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釉里红怎样分析是元代还是清代的?

炘炘16


青花釉里红,创烧于元代,在清代大放异彩,因而这两个朝代的青花釉里红都是极具收藏价值的。不过,元代与清代的釉里红,市场价格是不同的,因此在收藏的时候,首先要鉴定到底是元代的青花釉里红还是清代的。那么,青花釉里红怎样分析是元代还是清代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青花釉里红怎样分析是元代还是清代的

青花釉里红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在元朝出现,明朝成熟,到了清朝达到了顶峰不说,还在此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创新发展,因而,元代与清代的青花釉里红市场价格极高,收藏人数也非常多。

元代的青花釉里红颜色大多是灰白色,器物形状也多以碗、罐为主,装饰比较简单,纹饰有草叶纹、缠枝牡丹以及缠枝莲花等。

清朝时期,以雍正在位时的青花釉里红最为出名。此时的青花釉里红颜色鲜艳,而且富有层次感,烧制的非常成功,也深受世人的喜爱,可以说是青花釉里红的烧制高峰期。当时的器型有很多,像盘子、碗、瓶等,都是非常常见的,纹饰方面也以三鱼、五蝠为多,取其美好寓意。

如何鉴定青花釉里红呢?

1、看窑口,是官窑、民窑还是名窑,这些都是不同的,这一点可以通过青花釉里红的特点展现出来。

2、看年代,根据瓷器的烧制特点可以判断出是元代还是明朝亦或者是清代的青花釉里红。

3、看工艺,元代是青花釉里红的创烧时代,虽然是一大创新,但因为刚发展出来,很多方面都不成熟,因而烧制的青花釉里红并不像后来那么美观。到了清代之后,不仅烧制工艺成熟,很多方面也有了新的发展,因此清代的青花釉里红要比其他朝代更美一些。

4、看底款,一半瓷器的制作都有底款标识,通过这些标识能鉴定出到底是元代的还是清代的。

以上就是青花釉里红的鉴定技巧,无论是元代的还是清代的,只要按照特点去判断,基本就能鉴定出朝代。不过,也有一点要注意的是,除了朝代鉴定有难度,真假鉴定也有一定的难度。现在市场中元青花的价格非常高,甚至有的能卖到上亿元,这让不少贪心人起了私心,不仅仿烧且还添加难度,让藏家在收藏之时,稍不注意就可能打眼。

对此,提醒广大藏友,对于青花釉里红的鉴定一定要认真掌握要领,即使想要在市场中收藏,也要找靠谱的渠道,比如拍卖会、诚信古董店或者是古玩交易平台等,这些都是有诚信度的,口碑不错,一般不会有假。如果随便找一些小摊小贩或者是三无古玩交易平台,出现问题也难以维权。

清代青花釉里红拍卖成交价格:

1:清雍正贡御青花釉里红加胭脂紫彩灵芝西番莲纹大抱月瓶,尺寸:高48.1厘米,估价:RMB 13,000,000 ~ 15,000,000,成交价: RMB 14,950,000 ,成交时间:2018.11.24,拍卖公司: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本品造型来源于西亚的陶制马挂瓶,是乾隆官窑代表器物之一。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江西烧造磁器处》所记:“(乾隆七年)四月初八日,内大臣海望奉旨:着照此青云白地釉里红马挂瓶画样,交江西唐英造几件送来。”可见此类“青云白地釉里红马挂瓶”是督窑官唐英奉旨精心烧造的贡御之作,至为珍贵。本品造型典雅敦庄,直口两侧附双螭龙耳。通体以青花釉里红为饰。口沿回纹之下饰折枝灵芝。器腹中心凸起,内绘朵花一枝,其外满绘缠枝莲纹,整体构图疏放有致。釉里红上配以胭脂紫料(复烧),妍丽醒目,与青花苍靛深沉之色,相互辉映。此器烧造工艺繁复,呈色俱佳,殊为不易。在清宫日常生活中,此瓶可作为上品花器,一如清宫旧藏《嘉庆行乐图》所绘釉里红扁壶,置于庭院案桌之上,插以春花二枝,逸致毕现。

2:清雍正青花釉裹红海水赶珠云龙纹天球瓶,尺寸:51厘米,估价:HKD 6,000,000 ~ 8,000,000,成交价: HKD 8,796,000 ,成交时间:2002.05.07,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2春季拍卖会。

