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诸葛亮是历史的大罪人?

张进娣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诸葛亮已然成为智慧的化身,身在茅庐之中,尽知天下之事。被我们敬仰千年的卧龙诸葛曾几何时被一些人说成了历史的大罪人,为什么会有如此的说法?

三分天下乃是分裂中原之举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出山之时,天下已然一分为二,曹操和孙权是最有希望统一全国的诸侯。当时其他诸侯论实力根本不是两位枭雄的对手,曹操也好,孙权也罢都有统一的实力,不管是谁平灭其他诸侯,最后争夺天下的只有曹操和孙权。

此时的刘备只有一城之地,如果没有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刘备在乱世之中三分天下是及其困难的。

诸葛亮当时如果加入曹操阵营或者孙权阵营,至少可以加速两者之中的一位统一天下,统一天下之后,自然没有三国尽归司马家,必然也不会出现五胡乱华的事情。

而诸葛亮却选择毫无作为的刘备,搅动天下,让天下大乱才让刘备之流有了可乘之机,以至于三分天下。

从诸葛亮的关系网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并非一介布衣,诸葛亮可以为了权势迎娶黄月英,后来蜀汉的作为可见诸葛亮对于权利的渴望。

三分天下名为助刘备匡扶汉室,实则祸乱天下,让百姓更加受战乱的摧残,三分天下实乃分裂中原之举。

穷兵黩武害苦蜀国百姓

三分天下之后,三位枭雄本来并无战事,诸葛亮却让一向视天下英雄如草芥的关羽守荆州,让关羽腹背受敌,为一己之私让关羽被孙权斩杀,致使夷陵之战爆发。

作为谋士在夷陵之战爆发之时却以防魏为借口,让刘备大败,使得蜀国军士死伤殆尽。在蜀国国力还未恢复之时,穷兵默武进行北伐,结果几次北伐都以失败而告终。

失败的代价却是蜀国魏国两国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军士们死伤无数,两国军士不单单只是两国之兵,他们或许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父亲的独子,嗷嗷待哺孺子的父亲,诸葛亮之举让多少家庭支离破碎。

另外,诸葛亮北伐的代价是蜀国百姓的生存的根本,为了北伐不惜重税让百姓苦不堪言,如此北伐意义何在。

还有一点是诸葛亮把持朝政,刘禅成年之后也不放权,此乃不忠之举。诸葛亮以匡扶汉室为借口,实则祸乱天下,乃是千古罪人。

以上纯属强词夺理,诸葛亮为匡扶汉室鞠躬尽瘁,怎么可能是千古罪人,只不过一些逆反心理的人在以道德制高点来强词夺理,颠覆人的认知。

看似有道理实则哗众取众而已,倘若让百姓受战乱之苦是千古罪人的话,历史上流芳万世之人那个不是千古罪人,有时候为了太平盛世以战止战才是良策,同时也是无奈之举。


豫北老崔


诸葛亮的能力及政治品行是不容怀疑的,可以说是完美的。

但不能就此否认,诸葛亮的作为是逆历史潮流的,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中华五千年历史文明,是一脉相承的。

夏、商、周、秦、西汉、大新、东汉、三国曹魏、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梁唐晋汉周)、北宋、南宋、元、明、清、民国,这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

就汉末三国来说,就是:东汉、曹魏、西晋。

如果按照时间顺序,一定把这段历史强行以蜀汉作为正统,穿插进来,那就是:

东汉、曹魏、蜀汉、曹魏、西晋。

是不是感觉很别扭,是很滑稽的事。

即便不这么复杂,那就是:东汉、蜀汉、西晋。

是不是感觉不是那么回事哦?

如果把蜀汉作为是东汉的延续,那就是:西汉、东汉、西晋。

没有了三国这一段,是不是感觉这段历史很不完整哪?

朝代变更,世袭罔替,这是很自然的事。

仅仅就汉末这一小段历史来看,似乎姓刘坐天下、当皇帝就是正统,其他人就是篡逆。

但放眼五千年中华民族历史来看,抛开夏、商、周三代断代史不说,难道秦朝就不正统、汉朝就不正统、晋朝就不正统、隋、唐、宋、元、明、清、民国,都不正统吗?

再说,曹魏是直接继承了东汉的禅让,西晋是直接继承魏、蜀合并后的曹魏禅让。

不管如何去评价曹魏、西晋的禅让,毕竟还有个形式。

蜀汉自立为帝,连一个基本的程序都没有。这跟西晋后期,匈奴刘渊自立为帝有啥区别?

