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穆桂英这个人吗?

王超行侠仗义


(连环画上的穆桂英)


首先可以明确的说,正规史料里是没有穆桂英这个人的,不但穆桂英不存在,佘太君也不存在;杨继业的夫人不姓佘,而姓折。

正史里是没有“杨家将”的,但是却有“折家将”的。折家是鲜卑后裔,世代为府州土豪(今天陕西府谷县),又因为府州在北宋时期处于西夏、北宋与辽国交界之地,所以北宋干脆让折家世代镇守府州,这是“折家将”的基础:世世代代折家有人担任府州知州职务。

如果说佘太君是真有原型的话,那么在正规历史史料里就没有穆桂英这个人。

但是,大家懂的,自从明末清初《杨家将》流传开来以后,不仅是普通老百姓,就是文人墨客也爱找个原型什么的,所以关于穆桂英的原型,一般来说有两种说法,但在我看来,这两种说法都很不靠谱,已经接近于臆想了。

第一种观点是穆桂英其实是“慕容氏”变音。

持这种观点的人的理由有两个,但在我看来都非常搞笑:

首先,杨继业的夫人折氏是鲜卑人,这说明杨家因为久在边境,不排斥与异族通婚,而北宋初期,鲜卑人除了折氏以外,还有一支更为显赫,这就是以慕容延钊为代表的慕容氏,慕容延钊是被宋太祖尊称为“兄”,死后封王,后世子女代代与赵氏皇族联姻,所以慕容氏与杨氏联姻也不奇怪。


(传说中的慕容氏)

其次,麟州杨氏除了杨继业一支,还有杨继业弟弟杨重勋一支,而杨重勋的孙子杨琪娶了慕容家族的女性为正妻,这是欧阳修给杨琪写墓志铭时提到的,可以说板上钉钉;而杨琪是杨文广的堂兄弟,杨琪在仕途上得到了伯父杨延昭很多帮助,所以杨琪能娶慕容氏,那么杨文广也很有可能娶了慕容氏。

这个理由真的很扯,很牵强,我个人觉得。

第二种观点则认为穆桂英是明初丽江土酋阿甲阿的女儿,理由是明朝初年阿甲阿率先内附,朱元璋赐其姓“木”,世代为丽江土司。

而明末清初最早出现“穆桂英”的《北宋志传》和《杨家府演义》里的“穆桂英”其实原名是“木桂英”、“木金花”。

而“大破天门阵”里许多要素和丽江不少传说对的上,所以成书于明末的《北宋志传》和《杨家府演义》里的穆桂英的原型很可能是丽江土司的女儿。


另外,这一派观点还认为成书于明末的《北宋志传》和《杨家府演义》里的杨文广、杨宗保原型是明朝播州土司(今贵州遵义)杨氏,因为播州土司杨氏从明初就自称自己是“杨家将”后人,所以明末成书的《北宋志传》和《杨家府演义》里很多“杨家将”的故事是照搬播州杨氏的故事。

但是这种说法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这就是《北宋志传》目前最早版本是明朝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此时播州杨氏最后一任土司杨应龙发动的“播州之乱”已经被明军平定了六年,播州杨氏一族几乎被连根拔起。

而《北宋志传》纪振伦是江宁人(今天南京),他有什么理由去美化一个作乱的土司家族?把这个家族的故事融入到“杨家将”故事里?

更何况明朝万历年间又没有互联网,没有电话,没有电报,纪振伦作为一个江南人,他从哪儿知道丽江土司姓木?又从哪儿知道播州杨氏自称“北宋杨家将”后裔?

说难听点,要说穆桂英原型是世镇云南的沐家的某一个女儿可能还靠谱点。

综上所说,历史上是可以明确没有“穆桂英”这个人的,而目前不管是“慕容氏”还是“丽江土司木氏”说,都非常不可信,因此,我个人意见是穆桂英应该没有原型,就是纪振伦虚构的人物。


兰台


这里很高兴题主能提出这个问题,也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讨论这个话题,现在我就带大家一起来思考下,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见解。


在小说和电视剧中的穆桂英是个忠勇无二、敢爱敢恨的女将军,最后也是为国捐躯,血洒疆场,十分壮烈,穆桂英的英雄故事也是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那么历史上是真的有穆桂英这个女将军吗?

