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到战乱,往往人口锐减,为何民国三十年军阀混战,人口却维持在四亿多?

用户111181753575


20世纪初的时候,一般公认的说法是,中国的人口是4.5亿,《辛丑条约》的4.5亿两白银的赔款就是由此而来,平均每个中国人赔八国联军列强一两银子。而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仍然是4.5亿人。这就是说,这五十年里,虽然中国经历了多次的全国性的大规模战乱,以及不计其数的天灾人祸,但是却并没有出现古代常见的人口数量大幅度倒退。这是为什么呢?

话分两头说。首先是古代的大规模战乱之后的人口减少,虽然是肯定会发生的事,但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数字,往往也不准确。比如东汉人口一般公认大约五千多万,而到了三国的时候,却只有一千万还不到,这显然不太可能,是统计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因为战乱时期,大量的人口逃亡,脱离了国家原来的编户齐民管理体系,所以成了国家的统计外人口,因此造成了数据上的大规模人口减少。但这些人口一般都是逃到当时国家还管理不到的地方,并不等于这些人口就真的不存在了,只是脱离了统计体系而已。

古代的编户齐民制度下,国家征收赋税,征发劳役和兵役,都依赖于人口和土地的统计,所以每个朝代进入比较稳定的时代后,都会进行大规模的人口统计,一方面是计口授田,恢复生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便于征收赋税和劳役、兵役。而到了王朝末期,一般都会因为各种加收的摊派赋役很多,会大大超过国家原来规定的赋役,大幅度增加农民负担,农民不堪重负,就会千方百计的逃避。而逃避的主要方式,就是脱离国家分配给自己的土地,或者是逃到之前尚未开发的地方,比如深山老林或者边远地区,或者是托庇于豪强大户。

比如东汉末期,就出现了大量的荫庇,也就是农民为了逃避赋役,主动把土地献给豪强地主,因为给豪强地主缴纳赋役要比给国家缴纳赋役要更少,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这些托庇于豪强地主的农民,就成了消失了的人口。但实际上这些人口仍然是存在的,只是国家统计不到了而已。也有大量的人口在这个时期大规模、长距离的逃亡,迁徙到比较边远的地区去。东汉时期整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重心都在北方,长江以南人口数量不多,而在东汉末年,很多人口就迁徙到了长江以南地区。比如诸葛亮家族原先在山东临沂,为了逃避曹操进攻徐谦的战争,就迁徙到了江西一带,之后又到了襄阳一带。孙吴这种流亡而来的中原世家大族就更多了。

但要进行一次这样的大规模的人口统计,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首先是要国家完成统一,基本上没有大规模的战争,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和平与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秩序稳定,社会也比较稳定,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基本上结束,才能进行这种人口统计。比如北宋进行这种人口统计,已经是在宋神宗时期了,而这时候距离北宋开国已经将近百年了,之前并没有进行这种全国范围内的统计。这就是因为,在宋神宗之前,北宋一直处于战争状态,先是和辽国进行了多次战争,之后又和西夏进行了时间较长的战争。到南宋时期,金国进行这种统计已经是大定时期,已经是金国的后期了。

一般进行这种全国性的大规模的人口和土地统计,还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国家的行政管理体系足够强大,能够深入到基层社会,这样才能进行相对比较准确的统计,而不是地方上的官吏胡乱填写虚报上来的数据,才能成为国家进行赋役管理的依据。最起码的是,国家的有效控制能力要能够控制到县一级,而县一级在县以下的乡里社会也有比较稳定和可靠的管理体系,才能做这个事。比如明初为了进行这种统计,朱元璋因为对基层官吏不信任,所以曾多次派太学的学生下到基层进行这种土地丈量和人口统计的工作。即便如此,现在能看到的历代人口统计数据,也远远低于当时的实际人口数量。比如现在一般公认明朝时期人口规模已经达到1.5亿,但明朝留下的数据是万历时期的六千万人。

