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铁娘子”英迪拉·甘地,为何会被自己的贴身警卫开枪打死?

samyasa


我们有时候会开玩笑,把印度人叫做阿三,而这个阿三通常所指的人,和本题的主角贴身警卫其实同属一种人——锡克教徒。

印度的主流教派是印度教,占一半人口的民族是印度斯坦族。但是,在印度的旁遮普邦还有这一群与我们印象中的印度人截然不同的存在——锡克教和锡克教徒。



不善战的印度人

如同中国的黄河和长江孕育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印度河与恒河也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就孕育出了古印度文明。但是与我国在秦汉就实现了大一统不同,印度人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从来都没有靠自己的力量真正统一过南亚次大陆,恰恰相反的是,不善战的印度人多次被外族从北方攻入征服(雅利安人、波斯人、阿拉伯人、蒙古人),如今还残留着的种姓制度(外族用来统治印度的一种等级制度)就是多次被外族征服留下的最好证明。

在唐朝贞观年间,大唐派往天竺(印度)的使节王玄策的使团被篡位的天竺大臣那伏帝阿罗劫掠,王玄策并未回国求援,直接在印度边界调动吐蕃兵、泥婆罗兵就回师剿灭了天竺叛军,创造了一人灭一国的记录。一直到了殖民时代,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殖民,才帮印度统一了南亚次大陆。



但是其后印度人反抗英国殖民、争取独立的方法,也是世界的独一份——非暴力不合作,用绝食罢工等方法来征得英国人的同意。

由此可见,一般的印度人是极不善战且缺乏战斗力的。然而,有一个特例,那就是占印度人口不到2%的锡克人。

尚武的特例锡克人

锡克人是印度旁遮普邦的主体居民,他们信奉锡克教,所以又可以被称之为锡克教徒。这群人是南亚次大陆上的绝对异类,他们极其尚武,男子从小便要学习锡克族特有的盖挞武术,这种锡克武术,不仅囊括各种兵器和徒手格斗武技,而且还有大量类似中国气功一样的功力修炼技能。成年男子经常头戴头巾,腰佩短剑,还将名字加上辛格(狮子的意思),而且非常热衷于从事军人、保镖等战斗类的职业。



因此,民国时期,上海租界英租界里的红头阿三大部分就是来自英国当时的殖民地印度的锡克人。



虽然人口只占2%,但是由于锡克人独特的尚武与冒险精神,他们在旁遮普邦的势力越来越大,并且开始谋求民族独立,想要从印度分裂出去。

20世纪80年代锡克人开始以其著名锡克教庙宇阿姆利则金庙为总指挥部,开展锡克人的民族独立运动,由此锡克教徒与印度教徒频频发生冲突。

屠杀与刺杀

1984年,为了挫败锡克族分裂运动,在大选中赢得占印度人口主体的印度教徒的支持,时任印度总理的英迪拉·甘地拉下令包围印度锡克教圣地———阿姆利则金庙,并发动进攻。翌日,政府军占领了金庙,并打死了约1200名锡克人。英迪拉的这一举动,引发了尚武的锡克人的剧烈反抗,除了与印度政府的正面对抗外,锡克人也开始联络全国的族人,准备实施对英迪拉的刺杀。



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

一直以来,尚武的锡克人在印度军队和保镖中占有很大比例,而跟随了英迪拉10年之久的私人保镖本特·辛格就是一个锡克人。不久,锡克教派来的的锡克族人找到了本特·辛格,向其说明了英迪拉的对锡克人的所作所为,并许诺给予他刺杀英迪拉的10万美金的酬劳。

听闻锡克族人被屠杀的情况后,本特·辛格毅然拒绝了10万美金的酬劳,但同时他也展开了刺杀行动。



1984年10月31日这一天清晨,本特荷枪实弹的走进了他日常站岗的总统府的狭长走廊,他在等待着英迪拉的出现。脚步声越来越近,英迪拉露面了,本特毫不犹豫,直接开枪射击,数声枪响后,甘地夫人中弹倒地。此时,同是锡克人的另一名保镖万特·辛格也端起了冲锋枪,继续朝倒在血泊中的英迪拉射击。一阵枪响后,血泊中的英迪拉身中16枪,当场死亡。

已抱定求死之心的本特·辛格与万特·辛格也没有想过逃走,他们被卫兵包围后,本特·辛格当场被射杀,萨特万特·辛格重伤后被捕。两位锡克族的勇士,就以这样的同归于尽的无比壮烈的方式为被屠杀的族人们报仇雪恨了,这是锡克族人尚武的血脉为他们做下的抉择。

我是飞扬,一个爱读历史的理工男,愿把我的所读变成有趣的故事说给你听,关注我,让我们在思考中共成长。

历史飞扬


英迪拉·甘地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也是世界上第二位女总理,她的一生传满了传奇色彩。在她执政印度的十六年里,她政治立场坚定,作风强硬,被世人誉为“印度铁娘子”。由于她下令攻击了锡克教的圣地金庙,故她贴身警卫中的锡克教徒寻找机会击毙了她。

