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中心开花战术成功的战役么?

高敏崇


说到中心开花战术,很多人立刻想到了孟良崮战役中的张灵甫。张灵甫固守孟良崮没错,可是国军其他部队战斗意志和攻坚能力太差,最终注定了张灵甫必然覆亡。

无独有偶,解放战争的湖南战场,就出现了两次“中间开花”的机会,第一次机会无意中成了疑兵之策,第二次中间开花,直接把新桂系的主力第七军全灭了!

这究竟是怎们回事呢?

原来,自从平津战役后,第四野战军一路南下,几乎没有打过一个像样的硬仗。四野军中的多名“好战分子”求战心切,难免出现一些情敌冒进的问题。四野进入湖南,湖南国军在程潜、陈明仁两位爱国将领带领下发动起义,8万国军集体加入解放军。可是就在这时,白崇禧派出特务在起义国军内部散布谣言,陈明仁将军也没有即使澄清,以至于有三四万的国军叛逃,四野官兵奉命追击,一场大战就这样爆发了。

在长沙西南方向150公里的青树坪,四野第49军145师终于追上了国军,却也被国军围住了。恰在这时,145师与49军军部和13兵团兵团部都失去了联系,于是决定就地反击。两天两夜下来,围攻145师的国军三个师,愣是一点便宜没有讨到,

这一天是8月15日,146师师长王占奎根本不知道对面的敌人到底是谁。可是146师是钟伟带出来的军队,面对国军的围歼,稳扎稳打。国军在40架飞机和20余门大口径火炮支援下,发起一轮又一轮冲锋,而桂军主力也不断赶来,形势岌岌可危。后方的四野、13兵团和49军,自然知道146师的危险,一遍又一遍呼叫146师撤出战斗,可是146师毫无应答。

两天后,146师在145师的接应下撤出战斗,这一场战役下来,146师阵亡877人,伤2000余人,元气大伤。可是国军依旧是发扬“优良传统”,发布了青树坪大捷的消息。在国军的战报中,146师被国军全歼。这个捷报的目的很简单,为李宗仁代总统向美国讨要援助作舆论攻势。

仅仅两个多月后,146师参加了衡宝战役,国军俘虏问,你们是那一部分的,咋这么厉害?146师官兵笑着说,我们就是被你们全歼了的146师啊!

也难怪,退守台湾后,台湾国军给自己编造的历史战绩,看起来很可疑,一个基层军官用加法一算,国军总歼敌人数达到了10亿人!不久后,这个基层军官就被秘密警察带走了。

青树坪战役,49军下辖的两个师146师和145师伤亡惨重,同时也助长了新桂系骄横气质。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桂军急需打一场打胜仗扭转局势,就在衡阳到宝庆的道路上布置重兵,准备和解放军决一死战。

这时,四野又有一个师落入了国军重围之中,又丢了电台。这个师是第45军的135师,他们没有接到野司也兵团部的停止待命的命令,10月4日越过恒宝公路,突进到灵官店地区,直插白崇禧集团的心脏。白崇禧立刻调集重兵围攻这个师。

135师的师长是丁盛,人称丁大胆,既然已经捅进了敌人的心脏,那就杀一个七进七出怎么样?与四野野司联系上后,四野野司命令该师 “ 就地占据有利地形 , 安下钉子 , 吸引敌人 , 迟滞敌人撤退 , 以利主力围歼该敌。”就这样,135是不仅守住了基本阵地,还向纵深穿插,机动灵活地堵截和侧击白崇禧各部。因为135师的袭击,桂军根本没有迅速撤离的机会。

更为厉害的是,10月8日晚上,135师直接插入到了黄土铺一点,把桂军四个师精锐堵截在了黄土铺石珠桥之间 50 华里的山沟中 。405团发现敌人准备撤离,直接发动勇猛攻击,第七军瞬间被截成数段,404团在黄土铺北面堵截,403团在后面追击。一个师居然能打敌人四个师,第四野战军官兵再一次创造了军事历史上的奇迹。