当然,刘渊这姓刘,百分百是冒姓,他自己也承认。

话再说回来,不是姓刘就可以永远做帝王。也就说冒姓刘就不是不可以做帝王。

就因为刘备姓刘,一定要把蜀汉作为中华民族历史的正统,的确太勉强。

从这点就可以推论,无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都是逆历史潮流的,都是导致中华民族长期分裂的根源之一。

这就是说,他们就是历史的罪人。

大一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永远不变的历史情结。

之所以,中华民族屡屡在亡国灭种的时刻,都能团结起来,共同奋斗,躲过劫难。就得益于这个根深蒂固的民族情感。

中华子孙无论走到哪里,它的根永远在中华大地上,在中原大地上。不管是谁做了帝王,不管是如何做了帝王,都可以原谅。但就是不原谅那些背叛祖国、背叛民族、出卖一分领土的那些人。

不能把刘备、诸葛亮等人看作是背叛祖国、民族一类的罪人,但他们毕竟是分裂了国家,导致了国家长久的混乱、分裂。

从这个意义上看,诸葛亮跟曹魏末期的那些小皇帝及东吴孙权、西晋后期那些帝王们一样,都是民族的罪人。

是他们的作为和不作为,导致了民族的灾难。

或许有人认为,如司马徽所言“孔明不得其时”。

历史不能为某一个人而单独造势吧。

不能要求曹魏、孙吴为了刘备、诸葛亮都偃旗息鼓、缴械投降吧。

再说,不逢其时,可以选择隐退,也可以屈就去侍奉曹魏、孙吴嘛。

如果诸葛亮辅佐东吴,击败了曹魏,统一中原,延续华夏的命脉。

起码我认为,诸葛亮是千古功臣。

正确的历史观,就是无论谁家做帝王,只要是有利于社会进步发展,有利于民族、国家稳定统一,有利于百姓安居乐业,那就是正统,就是功臣。

否则,就是罪人。

正眼看世界,睁眼看历史,不喜勿喷!



豹眼看历史


东汉未年,刘备,关公,张飞,到隆中三顾矛庐,请诸葛亮出了山。在诸葛亮的蛊惑下,与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孙权,联合下,才有了赤壁大战的胜利,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使中华民族走向水深火热之中,如果沒有三顾矛庐,诸葛亮出山,很可能中华民族的历史要改写,国泰民安。所以说,诸葛亮是历史的大罪人。

有诗为凭

诸葛亮

萧萧秋风七月寒,

孔明咽驾五丈塬。

初出矛庐舞东风,

连吳抗魏民声怨。

倒行逆施扶汉室,

三足鼎立天下乱。

大江南北起风云,

暴风骤雨又闪电。

出尔反尔无诚信,

巧借荊洲蓄狼烟。

七擒孟获试验田,

欺软怕硬耍手段。

木牛流马驽十矢,

六出岐山也妄然。

面对渭河长天叹!

唯愿子孙务桑田?

无意三国在倒写,

国泰民安高与天。


松鹤延年5016


为什么说诸葛亮是历史的大罪人?我来说说我知道的吧!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带领军队平定北方之乱后,又拔转马头向南方进攻,一路势如破竹,攻下徐州后又追着刘备打到了荆州,不出意外的将荆州也收入囊中,矛头直指东吴!

就在这时刘备阵营军师诸葛亮主动请缨前往东吴,试图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孙权一起抗击曹操!经过诸葛亮一番“唇枪舌剑”和东吴内部的斗争,最终孙刘两家达成共识,联合抗曹,并在赤壁摆下战场,这就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也就是这场战役让诸葛亮背上了历史罪人的称号!


都知道“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刘备崛起,夺下了荆州,后来又夺取了益州,从此跟曹操,孙权成为三国鼎力之势,也就是说“赤壁之战”导致了三分天下!诸葛亮从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三分天下直接导致以下二点恶果:

一,三国共持续60年,而这60年里老百姓饱受战乱痛苦,战场上死伤的士兵不计其数!

二,三国最终由西晋司马氏统一,而由于西晋司马氏的无能直接导致了血腥的“五胡乱华”局面!


而如果当初曹操“赤壁之战”胜利了,肯定就会趁势击垮刘备,拿下东吴,然后攻下益州,夺取汉中完成当时全国大一统局面,成立一个新的王朝,让老百姓减少了60年的战乱之苦,当然也就没有后来西晋什么事了,而后面残忍的“五胡乱华”局面也就不会产生!