而在民国近四十年的统治时期,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后来的国民政府,始终都不具备这两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首先是全国性的战争始终没有结束,一直在持续不断的进行战争,先是各种军阀混战,然后是持续八年的抗日战争,再接着又是持续三年的解放战争,始终没有完全结束战争,也没有时间进行恢复和建设,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也没有停止下来,所以根本不具备进行全国性的人口和社会、经济方面的统计。只有一些学者在进行田野调查的时候,进行过一些小范围的局部性的统计,但完全不足以以此来推算全国的整体情况。

再就是基层管理体系,清朝崩溃之后,一直到新中国成立,都没有建立起来。因为处于战乱时期,所以整个国家实际上都是处在以军事为中心的状态,行政管理体系的整顿始终无暇顾及,连最基本的文官官僚体系都没有能够建立起来。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之后,又因为经历了党派斗争,所以始终没有能够将国家的管理体系延伸到基层去。我们经常说古代中国是皇权不下县,到了民国时期,国家的行政管理体系甚至连县一级都达不到,更不用说到县以下了。而且,因为国民政府腐败得非常快,很快就形成了诲过扬功、上下瞒报的习惯,所以完全不具备这种进行全国性的大规模统计的能力。比如电影《一九四二》中就提到,河南省因为饥荒饿死的人口超过三百万,但是上报到中央的数据只有两千人。

所以,整个民国时期的赋税征收和劳役、兵役征发都极其混乱,许多地方甚至还在使用清朝乾隆时期编造的土地和人口统计数据的黄册,有些地方统计上来缴纳赋税的土地甚至还不到实际土地面积的三成。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新中国建立后,因为大规模战争结束,社会秩序逐步稳定下来,才具备了进行这种全国范围内的人口统计的条件。同时,国家管理体系一直向下延伸到了乡村内部,也具备了这个能力。因此,新中国一直到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才进行了第一次全国性的人口统计。而经过这次统计,很快就发现,全国人口数量达到了六亿的规模,比原来习惯的说法4.5亿多出来了1.5亿,也是因此,才有了“六亿人民尽舜尧”的说法。


萧武


民国虽然军阀混战,但每一个军阀都不是孬种,更不是毒夫民贼,大多都是铁铮铮的汉子。利可争、仗可打但民绝不滥杀,故而人口并没有减少多少!以下试举一二例:

一、阎锡山


终其一生,在山西修路建桥发展经济,大兴教育,保山西人民平安几十年,有民国三十八年,可以说山西人民幸福指数最高。

二、直系军阀吴佩孚


抗日战争时期宁愿饿死也不吃日本人一口粮。

三、皖系军阀段祺瑞及其大将徐树铮


段祺瑞,一生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世称“六不总理”,其手下大将徐树铮仅带不足5000人收复外蒙古2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四、奉系军阀张作霖

山大王出生,统领东北三省,终其一生不出卖一寸土地,玩弄小日本于鼓掌,有其在小日本不能轻易踏进东北,可惜一生心血被其傻冒儿子张学良断送。


岸上行走


民国30多年战乱,为何人口一直维持在4亿多?

首先必须承认的一点是,民国30多年的战乱中,中国的人口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增长。

民国时期到底有多少人?

很多人非常熟悉的数字是4.5亿人,因为1900年庚子国变,八国联军逼迫清朝进行大赔款,总数是4.5亿,代表的意思是全体中国人民应该向西方列强道歉,道歉费每人一两白银。

辛丑条约后,四万万五千万,成了中国人口约定俗成的一种说法,并且深入人心。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令人鲜为人知的是,民国时期我国有过多次人口普查,给我们提供了比较详实的人口数据。1912年,民国初建,中央政府内务部即举行了一次全国性的人口普查。后来的民国四大经济学家之一的刘大钧评价1912年人口普查说“夫民元人口统计虽不能为尽美尽善, 然观于所列项目, 则诚可认为中国户口普查之最详细者”。以至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年普查,也参考借鉴了这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方法。