历史上是没有穆桂英这个人的,有人说甚至连她丈夫杨宗保都是杜撰的人物。

1、穆桂英这个名字向来只出现在小说,在正史中从未见到过穆桂英的名字,《宋史杨业传》中 ,也只提到过杨业以及他的几个儿子,连专门记载义节烈女的《宋史 烈女传》中也毫无穆桂英的影子。

2、穆桂英形象是由历史原型改编而来。

有这么个说法,虽然没有穆桂英这个人,但是她的原型是明朝末期著名女将秦良玉,她骁勇善战,建立战功无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载入史册的女将军,所以穆桂英的原型很可能是她。

所以说,穆桂英和杨宗保的故事,是从古时候开始,为了戏剧效果杜撰的人物。

最后祝大家在看头条的时候能够开开心心,每天过的快快乐乐,做事顺顺利利,身体健健康康!


君临天下198311


中国历史上有四个女人被称作巾帼女英雄,她们分别是北魏时期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大唐女将樊梨花,宋朝的女英雄梁红玉以及我们今天所讲述的主人公穆桂英。在人们的认知之中穆桂英是杨门女将之一,她年轻的时候比武招亲拿下杨宗保,结婚之后挂帅出征大破萧天佐的天门阵。后期杨家满门辞官回乡,然国无宁日53岁的她再次挂帅出征保家卫国。

人们评价她不被封建礼数所束缚,年纪轻轻就可以自作主张用比武招亲的方法为自己找到如意郎君。世人称赞她一身魄力且敢于挑大梁,小小年纪又是女儿身就敢挂帅出征上阵杀敌。还有人说她满腔热血,年老时身上那份报国热情也丝毫不减。但笔者想阐述一个事实,这样的英雄人物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她只活在小说和影视作品中。那么有什么理由可以证实历史上没有这个人?世人又为何要编撰出来这样一个人物?

一:历史上的杨宗保查无此人

现在流传的小说以及影视作品都说明穆桂英是杨宗保的老婆,而这个杨宗保是杨延昭的儿子、杨继业的孙。杨继业本名叫做杨业,继业一名是戏剧流传的。他本来是后汉的大将,归属之后渐渐得到了皇帝的重用,最后伐辽失利死在了战场之中。杨延昭是杨业与佘赛花的第六个儿子,在《宋史》杨门列传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而这个杨宗保被传是杨六郎与后周君主柴荣小女儿柴秀英所生,柴秀英年少丧父被宋太祖赵匡胤收养与宫中,成年后嫁给了杨延昭被育有一子取名杨宗保。但事实上关于杨延昭的妻子正史上并没有确切的记载,柴秀英也是后人杜撰出来的一个人物。连母亲都是不存在的,杨宗保更不可能是真实存在的人物。

况且如果杨宗保真实存在《宋史》中应该有详细的记载,然而史书中的杨门列传只记载了杨业以及他的几个儿子。翻遍史料都不见“杨宗保”三个字出现,所以说历史上并没有杨宗保这个人,作为他妻子的穆桂英也不可能是真实存在的。

二:正史上也没有关于穆桂英的记载

每个朝代都有史官记述当发生的事情,等朝代覆灭之后下一个朝代也会编撰有关上一个朝代的史书,许多名人因为对国家有着卓越的贡献可以被收编在史书之中。《宋史》中就有有关杨家将的记述,但其中并没有提到穆桂英这个人物。按理说穆桂英大破天门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应是一个有功之臣,编撰史书时将其收录是应该的事情。

但不仅杨门列传中没有记载穆桂英,连《宋史——列女传》都没提到这个巾帼女英雄。《列女传》讲述了生活在宋朝的四十九位女子,她们生活的年代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些世人皆知的事迹。此传还特地记述了一些为国家忠心耿耿的忠义型女子,如若北宋年间真有穆桂英这个人元代人在写列女传时怎么不把她加上去?

