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才子流感身亡:“失戀詩”刻塞納河橋上,前女友帶他情書下葬

提起紀堯姆·阿波利奈爾,你可能並不熟悉,但你一定認識鼎鼎有名的大藝術家畢加索,而阿波利奈爾可謂畢加索的至交。

雖然只活到了38歲,但阿波利奈爾的短暫一生,其精彩程度並不遜於畢加索。

紀堯姆·阿波利奈爾肖像畫

他是當時的一位大才子,是巴黎蒙馬特圈中的明星,是“超現實主義”的締造者。

他寫詩、寫小說、寫藝術評論。最重要的是,他有許多奇葩的點子,總能激發藝術家的靈感。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正是阿波利奈爾的啟發,成就了畢加索的立體主義風格,沒有阿波利奈爾就沒有畢加索。

畢加索

這位才子一生充滿傳奇:他的出身成謎,他的愛情如詩,就連人生結局,都令人意外。

波蘭女貴族的私生子

阿波利奈爾是一個私生子,父親姓甚名誰無法確定。

他的母親是波蘭貴族後裔,曾隨家族成員遷居羅馬。母親性感而美麗,與一位羅馬貴族相戀。

二人都是無拘無束的人,終日以豪賭為樂,將羅馬賭場玩了個遍,先後生下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就是阿波利奈爾。

紀堯姆·阿波利奈爾

玩心不小的生父生母,不想因為孩子影響玩樂,乾脆將兩個孩子寄養。

阿波利奈爾的童年,沒有得到足夠的父母之愛,尤其是父親過早拋棄他們,遠離了他的生活。

在法國接受了大學教育後,他來到了藝術家的天堂——巴黎。

一開始,他混跡在最底層,做過家庭教師、銀行職員,後來在一家出版社當編輯。

天資聰穎的阿波利奈爾,更因血液裡的浪漫因子,對文學藝術有巨大的熱情。

紀堯姆·阿波利奈爾

1903年,23歲的他創辦了一本雜誌,之後專注於詩歌、戲劇、小說等文學創作。

1904年10月的一天,阿波利奈爾在一個畫展上,結識了未來的藝術大師畢加索。

兩人都被對方的才華強烈地吸引,很快成為了靈魂相契的好朋友。

阿波利奈爾也隨畢加索,來到了巴黎蒙馬特藝術圈。

紀堯姆·阿波利奈爾肖像畫

在這個藝術家聚集的圈子裡,阿波利奈爾無疑是中心人物——

他似乎有一種天賦,能把大師們聚集在一起,並帶給他們無限的靈感。他因此被稱為藝術家和文學家的橋樑。

正是他啟發了畢加索的靈感,讓畢加索開始了立體主義創作。

與女畫家的6年絕戀

這樣才華橫溢、受人矚目的才子,風流韻事自然是不少。他先後結交了4個女朋友,最後都因他的放蕩不羈而分手。

1907年春天的一天,阿波利奈爾來到畢加索的畫室。

一位清秀可人的女子,如同降落到凡間的精靈,讓阿波利奈爾怦然心動。

瑪麗·羅蘭桑

她是後來稱為法國著名立體主義女畫家,被稱為“巴黎畫壇最美牝鹿”的羅蘭桑。

那時,羅蘭桑還是個初來乍到的女孩,她是被立體主義畫家喬治·布拉克介紹給畢加索的。

阿波利奈爾對小他8歲的羅蘭桑一見鍾情,將她帶到蒙馬特每一場重要的藝術沙龍中。

同樣對藝術的熱愛、同為私生子的命運,將兩人緊緊聯繫在一起,羅蘭桑也深深愛上了這位才子。

紀堯姆·阿波利奈爾與羅蘭桑

在阿波利奈爾的幫助下,羅蘭桑受到大師們的指點,藝術方面的進步突飛猛進。

更難能可貴的是,她開創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她的畫作充滿女性之美,散發著輕柔浪漫的魅力。