不过,在民国初年,北洋政府并没有并没有能力把统治末梢扩展到全国,所以,普查中缺少了广东、广西、 外蒙古、 西藏 5 个地区,只好用宣统年间的数据进行增补调整。因此得出了《内政年鉴》 版本的419 640 279 人,《中国经

济年鉴》 版本的405810967人。

不管是4.06亿还是4.19亿,都比宣统年间瓦尔特·威尔考克斯给出的341 913 497 人数据要大得多。可见,从清朝到民国的改朝换代,并没有造成巨大的人口损失。

1912年到1928年的北洋时期,军阀混战虽然很频繁,但战争烈度都很一般,远远比不上甲午中日战争和庚子年八国联军入侵,更比不上太平天国运动、丁戊奇荒、捻军起义和同治回乱。造成较大人口损失反而是白朗起义等民间军事运动。不仅如此,因为经济出现大发展,中华民国的人口容量反而增加,人口数量虽然没有大增长,但倒退基本不可能。

1928年,又一次改朝换代,又一次人口普查开始了。这次人口普查从1928年7月开始,到1930年7月才结束,内地16个省份中,只有陕西完成了普查,所以,这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很让人失望。

经过复杂的算法和一部分估计和猜测,最终内政部公布的人口数据是474 787 386 人。这就是抗日战争中人们常常宣传的“四万万七千万同胞”的最早来源。

不过,经济学家经过的对人口统计的结果很怀疑。陈华寅给出的人口估计数量估计数量是445 000 000 人,而王士达424 906 746 人。一般认为,4.2亿的数据可能更接近事实。

就是说,北洋时期的低烈度军阀混战,几乎正好抵消了这16年的人口自然增长。中国人口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状态。

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准备启动宪政改革,推行国民大会代表选举,于是开始了新的户口统计,到1938年,全国户口统计结果显示为474 625 744 人。这里面要注意,为了增加本地区本族群的情况,各地极有可能使用各种方法虚报人口,从而获得更多选票。

之后,1941年,1943年和1944年,国民政府都曾对大后方户口进行过统计,因为能力有限,这些调查都仅限于局部地区没有得出全国性的人口数据。

解放战争中,国民政府忙于内战,更是无暇顾及全国人口统计工作。到了1950年全国解放,1953年半岛战争结束,新中国才有了第一次人口普查,这一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是5.8亿!

从宣统年间的3.4亿人口,再到民国30多年始终坚持的4亿多人口,一直到1953年的5.8亿,我们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战争烈度很低的北洋战争,似乎削减了最大数量的人口,而战争烈度明显更高的新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好像反而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民国人口之谜太难解开了,因为民国的统治技术性太差了。有种非常有趣的说法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人口数据,主要依靠食盐销售量进行估算,大概是因为委员长是盐贩子的儿子吧!


历史知事


在古代社会,每逢大战乱人口必然会大幅锐减,但是近代民国几十年的乱世却没有出现人口大量锐减的现象,始终维持在清末的四亿人口上下,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要明白为什么古代社会为什么每逢战争,人口会锐减那么多?


第一是因为古代生产力落后,封建王朝对农业粮食的依赖程度很高,饿死的人很多。每逢战争,国家的农业生产就会被中止,但军队对粮草的需求却更大,这就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两点影响。第一是农民丧失了农业生产,造成了粮食无法自足以至饿殍遍地,第二是官府过度对农民增收大量的粮食军用,导致农民破产饿死。

第二是因为古代冷兵器时代,大兵团肉搏战是主流打法,死伤甚巨。冷兵器时期的决战都是大规模几十万人的近身肉搏战,所以无论是输是赢都会有“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结果,而死伤的还都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劳动力的丧生也就会导致未来人口的稀少。


第三是因为医疗水平低下,无论是大病小病、大伤小伤都会丧生。没有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许多人都是因为小病而遗憾丧命。

