经五十四岁了。即便为了填补感情空窗宠爱其他妃嫔,恐怕也有些力不从心了……没有再生出孩子来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更何况,从现有史料来看,徐皇后去世后明成祖很长时间都没有从阴影中走出来,立即另结新欢的可能性并不大。皇帝也是人,并不是所有皇帝都是色鬼!明孝宗朱祐樘一生连一个侧室都没有纳,明成祖“专宠”徐皇后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不是吗?


农民工老杨歪说历史


纠正一下,朱棣坐上皇位时是42岁,正值年富力强,正值大好青春,本应该会有很多孩子的,但是事实却相反。弄得朱棣当上皇帝后没有再生孩子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其一,当时靖难之役时,朱棣那是命悬一线在刀尖上过日子,后来夺得皇位,迁都北京,做到了天子守国门,直面北方游牧民族可能的侵略,他可能是压力过大或者是受过什么伤,所以导致了不能生育。

其二,朱棣是一个有雄才伟略的皇帝,他连年征战,为国事操劳,没有心思在后宫之事上,就跟雍正似的,没有时间,所以登基后没有再生孩子。

所以综上所述,朱棣登基后就再没有生孩子。


老湖侃历史


朱棣生于1360年,1402年即位,即位时42岁,在位22年。至于22年内为什么没有生皇子,估计在征战中负伤或其他原因。即位后其第二子汉王朱高煦就与太子朱高炽不睦,妄想篡夺太子之位,三子又与二子勾结诬陷太子,四子幼殇。总共活着的三个儿子,老大太胖,那两个又丝毫不让人省心,还要那么多儿子干嘛!


许书荣


不为什么,应该是朱棣后来性无能了!


传说他因为宫女与太监私通而龙颜大怒,一次性就处死了三千宫女,中国历代史书倒没有这个记载,但是当时中国藩国朝鲜的史书《朝鲜李朝实录》中却明白无误的记录了这一事件,书中记载,朝鲜当年常进贡妃子给明朝皇帝,后来一个妃子的奶妈回到朝鲜后中就跟他们的史官讲了这件事。说是朱棣的两个妃子因常年得不到宠幸而与太监私通,被朱棣知道后大发雷霆,下旨彻查,结果株连出3000多个宫女,下令全部处死,而且是凌迟,当然也有有另一个版本说是因为朱棣的两个朝鲜妃子死了,怀疑是宫女干的,最后牵连出3000多宫女,姑且不说一次杀这么多宫女是否有点儿太夸张,因为当是宫里有没有这么多宫女还在两说呢,就算有,凌迟一个人按三天算,这3000人得多少天啊,但朱棣的凶狠残暴那是有一号的,从诛方孝儒十族就可以看出此人残暴得空前绝后,简直惨无人道,何况是给他戴绿帽子的宫女呢,当然这些都是传说,无从考证,毕竟中国任何史书都没有记载这一事件,《朝鲜李朝实录》也毕竟只是人家朝鲜的史书。


不过说朱棣性无能倒也不是全无根据,因为朱棣虽然也有儿有女,但那都是在洪洪武年间所生的,也就是朱元璋在位时生的,朱元璋死后,到建文帝朱允炆继任的四年,一直到后来造反成功当了皇帝,再也没生育一儿半女,从这个方面看,朱棣后期性无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这可能是后来思想压力比较大造成的吧,毕竟皇位来路也不正,是从侄子朱允炆手中夺取的,出身也不正,遭到世人质疑,虽然明史记载他是马皇后所生第四子,但那都是被老朱家改过的,可信度堪忧,另外其残忍暴虐世所罕见,还重用宦官,设东厂西厂,影响恶劣深远。这些可能使朱棣结了心魔。当然也有好的一面,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命郑和七下西洋,迁都北京,征蒙古、安南等,然与本题不符,不再赘述!


墨迹梓史


我认为残杀三千宫女之说,纯属胡说八道,这是对大明皇帝的抹黑!

