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包围天京城前,洪秀全本有机会突围,他为何放弃这个机会?

文史砖家


首先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就是,洪秀全在这个时候,已经身体不好,难以再承受长途行军的折磨。自己也不再如十多年前一样,适应艰苦的行军打仗的生活。

第2个就是,洪秀全出了天京,实际上就会更加危险。出了天京,肯定不能去江浙,清军左宗棠,李鸿章,英法联军,还有各种洋枪队在江浙攻城略地。江浙各地的太平军不是节节败退,就是纷纷投降,局势非常危急。

如果去江西,黄文金,汪海洋等部太平军也是战斗力稀松,自己都是自身难保。根本无力保护洪秀全的安全。黄文金,汪海洋,杨辅清,李世贤,吉庆元和范汝增这些王所属部队的实力,都比较差。

他们在保护幼天王洪天贵福的时候,几乎是一路上百战百败,就连绿营都能欺负他们。另外从陕西回来的陈得才20万太平军实力更是太弱,陈得才是英王陈玉成最后的干将,陈得才带领太平军和捻军在1864年最后救援天京的时候,在黑石渡被僧格林沁阻击,结果15万大军一战全军覆没。

洪秀全如果出来就靠这些人,恐怕最多几个月,也就和幼天王洪天贵福是一个下场了。到了这个时候,所有人都知道太平天国已经不行了。军无斗志,缺乏粮弹,随时都有大将叛变投降,出城也只能是加速灭亡。

第三个就是,如果洪秀全本人出城,那就招致,整个清军的追堵,曾国藩,曾国荃,李鸿章,左宗棠和僧格林沁主力都会迅速包围上来。而且,天京一旦丢失,也将会让本来就低迷的士气,出现断崖般下跌,各个部队崩溃速度更快。


深度军事


湘军包围天京城前,洪秀全本有机会突围,他为何放弃这个机会?

想必大家都了解,当初在经过了天津事变之后,洪秀全真的是到了末路。在1863年,天京旁边的很多城市都开始陆续沦陷,天京也就渐渐的陷入了湘军包围中。随着一天一天的时间过去,天京城内部的粮食也在逐渐消耗完。但湘军就将天京包围,不放一人出去,若时间再长一些,天京城内的人也只有死路一条。

在这危难的关头,李秀成就出来建议,希望洪秀全先赶紧离开天京度过这次难关,等回去养足了精力再开始东山再起。但对于这个想法,洪秀全是完全否决了,这也就等于他不要了突围的机会,就要在这里和大家一起熬着。他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主要都是因为下面这几点原因。



原因一,逃离天京之后,他不知道应该要去到哪里。洪秀全好不容易才进入了天京,好日子还没有过几天就让他离开,他内心肯定极为不舍。最主要的是,离开天津以后,他又能去到哪里呢?现在四面八方都已经被湘军包围,不管往哪个方向逃,都肯定是有追兵的,即使突围出去,最终的结果也肯定是被灭了。


原因二,人老了就不想再折腾。在那个时候洪秀全的年龄也不小了,加上他已经奢侈享受过了,让他一朝回到最初的样子,再重新开始奋斗,这也的确太为难他了。人老了以后精力有限,已经不想要这样折腾,就想要好好享福,即使没有享福的机会,他也只有过一天算一天的感觉。

原因三,过度的盲目自信。洪秀全觉得自己是有天上并将来帮忙的人,是受到了上天眷顾的真神。当时他被围困的时候,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他说他是真神,不用动刀兵,就能够统一天下,现在这种情况有什么可怕的?我的江山如今已如铁桶一般,你们只需要安安心心的等着,我现在向上天汇报,请来了天兵之后,就可以保天京的平安。这样的话一听就是在吹牛,不过当时还真的有人被安抚住了。

原因四,吹嘘吃野草可以长生,可以不老。缺少粮食之后,他们就想到了灾荒时代人们用来果脯的野草野菜之类的,同时还向所有的人吹嘘,说这是上天赐给大家的粮食。还告诉大家,经常吃甚至有长生的功效。他虽然这样向大家说,但实际上他自己不吃野草,只是在百姓面前装装样子,搞出同甘共苦的形象。当着大家的面吃下去野草,背地里又将野草吐出来。

但像他这样的自欺欺人最终没有管到多久,很快湘军便攻破了天京城,而他的王朝梦也终究是破灭了。


紫禁公子


第一,洪秀全只怕是没有这个机会的。

天京被包围前,太平军的态势似乎并不差,还有不少地盘;至于清军的围攻,以前就有江南江北大营,也没把太平军怎么样,所以洪秀全对于湘军包围天京不怎么担心。局势真正恶化的时候,突围已经没有什么机会了。

天京包围战中,忠王李秀成、最终就没有突围出去。真正突围出去的没有多少人。


第二,放弃天京之后,他还能到哪里去?

