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海之滨的历史故事,克里米亚汗国与巴赫奇萨赖汗宫的眼泪之泉

克里米亚半岛位于黑海之滨,在历史上这里曾经被强大的蒙古帝国所征服,由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建立的金帐汗国所统治。当金帐汗国瓦解以后,克里米亚的鞑靼王子在这里建立汗国。名闻世界的芭蕾舞剧《泪泉》的原型,便来自于可汗和他妻子的凄美爱情。

一、金帐汗国的分裂

蒙古人曾经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西征,这场战争从亚洲一直蔓延到了欧洲,成吉思汗的大军疯狂的蹂躏着东欧和欧洲中部,即使是不可一世的波兰王国也曾被蒙古骑兵摁在地上摩擦。根据蒙古部落长子戍边的传统,成吉思汗将最西部的土地赏赐给了自己的长子术赤,被欧洲恐惧了二百年的金帐汗国也就因此建立了。

金帐汗国曾经统治着乌兹别克斯坦和乌克兰南部,北高加索和俄罗斯南部大草原,以及西伯利亚地区,是一个拥有富饶农业基地的强大国家。在术赤的儿子,孛儿只斤·拔都,也就是被欧洲称呼为拔都汗的强大统治者的带领下曾经疯狂的蹂躏了莫斯科公国,波兰王国和匈牙利王国。

在术赤和拔都的统治之下,金帐汗国曾经是首先转入中央集权的蒙古汗国,但是到了14世纪的时候,随着汗位争夺的愈演愈烈,金帐汗国再一次恢复了蒙古分封制。

汗国的王子们平分父亲的遗产和他的汗国,因此原本身为各地行政官员的王子们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汗国,将金帐汗国拆的四分五裂。

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互相攻杀和兼并之后,最终汗国林立的局面又相对好转了一些,在曾经金帐汗国的土地上出现了西伯利亚汗国,诺盖汗国,喀山汗国,大帐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和克里米亚汗国。

假如说他们能够进一步的兼并对方或者联合到一起,很可能重新恢复往日拔都汗的荣耀,但是他们之间无力击败任何一方,又不肯坐下来好好谈一谈,结果在蒙古鞑靼人内战的时候。曾经臣服于拔都汗,并迎娶了黄金家族公主的莫斯科公国王室掀起了南下的战争,一时间诸汗国纷纷陷入了对抗斯拉夫人的战争,不能联合起来又不能战胜斯拉夫人的可汗们纷纷向崛起的奥斯曼帝国称臣以换取援助。

二、克里米亚汗国的战争

克里米亚汗国正是从金帐汗国中分裂出来的诸汗国之一,当地曾经属于拜占庭和热那亚统治,拥有比俄罗斯南部草原和西伯利亚原住民更加辉煌的文化历史,因此当地人寻求脱离蒙古征服者的统治从被攻陷之初就一直存在。

这些原住民的文化和接受了奥斯曼文化的克里米亚鞑靼人互相影响着,最终结出了果实,克里米亚汗国迅速的将其他汗国甩在了身后。无论是在文化还是在经济领域,他们都遥遥领先与他们的同胞。

当克里米亚汗国的同胞们已经无法生产重骑兵盔甲并倒退回半耕半牧社会时,这些位于黑海半岛上的鞑靼人和原住民们创造了发达的汗国经济和工业,农业贸易支撑了汗国的经济基础。紧随世纪步伐的冶金技术保证了汗国仍然能够组织起一支可观的重骑兵部队,定期的对俄罗斯和乌克兰南部草原实施扫荡,阻止那些斯拉夫人和哥萨克人的军队南下。

在15世纪的时候,莫斯科的统治者和克里米亚可汗达成了结盟协议,两国共同对抗向俄罗斯南部大草原扩张而来的波兰和立陶宛联合王国。强大的克里米亚可汗蒙格里·盖瑞率领克里米亚汗国的重骑兵一路杀进了基辅,击败了自视无敌的波兰骑兵。

在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之后,盖瑞可汗将从波兰人手中得到的一盏“黄金圣杯”送给了他的盟友莫斯科的统治者伊凡三世。虽然克里米亚汗国的“宗祖国”奥斯曼帝国对自己的附庸和可恶的斯拉夫人结盟感到不爽,但是只要能够分散强大的波兰和立陶宛联邦对巴尔干地区的军事压力,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克里米亚汗国和莫斯科大公国的结盟协议一直持续到了恐怖伊凡登基才废除。

16世纪的时候,克里米亚的杰拉伊可汗发动了对莫斯科的远征,可汗的远征军主力由40000名骑兵组成,面对如此庞大的骑兵部队,即使杀人如麻,目空一切的诸汗国征服者恐怖伊凡也落荒而逃,之后和克里米亚汗国签订了和平协议。

