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和魏延上阵,却无法击败对手,马岱出手解决问题

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回,发生在南中之战期间,主要人物为诸葛亮、祝融夫人和孟获。故事梗概如下:

孟获第五次被诸葛亮释放后,连夜回到银坑洞与部众商议对策。带来洞主提出请八纳洞中的木鹿大王前来对付诸葛亮,孟获随即派人送信邀请木鹿大王。没过多久,诸葛亮率部来到银坑洞附近的三江一带。经过一番激战,蜀汉大军攻破三江城,斩杀了朵思大王,随即直扑银坑洞。此时,孟获之妻祝融夫人主动请缨,要求前去迎战诸葛亮。孟获随即调拨了三万精兵跟随祝融夫人参战。

在两军阵前,祝融夫人一马当先,与蜀汉将领张嶷单挑。几个回合之后,祝融夫人拨马而去,张嶷紧追不舍,结果被祝融夫人的飞刀所伤,翻身落马被俘。马忠随即出马迎战,也被祝融夫人生擒。孟获认为自己五次被诸葛亮释放,杀了张嶷和马忠是为不义,决定将二人囚禁。

得知张嶷、马忠被俘,诸葛亮对马岱、赵云和魏延做了一番战前部署,随即亲自赶往前线。祝融夫人再度出马,与赵云单挑。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赵云拨马而去。祝融夫人怀疑有诈,收兵而回。此后,魏延和赵云又先后率部搦战,并派士卒在阵前叫骂,终于激怒了祝融夫人。祝融夫人率部追赶魏延,被马岱用绊马索绊倒而被俘。诸葛亮随即用祝融夫人交换了张嶷和马忠。

不久后,八纳洞主来到银坑洞,与孟获一起出战诸葛亮。诸葛亮用火攻之法击败对手,又识破了孟获的诈降之计,第六次将孟获生擒。

前文已经介绍过,在真实的历史当中,“七擒孟获”本是一桩疑案,仅有部分史料对此事有记载,且内容非常简略,根本没有诸葛亮如何“七擒七纵”的介绍。因此,小说作者在创作这一故事情节时,只能天马行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描述。

从之前的五次生擒孟获的情节来看,作者让孟获不断地邀请其他洞主来协助,其兵力也由数万到十余万不等,但战斗的激烈程度并不大,有两次是孟获部将献降,两次是诈降,真正的正面较量并不多。尽管篇幅不短,但精彩程度并不高。或许作者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故此在这次的战斗中增设了一个特殊角色——祝融夫人。

小说中祝融夫人这个人物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吗?答案是否定的,在史料当中并无这位祝融夫人。不过,这个艺术形象的出现,似乎与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有关。此人便是三国时期西南地区牦牛部落首领的女儿。

据《三国志•张嶷传》载,诸葛亮取得南中之战胜利后,该地区的局势并不稳定。诸葛亮病逝后,该地出现过多次大规模的叛乱。为了稳定局势,蜀汉名将张嶷被调往南中平叛。在南中叛军当中,有一位名叫东逢的苏祁邑头领。他原本已经归顺蜀汉,却又背信弃义参加叛军。张嶷在平叛期间,对东逢所部穷追猛打,终于将东逢及其弟弟隗渠斩杀。

东逢的妻子本是牦牛部落首领之女,得知丈夫被杀后,聚众与蜀汉为敌,结果被张嶷设计生擒。不过,张嶷并没有处死她,而是下令将其释放。这段史实与小说中的情节颇有相似之处,小说作者很可能是将东逢妻子的事迹加以改编,因而创造出祝融夫人这一艺术形象。

不过,小说作者在塑造祝融夫人形象时也出了一点小问题。按照小说的描述,祝融夫人能生擒张嶷、马忠这样的武将不足为奇。因为在小说当中,无论是张嶷还是马忠,都是龙套角色,武艺并不高。但后面出现的情节却有点让人匪夷所思。

此后,无论是赵云还是魏延都与祝融夫人有过较量,这两位赫赫有名的上将居然都要诈败而逃,以此引诱祝融夫人上当,最终还要马岱使用绊马索才将祝融夫人生擒。这就有点奇怪了。难道赵云和魏延真的都无法在单挑中击败祝融夫人吗?作者如此设计,无非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慧,但在无意之间却损害了赵云的形象,这实在是没有必要。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