幼天王洪天贵福、干王洪仁轩等人突出出去后,一路被清军追击,连落脚之地都找不到,最终被清军捕获;

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等也是来回流窜,也没有个目的地,最终覆灭。

洪秀全的目标更大,就算突围出去,也很难逃过清政府的围追堵截。


第三,洪秀全已经没有了进取心。

洪秀全一是享福够了,舍不得天王府的花花世界,不愿意再搞二次创业;二是年纪大了,也不愿意再折腾了。反正他年纪已经大了,无所谓了。


第四,洪秀全完全只怕已经完全相信了自己的“拜上帝教”

也就是自信有天父、天兵来帮他。这个不多说。

当天京被清军所围,弹尽粮绝之时,洪秀全拒绝迁都,他命李秀成起草诏书:“尔等莫慌,我乃真主,不用兵而天下一统,何过虑也?朕铁桶江山,天兵多过水,何惧曾妖者?尔等安心,朕即上天堂,向天父天兄领到天兵,保固天京。”

当人世间已经没有希望的时候,只好祈求上帝去了。


象眼观天下


天王(即皇帝)洪秀全起兵之初,尚有一番革命的激情,但等到攻取号称“小天堂”的南京后,志向便开始大变。尤其是解除清军江南、江北两大营对天京(即南京)的围困后,洪秀全自以为功业圆满,便整日沉溺于醇酒美人间,迅速地腐化堕落。就在此时,太平军内部发生严重的内讧,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相继被杀,翼王石达开则负气出走,导致太平天国的势力大损。



面对危局,洪秀全采取的破解之道,除了起用洪仁玕、李秀成、陈玉成等人治国、打仗外,便是滥封王爵,希望以此来收买人心、苟延残喘。然而洪秀全的策略并没有帮助太平军解除困境,其内部的权力争斗依旧激烈,而与此相伴随的,则是在战场上的左支右绌,渐渐地便让天京成为一座孤城。


同治元年(1862年)五月初,湘军大举进犯天京,江苏布政使曾国荃攻克秣陵关,驻军雨花台,兵部侍郎彭玉麟则率水师进泊护城河口,形成对天京的包围。洪秀全见形势危急,便急召经略苏南的忠王李秀成回师“勤王”。闰八月,李秀成率部向雨花台发起进攻,力战46昼夜,虽然杀伤敌军数千,但最终却因饷械、兵员不断得到补充,无奈停止进攻。



次年11月底,曾国荃经浴血奋战,率部攻占孝陵卫。至此,太平军据守的城外要点,仅限于紫金山顶的天堡城、紫金山西侧的地堡城、城北的神策门,以及与地堡城互为犄角的太平门,宛若“瓮中之鳖”。与此同时,苏州、无锡等重镇也相继沦陷,杭州危在旦夕,使得天京城的局势更是岌岌可危。


在这种情况下,困守天京不仅毫无意义,而且极度危险,一旦城池沦陷,太平军所有的首脑都将被“一锅端”。所以李秀成出于保存实力的考虑,便力劝洪秀全跟随自己突围,到江西、湖北一带流动作战,等到实力恢复后再度卷土重来。就当时的情势而论,李秀成的建议非常合理,非常可惜的是,洪秀全根本不予采纳。



此时的洪秀全,在度过多年酒色蚀骨、唯我独尊的生活后,不仅毫无战斗意志,而且还患上严重的神经错乱,早已分不清虚幻与现实的区别。在洪秀全的脑海中,依然顽固地相信自己真的是的“天选之子”,认为无论遇到多大的灾难,上帝定会帮他消灾解难。


所以,面对着李秀成的苦苦哀求,洪秀全非但没有采纳,反而声色俱厉地训斥他,妄称自己的江山如铁桶般坚固,国中有百万天兵天将,根本无惧清军的围困,完全没必要弃城远走。李秀成听后叫苦不迭,但既然臣服于这个“疯子”,便只能一条路走到底,即使搭上自己的性命,也只能自认倒霉。