《大清雍正年制》款。

3:清乾隆青花釉里红串花双凤纹象耳方壶,尺寸:高15.5厘米,估价:RMB 1,500,000 ~ 2,500,000,成交价: RMB 5,750,000 ,成交时间:2011.05.22,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11年春季拍卖会。

本品敦实古雅,造型摹自青铜方壶,以象首衔环为耳,精巧别致,为雍乾之世御瓷独有之装饰。口沿饰以青花云头纹一周,腹部下方和圈足装饰变形莲瓣及蕉叶纹,两面主题纹饰为青花釉里红双凤穿牡丹图,画中对称绘画双凤俯首穿飞于牡丹花丛中,振翅舒尾,口衔花枝。设计者充分借助青红二色之对比,以青花勾绘缠枝牡丹之枝叶,釉里红则填绘妍放大小的花卉,与双凤设色相呼应,其运笔生动流畅,饶有风姿,布局虚实相宜,益生清新之气。釉里红一色妍丽而不炫,恰如其分,含蓄之美宛如美人初醉,与青花苍妍深沉之色,相互辉映。此烧造工艺繁复,讲究物理变化之妙,本品二色俱佳,殊为不易。其釉里红纹饰采用线描法绘就,不加点染,纯以繁密、清晰的线条取胜,更见画笔之清丽。

本品最具特色之处正是对凤纹饰的出现,检视有清一代,唯见乾隆朝御瓷有之,属于乾隆朝创新之品。乾隆御瓷当中,此类对凤纹设计的器皿目前所知还有两类,第一类与本品造型、纹饰一致的釉里红者,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乾隆 釉里红串花双凤纹象耳方壶”。第二类为青花胭脂红者,如日本松冈美术馆典藏“清乾隆 青花胭脂红双凤纹扁壶”。在独特的帝皇文化之中,龙凤相配,龙是皇帝的象征,凤代表着皇后。纵观清宫历代皇后朝服画像,每位皇后的宝座上扶手、靠背均雕琢装饰着对凤纹,地上的锦毯亦然,以昭示身份之尊贵。由此可知,对凤纹为皇后所专用,但是有清一代的御瓷当中却只有乾隆朝生产过对凤纹器皿,往后的嘉道二朝也没有沿袭,可见乾隆朝对凤纹御瓷的出现是一则特例,而且昭示其使用对象必然尊贵无比,应为乾隆朝清宫女性之中身份最高者。那么在乾隆皇帝的心目当中谁能够享有此番尊荣呢?环顾清宫之中,只能是其生母崇庆皇太后。乾隆皇帝对崇庆皇太后非常敬重,清宫旧藏《慈宁燕喜图》所绘慈宁宫筵宴上乾隆皇帝亲自为崇庆皇太后捧觞上寿的一幕,正是母子情深之反映。

4:清雍正·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荸荠瓶,尺寸:高22厘米,估价:RMB 200,000 ~ 300,000,成交价: RMB 4,427,500 ,成交时间:2017.12.23,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荸荠瓶造型创始于康熙朝,但当时均为民窑所作,罕有佳作传世,自雍正时,荸荠扁瓶作为官窑器形始见于雍正,并一直流行至清末,雍正一朝荸荠瓶与乾隆及以后作品相比,其颈部修长,腹部扁平,整体造型更为纤细匀称,且其尺寸更为小巧,宛若亭亭玉立之少女,与乾隆以后寻常作品相比,其韵味可谓远胜。此瓶直口,长颈,溜肩,扁圆腹,圈足。口沿为一圈青花海水纹,腹部绘缠枝番莲,以青花勾勒枝叶,釉里红绘制花朵,花与枝叶均为青花和釉里红二色并用。圈足上用青花绘仰莲瓣;底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整器青花湛蓝,釉里红鲜艳如火,两种颜色的发色和谐完美,很好的表现了花叶间互相衬托对比效果。历来青花釉里红因烧造难度高而异常珍贵。釉里红发色时温度稍有偏差即亦发黑或太淡,青花的发色也对温度的掌握有很高的要求,在一件器物上要表现出两种色料的完美发色,在当时无器械辅助纯靠经验的年代此件的烧造者对窑温的控制可为达至如火纯青。二色温和柔美,釉面饱满滋润,胎质洁白细腻。此瓶形制优美,线条流畅,丝毫无变形,亦颇为难得。本品在青花画法、釉里红运用和主题纹饰的选择等方面均体现出浓厚的宣窑遗风,搭配有清一代新创的小荸荠瓶之造型,可谓一件雍正御窑法古却不泥古之佳作。整器韵味与宣窑之作相比少一份清冽豪迈,多一份清秀文雅,直接体现了雍正皇帝本人细腻的内心世界。

