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秦帝国的领导者,看百年革新政策,浅谈秦国为什么能统一天下

秦朝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大一统王朝,在我国史册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同时也更是为中华民族的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说起这个朝代,大家最容易想到的首先就是秦始皇了,因为他不仅完成了最后的统一大业,而且还是一位具有

铁腕手段的政治家,这两个身份注定让他的一生都不会平凡。

根据《过秦论》记载:"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由此可见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与成就功过之高。但是除了秦始皇之外,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后世去了解和关注的领袖人物,他们事迹颇多,无论是一些民间流传的奇闻异事,还是书本里面记载的内容,都使得这个王朝被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中国古代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 秦始皇嬴政

在周天子式微之后,列国开始了强烈的群雄割据,中国的历史自此陷入了百家争雄的混乱状态。所以在秦统一六国之前,有着相当漫长的分裂历史,秦始皇最终能够统一六国,形成大一统局面,与秦国历代的君王励精图治,以及秦国百姓上下一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众人团结一致地努力奋斗,才可以终有所成。

后人可以借此作为依托,了解在秦朝建立之前历代君王为统一天下所做出的贡献,并感受这些国君一以贯之的一统天下的宏图壮志,然而,虽说领导者发挥了不可忽略的作用,但也少不了其他能人志士的帮扶献策,以及一些可行制度的推出,才使得秦朝从昔日小国纵身成为众人臣服的强国,那么这样一个颠覆历史的朝代,到底有着怎样的过人之处呢?

在历经了多年的战乱后,秦国横扫各国,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秦国当初到底是如何能够统一六国,实现大一统

秦国人的锐意进取

正如人们经常所说的那样,要想做成一件大事,思想上的考虑成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清醒的头脑能够指导我们的行动,秦国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也正是因为历代的国君大部分都有着宏图霸业之心,而且秦国的官员和百姓也都能够做到上下一心,锐意进取。

对比之下最明显的要数楚国了,楚国乃是存在百年的大国,并且在文化以及其他方面也都有着深厚的底蕴,是秦国这个曾经的西域小国所完全不能够比拟的,但是奈何它后来沉溺于靡靡之音以及温柔富贵乡,直接导致了整个国家上下都陷入不思进取,安于享乐的不堪状况,多年来都不修武备,尽管有屈原,黄歇这样的人才,也终究没能挽救国家的衰弱,以致于在秦人攻打楚国时几乎没有还手之力,最后的悲惨结局也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秦人尚武,能征善战

学过历史的人都应该很清楚,秦在周天子时期还只是个偏居一隅的小国,并且秦人的祖先身份较低,分封较晚,在受封之后也被分到了没有开发,而且土壤贫瘠,气候相当恶劣的地方,所以,每每一提到秦人,很多大国都露出瞧不起的神态,但令人惊讶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小国家,却有着强大的向心凝聚力和惊人的团结力,他们的战士善于征战,并且民风彪悍,而当时恶劣不堪的条件又使人们不得不常年与环境作斗争,也致使秦人普遍都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更能够经得住苦难的考验,再加上生长在北方的缘故,而且地理位置又与蛮夷接壤,并且当地的气候以和土壤又不能够种植丰饶的作物,所以秦大多以食肉为主,因而看上去相对来说都比较魁梧有力,体格健硕。

秦国的军事优势相当强大,步步压迫着魏国逐渐向东撤退

其实他们这样彪悍的体型这样出众的身材也与其先祖有关,有后人在书中详细记载了秦人先世的史事:"在周武王伐纣后,飞廉东逃商奄,商奄反周,周成王征伐商奄,杀飞廉,把反叛的商奄之民西迁到今甘肃甘谷境内,戍防戎人'是秦先人'"。(引自"清华简"之《系年》(战国中期人撰写的一部史书))

而用我们当今的话来说就是,秦人最早的先人来自于山东一带,而山东人的祖先东夷人擅长于弯弓射箭,是后羿的后人,这在很大程度上来说,都是使兵马在战场上能够占据上风的有利条件,同时也为秦国之后统一天下做了武备上的铺垫,所以这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

秦人注重作战时盾的应用,《史记·项羽本纪》:"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扑地, 哙遂入"。