至于后人要编撰出穆桂英这个人的原因,笔者认为这是后人对杨家将的一种怀念与敬仰。杨氏一族,满门忠烈,这是我们能听到的关于杨家人的最多的评价。世人对这种满门忠烈的家族总是满怀崇敬,然而男性人物在历史上已经定格,不能编出一些多余的事迹来篡改真实的历史。这样的情况下编出一个不被封建思想束缚、敢于用一己之力上阵杀敌的女英雄才是上上之策。

虽然历史上没有穆桂英这个人,但她仿佛真实存在一样。或许是小说以及影视剧将她刻画的太过逼真,又或者是她身上带的那种一心为国、不记前仇的大无畏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关于北宋那段历史的真实情况我们已经无法了解,但穆桂英这个女英雄已经活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


醉爱侃足球



穆桂英并不是真实的存在,连她丈夫杨宗保也无其人。只是杨业和儿孙的故事虽忠勇悲壮,但要写成一本大部头的演义小说,情节还是不够的。所以必须在忠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基础上有所虚构。但虛构并不等于凭空推测,也是要合情合理,最好有原形。没有其人,应有其事,没有其事也要合其情。可以寻找某一个或某几个人的事迹进行加工整理而成,也可以采用时光挪移的手法前后嫁结而成!尽管我不知作者是用的什么具体素材来创作。但把比武松小一两百岁的潘金莲说成是他嫂子,大家还不是接受了吗!


干杯安德烈


小说和历史首先古代演义或者是历史类小说其设定的角色一般都存在于历史中,当然有的角色属于人物照搬剧情原创,有的人物就是人物原创剧情照搬了。那么威风八面的穆桂英就属于后者,历史上或许有叫穆桂英的女子,但他的表现并不一定比小说里的出彩,而小说里的她在历史上却是有疑似的原型人物存在。

穆桂英的记载是出自哪里穆桂英最早出现在明代熊大木之小说《北宋志传》中,该书有时也被称为《杨家将传》、《杨家将演义》,纪振伦小说《杨家府演义》中也有穆桂英的“记载”,由此可见,穆桂英其形象在小说中的出现,实是有“史”可依,当然,此“史”非正史。小说中穆桂英来历穆桂英,乃穆柯寨穆羽之女。穆羽对这个女儿极溺爱,不若常人对女儿的教育之法,将一身本领倾囊相授,穆桂英在他的教育下,可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身武艺超群,更兼机智果敢。甚至有的评书里,说她得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穆桂英与杨宗保交战,宗保为其生擒,后得穆桂英倾心相许,入列杨家将。穆桂英同杨家将征战卫国,奇功屡建,甚至在佘太君的带领下,“十二寡妇西征”。小说里,穆桂英五十三岁犹为先锋,身先士卒,是中国通俗演义中典型的巾帼英雄形象。虽然穆桂英的事迹多是虚构,甚至连其人形象亦为人们虚构出来,但这不妨碍她作为一个巾帼流传下去。历史上是否有这个人物历史上并没有这个人物,人物原型为杨延昭之子杨文广之妻“慕容氏”。穆桂英之“穆”本出自鲜卑姓氏“慕容”,戏剧小说中虚构的杨延昭之子杨宗保攻打穆柯寨,临阵招亲的故事,其故事原型的另一个来源,很可能来自杨延昭之子杨文广,在镇守播州时,攻打当地仫佬族的"老鹰寨”。虽然早在南宋初期,杨家将故事就以话本形式开始流传,但直到明代中期,穆桂英这一人物才正式出现,在万历三十四年出版刊行的《杨家府忠勇通俗世代演义》中,是这样交待穆桂英身世的“木阁寨主,号定天王,名木羽,有一女名木金花,又名木桂英,曾遇神女授神箭飞刀,百发百中。”关于更多详细内容,可以看我的博客大汇总:https://blog.csdn.net/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79832978 或者 https://blog.csdn.net/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82972318

杨充


悟空问答,有问有答,且听大狮来答题。

题主问:历史上有没有穆桂英这个人呢?