5:清乾隆青花釉里红海水祥云纹九龙梅瓶,尺寸:34.4厘米,估价:HKD 5,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HKD 4,444,750 ,成交时间:2001.05.01,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1春季拍卖会。《大清乾隆年制》款。

6:清雍正/乾隆青花釉里红“水波九龙”,尺寸:34.2厘米,估价:HKD 2,000,000 ~ 3,000,000,成交价: HKD 4,207,500 ,成交时间:2008.04.11,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8年春季拍卖会。

7:清乾隆青花釉里红狮子戏球蒜口瓶,尺寸:高33.3厘米,估价:RMB 2,600,000 ~ 3,200,000,成交价: RMB 3,220,000 ,成交时间:2011.11.19,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8:清雍正青花釉里红三多果纹胆瓶,尺寸:高20厘米,估价:RMB 2,200,000 ~ 3,000,000,成交价: RMB 3,080,000 ,成交时间:2006.04.22,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6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该瓶为雍正朝典型风格的器物。其直口,长颈,鼓腹,圈足,口沿用青花描绘一道连环回纹,下面吊饰三组青花尖叶纹并间绘上三个釉里红变形石榴,颈腹部描绘“三多果纹”,分别是折枝蟠桃、折枝石榴、折枝荔枝,它们都由一朵灵芝承托,使整个构图增添祥瑞之气。画中硕果细叶,疏密有致。红艳夺目的三多果强烈突显其寓意的主题。传统常见三多是以佛手、桃、石榴组合纹饰,其中佛手寓意福气,桃寓意多寿,石榴寓意多子。三者结合,寓意多福、多寿、多子。而雍正一朝的瓷器上许多三多纹饰均以荔枝取代佛手,究其原因很可能与雍正帝个人喜好有关。“荔枝”与“立子”谐音,有祝人早生贵子之意,同时荔枝亦可取其谐音“利”,寓意着“一本万利”。故此处“三多”其实寓意为“多寿多子多利”,表现出清代官窑瓷器上画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特点。近圈足处以青花勾勒十一个仰莲瓣纹,内饰釉里红变形石榴,圈足卷草纹一周。底款青花双圈楷书“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发色纯正深沉,釉里红则浓艳妍丽,乃是该胆瓶最大之艺术成就,反映雍正时期御窑厂烧制技术之高超。由于青花和釉里红各自所需要的烧成条件并不完全相同,尤其是铜元素对窑炉的温度和气氛要求严格,所以烧出色调凝重华丽、纯正鲜艳的釉里红瓷器非常不易。雍正釉里红的呈色技术较前代进一步提高烧得十分成功,比康熙时更鲜艳,和青花搭配时可做到运用自如。该瓶图案工整,折枝花果描绘生动,青花与釉里红相得益彰,胎釉洁白,品相完整,尺寸大小合宜,是一件典雅精致的宫廷陈设用瓷,若置于案头,供插四时花卉,一定赏心悦目,深得雍正帝欢颜。相同器型及纹饰者见香港佳士得曾拍卖过,品种为釉里红。

“芝麻开门收藏”专注古玩收藏鉴定估价,欢迎在评论中发表不同意见!


芝麻开门收藏


青花釉里红如何分析是元代还是清代的,最容易的是在掌握现代作伪方法后,排除伪品,依据挖底方法和款字判定。若深究,则须判定青花料及红料。苏麻离青料的判断方法,网上已经有很多。若想确知,只有多上手真品,别无它法。红料呈色,元代的深浅有变化,有时有绿苔点泛出,整处有晕散感。清代的 ,尤其是官窰则无此现象。

若您能掌握麻仓土二元胎的判断方法那就更好了。当然,这很难。

发上延佑型、至正型、康熙青花釉里红瓷各三张图片请鉴赏!