更大的奇迹在后面。因为135师的运动战,桂军乱作一团,四野首长直接电令各军各师,战场上没有上下尊卑秩序,一切以战场形势做调整,乱就乱,只要歼灭桂系第七军就行。于是,按照野司命令,先到战场的指挥后到战场的,战场上出现了团长指挥师长,师长指挥军长的奇怪现象。

一番混战后,新桂系军阀赖以看家的两个王牌军 , 第七军军部171、172师和第四十八军17 6师全部 ( 171师去宝庆庆佯动的那个团 , 就地遭歼) , 以及138 师的一个团共约四 万 人 , 都被歼灭 。 副军长凌云上 , 军参谋长邓达之及三个师长均被俘 。

解放军官兵,在长期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形成了勇敢坚韧的作战风格,又能掌握机动灵活的作战方式,这一切是从抗日战争开始就只懂得让友军送死自己保存实力的新桂系军队不能比的。衡宝战役,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历史知事


有啊,解放战争中林彪四野追击白崇禧桂系的衡宝战役,就是经典的中心开花战例。

自“青树坪大捷”后,桂系全军陷于极度的亢奋中,闹腾得沸沸扬扬,以至于传说林彪在此战中被炸断一只胳膊。白崇禧一改往日缩头缩脑作风,乘着共军再度冒进,一家伙扑上去兜住了一个师,打算这回再打断林彪的一条腿。

丁盛第135师处在敌四个主力师的分割包围之中,奋力坚守住了阵地,扛住了白崇禧四倍力量的围攻,四个主力师除第138师师部率一个团逃跑外,桂系“钢军”第7军两个师及48军两个师,计2.9万人全部被歼。虽然白崇禧还有九个师,但成建制,比较完整的基干部队已损失殆尽。解放军被团团包围的一个师,竟然能将桂系的两王牌军四个主力师纠缠得不能脱身,广西小诸葛大限将至。

衡宝战役迟滞了桂系的南撤速度,为四野中路军主力追上和抓住敌军,赢得了一天的宝贵时间,最终在衡宝地区歼灭白崇禧这支唯一完整,与共军斗从未吃亏的王牌军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役过后,桂系虽然还有十几万军队,但主力报销,白崇禧完了。


颤动的丹田


笔者一直认为《亮剑》里的丁伟,就是四野名将丁盛和钟伟人物原型的合体。著名的青树坪战斗后,钟伟将军的第49军主力脱离战斗后撤,虽付出一定代价,但也使桂军主力的位置彻底暴露。第四野战军司令部立即调整部署,准备在衡宝地区与敌决战,因此1949年10月5日电令所有部队停止追击,保持在衡宝公路以北待机。

(丁盛将军)

然而由于无线电故障,急行军之中第45军135师没有收到这一命令 ,该师一口气越过衡宝公路插入了敌人的防御纵深:宝庆东南的灵官殿地区。第45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时任军长段苏权,而第135师的师长正是四野名将丁盛(开国少将),这一阴差阳错的联系中断,使该师陷入了异常危险的境地,他们闯进了白崇禧20万主力驻扎的腹地,四面全是敌人,其中包括桂系精锐第7军和第48军。

野司稍后收到135师的位置报告后,立即指令丁盛率部抢占有利地形构助环形防御阵地,因为沙坪、灵官殿地区还是敌人撤往广西的必经之处,对我中路军能够聚歼桂军具有极大的战术价值。这才是“中心开花”标准的战场体现,危险和收获同样都是非常巨大的。



(丁盛将军)

1947年5月的张灵甫也是这么想的,他寄希望于整编第74师能在孟良崮抵挡住华野五个纵队的围攻,而外围国军十个整编师能迅速完成合围,以实现所谓“中心开花”。但是他只坚持了三天即被全歼,而四野135师那是解放军的英雄部队,巧合的是,他们也遭到敌人五个师的围攻。

