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镜先生司马徽把徐庶、卧龙、凤雏介绍给刘备,为什么不把自己的侄子司马懿介绍给刘备?

历史热点纵横


这个问题实在搞笑,司马懿几时成了司马徽的侄子呢?这是乱点家谱好吧。徐庶也不是司马徽介绍给刘备的,他只给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与庞统。

第一,即便司马懿是司马徽的亲戚,也不可能推荐给刘备

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是在公元208年,这时司马懿在哪里呢?这一年,司马懿正入曹操幕府呢。

在此之前,曹操曾多次征召司马懿,当时年轻的司马懿还是有些儒生的名节观念,对曹操“挟天子以令天下”的做法颇为不满,不愿意效力。曹操曾打算召他入司空府任职,司马懿不去,还想了办法蒙混过关:谎称自己得了风痹症,就是中风了,起不来了。曹操哪里肯信,派人半夜时悄悄前去刺探。司马懿似乎早就料到曹操会来这么一手,躺着一动不动,真像中风的样子。

公元208年,曹操已是当了帝国丞相,又一次召司马懿。他对派去的使者:“司马懿要是再耍花招,就把他给抓了。”这下司马懿没办法了,只得出来帮曹操做事。

在司马徽向刘备举荐诸葛亮时,司马懿正在洛阳呢,就算两人是亲戚,司马徽也通知不到他,谈何推荐呢?

第二,徐庶也不是司马徽推荐给刘备的

据史书载,徐庶是亲自跑去新野拜访刘备的。当时刘备正从司马徽家里回来,打算寻找诸葛亮与庞统,这时徐庶来访。

刘备有个优点,他当过黑社会老大,对人颇为义气,喜欢交朋友。徐庶来访,他热情接待,两人谈话间,刘备问起了诸葛亮与庞统两人。没想到事情居然这么凑巧,徐庶非但认识诸葛亮,两人还是好朋友。徐庶便对刘备说:“诸葛孔明乃是卧龙,您想见他吗?”

刘备听罢大感兴趣,因为司马徽把诸葛亮叫伏龙,徐庶称他卧龙,这个诸葛亮有这么神奇吗?刘备大为兴趣,便说:“当然想见啊。就请您陪他一起来吧。“徐庶笑道:“这个人,您可以上门拜访他,不可以委屈他前来。我看将军还是亲自跑一趟吧。”

黑老大出身的刘备,也真没那么多礼节,既然徐庶说要亲自上门拜访,他就去拜访了,没有一点架子。这才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


君山话史


这个问题我从两个方面为您说明。

1、同样是姓司马,水镜先生司马徽和狼顾之鬼司马懿并不是亲戚,甚至二人就没碰过面,司马徽的大名我想司马懿知道,但低调的司马懿并不会让司马徽知道他。除了没交集之外,二人由于年龄段不同生活的环境也不同,等到司马懿初出茅庐时,司马徽都去世了,没人会拿死人来开玩笑吧。

2、徐庶,诸葛亮,庞统可以算是刘备生命中很重要的三个人,在刘备驻扎新野时,徐庶首先前来报到,当时徐庶也觉得刘备是潜力股,但一段时间后发现刘备成长的太慢,自己还得跟着他颠沛流离连个觉也睡不好,所以在徐母被曹纯的虎豹骑劫掠之后,徐庶就以保全母亲性命为由投奔了曹操,但才华一直得不到发挥的他恐怕也想找一个更大的舞台去表演吧。徐庶在临走之前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说卧龙之才远胜于我,主公你得放下身段去请他啊,刘备得知这个消息自然欢喜无比,一方面诸葛亮确实有才,另一方面诸葛家的背景也是刘备所需要的,所以在刘备的诚意邀请之下,诸葛亮决定出山。出山后的功劳苦劳贡献我不必多说了,可以说诸葛亮是带着很大的遗憾去世的。而庞统除仕东吴,有人为人洒脱自然受到同僚的排挤,鲁肃就曾公开表示庞统言过其实,但诸葛亮认为庞统有大才,于是刘备把庞统招揽到旗下共事,也为刘备打下根据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所以,司马徽只是对徐庶,诸葛亮,庞统有过赞赏,并没有直接介绍给刘备,徐庶进曹营后在颍川群杰的包围下也没什么突出表现,卧龙凤雏也没真正实现他们的人生目标。