当然这个“锅”不能全让诸葛亮来背,曹操“赤壁之战”之所以会大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曹兵水土不服造成的,并不是诸葛亮的阴谋诡计造成的。而历史的进程也不会因为诸葛亮一人而改变,说诸葛亮是历史的大罪人,诸葛亮会喊“冤枉”的!


唐古看今


为什么说诸葛亮是历史的大罪人?

不知这句话是从何而来,我个人是不敢苟同的,相反我觉得他是民族的英雄,可以说是很多川人心中的偶像,他之所以名扬千古是因为他的忠义智勇。但现今的社会有太多的人总喜欢研究一些独辟蹊径的东西,以此证明自己有多了不起,吃透了三国,妄想推翻诸葛亮的形象。

有人说诸葛亮隆中对,三分天下,阻碍了曹魏的一统天下步伐,让百姓每天水深火热。

再此我只反说,三国之乱根源在哪?难道是他诸葛亮有哪个能力让天下大乱,乱世争霸,弱者就该等着被强者吞并吗?弱者难道就不能剑指天下了,因为你弱小,就该伸着脖子等曹魏去砍吗?退一万步,三国无诸葛,刘备依旧是个屡战屡败的草鞋皇叔,就能保证没有其他人再去三分天下吗?

有人说诸葛亮发动战争,六次北伐,次次败北。应该学学曹操修养声息,而不是一度固执己见。

刚好我想说,认为诸葛亮修养声息的人,才是目光短浅之人。因为蜀国一旦停止对外战争,那么他将以极快的速度走向灭亡之路,就不会有诸葛亮病死之后还存在的二十几年。

因为当时天下格局势力已然明显,天下十三州,蜀国就只剩下一个益州,东吴孙权扬州、荆州、交州,其余几州全部归属曹魏。益州即使有时间去修养几年,也永远是追不上东吴和曹魏修养步伐。诸葛亮只有以守为攻,从进攻为蜀汉的路撕开一条口子,否则蜀汉只有坐等灭亡。

有人说他六次北伐次次失败,军事能力远不如司马懿。

太多人以为诸葛亮北伐穷兵黩武,实际上呢,他并没有。第一次之时赵云带一万,他带五万,加起来才六万;第二次3万,第三次1万,第四次4万,只有第四次带的最多,也仅仅是8万而已。但恰恰是第四次,他打的曹魏不敢上前,护佑了蜀汉一时的安危。

第一次北伐,因马谡失街亭,魏国援兵已到,但他声东击西,打的曹魏措手不及

第二次北伐,斩杀了魏国来追击的大将王双

第三次北伐,他进攻武都、阴平,顺利替蜀汉占领二郡,然后留兵据守,率军回汉中。

第四次北伐,诸葛亮对战司马懿,司马不敢上前。被魏将嘲笑“畏蜀如虎,结果终于鼓起勇气上前却被打的损失惨重,最后退回汉中,五子良将张郃追击,被诸葛亮埋伏当场射杀。

第五次北伐,因积劳成疾而病逝五丈原。

谁说诸葛亮不如司马懿,只不过英雄薄命罢了

有人说诸葛亮独霸蜀汉政权,且极度排外,以致蜀汉人才断层,才会有后来的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其实蜀汉的人才断层最关键的原因根本就不在他身上,而是夷陵之战,襄樊战役和猇亭之战这三战蜀汉的二代将领几乎全部丧命战场。

外加蜀国地理位置偏安一隅,三国几十年战乱,蜀汉人口流失太快,是三国里面人口最少的一个国。

诸葛亮执法严明,亲自斩杀马谡,人人自保之心皆起。

张飞丢徐州,关羽失荆州,刘备夷陵惨被,让蜀国精兵丧尽,白帝托孤,是诸葛亮一个人力挽狂澜的,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去质疑他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尽管他病死依旧为刘禅留下了姜维,霍戈,可惜刘禅并没有重用。

他一生都在为蜀汉征战,他就不愿意投降,不愿意退隐山林吗,这样穷极一生忠心蜀汉的人,还要被现在的人一次次猜忌他是民族的罪人,他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他即使不是成都人,但在成都是所有人心目中的英雄,不容亵渎。