白崇禧发现135师成为钉在他心脏上的一颗钉子后,立即调集五个精锐师于10月6日发起疯狂进攻,试图在我主力到达前拔掉这颗钉子,然而英勇的135师在“丁大胆”的指挥下,抗击数倍之敌毫不退缩。与此同时,四野主力部队正分为左、中、右三路大军向桂敌合围而来,尤其是左右两翼的包抄,就是要兜歼敌人主力于湖南境内的衡阳和宝庆地区。

(段苏权将军)

战至10月8日,白崇禧非但没有吃掉卡在嗓子眼的135师,而且已经发现四野东西两路军的迂回包抄态势,情知不妙,下令全军放弃所谓“决战”向广西撤退。野司注意到敌人开始收缩后,再令135师坚决堵住敌人退路,桂系起家的第7军和第48军各两个师就这样插翅难逃了。

1949年10月9日中午,第四野战军四个主力军赶到战场,随即对敌人进行压缩包围和向心突击,而第135师也反客为主配合夹击,这才是真正的“中心开花”。当天夜里,第135师有力部队甚至突袭了敌第7军军部,使其指挥系统陷入混乱,为全歼桂系精锐创造了绝好的战机。



四野中路军的第40、第41、第45、第49军及其配属部队共13个师,于10月11日全歼桂系起家部队第7军全部,其第171、第172两师及临时指挥的第48军第176师共三个整师29000余人覆灭。西路军在迂回作战中再全歼敌第62师,白崇禧最精锐的四个师从此不复存在,这次战斗的胜利,英雄的135师功不可没。

解放军主力部队用四天时间完成对敌合围并发起攻击,孤军深入的第135师苦战四天元气尚在(还有能力阻击和反击),足见四野的强悍战力,也是这次“中心开花”战术得以成功的基本条件。

(桂军士兵)

衡宝战役,虽然未能全歼桂系军事集团,但打掉了白崇禧的起家老本,为下一步广西战役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基础。

战将丁盛,后来又率部参加了1950年保家卫国的战争和1962年的反击战,是“瓦弄大捷”的一线指挥员,战功赫赫,这里就不多着笔墨了。

(四野大军南下)


度度狼gg


山东兵团第9纵队司令员聂凤智,在我军攻击胶济铁路西段的作战中,力排众议,率军直捣敌人腹地, 以中心开花战术,迫使敌人其余防线动摇混乱,并最终被相继攻克,从而使山东兵团取得最后的胜利。

1948年1月,山东兵团成立,许世友任司令员,谭震林为政治委员,下辖7、9、13三个纵队,总兵力约为8.2万人,成立伊始,许世友决定要几个胜仗,扩大解放区,并把目光钉在了济南至潍县的胶济铁路西段。


(许世友与聂凤智夫妇)

这段铁路沿线两侧,坐落着恒台、邹平、周村、张店、博山等一些敌占区。在兵团研究作战计划时,多数指挥员主张逐层推进,一村一镇的打过去,最后集中兵力攻打中心要地周村。

但9纵司令员聂凤智不主张在外围与敌纠缠,而是建议主力部队直接攻占周村,进入敌人内部,来个中心开花。经过激烈的争论, 许世友和谭震林采纳了聂风智这个看来有些冒险的建议。

中心突破虽然容易四面受敌,但这片地区敌军兵力分散,周村也因地处敌人防御腹地而防守空虚,可以打他个措手不及,给外围敌人防御造成压力产生混乱,从而使我军能够顺势在乱中取胜。


任务明确后,各纵队分别向周村周围各目标进发,但主攻周村的9纵,却因大雨冲毁道路而耽误了行军时间。在其他纵队打掉周村周围目标后,周村守军敌整编32师师长周庆祥察觉到了危险,急忙从邹平等地,又调来大批人马驻守,从而使周村的守军由原来的3千人猛增到1.5万余人。