逻辑文史游


不知道哪本书记载了司马徽和司马懿是叔侄关系?不过确实有一种说法是司马徽和司马懿是叔侄关系,毕竟二人的祖籍都是河南,相距也不是很远,再加上“司马”这个姓氏本就稀少,如果追本溯源的话,说不定两人还真能攀上点亲戚什么的,但这都是后人的揣测而已,既然没有任何证据可以支持这种观点,所以两人叔侄关系不成立。

还有一点就是徐庶当年是自己投奔刘备的,并不是经由司马徽举荐,而且徐庶也曾向刘备郑重举荐过诸葛亮,虽然在司马徽之后,但刘备主要是因为徐庶的举荐才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那么当初司马徽向刘备举荐人才时,为何没有把司马懿介绍给刘备呢?毕竟当时的司马懿也早已闻名天下,才能与诸葛亮,庞统等人不分上下,按理说熟知天下大势,晓知天下人才的司马徽不应该会忘掉司马懿这个人才吧?既然知道司马懿这个人的存在,不介绍给刘备,连提都不提,那么原因只有一个—不想提!

怎么样?原因是不是很简单?没错,司马徽就是不想向刘备提“司马懿”这个人,原因有三:

1,司马懿不适合刘备。刘备投靠荆州刘表时,司马懿正在装病,为什么呢?因为他只有装病才能名正言顺的拒绝出仕,拒绝曹操几次让他出山任职的要求。想象一下,连当时实力最强大,识人用人也很厉害的曹操都被司马懿拒绝了,估计依附于刘表,没有一块属于自己土地的刘备更不可能入司马懿的“法眼”。可以这么说,此时的司马懿谁都不放眼里。

2,曹操的关系。曹操早就盯上司马懿这个家伙了,虽然司马懿装病,但曹操应该是知道的,否则曹操也不会在公元208年再次逼司马懿出仕,那一次曹操来了招狠的,司马懿如果不出仕就把他抓起来。所以即便是司马懿想要投靠刘备估计也实现不了,曹操应该已经暗中监视起司马懿了,想要从曹操手中夺走人才,难度相当困难!

3,司马徽与这些人的关系。这一点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前面说过徐庶曾向刘备举荐诸葛亮,而司马徽在那之前也向刘备举荐过诸葛亮,所以他们肯定是了解诸葛亮的,我们用正常人的思维来思考一下,假如领导让你推荐一个人担任某个职务,尤其是那种非常重要的职务,那么你推荐的时候首先会想到的是什么?肯定是找一个能力出众自己又很熟悉的人啊,对吧?



所以你推荐的这个人必须是你熟悉的你了解的人你才敢推荐。而那些你不熟悉的或者是只听过其名没见过其人的,你敢推荐吗?你会推荐吗?肯定不会的。

所以司马徽推荐人也是如此,那么这里就说一下这些人的关系,司马徽有一个很好的朋友,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隐士叫庞德公,别的不提,就说水镜先生,卧龙,凤雏这些名号都是庞德公起的。庞德公有一个侄子叫庞统,后来庞德公把庞统介绍给司马徽,于是庞统就和司马徽认识了,而诸葛亮自叔父去世后,也一直隐居在襄阳,久而久之便与庞德公,黄承彦这些当地隐士熟悉了。后来诸葛亮娶了黄承彦的女儿,而庞德公的儿子也娶了诸葛亮的姐姐,所以诸葛亮和庞德公的关系也很好,诸葛亮每次拜访庞德公都行跪拜礼,据说诸葛亮临死前还大呼:“庞德公救我”!

而庞德公比司马徽年长几岁,所以这一群人里庞德公的声望是最高的,那么有了庞德公这层关系后,诸葛亮也顺利和司马徽认识了,于是年轻一代中,庞统和诸葛亮就成了这些长辈心中的“未来之星”,得好好培养,所以也有一说法是庞统和诸葛亮是司马徽的学生。

其实他俩到底是不是司马徽的学生已经不重要了,毕竟关系摆在那儿,两个晚辈成天混在这些长辈之间,受他们的熏陶,即便没有师生之名也早有了师生之实。


不得不说,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今,在哪儿都得有关系!关系很重要!