真正的原因,应该从朱棣的生活经历说起。朱棣最后一个孩子朱高爔出生在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这一年朱棣32岁,按说正是龙精虎猛的年龄,生出的孩子肯定也很强壮,可遗憾的事这个男孩儿出生仅仅一个月就病死了。

那么洪武二十五年之后,朱棣的生活开始怎么样了呢?首先,朱棣开始与蒙古人频繁作战,因为朱元璋把他九个儿子封到边疆就是为了保卫边疆的!与蒙古人作战时朱棣的义务,他义不容辞,为此他非常拼命,我认为他是想引起朱元璋的注意。因为,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死了,按照父死子继的皇位传承制度,那么排行第四的朱棣很有希望成为储君的。用巨大的战功,来增加父皇对自己的好感,这件事儿在朱棣的心里恐怕是重中之重,其他都是次要的!

所以,这一期间,朱棣很少纳妾之类的,这是因为工作重心都放在打仗上了!

等到了建文帝即位前后,朱棣的精神压力骤增,他的生活开始变得惊心动魄!建文帝为了削藩,拼命地找诸侯王的茬儿,一经发现诸侯王的问题,立刻就是问罪流放,形势十分骇人。巨大的精神压力损害了朱棣的身体健康,造反之前,朱棣的日子过得可不清闲,当时建文帝派人严密监视燕王朱棣的一举一动,但凡有异常格杀勿论。朱棣那段时期过得不是正常人的日子,精神高度紧张,为了骗过建文帝,他先装病后装疯,以类似自残的方法最终骗过了建文帝!

这装病装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难了,尤其是生死关头必须得装到天衣无缝的地步,这是得下大功夫的,冬天的超级不怕冷,夏天的超级不怕热,饭不能正常吃,睡觉也不能正常睡!朱棣装疯卖傻了得有大半年,这极大地损害了朱棣的身体。再加上之后跟建文帝打了四年仗,更是惊心动魄,好几次都觉得支撑不下去,这么先抑后扬的生活,再加上艰苦的战场环境,泰山压顶般的巨大压力,极有可能导致某些功能障碍!

至于朱棣当了皇帝以后,他开始无比的忙碌起来,说起来这都怪他爹朱元璋。当年,朱元璋为了大权独揽,废除了丞相一职,这样一来权力倒是都掌握在皇帝的手中了,可是政务也全都压在皇帝的肩头上了!朱元璋是个典型的“劳动模范”,他不怕苦不怕累,多么繁重的政务他都能吃得消,到了朱棣当皇帝之后,他才觉得自己的老爹有多么伟大!

这当皇帝真不是人干的活儿,太累了,全国的大事小事都得朱棣一个人操劳,他还不光干这些事儿。从某种程度上说,朱棣比他爹朱元璋更忙,他还有好些事儿要办:

1、追杀建文帝

这绝对是朱棣的头等大事,即便是自己做了皇帝,只要建文帝一天不死,他的心里就一天不安,毕竟他不是正统皇帝!万一朱允炆某一天揭竿而起,保不齐会有多少人死心塌地跟着他,所以朱棣派人上山下海玩命的找建文帝,最终也毫无结果!

2、迁都北平

北平毕竟是朱棣多年经营的地方,他从十几岁就开始生活在北平,他熟悉那里的一切,可是迁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从南京迁到北京,多少府衙要搬迁,多少权贵要搬迁,那么多的既得利益者怎么安抚安置,这些问题多了去了。

3、三子夺嫡

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这三个儿子明争暗斗储君之位也很让朱棣头疼,三人各有一派,除了朱高燧势力小一些!满朝文武都站了队,文官清一色支持朱高炽,武将清一色支持老战友朱高煦,摆平这些事儿,也让朱棣煞费苦心

4、与蒙古人作战

这本来是朱元璋分封诸王们的目的,但是朱棣现在夺了皇位,又怕手握重兵的诸侯王有样学样,于是把对付蒙古人的王爷们挨个挪到了内地,这样一来倒是降低了藩王作乱的可能性!可是,边境空虚,蒙古人三天两头侵略,这让朱棣十分苦恼,为此他先后发动五次大规模的北伐,可谓是耗尽了他的精力,事实也确实如此,朱棣死在了第五次出征的归途中!

综上所述,朱棣其实是因为太忙或者精神压力过大,导致生育上出现问题,所以称帝后一直生不出子女来!