战场形式的变化,令决定打中心开花的聂凤智左右为难了,到底打不打?有部下提议“敌情发生变化,要打也得等增援部队到来,否则如果有什么闪失,兵团要追究责任的”。

刚巧这时电台又被大雨淋坏,与兵团也失去了联系,无法请示。聂凤智审时度势,思来想去考虑了很久。最后终于下了决心“打他个立足未稳,措手不及,有问题我负责”。


敌外调的守军还在向周村集结,九纵各部也奉命迅速向周村接近。大雨之中,敌我双方平行同进,国军还以为9纵是友军,竟然相安无事,各自向目的地开进。

9纵各部按预定时间到达目标阵地,于清晨时分,对周村发起攻击。周庆祥急忙召开军事会议,但因大多数指挥官初来乍到,不熟悉地形,会议开的也是一团混乱。

敌军的会议还没开完,9纵已有部队突进了村子,会议结束时有的敌指挥官被拦在了所在部队之外,己到达不了指挥位置,并且电话线也很多被炮火炸断,很多敌部队指挥已经失灵。



这下更乱了,没有了指挥官的守军,有很多抵抗一会儿就失去了斗志,战场上到处是“交枪不杀”的喊声。有一个团长见招架不住决定投降,就让手下把解放军领到了团部,不少的官兵见到解放军竟然欢呼起来“解放军长官来了,这下可好了”。

经过22个小时攻击,周村战斗结束,除了敌师长周庆祥化妆逃跑外,解放军全歼守敌1.5万余人。

随着周村的被攻克, 胶济线西段的其它防线大受影响,都处在惊惶不安之中,许世友想象的中心开花愿望终于实现,山东兵团各部分头行动,敌战区逐一被收复,守敌渍不成军,纷纷大败而逃,胶济线西段从此完全被控制在山东兵团手中。

在战后的总结会上,有人对聂凤智明知敌情有变,却还坚持攻打,提出异议,认为仗虽然打赢了,但军事上是冒险的。对此,许世友却坚决支持聂凤智,说“打是对的,我怕的是你们不打”。政委谭震林更是掷地有声“军事斗争本身就是带有一定的冒险性,兵团就是让你们打,谁要是不打,就是机会主义”。


(聂凤智中将)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历史微点


历史上中心开花战术成功的战役



安史之乱时,史思明围攻太原,李光弼以不满万人守太原,中心开花大败史思明。详见《旧唐书.李光弼传》:

至德二载,思明、希德率高秀岩、牛廷玠将兵十万攻光弼。时锐兵悉赴朔方,而麾下卒不满万,众议培城以守,光弼曰:“城环四十里,贼至治之,徒疲吾人。”乃彻民屋为摞石车,车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辄数十人死,贼伤十二。思明为飞楼,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穴地颓之。思明宴城下,倡优居台上靳指天子,光弼遣人隧地禽取之。思明大骇,徙牙帐远去,军中皆视地后行。又潜沟营地,将沈其军,乃阳约降。至期,以甲士守陴,遣裨校出,若送款者,思明大悦。俄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思明畏败,乃去,留希德攻太原。光弼出敢死士搏贼,斩首七万级,希德委资粮遁走。

这个“中心开花”战役的大概过程是:

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冬,镇守太原的李光弼刚把主力精锐部队派出去支援朔方,史思明、蔡希德等便带兵十万围攻太原。此时,太原守军不到万人,手下将领建议垒高城墙,李光弼认为这样费时费力,没有采纳。



李光弼把民屋拆了,造摞石车,发射石头攻击史思明的叛军,致使叛军伤亡达20%。史思明造飞楼车,用木板遮挡,靠近城墙构筑土山,李光弼派人挖地道到土山下,使土山崩塌。

史思明又在城墙下弓箭射程以外的地方大摆酒宴,并搭戏台演戏以嘲讽天子,因为唐玄宗是梨园天子,喜欢戏剧。李光弼又派人挖地道抓获了戏班人员。史思明大惊,将自己的营帐远远移开。