所以司马徽和诸葛亮,庞统的关系这么好,对他们也都是知根知底,向刘备推荐人才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他们啊。

至于“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这句话,我觉得更多的是为了增加向刘备举荐的砝码,让刘备更加重视他们罢了。


咸鱼闲聊


先回答问题:水镜先生司马徽与司马懿关系并不密切,司马徽也看不上司马懿。

三国时期流传最广的一句话就是:卧龙凤雏得其一便可得天下。刘备两者都得到了,甚至还得到了另外一个名士:徐庶。但是刘备也没能得到天下。而这三个人都是水镜先生司马徽推荐给刘备的,那么为什么司马徽不推荐司马懿呢?

司马懿和司马徽没有血缘关系。

在一些小说中描写司马懿与司马徽的关系,都是说这两者是叔侄关系。其实这两个人没有血缘关系,之所以出现这种言论无非是因为两人都姓司马,年龄上司马徽要比司马懿大一些,就像是叔侄一般。这两个人不仅没有血缘关系,甚至司马徽在向刘备推荐人选的时候,很可能压根不知道司马懿这号人物。

因为刘备与司马徽的谈话是在东汉末年,并没有形成三足鼎立。刘备是160年出生的,诸葛亮是181年,司马懿是179年。所以司马懿要比刘备小了整整19岁,将近20岁。三国是220年才形成的,刘备是在207年拜访的水镜先生司马徽。此时的刘备47岁,司马懿只有26岁。我们都知道,司马懿主要功绩和荣誉都是在三国时期才得到的,也就是他的才能是220年之后才得到发挥的。

水镜先生司马徽看不上司马懿。

公元207年,刘备拜访水镜先生,希望水镜先生给他指点一下,介绍几个名士给他。水镜先生上来的第一句就是: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意思就是儒生是俗人,脑子也很迂腐,不是什么识时务的俊杰。

也就是说司马徽先生是很看不起儒生的,而恰巧司马懿就是一位儒生,史书中有关司马懿的描述是这样的: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伏膺的伏字通服,服从,倾心于的意思。所谓伏膺的意思就是信服,归信。也就是说司马懿是很迷恋儒学的,是很相信儒学的。

所以司马懿肯定学了很多儒学内容,也是很喜欢大家认为他是一个儒生的。也就是说在东汉末年。三国未形成的时候,司马懿在世间的名声中,很大一部分是儒生。所以水镜先生司马徽看不上司马懿,觉得司马懿是一个俗士,并不是识时务的人。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早些年间,曹操就请过司马懿出山帮助自己。但是呢,曹操在儒生中的名声是很差的,司马懿也也因为此并没有答应曹操,至于后来,那是后来的事情。

司马懿不在荆州,在河内郡,在曹操的地盘上。

而且水镜先生司马徽在告诉刘备的第一句话中就说明了:此间有名士,我介绍几个给你认识。此间就是荆州啊,也就说司马徽向刘备推荐的是荆州的名士,并不是天下的名士。司马懿是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这不是荆州啊。

虽说两者挨着,但是就算是挨着那也不是同一个地方。况且当时的河内郡是曹操的地盘,不是刘表刘备的地盘。当时的司马懿是有一定名气的,河内郡的郡守也向曹操推荐过司马懿,而且曹操的谋士告诉曹操:你要么得到司马懿为己用,要么就杀了他,不能让别人夺走。所以曹操对司马懿还是比较重视的。刘备想在曹操的地界上拜访司马懿不太容易。

司马懿不太可能答应刘备。

笔者认为司马懿不太可能答应刘备。其实司马懿并不是水镜先生口中的儒学俗士,不识时务。相反,司马懿很识时务。一开始司马懿不肯帮助曹操,不只是因为曹操的名声不好,更多的是因为,局势并不明朗。一开始还未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之前,司马懿也看不清局势。

等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自己做了丞相之后,司马懿才看清楚局势,那就是:曹操必胜。司马懿也跟曹操做过局势的分析,他认为曹操不如杀了天子称帝。曹操虽然拒绝了,但是从此以后曹操越来越喜欢司马懿了。从这里我们能看出,司马懿绝对是一个识时务的,不是一个腐儒。

