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這段斷橋故事多,很多人都不瞭解……「區縣頭條」

今天的區縣頭條

我們來看看鼓樓!

福州城有一種不動聲色的文藝範

如工業路年年粉粉紫紫的羊蹄甲

如歲歲以漫天黃葉弄春風的落葉大道

……

還有那座夕陽下的斷橋

福州的“斷橋”

有很多年輕人都不太瞭解

它叫洪山古橋

閩江將福州城一分為二

現如今的閩江上建有不少橋樑

但唯有洪山橋萬壽橋是從古時就有的

想要追溯洪山橋的歷史

那咱們就得從宋朝說起

宋代浮橋

在宋代的時候,如今洪山橋的位置上是沒有橋的。一到趕集時間,人們就用小船並排在閩江上擺開,再在小船上搭上木板,這便是洪山橋的前身。

到了北宋,福州太守程師孟將原本的小船固定在河面上,搭上活動的木板,供人通過,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洪山橋。後來,這裡又改成石樑橋,東接西禪渡口,西止洪塘陣坂。

明代石橋

明朝萬曆年間,福州鎮守太監盧勝對石樑橋進行重建。新建的橋有36個橋孔,長419.8米,但因橋孔太小,後來被洪水沖毀。

明萬曆六年(1578年),福建巡撫龐尚鵬在原橋址上游2裡處,重建石樑木面橋,東接高安山麓,西與洪山(洪塘之山)相連。洪山橋因江流湍急,木面易燃,歷史上多次毀於水火。明清期間曾修繕過六七次。

民國時期的洪山橋(來源:東洋文庫《亞東印畫輯》)

位於洪山橋舊址附近的接官亭,建於2013年,木質結構,仿原接官亭而建。接官亭是清朝政府為各地官員來閩而設,官員在洪山橋上岸後,先到接官亭稍事休息,然後進城

舊橋現已成“斷橋”

1953年 福州市政府把舊橋改為鋼筋混凝土鋼架木面結構的橋樑,可以通行汽車,但因橋窄,木板面損壞,不利交通。

1985年 12月,舊橋旁百米處新橋通車,為了便於通航,舊橋橋面拆除,保留橋墩。

2005年 龍王臺風過境後,橋墩被摧毀了8根,如今只剩下16根,成為了現在的“斷橋”。

對老福州人來說,洪山橋是記憶的象徵

這裡,是福州文化的紐帶

朱熹等文人來福州講學必經此橋

這裡,是老福州繁華的見證者

這裡的篦梳、光餅、醬油聞名全城

……

圖via福州影像

古橋墩和拴馬碑

資料圖

現在,這裡能看到“老中青”三代洪山橋

洪山橋的每一次轉變

都留下福州城市發展的烙印

以及許多和福州人有關的故事

洪山舊橋上的幸福時光

郁達夫與妻子的最美愛情

郁達夫曾多次來福州

洪山橋見證了

他與妻子最歡樂的時光

郁達夫的妻子王映霞被譽為“杭州第一美人”,兩人結為夫妻後,因為債務問題,郁達夫不得不離開妻子,到福州任職。

福州帶給郁達夫不少的創作靈感。在《閩遊滴瀝之六》中,郁達夫提到了洪山橋與萬壽橋畔的妓院和風塵女子:“福州二橋的著名,一半當然是為了它們橋身的長,與往來交通的重要與頻繁,可是一半,也在這種行旅之人所缺少不得的白麵女姣娘。”

看他寫給妻子的信中,也無不在讚美福州

遠在杭州的王映霞擔心郁達夫在福州抵擋不住誘惑,於1937 年3月來到福州。

王映霞在福州住了3 個月。郁達夫常和她僱小舟,溯閩江而上,然後在洪山橋上岸,去義心樓用餐。那段時間,應該是兩人過得最開心的日子。

郁達夫與王映霞合照

當年5月,王映霞以生活不適為由返回杭州,之後不時傳來有關她出軌的謠言。1938 年3 月,郁達夫奔赴武漢抗日,雙方爭吵不斷,感情也在衝突中慢慢消耗殆盡。

1938 年秋,郁達夫再次應邀回到福州抗日。舊地重遊,恍如隔世。郁達夫希望可以破鏡重圓,但最終還是以離婚收場。

洪山橋記錄了這對夫妻最後的幸福時光。

洪山舊橋上的悽美愛情故事

馮夢龍的《情史》

說起斷橋

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

白娘子和許仙的斷橋情緣

咱福州的這“斷橋”

也有一段悽美的情史

這個故事收錄在馮夢龍的《情史》中

馮夢龍《情史》

在明朝初年,有一位張姓的姑娘,父母雙亡,家住洪山橋西,所以自號“紅橋”。

張紅橋是遠近聞名的文藝女青年,才貌雙全。她回絕不少大戶人家的提親,因為她希望嫁給一個像李白那樣有才之人。當時,一批以“閩中十才子”為代表的詩人紛紛寄情詩給她,但都石沉大海。

永泰詩人王偁索性在張家隔壁租了房子,站在窗前,他就可以窺見張紅橋的閨房。他的情詩以香豔著稱,張紅橋讀後,嚇得不敢出門。

此時,福清詩人林鴻正好辭官回鄉

外出拜訪故友

碰巧看見張紅橋在月下焚香

一見傾心

林鴻吸取了王偁的教訓

寫了首純情的詩

託房東老婦轉交給張紅橋

桂殿焚香酒半醒,露華如水點銀屏。含情慾訴心中事,羞見牽牛織女星。

很快他就得到了回覆

梨花寂寂鬥嬋娟,銀漢斜臨繡戶前。自愛焚香消永夜,從來無事訴青天。

林鴻喜出望外,請老婦做媒

一個月後就搬進張家,同床共枕

他們一唱一和

林鴻的詩常常以“紅橋”二字結尾

而張紅橋詩歌的最末字必是“鴻”字

有一次林鴻被王偁叫去應酬

月上中天,張紅橋還站在橋頭守候

“露溼暗香珠翠冷,赤闌橋上待歸鴻。”

令林鴻非常感動

一年後,林鴻赴南京任職。張紅橋獨坐小樓,每天痴痴地望著窗外的洪山橋,希望林鴻騎著高頭大馬來接她。

她與林鴻雖有夫妻之實,卻無夫妻名分,總擔心林鴻對自己始亂終棄。張紅橋望穿秋水,總算盼來了林鴻寄來的詩詞,但是滿紙相思卻無一句承諾。張紅橋陷入迷惘,終於積鬱成疾。

待林鴻從南京趕回,張紅橋卻已離開人世。林鴻整理遺物時,發現張紅橋留下的半闋《蝶戀花》和七首絕句,字字痴情,句句幽怨。讀到“衾寒翡翠怯秋風,郎在天南妾在東。相見千回都是夢,樓頭長日妒雙鴻”時,林鴻淚如泉湧,泣不成聲。此後,林鴻終生不娶。

<table><tbody>

掌上福州

客戶端

福州人都下載

福州新聞網

福州人都關注

福州新聞網

手機版

看新聞都用它

/<tbody>/<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