李光弼一边挖地道通往史思明的营地,一边和史思明约定要投降。到了约定的日期,李光弼一边安排人守城,一边派裨将出城,装作献上投降钱物的样子,史思明十分高兴。


史思明正在高兴的时候,突然大营中地面塌陷,数千士兵掉进了地道塌陷而成的壕沟里,太原城上鼓声大作,精锐骑兵冲向敌营,斩首俘虏叛军一万多人。

史思明害怕,自己离开了,留蔡希德继续围攻太原。李光弼派出敢死队与叛军拼杀,斩首7万多人,蔡希德扔下钱粮逃跑了……太原城包围遂解。

这个“中心开花”两层含义:

一是李光弼死守太原,击败。围困的叛军,中心开花取得胜利。

二是李光弼把地道到敌人的大营下面,中心开花发动突然袭击,吓跑了史思明。

李光弼用“中心开花”+“地道战”打败了10倍的叛军,不愧是一代名将。


一叶碧云


有很多,比如打爆小鬼子的台儿庄战役。

当时,国民党第5战区防守台儿庄的兵力大概是2万多3万不到,也即是孙连仲第2集团军,主力包括池峰城第31师,黄樵松第27师,外围的中国军队包括汤恩伯,关麟征,王仲廉,曹福林等部几十个师,人数在26万人以上。

而日军进攻台儿庄的部队主要是矶谷廉介第10师团5万多人。光从兵力上来说足够对台儿庄的守军构成优势,而且鬼子兵有装甲车,榴弹炮和山炮,还有飞机掩护,这些对缺乏重武器和防空武器的中国军队来说都是巨大威胁。


但是,中国军人不怕!

鬼子有飞机,我们有血肉之躯!

鬼子有坦克,我们有血肉之躯!!

鬼子有大炮,我们还是只有血肉之躯!!!

每每看到这段历史,我都忍不住潸然泪下。守卫台儿庄的中国军队,明知眼前是万丈深渊,但是没有一个人后退!如果我们的装备不那么落后,抗战何须打八年?!

3月27日,日寇在扫清外围后大举进攻台儿庄,炮弹加炸弹轰击下台儿庄顿时成为一片废墟,由于没有大口径火力,守军只能等到日寇炮击完毕,鬼子步兵跟进时与敌近距离交战。往往几轮炮火后幸存者已寥寥无几。尽管如此,台儿庄守军还是一次次击退了鬼子的进攻。


因为鬼子在白天占据绝对火力优势,守军只能选择夜袭夺回阵地,这样的作战九死一生。有一次,敢死队的57名勇士在面对旅长王冠五拿出的大把银元时说:长官!我们连命都不要了,还要钱做什么?!结果,这一次夜袭只有13人生还。


到4月4日,台儿庄守军一个师只剩几百人,阵地3/4被敌人占领,加之日寇投掷燃烧弹,守军剩下的阵地一片火海。池峰城向孙连仲打报告,要求撤到运河南岸。孙连仲向李宗仁报告,李宗仁要求孙连仲务必再坚持两天,孙连仲遂回复池峰城不许后撤,部队打光了你就填进去,你阵亡了我就来顶上!敢退过运河者杀无赦!