试问单纯的一个儒生,能坚定的支持曹操称帝?既然如此,司马懿这种聪明人是不会答应刘备的,因为他只许自己成功,不许失败。不出山则已,出山必定帮助能够胜出的人。很明显,司马懿不认为刘备是能够胜出的人。

综上所述:水镜先生司马徽和司马懿没什么很大的关系;而且司马徽看不上司马懿;还有就是水镜先生推荐的是荆州的名士,司马懿不是荆州名士。所以水镜先生司马徽并没有向刘备推荐司马懿。

大家要是有什么想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无笔史官


这个问题有错误。虽然司马徽和司马懿同姓,但两人之间并没有交集,根本就不认识。

首先,两人不是亲戚。司马徽是颍川阳翟人(河南禹州),司马懿是河内温县人(河南温县),虽然按现在来说两人都是河南老乡,但在东汉时期司马徽是豫州人,司马懿却是司隶人。两人连老乡都不是,就更谈不上叔侄关系了。

其次,两人活动范围不同。司马徽早些时候在老家颍川,建安年间受到刘表的邀请而客居荆州,广交荆州名士,并在此定居终老,于赤壁之战前夕(208年)去世。

司马懿则长期在温县居住,低调为人。201年曹操请他出来做官,但司马懿嫌弃曹操是宦官之后,又看到曹操控制了东汉政府,便拒绝出仕。曹操虽然没有办法,但却派人监视司马懿的一举一动。

208年,忍无可忍的曹操强制征召司马懿出仕,他才去为曹操做事。而这时司马徽已经去世了。

由此可见两人的活动范围是不同的,彼此并不认识,司马徽不可能向刘备推荐司马懿。

那为何司马徽要把徐庶、诸葛亮、庞统等人推荐给刘备呢?

因为他们的关系非比寻常。司马徽在荆州时,和庞德公交好,经常去他家喝酒。庞德公有个侄子叫庞统。庞德公的儿子娶了诸葛亮的二姐。诸葛亮和徐庶是好基友。

庞德公是著名的人物品评家,他称司马徽为水镜,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也就是说,他们之间是一个小圈子,经常相互吹捧。

而刘备在荆州时则广招贤才,于是徐庶先来投奔,司马徽又把诸葛亮和庞统推荐给刘备。


石头说历史


先说说司马懿和水镜先生司马徽的关系吧,准确来说他们只是同姓而已,并无亲属关系,司马姓是上古时期的大姓。

司马懿的祖先是出汗时期的司马昂,赵国将领,后来与诸侯攻打秦国,秦国灭亡之后司马昂被立为殷王,都河内(也就是司马懿的出生地点)。司马昂的后代有司马钧、司马隽、司马防(司马懿的父亲),到司马懿时已经是司马昂的第十三世孙。

水镜先生司马徽则是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和司马懿的出生地相隔150多公里,是东汉时期的一名隐士,根据《重修太史庙记》记载,司马徽是司马迁的后代,司马迁有两个儿子(长临、次观),司马徽是司马迁长子的后代,所以司马懿并非司马徽的侄子。

不过虽非侄子,但是在东汉时期,司马家族并不庞大,所以二人的家族应该也有来往,司马懿的祖父司马儁曾是颍川太守,颍川正是司马徽的家乡,所以我认为司马徽是见过司马懿的。

那么司马徽为何没有推荐司马懿给刘备呢?

其实水镜先生推荐徐庶、卧龙、凤雏是因为他对他们有所了解,都说这三人是司马徽的徒弟,司马徽善于结交好友,在刘备马跃檀溪后,遇到司马徽,司马徽便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和庞统,说二人得其一便可得天下。

之所没有推荐司马懿,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物以类聚

司马懿和司马徽不是一个圈子的人,司马徽可谓是远近闻名,他的身边有庞德公、诸葛亮、徐庶、庞统、韩嵩等人,而司马懿时河内温县人,一直都在北方,和这些荆州的名流自然是少有交集。

其二:不了解司马懿

司马懿能忍,他的才能都是在后期才逐渐展现出来,司马徽对他并不了解,推荐一个自己不了解的人给刘备,司马徽应该是做不出来。此外,司马懿隐忍,主要是司马懿那时也没有出仕的想法,就连曹操请他他都没同意。

