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事,本是去趁火打劫,没有想到却变成了雪中送炭!

结束于公元前260年的秦赵长平之战,几乎给赵国带来了灭顶之灾,这一战,赵国被斩杀了45万兵士,不但战力大损,而且连续3年的消耗,也让赵国积累的粮草为之一空,经此一战,赵国从唯一能和秦国抗衡的强国,沦为一个一般国家,更为雪上加霜的是,一年之后,秦国和赵国又爆发了邯郸之战,让赵国国力更是进一步沦落。

公元前251年,在长平之战结束了近10年之后,这一年是赵孝成王的生日,赵国历经10年的默默发展,渐渐走出了长平之战的阴霾,赵孝成王的心情好了很多,于是决定在宫廷举办一场生日宴,提一提赵国朝野的士气,并广邀各国使节,也想趁机与各国攀攀关系。生日的当天,在一派热闹的宴会中,有一个特别有心的人,此人就是燕国的宰相栗腹,栗腹是赵国后期名将庞媛的同学,也是一个颇有谋略和军事手段的人,他趁此来赵国的路上,一路留心观察,心中甚是窃喜。宴会刚一结束,栗腹在和赵国君臣客套了一番后,就急火火的赶回燕国了,因为他心中有一个大计划要报告给燕王喜。

回到燕国之后,栗腹把在赵国的所见所闻告诉了燕王喜,他说:‘此时的赵国经过长平一战,国内现在都是老弱病残,如果此时出兵一定可以拿下’,燕王一听大喜过望,立马召集朝臣商议,燕国朝臣一听这消息,都是群情激奋,只有少数几人反对,燕王喜拍板,少数服从多数,于是燕国对赵国的趁火打劫开始了!

公元前251年,燕国发兵60万大军攻打赵国,准备一举拿下赵国,为确保此次出战顺利,燕国派出了两路大军,一路由宰相栗腹率领40万大军,进攻赵国的镐邑,另一路由由燕国大将庆秦率领,攻打赵国的代邑。赵国接到燕国大军来犯的消息时,赵孝成王是惊怒交加,然而怒归怒,战国法则就是强者生,弱者亡,赵孝成王在心中一番痛骂之后,开始调兵遣将,老将廉颇领兵据守镐邑,大将乐乘领兵据守代邑。

经历过两次大战洗劫的赵国,此时兵少粮缺,面对准备充足的燕国60万大军,似乎赵国的败亡已是定局,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让人大跌眼镜,乐乘通过诈降骄兵之计,以少胜多在代邑大破庆秦的20万大军,并斩杀庆秦,消息传到栗腹哪里,栗腹大军人心开始浮动,此时廉颇趁着夜间偷袭栗腹大军侧翼,并配合乐乘,又大破栗腹40万大军,栗腹也在混战中被射杀,接着廉颇乐乘联军,一路追击燕国残军,战国末期滑稽的一幕上演了,人数远远少于燕军的赵军,一路追赶燕军,燕军就像丢了魂的无头苍蝇一样,疯狂的逃命,赵军一路追赶到燕国境内,直至把燕国都城包围,准备一鼓而下,灭亡燕国,事情的发展大大超出了燕王喜的预想,在短暂的震惊之后,燕王喜不得不派使者亲自出城求和,并亲自出城道歉,割让5个城池给赵国,才算平息此事。

赵国在此役中,大获全胜,这些所得燕国城池的资源和兵员对于赵国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大大弥补了赵国于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中的损失,为赵国的快速休养生息提供了及时的给养。燕国经此一战,本应该认识到一个道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然而燕国的庙堂却贼心不死,好了伤疤忘了疼,在获悉名将廉颇被猜忌排挤出赵国后,悍然于公元前243年,第二次对赵国发动了侵略,此时赵国派出了大将庞媛和名将李牧迎战,再次大败燕军,斩杀燕国大将居辛在内的2万燕军,燕国不得不再次赔偿割地才算了事。

赵国通过和燕国的两次战事,获得了燕国大量的财力和兵员支撑,国力得到了迅速的恢复,这是连赵国君臣都没有料到的,因为经过长平邯郸两战之后的赵国,自保尚且不足,何谈对外征伐,然而老天似乎不忍看赵国灭亡,把庙堂一团昏聩的燕国主动送了过来,给濒死的赵国注入了恢复生机的一股力量,把赵国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真是天佑赵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