1984年6月3日,时任印度总理的英迪拉·甘地下令印度陆军攻入锡克教金庙,这次事件中有646人死亡,4712人被拘捕,而伤亡者和被捕者都以锡克人为主。这次军事行动被锡克教人认为是政府对圣地的亵渎以及对锡克人的屠杀,所以某些锡克教极端分子便扬言要杀死英迪拉报复。

总理府安全官员建议英迪拉将身边的锡克教徒警卫全部撤换掉,但是英迪拉认为此举会让印度教跟锡克教的裂隙更大,且让这些锡克教徒警卫失去了工作,无法养家糊口了,她最终没有同意撤换锡克教徒警卫。1984年10月31日,英迪拉在总理府被两个她的锡克教警卫开枪刺杀身亡,享年67岁。

英迪拉遇刺身亡后,印度全国掀起了反锡克教徒的暴动,不少锡克教徒在这场暴动中被杀死或无家可归。印度宗教众多,派系林立,彼此之间水火不容,经常相互攻击杀戮,这是印度历届政府最难处理的事。在印度全国国民中,印度教占82.7%、伊斯兰教占11.2%、基督教占2.6%、锡克教占2%,此外还有佛教、耆那教、袄教和犹太教,信徒各占1%左右。

英迪拉·甘地并不是印度“圣雄”甘地的女儿,而是印度著名总理尼赫鲁的女儿,她之所以姓“甘地”是因为她的丈夫名叫费罗兹·甘地。英迪拉的种姓是印度最高的婆罗门家族,她出身高贵,并先后在印度、英国的多所高等学府学习深造。1942年英迪拉嫁给费罗兹·甘地,1959年被选为国大党主席,1966年1月当选为印度第三任总理,1980年1月14日又一次就任印度总理,1984年10月31日遇刺身亡!


大秦铁鹰剑士


1984年10月31日,印度总理府一如既往的静谧和安详。早上9点20分,总理英迪拉•甘地推开房门,沿着碎石小道前往总理府外面的花园。她要应约会见一位老友。

大门外的两个侍卫看见甘地夫人出了门,紧跟在她的身后,机警地守卫在她左右。这两个警卫,一人腰挎手枪,一人徒手,脑袋上缠着厚厚的头巾。

(甘地夫人旧照)

甘地夫人走到花园门口时,一位手持冲锋枪的侍卫向甘地夫人敬礼。甘地夫人停下了脚步,双手合十,礼貌地对着这位警卫说了声“早上好”。

刹那间,头缠毛巾的警卫一个箭步跳到甘地夫人的前面,从头巾中取出手枪,对着甘地夫人扣动了扳机。手持冲锋枪的侍卫,也调转枪口,对着甘地夫人就是一阵猛烈射击,直到打光了枪膛里的所有子弹。

甘地夫人应声到地,闻讯而来的警卫在制服了两个行刺者后,将甘地夫人火速送到了附近最好的医院。十多名各科专家医生,对她进行了紧急抢救。

在抢救过程中,发现甘地夫人身中16枪,体内还留存了8颗子弹。专家们一边帮甘地夫人止血,一边为她取出体内的子弹。

抢救工作持续到下午1时,医生们还是回天无力。英迪拉·甘地,这位号称“印度铁娘子”的女政治家,最终不幸去世。

那么,英迪拉·甘地为何会被自己的警卫刺杀呢?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甘地夫人是印度独立后,第一位总理尼赫鲁的女儿。由于出生政治家庭,小时候的英迪拉·甘地,耳濡目染了政治家的生活和斗争。她12岁时,就帮助父亲所在的国大党进行政治宣传活动。13岁时组织成立“猴子队”,为国大党成员烧水做饭,张贴标语或者做交通员。1938年,英迪拉·甘地从英国留学归国后,加入了国大党,从此投身印度政坛。

(尼赫鲁旧照)

1947年,英迪拉·甘地成为了父亲尼赫鲁的私人秘书,追随父亲出访多个国家,参加各种重要的政治会议。1959年,甘地夫人成为了国大党主席。

1966年,尼赫鲁去世两年后,甘地夫人成为了印度总理,并在1971年的印度大选中再次连任。其后几年,甘地夫人对政治对手实施了残酷的镇压,众多反对者被逮捕入狱。因此,她也遭到了反对派和国民的指责和批评。1977年,身处风口浪尖的甘地夫人,不得不暂时辞去了总理职务。

1980年,甘地夫人卷土重来,在大选中大获全胜,又一次成为印度总理。

在担任总理期间,甘地夫人对内进行土地改革,致力于发展国内经济。对外倡导不结盟运动,不轻易倒向某个大国。

在几次的印巴战争中,双方互有胜负,印度也成功地将东巴分裂出去,变成了孟加拉国。

但是,印度始终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尤其是宗教信仰纷繁复杂。大约有5亿人是印度教徒,在国内占据大多数。此外还有大约8000万伊斯兰教徒,剩下的人中,大约有1000多万信奉锡克教,只占全国人口的2%。由于锡克教徒人数较少,民风彪悍,因此在印度的政治地位一直不高。