4月4日晚上,池峰城组织剩余轻伤员在内的数百名敢死队员,手持大刀,向日寇作决死冲杀。日寇此时也已经精疲力竭,面对突袭猝不及防,狼狈败退,血战竟夜,四分之三的台儿庄阵地失而复得。

4月5日,中国各路援军终于逼近台儿庄外围,里应外合之下,日寇全面溃败,死伤2万余人,中国军队取得抗战爆发以来最大胜利。

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国军队虽然取胜,但伤亡达5万多人,孙连仲所部最后生还者只剩6000多人。


每日一段历史


这位问题,微操大师表示我有话要说。当年的孟良崮战役御林军被粟裕围住之后,这个图纸军事专家对张灵甫曾抱有很大的希望,幻想着来个内外夹击来个漂亮的居高临下,中心开花,尽歼顽敌,结果微操大师瞬间就尬了,顽敌非但没歼反而张灵甫这朵花还没开花苞就彻底奄了,死在了蒋“中心开花”的神机妙算之下。因此,一年多之后,不甘寂寞的蒋介石决定在东北亲自上阵操作,妄想着通过范汉杰死守锦州来牵制东野主力,再以东西两面夹击的战术对东野的攻城部队实行反包围,期待着再来一次中心开花。

锦州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一头挑着东北一头挑着华北,距离山海关两百多公里,距离国军指挥中心沈阳两百四十多公里,是整个辽沈战役的枢纽,东野主力如南下直取就是从中间突破,如果夺取了锦州就可彻底切断蒋介石的华北和东北两个战略集团的联系,而驻守锦州的正是黄埔老大哥范汉杰拥兵十几万。

在锦州的前沿阵地义县被东野攻占后,已经进退两难的范汉杰决定死守不动,期待着蒋介石亲自给予解围。蒋介石在给范汉杰空投部队和补给的同时,从沈阳抽调出主力组成西进兵团,在廖耀湘的指挥下直出辽西解锦州之围,并与华北侯镜如率领的东进兵团形成呼应,以东西夹击的战术对东野进行反包围。

蒋介石的这一中心开花战术看上去确实可行,如果部下能默契配合,如范汉杰能拖到廖耀湘的西进兵团成功抵达锦州,同时侯镜如的东进兵团十一个师顺利通过塔山成功增援锦州,那势必会对围攻锦州的东野主力形成反包围之势,这也是曾对攻锦犹豫再三的林彪最担心的局面,除了要三面作战外同时还有提防长春的郑洞国十万大军,稍有不慎东野将会陷入被动的局势。

但是,微操大师亲自上阵开始秀操作后,其嫡系开始各种“开小差”,包括他本人。

首先是廖耀湘,认为东北大势已去后固守沈阳只有死路一条,因而想法设法趁林彪对锦州形成合围之前,赶紧从营口及葫芦岛撤走,只要手握重兵,不管都了哪腰杆都可站得很直都好说话。因此,廖耀湘在出沈阳后并没有直插锦州,而是突发奇想的绕远路偷袭东野的后方补给线,在占领彰武后当得知侯镜如迟迟无法突破塔山,廖耀湘开始打退堂鼓了。

廖耀湘按兵不动把主力全部都放在彰武及新民一线,效仿孟良崮的李天霞只派了少量的部队往锦州方向的新立屯黑山地区做象征性进攻,反正校长的心肝宝贝御林军被李天霞和黄百韬玩完了依然安然无恙。然而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在蒋介石的严令下廖耀湘挪窝至距锦州三百里的新立屯一线时,锦州的范汉杰已经快凉凉了,日后廖耀湘也难逃兵败被俘的厄运。

其次是侯镜如,当时指挥十一个师负责轮番进攻塔山,接应廖耀湘西进兵团解锦州之围同时并对东野攻城部队实行反包围。但是,塔山攻坚战打响后,侯镜如开始打起了小算盘,心想着如果用力过猛,万一十几万大军不小心撸进了补给完全靠空投的东北,扯不出来怎么办?一直在东北充当和稀泥角色的参谋总长顾祝同就比较鸡贼了,在锦州外围战打响时,作为蒋传话筒顾祝同曾决定亲自到锦州城内给范汉杰打气,结果飞机还没落地察觉到情况已不妙,生怕一落地后走不掉就尬了,于是干脆就来个空中传音然后直接溜回了南京交差。