知道了古代人口巨减的原因,就自然可以推导出民国时期人口相对恒定的原因了。

民国时期粮食种类与产量都有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先前马铃薯、玉米等高产农作物的引入大大缓解了战争的饥荒问题,而且价格比较实惠让很多平民都能够填饱肚子。

其次就是民国时期的战争步入了热兵器交锋,与传统冷兵器时代大兵团肉搏战不一样,是依靠武器装备和兵员素质取胜,而且多是局部小战役,发动的大战很少,自然伤亡也小的多。


还有就是民国时期的医疗条件大大改善,并引入了西药,而西药的特点就是医疗效率高,这就让传统的小病患者治愈率很高,大病患者有机会重生,大大降低了人口死亡率。

另外一点就是民国时期人口的流动更为频繁,老百姓的出行方式也较为多元,有铁路、海运等方式,北方打仗可以逃到南方避难,南方打仗可以跑到边疆谋生,存活的方式也更多了。


纳兰谈史


人口锐减不等于人口死亡。古代战乱导致的人口大量削减,实际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统治根基崩塌了导致的。

举个例子说。三国后期,魏蜀吴各自灭亡时的人口统计分别是443万、94万、230万。然而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的全国人口统计,全国人口竟然有1616万人。除去当年(280年)纳土归降的东吴,原曹魏和蜀汉领土范围内的人口高达1386万。

太康元年,平吴,大凡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晋书·志第四》


蜀汉和曹魏灭亡的时间大家都知道,分别是公元263和265年。短短十几年,537万居然就激增到了1386万,翻了两倍多,这怎么可能呢?

更夸张的还在后面。根据南北朝史学家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的记载,太康三年,也就是西晋统一后的第三年,西晋全国清查出来的人口高达377万户,比两年前的245万户又多出了50%。

案晋太康三年地记,晋户有三百七十七万,吴、蜀户不能居半。——裴注《三国志·陈群传》

短短两年时间,户数就增加了50%!这是什么概念?母猪生崽也没这么夸张。

所以,西晋统一后,全国人口激增的道理很明显——因为战乱,大量的人口死亡,同时大量的人口隐匿了起来。但全国统一后,隐匿死角没有了,并且因为战争停止、剥削减轻等原因,大量的隐匿人口都出来登记了。

也就是说,古代战乱导致的人口锐减,很多人并不是“死”了,而是没被朝廷登记在册。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了唐朝。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唐朝全国人口约961万余户。

六年后,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全国人口就只剩193万户了。

但诡异的是,又过了四年,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平定安史之乱后,唐朝人口又增加到了293万户。

961万→193万→293万,短短十年时间,人口上升、下降起伏竟然这么大,如同坐过山车一样。

通过唐朝的这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古代战争肯定是会导致人口锐减的,但是人口锐减不等于都被杀掉了。

实际上,我们从史料中得到的数据,仅仅只是当时政府可控的户口数据而已,并不是当时真正的人口情况。

所以总的来说,古代王朝人口数据,可以用来参考,但不能奉为真理。毕竟这些数据的统计口径不统一。而历史上真正有参考价值的人口统计数据,应该是雍正皇帝实行“摊丁入亩”之后。

因为雍正皇帝的“摊丁入亩”,加上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以及康熙五十年,康熙皇帝承诺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促使了中国的户籍政策与赋税制度分离,老百姓不用再缴纳人口税了,也就是不用再隐匿“人头”了。

所以雍正之后的人口统计数,才更加接近当时的真实情况。(至此之后,不管多大的战乱,全国人口都没有跌破三亿,没有呈现断崖式的下跌)