天王又再严责云我:“朕奉上帝圣旨、天兄耶稣圣旨下凡,作天下万国独一真主,何惧之有?不用尔奏,政事不用尔理,尔欲出外去欲在京,任由于尔。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尔说无兵,朕之天兵多过于水,何惧曾妖者乎…”见《太平天国文书汇编·李秀成自述》(中华书局版,第527-528页)。



然而现实却给洪秀全致命一击。同治三年(1864年)正月,李秀成做出最后的努力,率主力进攻曾国荃的雨花台大营,结果大败亏输,连城外最重要的军事据点-天堡城也被攻陷。随后,曾国荃率部进逼至太平门、神策门外扎营,完成对天京的最后合围,此时城内粮源、兵源断绝,就算是洪秀全想要突围,也已经是“插翅难逃”。


此时,洪秀全难得清醒几天,发现没有盼来上帝派遣的百万天兵,反而等来如潮水般涌来攻城的湘军,他心中那份绝望可想而知。5月30日,自知大势已去的洪秀全在天王府服毒自尽,结束自己荒诞的一生,终年51岁。洪秀全死后,长子洪天贵福即位,是为幼天王。



7月19日凌晨,湘军炸开了太平门附近的一段城墙,而后蜂拥而入,天京至此陷落。天京沦陷后,洪天贵福被部将簇拥着突围至湖州,然后打算会合江西的太平军北上攻略中原,结果很快便在江西境内的石城县杨家牌被击溃。10月25日,洪天贵福被清军俘获,11月18日在南昌被凌迟处死,年仅16岁。随着洪天贵福遇难,太平天国正式覆亡。


史料来源:《太平天国文书汇编》、《清史稿》、《太平天国史》


文史砖家


安庆陷落,天京西部已无险可守,洞门敞开。湘军顺势东下,1862年进抵天京,扎营雨花台。天王急调东线作战李秀成回援,李秀成集诸将会议,决定以物质接济天京,然后再与曾国荃决战,天王急了,差官来催。李秀成被迫归救,于是集结十三王部队,猛攻湘军,打得湘军叫苦连天,父子兄弟,不能相顾。曾国荃也中弹受伤,然而寒冬将至,太平军未备粮草,与湘军血战四十六天后被迫从雨花台战场撤退,天京解韦战失败。面对危局,李秀成劝天王放弃天京,让城别走。但洪秀全一味固执,心里只有上帝,眼前只有天京,拒绝离京,死守孤城,终不免亡国惨运的到来。


文舀


1863年,清军进攻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南京)外围地区,太平军接连败退、形势危急。忠王李秀成奏请天王洪秀全“让城别走”,也就是主动退出南京,到其它地区与清军打运动战。

洪秀全拒绝了李秀成的建议,并加以严厉的斥责。李秀成不得已,只能听命于洪秀全率残部死守天京。1864年4月19日洪秀全病死,7月19日湘军破城,李秀成保护幼天王出逃,被俘。

洪秀全没能听从李秀成的建议“让城别走”,主要是因为:自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至1864年太平天国败亡,洪秀全幽居深宫,安于享乐,早以失去了战斗精神和勇气。


林城布衣10001


在定都南京后,洪秀全住进了比故宫还宏大还金碧辉煌的天王府太阳城!纸醉金迷的生活只出宫去过一次东王府封杨秀清为万岁!每天的神话运动他把自己真当有天眷顾的人了!各地军情他根本不了解,把外线增援兵团李秀成调回南京指挥防御战他以为能守城待援反败为胜!但李秀成离开苏州苏州群王无首,南京城墙虽固城外的地堡众多但后期粮食断绝了!李秀成苦苦劝洪秀全弃城突围去江西!但已重病的洪秀全认识到时日不多无法东山再起,还不如死在一生辉煌的终点!


号角催人红旗飘


活脱脱一个当代领导干部,每天吃好的喝好的睡漂亮的,苦日子一天都不能过的,再说往哪跑?细皮嫩肉又怎么跑?


亢龙有悔44


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说,南京城已是危机四伏,封建势力与国外帝国主义联合镇压,经过天京的动乱后,实力已经逐渐削弱,几个关键领导人已经……。当时已经是有心无力了,就算是突围出去了,又能怎样。看似可行实则是历史必然趋势。


陆树铭明


洪秀全入住南京后,过惯了骄奢淫逸的生活,很难在适应流动作战的生活,南京被围前,太平天国已经失去了苏浙,皖赣。即使突围成功再光复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他要和天京共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