李老师历史课


1.先纠正一下题主。朱棣是在1402年取得他所发动的靖难之役的胜利在南京登基称帝的,而他出生于1360年,也就是说朱棣是在42岁的时候才开始做的皇帝,这跟题主题的问题里面的30岁左右登基为帝相差了差不多十年时间。



2.朱棣的确是在1392年也就是他32岁的时候生下朱高爔后便再无所出。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用排除法来排除哪些确定与之无关的因素,最后得到能够接受的答案。

首先无在乎以下两大因素。

(1)朱棣是性冷淡,禁欲者,或者他老婆是。

(2)朱棣在32岁时因为某些原因造成身体出现了问题,或者他老婆是。

【1】朱棣不是个性冷淡和禁欲者,不然解释不了在他32岁前就有4个儿子和5个女儿了的事,所以这一疑点直接pass掉。

【2】pass掉一个,那肯定就是第二个了。现在我们就只能围绕着第二个疑点分析了。身体上的因素中朱棣老婆可以直接排出,因为朱棣的老婆不光徐皇后一个人,他还有很多嫔妃,这么多人不可能全有问题吧,所以问题只能出在朱棣身上。

【3】继续排出,医学上讲不孕不育分先天和后天,又主要分生理功能障碍和炎症,精子数量,活力不足等等。在这里朱棣肯定不是先天的,不然不会有子女,所以只能是后天。那朱棣到底是在1392年就性功能障碍了还是炎症和精液的问题造成他在这年过后便再没有子嗣了呢,我们接着排除。



【4】朱棣性功能障碍这个事有记载,只是记载在朝鲜的文献当中,说的是朱棣某次在宫中株连了2000多人,原因是有些宫女嫔妃跟宫里的太监和侍卫私通,朱棣愤怒至极,所以亲自把他们给杀了;在杀的时候有宫女指责朱棣性功能障碍,房事不行一事;然后这事朝鲜是怎么知道的呢?原来是宫里被杀的一个朝鲜籍嫔妃的奶妈在被遣回到朝鲜告诉他们的。这文献中写的是有鼻子有眼,造成很多人信以为真,再结合朱棣32岁就生不出来任何子嗣的事实,真以为朱棣性功能障碍了。其实仔细研究分析下就知道这文献中的记载假得很。1.在宫里杀2000多人的这么大的事不见于中国的任何正史,连最爱八卦风闻的野史都没有记载,甚至于后世那么喜欢黑明朝的清朝也无记载此事。2.朱棣都已经杀了2000多人了,为什么心慈手软,突然大发慈悲的把那个奶妈遣返回朝鲜,并多此一举的还警告她要保密,这不是扯淡嘛。所以此文献跟朝鲜人一样假。但不能就这文献假就能证明朱棣不是性无能了,因此我们要继续分析。



朱棣生于1360年,到1392年总共有4子5女,依次分别是永安公主朱玉英(1377年-1417年)、后来的明仁宗朱高炽(1378-1425)、永平公主(1379-1444)、朱高煦(1380年-1426年)、朱高燧(1383-1431年)、安成公主(1384年)、咸宁公主(1385)、常宁公主(1386)、最后是早幺的朱高爔(1392年)。从他这几个子女的出生年月可以看出个规律,除朱高煦到朱高燧这中间相差了3年和最后常宁公主到朱高爔之间的相差4年外,其他的都是一年一个。而朱棣1380年就藩燕京后有两次北征蒙古(这两次没确切时间)经历,那么他身体上的问题就可能出在这里了。蒙古高原环境恶劣,尤其是到了冬季更是高冷,再加上出征的路途上饮食,卫生更是不堪,对人的伤害是很大的,所以可能由于这些原因造成了朱棣后来的不育,至于是性功能障碍还是精液质量问题可以结合朱棣时期的起居注中的记载的史料和朱棣当皇帝后的作为来排除。起居注作为记录历朝皇帝的起居生活的文献就同样也会记载朱棣称帝后的起居生活,其中就包括哪些私密话题。显而易见的是如果朱棣哪方面不行肯定的是不会或者很少的去临幸后宫那些嫔妃,一方面是朱棣作为一个男人,尤其是一个帝王,在女人甚至是那么多女人面前不行真的是很伤尊严的事;另一方面纸是包不住火,次数多了总会有些风闻言传流出来的,而不会在正史和野史中毫无记载,所以朱棣哪方面不行的可能性非常低。更由于众所周知的是做为一个男人要是哪方面不行对人的自尊心是很受打击的,表露在外面的是自信心有所不足;而朱棣呢?作为一个在位期间文有编撰《永乐大典》、武有御驾五征蒙古,更有睁眼看世界的郑和七次下西洋,开创了明朝最鼎盛的时期的皇帝,后世人称永乐大帝,决不可能是一个不自信的人。所以我认为很有可能朱棣是因为连连争战造成他精子质量很差才在1392就没有再生出其他子嗣。