但作为蒋介石的嫡系侯镜如(黄埔一期)又不得不服从命令。因此,在初战投入战斗力比较强的有赵子龙师之称的独立九十五师,受挫之后,侯镜如为了应付了事开始磨洋工了。而塔山地势平坦对于东野来说几乎无险可守,距离锦州也不过百余里路,侯镜如就是不卖力,除了大炮一顿乱轰外干脆坐等战车部队运来后再考虑总攻塔山问题。结果坦克抵达葫芦岛时锦州已经破城了,此时再撸进锦州已毫无意义,于是两天后侯镜如就下令了撤军,而范汉杰已经插翅难逃了。

最后是蒋介石,为了再实现所谓的中心开花战术,对东野的攻城主力实现反包围或者逼其进行大决战,蒋介石和卫立煌的傅作义不知扯多少皮才勉强组建了东西进兵团。但是,锦州攻坚战打响时的前一天,作为总指挥的微操大师突然和急如热锅上蚂蚁的范汉杰,居然玩起了躲猫猫。原来大战在即蒋的后院居然着了火,其利益集团在上海大搞投机倒把的买卖不小心被自家人给捅了出来,在夫人的强烈要求下蒋弃前线将士于不顾只身飞回了上海灭火,如此谁还会给他买卖?而消失了两天之后才再次返回北平秀操作,但此时有没他还是无他已无大碍,锦州该丢还是得丢,战后蒋介石开始各种甩锅。

至此,蒋介石费尽心思打造的中心开花战术彻底破产。但锦州丢失后,蒋介石不顾众将的反对和当前的颓势,再次做出南北夹击收复锦州的惊人决定,并且拉来了时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的救火队长杜聿明兼任总指挥。殊不知,微操大师在和卫立煌、傅作义及杜聿明等大批高级将领来回扯皮期间,从中间突破已经完成关门打狗战略预期的林总,正悄悄地为廖耀湘兵团十几万大军布下大口袋,蒋的这一微操最终为东北这顿佳肴增添了最后一道硬菜。


赛门之略


中心开花战术的关键点:一是中心受得住,二是外围支援要及时!

在整编七十四师使用中心开花战术,命丧孟良崮以后。国军在南麻地区又打了一仗,算是再次被动的用了一把“中心开花”战术。不过,这一战的主角胡琏比张灵甫幸运多了。

(胡琏)

胡琏和张灵甫是同学,两人都是黄埔四期生,两人的能力也算是难分伯仲。在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七十四师被解放军歼灭以后,胡琏也被解放军的战力震撼到了。

不过,蒋介石此时依然很乐观,认为在山东地区,国军还是占有优势,开始执行"并进不如重叠,分进不如合进"的战略,向东推进。后来,面对解放军威胁徐州地区的攻势,蒋介石又调兵西进,夹击华东野战军。西进之时,蒋介石还下令,留下四个整编师固守鲁中的四个地区:胡琏的整11师驻南麻,黄百韬的整25师在东里店,王凌云的整9师在沂水,黄国梁的整64师在东里店以西的大张庄等地。

(粟裕陈毅)

此时,陈毅、粟裕手下有4个纵队,无论攻击四个中的那个整编师,都是占有优势的。最初陈粟二人选择以黄百韬的25师为突破口。也是黄百韬命大,当时天降暴雨,山洪爆发。而黄百韬的25师察觉出危险,赶紧和64师合拢。

于是,陈粟调头攻击胡琏下辖的“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11师,南麻战役爆发。

胡琏选南麻,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本来驻守四面环山的鲁村,可是,他被张灵甫的事吓怕了。他觉得自己兵力不足,无法守住四面山地,在鲁村容易被四面包围。于是,他向上级汇报,调到了三面是山,一面丘陵的南麻。