老吴283884471


青花釉里红怎样分析是元代还是清代的?


我是“以瓷惠(会、慧、汇)友”,对中国古瓷器的鉴藏有近三十年的实战经历和丰富经验,早在十几年前就发表过《古玩鉴定的误区》、《浅谈瓷器的手感》、《瓷器鉴定中的“望、闻、问、切”》、《气泡在瓷器鉴定与鉴赏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和作品,现在就古董鉴定问题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现在入驻自媒体平台,期待与所有真爱古瓷的朋友坦诚沟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切磋、共同进步!感谢各位朋友的捧场关注与点赞!谢谢!

而且声明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个人的收藏,万不得已用别人的图片,我会特别注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图片远不如实物精美漂亮,没办法,个人技术不行,光线、角度、距离都把握不好,大家凑合着看吧,能说明问题就行。

为了更好、更直接地与各位瓷友沟通和交流,“以瓷惠友”已经开通了“西瓜视频”,已发“蚯蚓走泥纹的前世今生(一)、(二)、(三)”、“定窑何以成为五大名窑之一,应该如何鉴定”等视频,欢迎喜欢探讨瓷器鉴定真谛的朋友观看、评论,后续我会开通“西瓜视频直播节目”,方便与有瓷器鉴定鉴赏需求的同道沟通,敬请期待!回到话题上来。


青花釉里红怎样分析是元代还是清代的?


看气泡衰变的进度、程度、幅度、力度和梯度,可以精准区分所有瓷器品种的大致年龄与所处时代,当然更包括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与清代青花釉里红瓷器的区分,简单、直观、客观,清晰、明确而又精准无误,何乐不为?


如果按照“宏观特征鉴定法”去从型、胎、釉、饰、工、彩、款等方面去分析与辨析的话,由于其所依据的所有“宏观特征”都不具有不可逆、不可仿和无可取代的本质属性,而只不过都是可逆、可仿、可取代的外在特征,所以其鉴定结论的可靠性和可考性为零甚或为负数。


而看瓷器气泡的衰变则属于微观世界,具有不可逆、不可仿、不可复制与不可替代的本质属性特征,而且一视同仁,客观、公正、公开而又公平,所以其鉴定结论的可靠性和可考性为百分之百,并且具有无需基础,一学就会,一看就懂的极易普级的特色。


只要拿起100倍以上带光源的放大镜,直接观察被鉴瓷器釉面下的气泡,你就会发现一个崭新的世界,元代瓷器与清代瓷器在气泡的大小、分布上有很大的区别,尤其是在气泡衰变的进度、程度、幅度、力度与梯度上更不一样,一目了然而且有目共睹。


绝对不会出现“宏观特征鉴定法”那样主观、武断、装蒜的事情发生,因为众目睽睽、有目共睹、客观真实的情况之下,一切的邪恶、丑恶与罪恶都将毫无遁形,一切的推诿、搪塞、推脱之词都显得苍白无力无异于自取灭亡!


上几件青花釉里红瓷器图片,以证上言,以饷同道。

元代中早期神级臻品青花釉里红缠枝花卉龙纹大梅瓶。

元代中早期神级臻品青花釉里红缠枝花卉龙纹特大碗。

“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双圈六字双行楷书款青花釉里红三狮子绣球文大锥把瓶。


以瓷惠友


青花釉里红是以钴为着色剂的青花与以铜为发色剂的釉里红工艺结合,称为青花釉里红。这一工艺始于元代。由于釉里红在元代是一个创新的品种,烧造难度非常大,窑的温度稍高一点颜色就烧没了,稍低一点颜色就变黑。由于钴料与铜红发色温度不一致,要将二者成功地装饰于同一器物上,实属不易,所以在元代烧造青花釉里红瓷器的失败过多,导致限制青花釉里红的发展。下图的玉壶春瓶烧造可以看出青花与釉里红结合大概,在同一温度里,青花呈现出鲜艳的蓝色,而釉里红部分己被烧没了。(图一)


【元】青花釉里红孔雀花纹玉壶春瓶

(图二)与(图一)为同一玉壶春瓶的另一面的图片也可以看到两种色料的呈现大概,如果烧造工艺掌握不好,红色往往不够纯正。所以在元代要烧造青花釉里红瓷器的难度比单纯的烧造青花瓷器或单纯的烧造釉里红瓷器大得多。从下面(图三)的酒壶中也同样可以看到同一样温度烧造出这两种不同的呈现。
(图三)【元】青花釉里红动物花纹酒壶