一步之姚


我们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的孩子就不少,光儿子就有二十多个,但是明成祖朱棣的孩子却不是很多,尤其是朱棣登基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孩子出生。朱棣可是做了二十多年的皇帝,为何之后一个孩子也没有呢?

朱棣一共有九个孩子四男五女,虽说比起子嗣少的帝王来讲,这已经算是够可以的了,但是与他的父亲相比,朱棣可就差远了。

查看明朝有关朱棣的记载后发现,朱棣的最后一个孩子是在洪武二十五年出世的,那时候还是朱元璋执政,朱棣也就是刚三十岁而已,打那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孩子出生。说起朱棣的后宫,那也是非常充实的,每年都要选新的秀女进宫,朱棣对于选秀也十分重视,几乎每次都会亲自参与挑选。

别的皇帝或许不会每天都会去后宫,但是朱棣不同,差不多每天都会去后宫。这就让人感到疑惑了,大家都知道做皇帝也不是件轻松的事情,他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处理国家大事,每天都去后宫那得多累呀。还有让人更奇怪的事,就是有一次朱棣竟然处死了后宫里的三千多名宫女和太监,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朱棣认为他们私通。有一个宫女在临死之前,非常愤怒,嘴里还大喊朱棣没用,只会拿他们撒气。

这句话有点意思了,这是不是表明朱棣自身有问题?后宫佳丽三千,可是却没有一个嫔妃能够生出孩子,那么很明显就是朱棣的有问题了

朱棣登基只是才四十多岁,他还多次亲自远征大漠,把蒙古人打了落花流水,由此可以看出朱棣的身体素质很好,而且精力也很旺盛,应该不是年龄的问题,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或许是他在战场上受过什么不为人知的重伤,以致让他丧失了生育能力。

因此最大的可能就是朱棣没了生育能力,或许这正是上天对他篡位的惩罚吧。


爱历史的圆脸怪


说到明成祖朱棣夺取侄子的皇位后,之后一直再没有子嗣,让我想到了近代齐白石大师七十多岁还得子,老当益壮不得不服。

按照常理来说,朱棣夺取天下后才四十多岁,男人四十一枝花。安定政权,定都北京后,按照之后他统治将近22年来算,应该至少儿女也有15个左右。然而,据历史记载此后没有再添一个子。

朱棣,朱元璋的四子。俗话说虎父无犬子,朱元璋的儿子个个都是优秀的存在,不仅儿子优秀,侄子也是倍棒。好在朱元璋不仅是个好皇帝还是一个严厉的父亲,儿子们大体上都是很乖的。就像清圣祖康熙一样,儿子也是个个优秀,康熙在世时,也是乖乖的。可老子一死,儿子们就不一样了。什么叔侄大战,什么九子夺嫡。好在最终都让老四捡了个便宜,荣登大宝。朱棣也好,康熙也好,都是明君有能之辈,都是狠角色。可康熙子嗣的子嗣年年不断,成祖就不一样了。

首先来说,肯定不是女人的问题,因为后宫佳丽三千。其次,男人都懂得,这么多年轻貌美,前凸后翘的美眉们,朱棣岂能坐的住。由此我猜测他应该和宋高宗赵构一样,作战时收到某种惊吓,导致不育。有人会说,朱棣武将出身,怎会和懦弱无能的赵构一样。此言不假,可当时朱棣几乎以一己之力来对抗全国。可想而知,当时压力很大,基本连续数夜不能入睡,连夜奔走作战,压力,惊吓,疲劳等等一系列主要是有两种可能,第一个是,他可能身体真的出现了问题,所以才没有办法生一儿半女的,第二个就是他常年征战于国,是为国家,忧劳忧心,所以才无暇顾及后宫的嫔妃,没有再给他多生一些皇家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