说完了古代王朝,再来说民国。民国实际上也存在统计数据不准确的问题。

1912年,民国建立,至1949年,中间三十多年时间,实际上民国政府并没有真正有效的统计过人口。当时最有名的一句口号叫“四万万同胞”(四亿),喊了三十几年。

然而解放后,新中国政府在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却发现——全国的真实人口竟然高达六亿!(不包括港澳台,但包括了当时的海外华侨和留学生)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开幕辞中,当时中央政府预估的全国人口大约是4.75亿。结果谁也没想到,竟然有一亿多人被“隐匿”了。(因为民国军阀又开始按人头收税了)

所以,实际上民国时期的人口数据,也是不准确的。虽然当时的人喊“四万万”,但实际人口远超“四万万”。


当然了,民国已经是近代化社会了,其与古代封建王朝也有很大区别。所以民国时期没有古代王朝那么大人口起伏波动,除了当时人口不准确外,还有两方面原因。

①:民国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流民战争。

中国的战乱,不是说战场上的规模越大,破坏性就越大。而是要看普通老百姓在战争期间都干什么。

比如说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年年混战,军人相互厮杀几百年,然而由于老百姓并没有参与其中。所以秦朝统一全国,结果战国时代后,统计人口大约有两千万,并没有因为百年混战而断崖式的人口锐减。但到了秦末大乱,情况就不一样,当时农民普遍参加了暴动。这种暴动的破坏力极大,如滚雪球一般的裹挟着大量农民放弃生产而从事战争,由此对经济和社会秩序的破坏也是极其惊人的。

秦始皇称帝后,不兴土木,大搞国家工程。而刘邦建立汉朝后,皇帝的天子座驾凑不齐四匹白马,王侯将相们惨到要坐牛车上朝。各行各业百业凋零。这就是流民战争与诸侯战争最大的区别。

再看民国。民国时代属于军阀混战,也就是跟战国时代类似,打打杀杀的都是军人,没有很大的流民战争。战争规模再怎么大,大部分老百姓的生产并没有停滞。(民国早期的军阀混战也类似于春秋“义战”。规模看似很大,但死伤并不严重)

也就是说,民国老百姓虽然艰苦,但因为生产还在维持,大体上还能混个温饱。除了日军侵华那种大规模的人为破坏外,基本上不会出现有大规模的人口衰减现象。

②:民国时期已经初步形成了民族意识和人权意识。

古代的战争中,统帅为了激励士气,通常都会允许“城破之后,大抢三天”,所谓“贼过如梳,兵过如篦”,说的就是这种暴行。

但在民国时代,由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长期遭受西方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民族意识觉醒,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口号逐渐深入人心。当时除了日寇和少部分没节操的流氓军阀外,几乎没有谁敢大屠杀。即便偶尔有,也会很快通电全国,舆论大哗,屠杀者遭到千夫所指,不得好死。

所以民国时代,并不像古代那样,把杀人作为一个目标。尤其是虐杀俘虏这种事,民国的正规军是干不出来的。


民国时期没出现统计数据上的人口锐减,主要是三方面原因。

第一,清朝灭亡后,民国政府将近四十年没有做过准确的人口统计,所谓的四亿人口仍然是照搬清朝数据。这就导致了虽然当时战乱导致了大量人口死亡,但隐匿人口比死亡人口要多的多。因而民国时期,至始至终都给人一种人口大概在四亿人左右的错觉。

第二,民国军阀混战的规模很大,但强度普遍不大。更没有爆发流民战争,把整个社会拖入战争深渊。

第三,大多数的民国军阀不像古代军阀那么弑杀。日寇侵华是一场浩劫,但抗战胜利之后,又有一波出生高潮。


Mer86


那些说民国战争死的人少,频率不高的肯定没怎么连接历史!说军阀之间不屠杀的肯定也不懂历史!

民国肯定是战争最为频繁的时代,可谓日日有战争,几十个军阀互相攻占!即便日军入侵后918后也发生无数内战!到了抗日的时候也一样,中,日,国也发生不少战争!