其三:司马懿的家族是大家族

司马防是颍川名门司马一族的代表人物,当时官职比曹操还高,一开始刘备的处境并不好,可以说落魄,寄人篱下,四处奔走,这样一个人,就算司马徽推荐了司马懿,司马懿也不一定能看上刘备。


羽评郡主


三国姓司马姓氏的人极少。除了河内司马八达这一大族之外,也就只有一个隐居在襄阳的司马徽了。

虽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两人是叔侄的关系,但考虑到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说法,没准司马徽可能还真的和河内司马家有点历史渊源呢!


司马徽一句话的宣传,千金难买

司马徽在老家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的时候,曾经和庞统聊过天,并称他为“南州名士之首”。从此,庞统声绝天下,连诸葛亮也没得到过这样的名号。可见司马徽和庞德公、许邵一样,极会相人,而且一但相中,身价立即水涨船高。

而且司马徽在襄阳居住时,向刘备举荐过庞统和诸葛亮,两人后面也都得到了重用,这就证明了司马徽的眼光够准的。那他为什么不向刘备举荐自己的族人司马懿呢?原因有两个。

第一:司马懿当时在河内温县(今河南焦作),在曹操管辖的范围之内。司马徽总不能让刘备到敌方阵营里劫人吧!太不划算了。

第二:司马徽当时可能还不知道有司马懿这号人。两人虽然为同宗,但一个在南,一个在北,而且司马徽应该是从小就在阳翟长大,和从小生长于温县的司马懿并没有交集。


司马徽的身世

司马徽不可能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他当然也有父亲、有母亲,我个人认为司马徽其实是司马懿的祖父、颍川太守司马儁的私生子。否则的话,以司马徽这么一个精通道学、奇门遁甲、兵法布阵的人物,怎么可能会生身不详呢?后世扒都要把他的身世扒出来的。

因为司马徽的这个身份,家族人并不承认他,所以在司马儁卸任之后,司马徽就在阳翟定了居,没有随父亲回去温县。而且也只有因为这样才可以解释,陈寿为什么没有对司马徽的身世刨根问底,这个人可是诸葛亮、庞统等荆州名士的老师啊!就因为司马炎建立晋朝后,自然也要建设一个完美的族谱,要是让别人知道自己家里出了司马徽这样一个人,肯定有损皇帝的脸面,所以司马炎不说,陈寿也不敢写。

不过司马儁对这个儿子也还是不错的,至少他把家族传下来的各种道学、兵法教给了他,让他可以有一技之长,不至于穷苦。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的做事风格和行军布阵如此相似了,因为他们完全就是同出一门的。

诸葛亮继承于司马徽,司马懿继承于司马家族,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狐史首丘


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各式各样的谋士、骁将层出不穷,这个时代虽然动荡不安,但是确是小编喜欢的历史时期。

小时候一直都很向往刘关张三兄弟桃园三结义的桥段,曾经自己也想着人生能有三五知己能够像刘关张一样,小时候确实很天真可爱。



为什么司马徽不把侄子介绍给刘备呢?其实最主要有三点:

第一,阶级地位不一样,刘备虽然是皇族的人,但是也是一个没落的皇族后裔,出身其实低微,靠织履为生,就是卖鞋的。而司马懿身后是一个庞大的名门望族,出身光鲜,骨子里面是看不起这些贫贱之人的。

第二,性格不合,刘备以仁义道德闻名,而司马懿老谋深算,沉默寡言,计谋算计,与刘备格格不入。所谓志不同道不合,很难相处一起谋天下。



所以历史很微妙,人生也要讲究缘分的,如果司马懿跟刘备是一对的,那三国该会是怎样的?


盛唐新州


这个问题问的不成立,司马徽和司马懿虽然都姓司马,但他们并不是亲戚关系,也根本就不认识。司马懿是水镜先生侄子的说法不知从何而来?

