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供,以雅物供清心




清供者,清雅之供品也。

隆冬風厲,百卉凋殘,晴窗坐對,雪窗聽竹。




以仙花、瑞草、嘉果、奇石、文玩、美器供於案上。

供天地日月,供神仙聖賢,更供祖宗社稷。從祭祀的尊敬,到祈禱的祝願。




“清供”由供奉天地神佛發展而來。最早是以香花蔬果替代告朔之牛羊,而後發展成為包括金石、書畫、古器、盆景在內,一切可供案頭賞玩的文房雅物。




它可以是尋常的花草,蔬果,或者是一塊山石,一件古器,表達的卻是主人的一份心情,一種雅好。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清供可以稱得上古人雅緻生活的一種縮影。

舊時的中國文人把人文意義包含在裡面,使其成為了一種有寓意的生活元素。




中國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房子可以小,但不能俗。我們從古畫中可以看到,那些清供幾乎是無處不在的。



杜瑾《庭院聽琴圖》案上的花器、供果


“清供”突出一個“清”字。



清《雍正妃行樂圖》中桌案上的花器、香爐


“清”,即清雅不俗之物,也可表示“清心寡慾”的心態。

“供”,則表示恭敬供奉,代表高潔無染的文人性格。




柳宗元說:“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美的東西不是它自己才美,而是有人去發現它,欣賞它,它才能從一個自然物品,變成一個美的意象。

必須得有這個審美過程。這個過程,就是“供”。



明·仇英《臨宋人畫軸》 中完整展現了文人書房的佈置


清供,供的是自己的那份清心

,其實也就是頤養精神的審美體驗。因為人的欣賞,它就慢慢地變成了“雅物”。

香花蔬果,金石書畫,古器文房等等,這些在中國文人眼裡都是養心的“雅物”。



金廷標《仕女簪花圖》中出現盆景、插花、香爐、如意等

《後漢書·馬融傳》說:"夫樂而不荒,憂而不困,先王所以平和府藏,頤養精神,致之無疆。"




清供,是中國人寄情山水,長養身心的一種方式。

或許,中國人的精神生活,本身就是一瓶生命清供。



陳洪綬《歌詩圖》插花、煮酒、讀書、奏樂


古人對於清供的這般廣泛應用或許不見得適用於我們今天的生活,但是這份雅緻的生活美學以及這背後精緻考究的生活方式或許可以給今天的我們帶來一些啟發。



宋·蘇漢臣《妝靚仕女圖》几案上皆有花器、盆景


折一隻春花或是手持一把如意,不僅是美的裝飾,更是一份雅緻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