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手下第一奇才:并非刘伯温,早早看透朱元璋最终安享晚年

朱元璋能够夺取天下,刘伯温是功臣之一。但是不管开国前刘伯温如何被朱元璋信任,如何委以重任,后来都没能逃过“兔死狗烹”的结局。然而同一时期的朱升也是朱元璋信任的谋士之一,最后却能够安享晚年,因为朱升深谙兔死狐悲的道理,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就告老还乡了,不得不说,在这一点上朱升要比刘伯温高明的多。为此,他也成为了朱元璋手下第一奇才,早早看透朱元璋,最终安享晚年。


朱升是元朝初年的人,自幼勤奋好学,加上天资聪颖,年纪轻轻就考上了进士,成为远近闻名的人饱学之士,在元朝末年的时候,朱升出任池州学正,在职期间政绩斐然,整治了治学官腐败的现象。朱升在职三子年之后,赶上了黄州起义,为了避免战乱,朱升带着家眷躲到石门隐居教学,并暗中观察市局的走向。此时的江南战火不断,几经变换之后,这片土地上只留下了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三股力量。最后朱升投靠了朱元璋。


朱元璋将朱升请到幕府中之后,询问进取之道,朱升便向他提出了三条九个字的创基立国的策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深受朱元璋的赞许。就当时的局势来看,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三方鼎立,还有元朝余部,所以如果朱元璋称帝,很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所以朱元璋只是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


1363年,朱元璋杀了陈友谅这个劲敌之后,次年称吴王。两年后刺杀韩林儿,1367年杀张士诚,第二年又发出“北伐中原,驱除胡虏”的口号,并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年末,元顺帝逃往漠北,至此,朱元璋基本上统一了全国。而此时的朱升已经是朱元璋的亲信了身兼数职。但是此时的朱升已经年逾古稀了,朱元璋考虑到他劳苦功高,特准他不必日日上早朝,由此可见此时朱元璋还是很器重朱升的。


但是朱升的理智告诉他,如果现在沉迷于荣华富贵,迟早会死在这个多疑的皇帝手里,甚至还会葬送整个家族。所以在明朝建立一年之后,朱升便向朱元璋辞职,虽然朱元璋舍不得,但是也架不住朱升去意已决。朱升辞职后,并没有回老家而是迁徙到南直隶的盐城隐居,鲜有人知道他的行踪。


但是在朱升走之前为了给自己的儿子留条后路,向朱元璋求了“免死券”,以备不时之需。朱升归家后次年就病逝了中年72岁。但是十五年之后,朱升的儿子朱同卷入了盗卖官粮案,被处死了。可见这所谓的“免死券”的最终解释权还是掌握在出品人朱元璋手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