虽然司马懿和司马徽都是当时的名人,但是史书上并没有任何两人有交集的记录,这两人很大的可能根本就没见过面。

相反,司马徽之所以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和庞统,说出那句著名的“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这其中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司马徽和这两人关系都非常亲密。

庞统有个叔叔叫庞德公,这个人非常厉害,是当时的名士。庞德公是司马徽的好朋友,两人的私教非常深。

而诸葛亮是庞德公的学生,跟着庞德公身边学了不少本事。

司马徽的名号水镜先生,还有庞统的凤雏,诸葛亮的卧龙,这三个称号其实都是庞德公给他们起的,说起来庞德公才是当时最厉害的名士。

转了一圈这些人其实都是一个圈子里,这些人平时关系都非常熟,经常做到一块喝酒聊天谈人生。

所以刘备向司马徽询问人才的时候,司马徽会推荐庞统和诸葛亮。


漂浮菌


司马徽虽说与司马懿同姓司马。但是司马徽和司马懿不仅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甚至都不曾相见过。恐怕二人见面根本不会叔侄相称,最多只能用一句:“五百年前是一家”来套一套近乎吧。


再来说水镜先生司马徽为何在刘备前来求贤时推荐了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而没有推荐其他人。首先我们看一下襄阳地区的这些名人雅士们的关系。司马徽生逢乱世,但是却不愿出仕做官反而向往隐士的生活。

因此原本生于颍川的司马徽客居在襄阳一带传道授学,因此在当地颇有盛名。而且与庞统的堂叔庞德公往来甚密。这庞德公也是东汉末年的一位隐士。精通天文、地理、算卜之术,学识渊博的庞德公在荆州地区盛名远播。正是司马徽与庞德公年岁相差无几,因此二人结为好友、称兄道弟。



后来除了司马徽和庞德公这辈儿人之外。常常与之相交往的还有一些后起之秀。这便是包括了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人。这些年轻人都是襄阳地区的饱学名士,此时又正值大好青春。因此颇受司马徽和庞德公等人的赏识,他们这些人常常一起坐而论道。互相请教学问,互通有无。甚至可以说,司马徽和庞德公在诸葛亮庞统和徐庶等人的学术道路上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


首先徐庶并非是经司马徽推荐给刘备的。徐庶早在司马徽认识刘备之前,便主动投靠了刘备并且给刘备献言进策,颇受刘备器重。后来曹操为得到徐庶。扣留了徐庶老家的母亲。因此迫使徐庶不得不辞别刘备,前往曹营与母亲团聚。在徐庶离开刘备之时,徐庶向刘备郑重的推荐了自己的好友诸葛亮和庞统。

后来刘备向司马徽请教襄阳地区的名士时,司马徽便向刘备正式的介绍了自己十分赏识的后起之秀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之所以水镜先生,司马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和庞统。一方面是由于水镜先生司马徽与后起之秀诸葛亮、庞统等人交往甚密。另外一方面也是由于此时刘备正好身处襄阳地区。推荐襄阳名士给刘备再合适不过。

而且大家不要以为司马懿出来做事的时间比较晚,而认为司马懿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实际上司马懿早年便盛名远播。出身名门的司马懿多次拒绝了曹操的邀请。有人说司马懿是在故弄玄虚。实际上司马懿是在等待时机、创造机会,这从司马懿后来的表现和人生轨迹便可以看得出,司马懿是一个十分讲究忍耐和时机的人。而且司马懿的才华不再三国时期任何一个名士之下。

因此水镜先生司马徽并不需要像刘备推荐司马懿。而且司马徽与司马懿之间并没有太多的交集。即使司马徽知道对方的才能,也不会贸然的向刘备推荐一个自己未曾谋面的人。而且恐怕刘备也早已经听说过司马懿这个人。

而且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便是,大家可能受到《三国演义》这部文学作品的影响而对当时各方的实力和影响力有一定的误解。实际上曹操挟持了汉献帝因此是作为正统而存在,天下名门望族的名士在出来做官时,第一时间会选择曹操把持下的朝廷而非投靠地方官员。而且此时的刘备实际上是一个颇为尴尬的地位。此时的刘备连一方诸侯也算不上。这实际上是一个高端局和低端局的问题。刘备在襄阳寻访名士的这一幕,在当时实际上是十分普通的一件事。


因此,恐怕名满天下的名门望族之后司马懿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要跟随刘皇叔刘备去创立根基和天下吧。

我是珞珈山的猫,欢迎您点赞、评论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