等到南麻以后,胡琏就开始放下其他工作,专心致志的修建工事,前后用时20十多天。将沿途村庄练成了片,构筑密集的地堡群,每一地堡群外围都设置了铁丝网、鹿砦等障碍物。

胡琏所部本来就是蒋介石精锐部队,现在又有完善的守备工事,非常不好打。(孟良崮山上是不好挖工事的,都是石头)。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的解放军,在进攻之初,就受到了很大伤亡。

在解放军受挫之时,蒋介石赶紧命令黄百韬的整编第25师,黄国粱的整编65师,王凌云的整编第9师,沈澄年的整编75师,李弥的整编第8师,邱清泉的整编第5师增援胡琏。蒋介石这是打算再次“中心开花”,反包围解放军。

战斗期间,因大雨连绵,解放军弹药被淋湿,赖以攻坚的炸药包等物大多失效。而解放军的火炮也因为道路泥泞,无法支援前线攻坚。硬是攻坚的话,真就是拿命填了。

最终,历时四天五夜,解放军赶在国军完成合围之前,撤退了。解放军四个纵队,以牺牲2万余人的代价,歼灭整编11师5000人,歼灭其他国民党部队4000余人。

此战中,由于分兵战术问题,低估了胡琏部战斗力,再加上恶劣天气影响。解放军“攻坚攻不上,打援堵不住”,基本上算是失败了。而胡琏的整编十一师守住了南麻,并和救援部队合拢,差点将解放军反包围。这次算是国军成功应用“中心开花”战术的典范了。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我个人认为最成功的中心开花是三家灭智中的晋阳守卫战。

晋智伯要求韩、魏两家割让领地,韩、魏给了他。要求赵氏割地,赵氏不给,便率韩、魏两家进攻赵氏。赵襄子逃奔到晋阳退守。三家围攻晋阳一年,赵襄子暗中结交韩魏。而后韩魏引汾水淹智军,赵军自城中反杀而出,尽灭智军,杀智伯。后三家分晋,春秋战国自此分界。

此役实为中心开花完胜之局,也是影响中国历史断代的名局!智伯先驱虎吞狼,赵严防死守且反间得手,韩魏暗渡陈仓,反戈一击,最后赵军中心开花,里应外和,尽灭强敌。

中心开花本是行险,多是被动选择,但围城者被城下全歼也是罕见之局。智伯之智有点渗水。

史记赵世家“襄子立四年,知伯与赵、韩、魏尽分其范、中行故地。晋出公怒,告齐、鲁,欲以伐四卿。四卿恐,遂共攻出公。出公奔齐,道死。知伯乃立昭公曾孙骄,是为晋懿公。知伯益骄。请地韩、魏,韩、魏与之。请地赵,赵不与,以其围郑之辱。知伯怒,遂率韩、魏攻赵。赵襄子惧,乃奔保晋阳。三国攻晋阳,岁馀,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群臣皆有外心,礼益慢,唯高共不敢失礼。襄子惧,乃夜使相张孟同私于韩、魏。韩、魏与合谋,以三月丙戌,三国反灭知氏,共分其地。”

廿二层云


这个要看“中心开花”怎么说了😊是被包围在中心结果却开花打胜了、还是敢于在万马军中出乎所有人预料奇袭敌中心并开花战而胜之了呢?不过不论是哪一种,在解放战争中四野的虎将们都曾经精彩演绎过🌹🌹🌹第一种大家应该都知道😊衡宝战役中丁大胆孤军深入,野司抓住时机,一战腰斩白诸葛;第二种,东北时期韩大胆韩先楚将军力排众议奇袭威远堡,据说当时就连同志们都不支持韩将军计划、并提出了另一稳妥方案,无奈争执之下,只好将两个方案都上报东总。东总101回电:按先楚方案办!结果据说此站后,韩将军的部队被国军那些远征军的精锐们尊敬的称为“旋风部队”👍👍👍解放后,我军军校讲奇袭的案例只有一个——韩先楚奇袭威远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