也不是没发生屠杀,马仲英就搞过,斯坦因就记录那边百姓被随意杀,宋哲元杀过5000降兵,夏曦能把你把5万兵给搞成4千,还有镇嵩军围西安百姓饿死数万!抗战日军对平民的屠杀,也是常事!还有各地比如像刘黑七这样土匪到处屠村

战争也绝非对人口毫无影响,拿江西来说,太平天国前人口2400万,后面增长到3000万,可建国的时候到了1300万!8年抗战江西只有一小片被沦陷,4年内战江西也基本无战事!那你告诉我这人口咋减的?

私以为人口变化和征兵比例有莫大关系,比如三国时期蜀国人口才90多万,动不动就10万兵北伐!征兵比例过高,导致养家的劳动力不足!这可能是限制人口的最大因素

你在看看民国的时候,征兵比例一直比较低,统治者相对比较理智,即便是昏聩的老粗韩复渠,坐拥3000多万人口的山东兵不过才10万,坐拥江南的蒋介石才佣兵40-50万!

最搞笑的是当年中原会战就是因为裁军引起的,老蒋要求大家与民生息,都裁军,结果大家都不干了,几乎卷入了所有军阀,最后反而起了反作用!

即便是到了民族危机的抗战时期征兵比例也非常低,也就三征其一,保证家里有充足的劳动力生产!


手机用户59845363296


民国时期(1912~1949年)是指辛亥革命推翻满清到1949年这段时期。其实这段时期,人口还是缓慢增长的,清末人口大概4.5亿,1949年大概是5亿多。

那么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的情况下,为何中国人口没有出现断崖式的下降,而能维持在公认的四万万五千万这样一个数字呢?



民国时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联系一下之前的清朝和1949年建国后这两个时期来分析。

清朝乾隆年间出现过一个人口爆炸时期,从一亿多人口,增加到超过三亿人口,随后缓慢增加到清末的约4.5亿,而且期间伴随着太平天国等几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同样的,1949年建国初约5亿人口,到1980年代三十余年突破十亿人口,这是第二个人口爆炸时期。



可以看出,只要具备两个因素:一、充足的粮食供应。二、没有发生剧烈的战乱。中国人口增速是相当快的。这与重视生育、多子多福等一些传统观念还是有很大关系的。

如此看来,民国时期如果能够保持政局稳定,没有战乱,三十余年的人口增长应不止1949年约5亿这么个数字。



为何民国时期人口并未出现锐减的现象呢?归纳几点:

一、北洋军阀继承清朝衣钵后,又分裂为直、皖两大系,代表人物冯国璋、段祺瑞、吴佩孚等,在加上东北地区的张作霖奉系,中国主要格局就是直奉皖这三大势力。相继出现的还有阎锡山占据的山西,李宗仁桂系,刘湘的四川等等地方小的割据势力。



虽然各个军阀们时有联合,时有争斗,都只能称为局部的冲突,规模和时间都较为有限,而各个地区的军阀统治也基本能维持秩序,并非之前乱世的完全失控状态。

到了蒋介石执政期,虽然还是分为各个山头,明争暗斗,但各地势力已经基本都听从中央政权的节制。



二、这段时期的人口没有爆炸性增长,也从侧面说明了人口的损失。美国大使司徒雷登曾举出一个数据,民国时期每年因战乱和饥荒死亡人口为600~700万人,总计约两亿。可能有偏差,仅做参考。

三、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性质与历史上各个王朝时期截然不同。军阀之间争斗,伤亡局限于军队之间,牵涉平民相对较小。如直奉、直皖大战,规模属于较大,投入兵力约数十万。而且有一点要注意,军阀之间的战争,烈度有限,以其装备、战斗力、斗志,打不过要么降要么溃,死亡率有限。



而古时的人口锐减则惨烈的多。动辄战乱数十年,而且秩序崩塌,涉及平民极为严重,屠城情况时有发生,生产力也遭到灭顶之灾,种田的劳动力要么加入,要么死亡,要么躲避。如此,杀戮而亡的,无粮饿死的,人口损失极为严重。


史海寻踪


军阀混战为1921—1935年,大概打了14年。

中国历史上所有朝代到崩溃的时都出现过军阀或是军阀混战,影响力较大是汉末、隋末、元末的军阀混战和民国初年的北洋军阀以及直系、皖系、奉系等军阀的相互混战。

古代每逢战乱,老百姓背井离乡,生灵涂炭,造成人口锐减,为什么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没有造成人口锐减呢?