飘云少年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孔明先生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历史上,诸葛亮是客观存在的人物,对蜀汉政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三国演义》为其添上了神密的光环,经罗贯中先生的创作,其形象变得异常高大,成为我们今天,众人熟知的,无所不能的光辉形象。题主说诸葛亮是历史的罪人,有点言重了,也不符合大众的情感,毕竟孔明在国人的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位置。但是,诸葛亮也是人,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从刘备托孤开始说起,为什么哪?因为这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因为法正已死,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庞统、许靖、刘巴、马良都已去世。有威望有能力的,武将剩赵云和魏延,能够托孤的,只有诸葛亮。对于诸葛亮的忠诚与能力,刘备从不怀疑,诸葛亮一生唯谨慎,守住家业时,还就得靠孔明。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孔明先生有时,用人也疑人。在魏延使用上,就是个典型例子,魏延曾反刘表,投于刘备。孔明认为,魏延天生有“反骨”,处处设防,最后,在去世时,还特意设计,杀了魏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人,更不存在没有缺点的人。“水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个道理,孔明不会不懂。

另一个是马谡,虽然在战术谋略上,不如诸葛亮,但是可以确定的是,马谡的作战能力,是一位非常难得的猛将,他这样死去,直接决定了一个事情,那就是决定了蜀汉在后期,没有了可用的将才。


由于蜀国长期处于征战状态,老百姓难有修养生息的时候,人才培养出现断档。魏延死后,武将无人可用,子龙虽勇,但年事已高,“蜀国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是不得已的事。毕生所学,传与姜维,到蜀国后期,姜维屯兵汉中,将魏延多年,任汉中太守时,建立的严密的主动防御体系,弃之不用,屯兵于山沟的深处,被动挨打。可见姜维,如是草包一个。

孔明是托孤大臣,刘禅称之为“相父”,在朝中拥有绝对的权力,虽然没有形成绝对的腐败,但对朝中文、武形成绝对的压制,没有百家争鸣,对国家绝非好事。一个不懂的善用人的领导者,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凡事事必躬亲,是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团队。蜀国的灭亡,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孔明表现出惊人的政治智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就只有严格要求自己。至少做到了两袖清风。正是这种高风亮节,儒家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同时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由衷的敬佩与怀念。


德雨50926495


应:说诸葛亮是历史的大罪人也不为过,天下一分为二时就免不了战争,若诸葛亮看准了全国的大势,助刘备帮曹操灭了东吴,或助东吴灭了曹操让国家统一起来,少了多少杀戳,诸葛亮帮刘备争了一席之地,又多出个蜀汉来,自己命名的《蜀汉》,弄了曹魏六分之一的地盘就是汉朝正统,汉献帝还活着,蜀汉怎么个正宗,结果呢荆州丢了,刘,关,张为战争死了,拖延囯家几十年的统一,连年战争除了死人蜀汉又得到了什么?

知己知彼,就蜀汉那点实力能统一国家吗?反到是刘禅厌倦长期战争,少让他的子民做无谓的牺牲,不做明知不能为而为之的事情,结果呢诸葛亮把自己的生命也搭进去了,要说他伟大真找不出理由,这一统江山的刘伯温反到不及三分天下的诸葛亮,真是奇了怪了!




9紫气東来


少年时代看《三国演义》,对诸葛亮愈看愈崇拜。在闭关自守的中国,四大名著是中国人的生活教科书,诸葛亮的粉丝大有人在,从古至今都有无数的人为他唱赞歌。

随着阅历的增长和对历史的全面分析解读,人的某些看法会渐渐的走向现实。我们的国人或多或少的都会受三国演义思想文化的影响,当我们摆脱了这些荒谬的思想观念,对很多问题的理解与看法就会升华为一个新的高度。

当年我们看三国故事时,被诸葛亮感动的一塌糊涂,崇拜他的智慧,崇拜他的为人,崇拜他的忠心耿耿。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粹,死而后已,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在过去民间流传的一句话"看三国流泪,替古人担忧",现实生活中得确是有这样的人。

今天看到头条上的这个问题,细细的想了一下觉得诸葛先生还得确是一个千古罪人,其理由如下:第一诸葛亮是封建王朝的卫道士,是孔孟之道的第一践行者,自古至今做到了孔子提出的"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克己复礼"的伟大遗愿的只有诸葛先生一人,诸葛亮企图复兴灭亡的汉室江山,扶持了逸民刘备,对封建王朝历尽犬马之劳。在刘备死后,又扶佐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名为复兴汉室江山,实际上是为成就自己的梦想。六出祁山,九伐中原连年征战使人民生活动荡不安、民不聊生,在三国中蜀汉的人口自诸葛亮经营多年就几乎没有增加,而且吏治也十分腐败,蜀国官和民的比例是三国中最高的。