答案是:历史上查无此人!

不可否认,似穆桂英、花木兰这些名字都是巾帼英雄的代名词,在《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战洪州》、《杨家将》等作品中,穆桂英的形象可谓高、大、上。

此女英姿勃发、武艺超群、婚前泼辣、婚后成了贤内助,可谓万花之中的一株霸王花。

穆桂英的名字和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很多人也不免疑惑:古代真有穆桂英吗?

当然没有,翻遍史书,都不曾记载这一名字,哪怕是《宋史·杨业传》中,也并无一字提到穆桂英。

在宋代专门收罗“义妇节妇”的著作《烈女传》中,先后收罗40多个姓氏的妇人事迹,可唯独没有穆姓。

最初出现穆桂英这个名字,是在宋代民间小说《杨家将演义》中,在这部书中尽管出现了穆桂英,但没有嫁给杨宗保。

到了蒙古人占据中原见了大元帝国之后,小说家徐大焯在自己的作品《烬余录》中,将穆桂英“嫁给”杨宗保。这套书百分之九十都是杜撰,因此不足为信。

不过自从这套作品之后,穆桂英的故事被改变成各种版本发扬光大,真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老百姓对于“杨家将”的感情。

杨家一门忠烈,在其男儿皆战死后,人们不愿意杨家的故事就此结束,本着“豹死留皮”的观念,通过杨家那些遗孀将故事延续。尽管都是女子,换句俗话说那都是些“大老娘们儿”,可这些娘们儿的故事丝毫不逊色须眉男儿。

久而久之,这些故事在民间植入人心,其人物形象已经完成定位,人们已经将这个虚构人物当真了。


大狮


中国古代文化发达喜欢地图开疆文学创史,穆桂英就是文学创造的虚拟人物之一。穆桂英这个人物最早出现在明朝小说家熊大木的《北宋志传》又名《杨家将传》中,后来随着影视剧的热播,评书演员的评书各种戏曲的演出而家喻戶晓。其中苗莆版的穆桂英最爱看。小说中认为,穆桂英是穆柯寨主穆羽之女,从小受异人传授文武双全,跨下桃花马掌中绣绒刀勇冠三军。两军阵前生擒杨宗保,两人成亲后归宋。从此成为杨门女将一员,最出色的战绩是挂帅打辽国大破天门阵,爵位是浑天候。后来佘太君百岁挂帅十二寡妇征西。真实的历史是杨延昭的儿子是杨文广,他是宋仁宗时范中淹手下骁将打过西夏,随大将狄青南征过广西的侬智高。杨宗保实无此人,穆桂英也是虚构的,二十四史中记载的唯一封候的女将军是明朝末年的秦良玉。宋辽在宋真宗时就己经订立《澶渊之盟》,双方此后一百多年无战事直到宋金海上之盟签订后。所以,大破天门阵更是无从谈起。不管怎么说,从文学艺术方面看,杨门女将和十二寡妇征西的故事还是充满正能量的。






关东侠客


正史上没有此人的记载。

历史上就没有杨宗保,杨家几代是:杨继业→杨延昭→杨文广。杨文广取妻慕容氏,部分学者认为小说、评书、戏剧中穆桂英的原型就是慕容氏。


跪射俑


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分别是梁红玉、花木兰、樊梨花和穆桂英。其中,穆桂英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虽然历史上无证据证明穆桂英战场上的功劳,但她的故事和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

根据民间传说,穆桂英是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深谙兵法,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穆桂英生擒杨宗保并招亲,加入了杨家将这个大家庭,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而穆桂英以及杨家将保家卫国、抵抗侵略的故事在后人大量的文学作品的渲染下,家喻户晓,童孺皆知。

在《杨家将演义》中,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痛歼辽国主力,她活着的时候辽军再也不敢犯境;穆桂英又率12寡妇征西,西夏臣服;平广西侬智高叛乱,战功卓著,被封为浑天侯。名震天下。