一、防疫能力和战场医治水平提高

古代战争尸横遍野,极易流行各种传染病,比如瘟疫,一死就是一大片,军队没有战争力,对老百姓影响也很大,有时整个村子都看不到活人。

军阀混战时期防疫能力大幅度提高,战场上对伤员的救治率也在提高,尸体也能及时掩埋,这样既减少了传染病对人口的影响,也减少了战场死亡率。

战争造成的传染病“黑死病”而亡国的例子在历史上是有的,哪个军阀都不想自己的军队垮掉,所以他们会尽量避免,无形中也使的人口不减反增。

二、人类文明程度在提高

古代战败动不动就屠城,对人口数量影响肯定很大!军阀们割据一方,他们还指望靠老百姓养活,才能保证部队有粮吃,自己的割据势力才能得以长存。

当然,军阀烧杀抢掠肯定也有不少,但比起古代,是强了一些,毕竟社会总在进步嘛!

再者,也不排除比较开明的军阀,他们对老百姓还是可以的,比如谭廷凯。

若想在众多军阀中获得一席之地,不休养生息,发展本地实力是不行的!这个休养生息也包括老百姓,毕竟他们才是衣食父母!

如果本地的老百姓流离失所,那么军阀离覆没也不远了!比如冯玉祥几十万的西北军灰飞烟灭,这个在后面重点提。

其实局部也曾人口锐减过


比如1928年至1930年,以旱为主,蝗、风、雪、雹、水、疫并发的巨灾,仅被饿死的就达大约1000万人。据统计,陕西在三年大荒中,人口锐减至原人口的30%。曾经发生过人吃人的惨剧!且愈演愈烈!据说两家人家换孩子吃,自己亲生的下不去口……

冯玉祥的40万西北军也因此弃他而去,西北军之败原因复杂,但西北旱灾是一个重要原因。

如若不是军阀混战,如果有一个英明的中央政府,绝对不会饿死那么多人的!


小熙为人人


全世界历史上的战争,大部分情况下是武士之间的战争。失败的一方被消灭或者投降,战争也就结束了。这种战争很少会导致人口减去大半的效果,大多也就老百姓日子过的苦一点,出生率成活率低一点,军队进攻的城市会被骚扰甚至屠杀,但损失的总人口数不会多大。

而流民战争则不然。流民是生存不下去只能到处流浪乞讨的人,他们结成团伙后扫荡一切乡村和能攻下的城市。被他们扫荡过的地方的人也活不下去,只能加入或者结成自己的流民团伙,滚雪球不断增大。这些人因为打不过朝廷精锐,所以必须流动作战,所过之处全都成废土。

黄巾军是流民军,所以东汉末年人口大减。黄巢是流民军,所以唐末人口大减。李自成是流民军,所以明末人口大减。太平天国是流民军,所以太平天国时期人口大减。

而民国时期,所谓军阀混战不过是教科书的夸大其词,大部分军阀间战争属于“通电战争”,就是花钱和搞阴谋,放几枪就结束了。军人都死不了几个,更不用说平民了。

到了国民党兴起,苏联人教会新的战争方式,抛弃了原先的礼仪式战争,军人死亡人数才多了起来,能到千人级别。但和平民依然关系不大。

抗日战争时期,军人死亡人数更高。然而秩序还在,老百姓大部分依然稳稳的生活在自己家里,没有成为流民。日本人也没心思搞什么种族屠杀。所以人口依然没有大减。

到了国共时期,情况依然没变。

所以清末到49,人口一直是增加的。


加密货币百晓生


还真是如此,在清朝末年,当时中国的人口约为4.5亿人。《辛丑条约》的4亿5000万两白银赔款,就是这么来的。因为当时列强的为了惩罚、屈辱中国,要求每一个中国人赔偿一两白银,而当时中国的人口数量为4.5亿。

