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笑傲江湖》崇尚剑法,而《倚天屠龙记》却崇尚内功掌法?

名字太长真不好起


一、根据小说的历史背景和格局,制定主人公的武学

在武侠世界中,刀光剑影、奇门的内功、奇幻的掌法,这些都是武侠小说里的作料。在写书时,到底是给主人公什么样的武功,其实主要是根据主角所在的背景和格局里的给读者所构思的视觉冲击感。

比如《笑傲江湖》和《连城诀》这两部书,并不是在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这是设定在武林门派中间的一场风波。虽然也出现过官兵,但是在书中朝代感很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样的江湖更适合仗剑比高低。

没有金戈铁马的衬托,大侠们仍需要在刀光剑影中穿梭,这样才像是一个江湖。剑者,须有君子之风,所以武林高手追逐剑法造诣之巅,这也是顺其自然了。武林中没有处在乱世之中,没有了民族大义就只能写江湖恩怨,大侠需要有君子风骨在武林中名望很重要。

可在《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等书里,正值乱世兵戈,朝廷也已经在风雨飘摇之中,自然大侠要为国为民,拯救黎民苍生。至于江湖名气就放在其次了,即便是义薄云天的大英雄,也会因为出身和立场问题而被世俗的江湖人看得一文不值,萧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位大侠能有赤手空拳在万军敌手取上将首级的本事,这才会让人感到无比的震撼。如果拿着一把宝剑出入千军万马之中与人家短兵相接,这就会变得没有张力和冲击感。比如《碧血剑》里袁承志手中有宝剑在乱军之中,还得需要一件护身宝甲,这才有了在千军万马里所向无敌的合理性。

二、根据主人公的出身和情节需要,来定主人公的武功

在《笑傲江湖》里,令狐冲从小就是在华山派长大,无论是剑宗和气宗,归根到底还是要运剑,令狐冲走了学剑的路子,这一点顺其自然。如果风清扬传给令狐冲的是降龙十八掌,给人会感觉怪怪的,也就没有了他与田伯光比兵器的好戏,他也就不会被向问天看重去救西湖地牢里的任我行。

而在《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无论是在冰火岛还是在武当山,所学的还是掌法为基础,早期版本里,少年张无忌是和谢逊学了几招降龙掌的。武当派并非主要是用剑,这一点被影视剧改动了,武当派最主要的还是掌法、内功。

如果在光明顶上张无忌独挑六大派,所用的是独孤九剑那就不合理了,总不会让人家崆峒派的用七伤拳,你这边动用宝剑吧。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掌法的威力是远大于剑法的,降龙十八掌和龙象般若功一旦施展出来有千斤之力,这在只身斗群雄中能发挥巨大的威力,而剑法顶多用用剑气而已。

而运用剑法,基本主要是比拼剑术和剑境上的高低,更适合一对一的顶尖高手对决。而内功和掌法具有以少胜多的群伤的概念,所以无论是降龙十八掌还是乾坤大挪移,只要大侠的内功足够猛,以一敌百都不在话下。

所以说,金庸武侠中,武林是崇尚剑术还是追求内功掌法,主要是这个故事的大背景,其次是看主角的出身和故事的情节需求。


三鱼说


故事背景


《笑傲江湖》描写的是江湖恩怨,快意恩仇,刀光剑影,自然仗剑闯天涯最潇洒。


《倚天屠龙记》则是描写元末明初波澜壮阔的起义,引领群雄,舞刀弄剑就显得不伦不类,空手夺白刃,飞花摘叶之类的内功掌法才堂堂皇皇。

师承来历


令狐冲出身华山派气宗,但华山另外还有剑宗,又有一个剑宗大高手风清扬授以独孤九剑,这套功夫颇合令狐冲性格,使他在江湖上最终扬名立万。


张无忌却出身武当,武当又源自少林,自然以内功拳掌为主。

情节发展

《笑傲江湖》以争夺《辟邪剑谱》(《葵花宝典》残篇)开头,又带出华山气宗剑宗之争,气宗掌门人岳不群却去抢夺《辟邪剑谱》,这是一大矛盾冲突。气宗大弟子令狐冲却学剑宗各势剑法,最终通过独孤九剑融会贯通,又是一大冲突。最后,独孤九剑对《葵花宝典》,情节进入高潮。





《倚天屠龙记》以宝刀屠龙,倚天争锋为线索,张无忌以武当功夫为基础,金毛狮王谢逊内功拳法为促进,后来身中玄冥冰掌,漂泊于江湖,解毒疗伤,自然内功掌法与日俱进,即使遇到好剑法,于他何助?然后奇遇得《九阳神功》,习乾坤大挪移,也是水到渠成,倘习独孤九剑,那真是令人莫名奇妙,令情节支离破碎了。


鱼禾小院


因为拳剑双绝的人并不多,很多人穷其一生也只能掌握一样,把一种东西练到极致就已经很不错 了。另外,这样也有利于书的进行,不然主人公一会剑一会刀,今天脚法明天拳法,除非是几百万字的体量,否则并不好写,而只写一种剑法或拳法在操作上也容易的多,作者只要在一个方向上深挖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