羅蘭桑的畫作

愛情給了才子佳人太多的靈感,阿波利奈爾的一本《醇酒集》中,一大半的詩歌都是為羅蘭桑所寫。

而羅蘭桑也經常將阿波利奈爾當做模特,為他創作了很多肖像畫。

1908年,羅蘭桑完成了畫作《一群藝術家》。

畫上的人物,有畢加索和情婦費爾南多,也有她和心愛的阿波利奈爾。

而她的心上人佔據C位,可見他在她心中的分量。

《一群藝術家》中間為阿波利奈爾

在阿波利奈爾的幫助下,羅蘭桑賣掉了這幅畫,這是她賣掉的第一幅畫,標誌著她真正踏入了藝術家的行列。

就這樣,他為她寫詩,她為他畫畫,才子佳人,歲月靜好。

閒暇時光,二人漫步在塞納河畔,那波光粼粼的河水,還有河面上不語的小橋,見證了二人的纏綿。

亨利·盧梭筆下的阿波利奈爾和羅蘭桑

然而,作為藝術家和才子,阿波利奈爾的靈魂,註定是不安分的。

雖然他與羅蘭桑靈魂相契,可仍因無法抗拒的慾望,免不了愛上其他美女。

內心敏感的羅蘭桑,一再忍讓後提出分手,這段持續了6年的熱戀,走到了盡頭……

面對著無法追回的感情,阿波利奈爾萬分感傷。再次漫步在塞納河邊,那流動不惜的河水,就像他那綿長的思念,觸動了他的愁腸。

塞納河畔的米拉波橋

他因此創作了聞名遐邇的詩作《米拉波橋》:

《米拉波橋》

米拉波橋下塞納河流過

我該緬懷

我們的愛情麼

痛苦之後來的總是歡樂

黑夜降臨鐘聲傳來

時光流逝伊人不在

我們兩手相執兩面相對

兩臂相交

好似橋拱下垂

永恆目光象懨懨的流水

黑夜降臨鐘聲傳來

時光流逝伊人不在

愛情消逝像這流水一般

愛情消逝

像生活般緩慢

又似希望一樣無法阻擋

黑夜降臨鐘聲傳來

時光流逝伊人不在

但見光陰荏苒歲月蹉跎

逝去韶光

愛情難再復活

米拉波橋下塞納河流過

黑夜降臨鐘聲傳來

時光流逝伊人不在

(鄭克魯 譯)

後來,這首詩鐫刻在塞納河的米拉波橋上,讓這座橋從此名聲大振,也讓無數人觸景生情,感懷唏噓。

《米拉波橋》上鐫刻的詩作

雖然二人分手後,奔向了不同的方向,但卻依然惦念著彼此。

阿波利奈爾還曾為羅蘭桑寫去情書,而羅蘭桑在七十多歲去世時,胸前懷抱著這位前男友的情書下葬。

開創前衛“圖畫詩”

天才的行為,總是匪夷所思,也總讓人拍案叫絕。

他認為,與科學在不斷進步一樣,詩歌也應該不斷創新。他在藝術上獨闢蹊徑,在一百多年前就開創了前衛的“圖畫詩”——

根據詩歌所表達的思想,用圖形的方式呈現。

比如這首法語圖畫詩《火焰》:

我的心啊

宛如一朵

顛倒的火焰

阿波利奈爾獨創的“圖畫詩”,左為《火焰》,右為《國王》

全詩用法語單詞排列成心的圖案,也像是一朵顛倒的火焰。

而他在出版的第一部詩集《動物寓言集或俄耳甫斯的隨從隊列》中,將自己的30首詩歌,分別對應一幅勞爾·杜飛創作的版畫,讓詩文與繪畫相得益彰。

版畫《孔雀》

《孔雀》

開屏,這隻鳥

它的羽毛拖在地上

它仍然顯得更美

可暴露了屁股

38歲被一場流感擊倒

除了藝術上的另類,阿波利奈爾就連離世的方式,都與大多數人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深受情傷的阿波利奈爾,特意申請了法國國籍參軍入伍。

結果在前線,他被彈片打得頭破血流,不得不退居後方。

經過一番手術,阿波利奈爾總算保住了性命。

手術後的阿波利奈爾

1918年,他娶了一位法國女人,似乎要開始新生活了。

可他永遠激情澎湃的靈魂,卻讓他總在下意識地逃離。

那年秋天,他不幸被西班牙流感擊中,咳嗽得十分劇烈。

朋友們都建議他住院治療,他卻任性地不以為然,一直拖到病情惡化。

阿波利奈爾

他的朋友拉沃爾,曾在大街上撞見他,只見他手裡拿著一瓶朗姆酒,劇烈地咳嗽著、踉蹌地走在秋風裡。

拉沃爾十分擔心,讓他注意休息。

阿波利奈爾卻故作輕鬆地說:“我這樣做是在嘲笑流感呀!”

1918年11月9日,這位文學藝術天才,最終沒能戰敗流感,在38歲的年紀,便永遠離開了人世……

羅蘭桑得知後悲痛欲絕,至交畢加索備受打擊。

這位才子的死,也象徵著現代藝術最瘋狂的年代結束了……

畢加索為摯友阿波利奈爾創作的紀念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