在这之后克里米亚汗国逐渐走上了衰败之路,先是来自俄国和波兰的威胁,然后是来自奥斯曼苏丹的忌惮,苏丹三番五次的干涉了克里米亚的经济和政治,内忧外患的克里米亚在失去了对乌克兰南部的控制以后也就失去了汗国农业经济的基础,于是从此开始萎靡不振。

直到18世纪初,克里米亚甚至被奥斯曼苏丹禁止向乌克兰南部出兵,这严重限制了克里米亚的军事力量。可是没多久就爆发了波尔塔瓦战役,乌克兰的“美男子”查尔斯十二世发动军队反抗俄国的统治,他和奥斯曼与克里米亚建立了良好的同盟关系,并在战斗中打败了彼得一世的讨伐大军。

这场战斗中克里米亚出动了多达70000名骑兵,他们重现了曾经的辉煌,轻骑兵在战场上来去如风的洗劫俄军的后勤,甲胄骑兵则对抗俄国骑兵打的难解难分,就连彼得一世也险些在战斗中被俘。

但是短暂的胜利并没能使得汗国恢复疆土,奥斯曼的苏丹通过各种办法消耗着汗国的军事力量,并坐视俄国军队袭击克里米亚汗国的边境,直到18世纪中前期的时候,一场饥荒和霍乱摧毁了克里米亚汗国,

1774年的时候,克里米亚终于无法抵抗俄国人的军队了,可汗被迫和俄国沙皇签署了征服协议,随后被驱逐到了伊斯坦布尔。尽管之后克里米亚最后一位可汗尝试恢复王国,但最终失败了,虽然后面爆发了第三次俄土战争,但克里米亚汗国彻底的成为了历史。

这群统治克里米亚的蒙古人可能比他们的同胞更加的开放一些,当地古老文化和奥斯曼文化的注入使得他们比他们的同胞更加的进步,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明,而其他几个汗国在经历了短时间的强盛后迅速的消亡,真是令人唏嘘。

三、巴赫奇萨赖汗宫与眼泪之泉

在今天,克里米亚已经成为了欧洲的度假圣地,当地的气候宜人,风景美丽,半岛上充满了众多的文化遗产。

在这些文化遗产中最著名的便是巴赫奇萨赖汗宫了,这座宫殿建造于16世纪初,是萨西卜·伊·杰莱可汗统治时期建造。它融合了蒙古风格和波斯风格,是当地极具特色的建筑。

在沙俄征服克里米亚汗国时期,野蛮的俄军曾经纵火烧毁了这座富有独特色彩的宫殿,但是在这之后这座宫殿又被重新复建了起来。

沙皇俄国的统治者叶卡捷琳娜二世曾经在1787年参观了这座宫殿,并督促了宫殿的修复工作,在女沙皇的督促下,建筑师们竭尽全力的恢复了这栋古老的建筑,包括那著名的“泪泉”。

泪泉就是眼泪之泉,如果你了解欧洲芭蕾歌舞剧的话,那么你一定知道普希金的《泪泉》,这部舞剧就是以巴赫奇萨赖汗宫中的盖瑞可汗和他挚爱的妻子之间的凄美爱情故事为原型改编的。

传说可汗的妻子是被他的敌人所暗杀的,整天以泪洗面的可汗决定建造一座喷泉以纪念他的妻子,这就是巴赫奇萨赖汗宫的泪泉。

这座喷泉的中间是一朵大理石雕刻的花朵,从花朵中不断的有水滴落到下面的容器中,就仿佛是眼泪一般,然后水在从上面的大容器中滴落到下面的小容器中,然后再汇聚到另一个大容器中,仿佛在诉说着可汗那充满了悲伤的心,今天这座泪泉已经干涸,也许它是在诉说着这位可汗为他的妻子而流干了眼泪也说不定。

然而到了1818年的时候,亚历山大一世停止了对这座古老蒙古宫殿的复建工作并拆除了当时幸存下来的三栋旧宫殿建筑,此后对宫殿的恢复工作一直磕磕绊绊,断断续续,直到尼古拉二世登基,才将宫殿初步的完成复原并建立成了克里米亚鞑靼文化博物馆。

对宫殿的最终修复是在苏联时期完成的,

在卫国战争中这座宫殿再一次遭到了破坏,德国人将宫殿中的一些来不及转移的艺术品掠夺一空,直到1944年苏军反攻克里米亚才对宫殿进行了另一次修复,并在1964年最终完成了全部工程。

结语

今天的克里米亚成了欧洲的度假圣地,当地蒙古人留下的遗迹成为了博物馆供人们参观,它们诉说着一个王朝的兴衰,一个风起云涌的故事。

参考文献:

《克里米亚半岛》

《巴赫奇萨赖》

《克里米亚文化遗产》

《克里米亚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