大破天门阵之后,西夏对大宋又是虎视眈眈,屡屡进犯边境。在这个危急时刻,已经53岁的穆桂英毅然站出来挑大梁,他率领杨宣娘、杨满堂、邹夫人、孟四嫂、董夫人、周氏女、杨秋菊、耿氏女、马夫人、白夫人、刘八姐、殷九娘等12名杨门上阵场,以阻止西夏的入侵。

结果,穆桂英的部队和西夏部队在虎狼峡(今古浪峡)进行了生死接触战。

虎狼峡关口险要,易守难攻,为了早点夺关而出,穆桂英决定先去探看虚实,然后好做出破敌之策。她于是带了几个亲兵直奔虎狼峡边一个悬崖。然而,穆桂英不会料到,西夏早就在崖上埋伏了一支伏兵,等穆桂英等人好不容易攀登到山上时,他们没讲客气,一声令下,万箭齐发,穆桂英武功再高,也难以抵挡,再加上脚下是万丈悬崖,后退无路,当场中箭身亡。而留守在崖下“望风”的几名女将见穆桂英中了埋伏,不顾危险,赶紧上来救援。结果可想而知,全部壮烈牺牲。

事后,西夏人把穆桂英等人的首级割去邀功,而尸体则被抛到了崖下。

穆桂英战死后,她和众战死女将的遗体被赶来救援的杨满堂收殓,西夏兵退出虎狼峡之后,穆桂英被葬在了战死之处,建立“杨家将坟”祭奠。随及,百岁挂帅的佘太君赶来祭奠,哭声震山岳,山崖闻之也滴泪,后来,此处被人们叫做“滴泪崖”。据悉,现在甘肃武威县当地还有着“杨家将坟”和“滴泪崖”的遗址和相关传说。

穆桂英牺牲后,杨家将还是攻破了西夏,以一场大胜告慰了穆桂英的在天之灵。

穆桂英战死虎狼峡,在甘肃一带广为流传。但是,很多专家学者却指出,穆桂英很可能是虚构的历史人物。所谓《穆桂英挂帅》、《百岁挂帅》等等杨门女将曲目都是编出来的。为此,千百年来,关于她故事和传说争议不断。

《杨家府演义》中,十二寡妇里没有穆桂英。穆桂英在十二寡妇征西前就已经战死吗?同时,关于杨家将的最终结局是,杨怀玉杀死了一心诬害杨门忠良的丞相张茂全家,见几代皇帝因为听信奸臣的谗言。杨家在太宗、真宗、仁宗时期均差点被朝廷抄斩,心灰意冷之下,为了家族人的性命着想,归隐山林——躲入太行山,从此自耕自食,不再出仕。

那么,历史上到底有没有穆桂英这位巾帼英雄呢?

《保德州志》记载,州南三十里,有个穆塔村,俗称牧塔,传说那里就是穆桂英的家乡。又讲“文广娶慕容氏,善战”,辽国兵将都惧怕她。但《保德州志》只说出了慕容这个姓,没有她的名字。后人一般认为它记载的这个“慕容”即指穆桂英,穆桂英是杨文广的妻子。

传说中穆桂英是杨宗保的妻子,但“杨宗保”这个人也是虚构出来的。要知道杨家只有杨业、杨延昭、杨文广三代,杨延昭的儿子是杨文广而不是杨宗保。而“兵征西夏”、“平定征南”又等事迹其实都与杨文广有关。因此,有专家指出,所谓的“杨宗保”的原型其实是杨文广分象,而所谓杨穆联姻,所谓破天门阵, 都是虚构出来的。要知道,连杨宗保都不存在,更不用谈穆桂英了。

而关于穆桂英的原型,专家说法是,很有可能是明朝末年战功卓著的女性军事统帅、民族英雄、忠贞侯、一品诰命夫人——秦良玉。

总之,几乎可以肯定穆桂英是虚构的,但是这个虚构的人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敬业精神是值得传颂和赞扬的,她是人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巾帼英雄的形象。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可以负责人地说,穆桂英纯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