第二诸葛亮论战术有余,施战略偏执。在他的故事中尽是偷机取巧和走捷径的邪门歪道,什么"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喻"、"空城计"等等以巧取胜的战例给后人留下了非常谬误的榜样,当今世界就有很多人不安于踏踏实实的工作,而是偷奸取巧、玩弄心计,施展骗术,搅的天下大乱,奸邪当道,诚实难行。我们不能不承认这些问题和社会教育无关係,搞阴谋诡计的祖师爷就是诸葛亮先生。

第三诸葛亮这个人心胸并不宽广,做为一国之丞相,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不能够任用人才,培养人才。在三国中,吴魏两家都是人才济济,后起之秀纷涌而出,但诸葛先生治理的蜀国,连一个魏延都不能容,以至于蜀中无大将 廖化作先锋,虽然选了一个姜维做接班人,但是蜀国的格局已经形成一种颓势的形态,诸葛之后无精英,没有人才万事空。以至于后来兵败如山倒,蜀汉政权倾刻灰飞烟灭。

其实三国演义中,许多故事都是作者编出来的东西,什么"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都是别人的故事,是作者罗贯中先生自己的塑造出来的一个偶像,但是这个偶像留给后人的负能量太大了,或许罗贯中先生就是一个千古罪人!


泰山124453211


最近三国很热,诸葛亮也被众人提了出来,世人都觉得诸葛亮是个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但为什么又有人说诸葛亮是个历史上的罪人呢?这其中一定有一些困惑,所以,今天就得让我们来好好了解一下吧。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随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


以上差不多就是诸葛亮的个人经历,但他为什么会被说是历史的大罪人呢?

首先,相信大家都知道诸葛亮的三分天下,这历来都是被人们认为是个计谋,但换个说法直白的来说,却是个阴谋而已,三分天下,指的是分裂中原,南北对战,虽然不能和大一统比较,但怎么都是比三分天下好的,因为南北对战至少不会让外族有机可乘,所以,诸葛亮的三分天下对饱受了战火摧残的百姓真的不是好事,这让百姓们颠沛流离,家破人亡,没有一天好日子过。


再来说说诸葛亮的穷兵黩武,蜀汉经济还没有发展起来时,他就搞了个什么北伐,这样以来,可直接是害苦了天下百姓,六次以来,诸葛亮就没有成功过一次,诸葛亮他不仅不改进,还不善于观人,这样以来,这样一位狂妄自大的人根本就不可能可以守得住一个重要得战略位置了。


大家都说三个臭皮匠才可以顶一个诸葛亮,这样的话,就可以看出诸葛亮的舌诊群儒,直接就可以说是耍的小聪明了,他对其他谋士的评价根本就没有什么好话可以听,从来不会为了大局去考虑,他为的都是自己的面子而已,这样的话,他得罪的人当然少不了了。

总的来说,其实就是因为诸葛亮不能审时度势,总是利用魏吴矛盾,来借此和平发展,穷兵黩武,耗尽了蜀国的国力,这样的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诸葛亮的确是历史的大罪人。


笑谈历史zz


诸葛亮一生的是非功过?后人各执一词,赞褒者多,贬低者少,而认为诸葛亮是历史的罪人?那更要用事实来说话。


仅凭个人观点来说几句,又怕激怒了“诸葛”迷,免的招惹是非。

诸葛亮既然真有经天纬地之才,就不该出山,应当当“隐士”。在《三国演义》里,管辂有多神奇,他能见上南斗、北斗星君,他能为赵颜祈寿,曹操许以高官厚禄,他皆不受,且管辂口德极好。

诸葛亮“舌战群儒”,其心态就是蔑视他人,标榜自己。

诸葛亮联吴抗曹,吴国出兵出力,刘备大得利益,可他不思感恩吴国,还玩着小伎俩,处处打压吴国君臣。借着荆州不还,和刘备一唱不和,当着“老赖”,若好借好还,关羽不死。

心知“夷陵之战”胜算概念很小,诸葛亮作为一国军师,却放任刘备胡来,那你这个军师是做什么的?

庞统之死、关羽之死、魏延之死都与诸葛亮有关。

诸葛亮喜欢拉帮结派,马谡是他的学生。街亭惨败,诸葛亮杀马谡是“丢車保帅”,保全自己,马谡当了替罪羊。

明知蜀国兵力、物力、财力不济,还“六出祁山”,实乃是穷兵黩武,每次北伐,都是蜀国军民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