《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901年。10年之后,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中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民国时期。1911年到1949年,民国一共存在了38年之久,在这38年间,除了8年全面抗战,其他30年间,中国始终处于军阀割据的局面,军阀之间的战争也从未停息。如此之久的战乱,到新中国成立之时,中国人口依然有5亿之多。

辛丑条约签订

为什么民国30年的军阀混战,中国的人口始终能维持在4、5亿呢?对比中国历朝历代王朝末期,随着遍布烽烟的农民起义和藩镇割据,中国的人口总是锐减,甚至出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烈景象,战乱地区人口十不存一。

例如明朝末年,先后经历了张献忠和清军进川之后,高达600多万人口、沃野千里的四川盆地,人口甚至不足1/10,曾经的天府之国,变成了荒无人烟的野兽出没之地。也因此,清初清廷开始了持续上百年时间的湖广填四川的行动。

湖广填四川

为什么古代中国人口会因战乱而锐减,到民国军阀混战时期,中国的人口始终能保持4亿多,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人口减少呢?

第一,文明的进步。无论中间发生怎样的曲折和倒退,人类的文明终究是在进步的。因此,在古代的时候,一些军阀割据势力可以肆无忌惮的屠杀,动辄屠城。例如清朝入关之时,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等惨烈的屠杀,往往一场屠杀数10万人就彻底失去了生命。

但是到民国时期,无论军阀底线有多么低,如何他们如何横征暴、敛草菅人命,但没有任何一个军阀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再如古代一般肆无忌惮的屠城和屠杀。少了这样大规模的屠杀,民国时期自然不会如古代一般百姓大量减少。

军阀割据的民国

第二,战争方式不同。古代处于冷兵器时代,人数的多寡是一场战斗乃至战役胜利的极为关键的因素。哪怕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面对数量超他数十倍的流民,依然有可能被其消灭,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蚁多咬死象。

因此,古代的军阀们为了扩充势力,往往竭泽而渔,将无辜百姓全部席卷一空,强行纳入军队。他们如蝗虫一般四处掳掠,为的就是增长自身的实力。这种模式,往往导致一个地区,数十万乃至百万人都被迫脱离生产,沦为流民。

民国广州

而大量不事生产的人,不但彻底断绝了自己生产的能力,还要四处掳掠维持生存,这种如滚雪球一般裹挟流民的方式,导致这些势力所过之处,寸草不生,人口锐减,而民国的军阀就不再是如此。

对于民国军阀而言,军队的数量不再是最重要的,反倒是装备军队的枪支弹药,成为制约一支军阀部队战斗力的最关键因素。因为在火器时代,即使裹挟了百万人口,没有足够的枪械和大炮,面对对手的枪炮,依然只有被屠杀的命运。因此,军阀们开始加大压榨力度,以掠夺更多的钱粮,用于购买武器。

民国军阀部队

第三,包括军阀在内民族意识的觉醒。民国时期,军阀们虽然一直在争权夺利,军阀之间的混战也从未停息,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为深重的苦难。但是,从来没有哪一个军阀不承认自己中国人的身份。同为中国人,军阀之间的纷争终究只是内战而已,彼此之间也很少人下死手。自然也不会,也没有必要对自己的百姓下手。

因此,民国时期的中国百姓虽然要遭受着战乱、自然灾害、军阀压榨、土匪土豪劣绅欺凌、列强剥削等诸多苦难,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依然艰难的从事着生产。也因此,虽然饱经磨难,但依然能勉强维持生存,民国时期的百姓们不会如古代的流民一般,彻底杜绝了生产,坐食山空,并最终导致人口大量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