青花釉里红烧造的第二个时期到明代中早期已非常成熟,下图为明代中早期的青花釉里红瓷器。

(图四)【明】青花釉里红龙纹三日月形水注

进入清代到康熙时期由于烧造釉里红的呈色稳定,所以烧造出来的青花釉里红瓷器色彩鲜艳,下图为清康熙青花釉里红瓷器。可以看到那树叶(或花叶)艳丽的红色,印章的色彩没有晕散的现象,盘口(瓶口)的纹饰十分清晰。



(图五)【清】康熙青花釉里红诗文盘口瓶


一介须翁


青花釉里红,俗称"青花加紫",是在青花间用釉里红加绘纹饰的一种瓷器装饰手法。

青花,是指用青花料描绘图案花纹,然后施透明釉,在以1300C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釉里红,是指用铜的氧化物(铜花)为着色剂配制的彩料,在坯体上(或先施以青白釉的坯胎土)描绘纹样,再盖一层青白釉,然后装匣入窑,经1250C~1280C的强还原焰气氛,使高价铜还原成低价铜,呈现娇妍而沉着的红色花纹。

釉里红是我国的传统釉下彩装饰之一,它是用铜作着色剂的色料在坯体上描绘各种纹样,然后施透明釉经过高温还原气氛烧成,在釉里透出红色的纹样,故称"釉里红"。 因烧成合格品很困难,故其产品极为名贵。釉里红有单独装饰的,但大多数与青花相结合在一起进行装饰而称为"青花釉里红"。其特点既有青花的"幽靓雅到致,沉静安定"的特色,又增添了釉里红的浑厚壮丽,丰富了色彩效果,形成了高雅而又朴实的艺术风格。因此,青花釉里红瓷成为我国珍贵的品种之一。

元代釉里红的鉴定 元代釉里红和青花相仿,都在十四世纪的二、二十年代出现。釉里红工艺要求高,品质难以控制,发展缓慢,产量远远少于元青花,故珍贵异常。目前发现的元代釉里红完整器不过数十件,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不亚于明清官窑瓷,因而为之奔走寻觅的大有人在,即使是残片标本也会被收藏家奉为全物而秘藏于室。 元代釉里红完整器被发现并见诸报端的不过数十件,其中大体可确定制作年代的有两次:一次是韩国新安海底沉船上发现的釉里红诗文碟,烧制时间不晚于1331年;另一次是江西发现的青花釉里红塔式四灵盖罐和青花釉里红楼阁式谷仓。此外,江西高安发现的青花釉里红开光大罐、江苏吴县发现的元釉里红云龙纹大罐等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近20年来,景德镇窑间有元釉里红残片出土,为研究元代釉里红提供了依据。 目前发现的元代釉里红,大体可以归出这些特征:胎骨一般比同期青花粗,前期龙纹白胎为多,元末有白胎。器物见明显的旋削痕和接胎痕。釉层早期的淡青白色或灰白色属影青釉,透明度高,有玻璃质感。元末见卵白和浅红釉状青白釉,不见同期大型青花瓷上的透明白釉。呈色不稳、浅红、红和深红的夹杂灰色,有不同程度的晕散。大多见于铜红料边缘。因烧制温度过高,大多有烧灰状况。 随着元青花热的持久不衰,元釉里红更成为热中之热,仿品大量出现。据报刊上有些藏品介绍文章看,大多不靠谱。这些仿品严格来讲无论哪一方面都和真品有别,其中几个地方可特别注意。胎骨过于细腻;底面旋削痕不清或有人为做出窑红的情况;釉层青灰、粗糙、肮脏或干枯,没有透亮滋润感,釉里红呈色暗红或铁红,过于均匀,不见灰黑或苔绿,也无烧灰情况;有些仿品是用其他呈色剂,发色与釉里红不同;纹饰有些采用明清瓷画法,有些模仿至正型元青花画法。而目前为止可以不再定为元代釉里红的,并不见同类大型青花瓷的画法;有的题“大元某某年制”款,均属臆造。 元代釉里红特征性强,如能多看博物馆藏品或可靠的图录,尚易于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