商鞅之法的推行

商鞅之法的推行,也完全可以说是致使秦国国富民强的原因之一,商鞅的变法,使其无论从制度上还是观念上来说,都有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改变。

司马迁将商鞅变法的内容概括为:"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引自《史记·秦本纪》)

商鞅奉行废除旧贵族的利益,并主张推行新的制度,摒弃之前时代的世袭制度,改为选官制度。可以说在秦国,无论你出生高贵还是低贱,都要凭借自己的能力去过更好的生活,这使得秦国的一些普通百姓都有了积极向上奋斗的动力,他们能看到生活的希望,而更多有能力的人就选择通过建立军功来提高生活质量。

这样的体制在当时的其他国家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其他国家的人们有着相当严格的等级,一出生便注定了人的命运好坏,统治阶级大多过着奢靡的生活,而百姓却苦不堪言,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无法自救,这样的国家和民族注定是矛盾重重且难以富强的,但是秦国能够把这种风气最大化地去除掉,也就暗示了接下来的大一统局面了。

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商鞅

当然,在此法的推行过程中也有着巨大的阻力,因为其代表着地主阶级的利益,贵族保守势力的阻挠就使得变法难以顺利进行,但是总体社会背景的良性发展和法家思想深入人心这两大因素,使其在战国时期成为一枝独秀,进而推动了变法进程,这才让整个国家不断得以发展和前进,也是历史朝着良好方向发展的必然条件。

人才的聚集和任用

在人才的任用上,秦国的历代君王也是知人善任,因此在秦国出了不少优秀的文臣武将和能人志士也就不足为奇了。其中最为著名的要说国相张仪,他是我国古代有名的纵横家,单单凭借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就为秦国谋划统一天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出使列国,利用其他国家各自的阴谋以及每个国家的软肋,巧妙利用合纵连横之法,逐步地削弱吞并一些国家。

司马迁曾经评价他说,"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从衡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夫张仪之行事甚于苏秦,然世恶苏秦者,以其先死,而仪振暴其短以扶其说,成其衡道。要之,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引自《史记·张仪列传第十》)

秦国还有像樗里疾以及庸芮这样,能够真心为国家建设着想的秦国贵族,他们没有靠祖上荫庇,贪婪地享受荣华富贵,而是真心为了秦国的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一生。在武将方面,有战神白起、魏冉、司马错等大将,他们能征善战,在战场上用兵如神,勇猛无敌。并且,秦人还向义渠人学习,建立坚不可摧的骑兵,在秦国攻打其他国家时,几乎让其他国家毫无还手之力。

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张仪

总结

秦国后来还逐渐地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还有"令黔首(民)自实田"(《中国通史》),使人们尽可能在贸易和思想上减少阻碍,并且商鞅重视法律,任何人都不得轻易触犯法规法条,所有人无论高低贵贱,只要触犯了法律,都会严格按照法典进行惩处,这样又保证了整个社会的公平性,秦国的历代君王还在其他制度方面不断做出改变和调整,使得他们的统治管理规格变得更加清晰,土地税负也按照具体情况做出调整,这些无疑更有利于巩固国家的势力和综合国力,绝对可以说是很好的举措。

虽说这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的时间相当短暂,但是它留下的痕迹以及对后世数千年的帝制社会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正所谓"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自秦以后,朝野上下,所行者皆秦之制也"(《中国历史资料》),这一举措也奠定了中国长期统一局面的基础。

"度量衡"银芴(公元前221年)

由上观之,秦国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任务,并且这样的大事业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秦国的每一代君王几乎都能够贯彻执行既定的改革和措施,并且还有着锐意改革的决心和进取精神,这使得秦国在一代一代国君的努力下,带领着手下的文臣武将和百朝官员,终于在秦始皇当政时期,实现了一统天下的宏图大志。

《史记·秦本纪第五》里面说:"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

秦人成功统一整个华夏民族靠的是自身有的可贵品质与精神,他们身上有着中原民族英勇无畏的性格特征,这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自春秋时期以来所经历的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最好见证,每次提起这个地域的形象,总能不自觉地产生一种爱国热情和自豪感,秦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回望历史,古人的恢弘志气以及建立雄途霸业的气概,真的是让我们感慨万千,也值得后世敬仰!

参考文献:《史记》《资治通鉴》《先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