但恰恰是这2%的锡克教人,一直让印度政府十分恼火。他们不但普遍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很高的文化水平,而且很多精英人士在印度政坛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些锡克教徒,大多聚集在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邦。而旁遮普邦是印度少有的富庶之地,全国一半的粮食来自此邦。

(锡克教徒)

历史上,锡克教人为争取得到更多的权利和利益做过多次努力。早在17世纪,锡克教人就曾提出过自治的要求,试图建立“哈利斯坦”独立国家,但一直没能成功。

1983年,锡克教人又一次提出旁遮普邦自治。他们在锡克教的圣地金庙举行朝拜活动,在锡克教精神领袖宾德兰瓦勒的鼓动下,锡克教徒和印度教徒产生了激烈冲突,制造了多起流血事件。同时,他们还向警察发动攻击,并肆无忌惮地将大量军火藏匿在金庙内。

甘地夫人也曾多次企图和宾德兰瓦勒谈判,希望用和平的方式解决纷争。但锡克教人决心要把旁遮普邦分裂出去,建立“哈利斯坦”,谈判破裂。

1984年6月3日,甘地夫人下令军队对金庙展开进攻。经过两天的鏖战,打死了锡克教徒近600人,其中还包括宾德兰瓦勒本人。有近5000锡克教徒遭到逮捕。

在这次行动中,锡克教遭遇重创,他们发誓要向甘地夫人复仇。

而甘地夫人的保卫措施又极其严密,他们想从外围下手的机会,寥寥无几,只好想办法从内部寻找。恰好,甘地夫人的两个贴身保镖是锡克教徒。

在“金庙事件”发生后,负责总理保卫工作的官员,曾建议甘地夫人全部更换侍卫。但这两人都跟随了她近10年,一直忠心耿耿,且身手不凡。甘地夫人认为,调离这些锡克教保镖,有损她在印度人民中“铁娘子”的形象,因此这两位保镖被留下了。然而,恰恰是这两个忠心耿耿的保镖,给了她致命一击。

甘地夫人被刺当天,由于她要会面的客人是前来拍摄纪录片的。她为了拍摄方便,脱下了防弹背心,精心挑选了一件颜色鲜艳的外套。由此,她也就失去了最后一层保护。

甘地夫人曾说过:“我一生都与危险相伴,站着死和躺着死没有任何区别。”没想到,她竟然一语成谶,最终被自己的保镖刺杀。


张生全精彩历史


英迪拉甘地,从她的名字上看就知道这是一个具有相当贵族气息的名字,她是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的女儿。


尼赫鲁的铿锵玫瑰

她从小就是一个坚强独立的女孩子,他的父亲尼赫鲁与圣雄甘地联手,推动印度的独立运动,是热切的政治人士,而英迪拉只好和他母亲一起相依为命,她祖父和父亲的政治身份太耀眼,很难有享受到父爱的时机,为了得到父亲的青睐,她努力成为一个政治上具有能力的女性。

她在12岁时就创办了猴子队,其实就是为国大党担任游行集会,散发宣传品工作的少年队。

在英国旅居留学的时候,邂逅了自己的丈夫,也是一位热衷于政治活动的人,叫做费罗兹 甘地,两人相识不久之后便结婚,但结婚后不久,她和夫婿就因为参与独立运动而被逮捕入狱数个月。

出狱之后的英迪拉甘地并没有就此退缩,而在政坛上愈挫愈勇,在1947年印度独立与分裂的过程中,英迪拉首次踏足政坛,致力于公共事务,那就是为数以百万计的巴基斯坦难民,组建难民营,为病人提供药物资助,赢得了一定的掌声和资历。

因从政而婚变

印度独立之后,英迪拉夫妇回到了安拉阿巴德工作,但是为了协助尼赫鲁去当选首任总理,英迪拉后来迁居德里并带走了两名儿子,她放弃了爱情和婚姻。

目的是为帮助她父亲致力于印度的事务,变成了他父亲的私人助理和主要的看护,经常为父亲在政治的斗争中分忧解难,他从跟随父亲的过程中得到了政坛上的许多经验,但也付出了婚变的代价。

1959年到1960年间,赢得了参加了国大党主席的竞选,并在父亲的支持下成功当选。同时兼任了父亲的幕僚长,这为他赢得了极高的政治资本,为他下一步,成功当选印度总理奠定基础。

尼赫鲁在1964年去世之后,新任总理夏斯特里,在事实上是英迪拉的主要竞争对象,英迪拉顶着尼赫鲁女儿的光环,又在政治上深有资本,所以英迪拉是夏特里的主要政敌,反之夏特里也是英迪拉心中的一根刺。

异军突起,成为印度第一位女总理

就是这根刺随着1966年1月夏斯特里在苏联塔什干与巴基斯坦签署的合议之后数小时去世而消解,虽然这位总理去世的非常离奇,但最终也没有人任何不利于英迪拉的证据,最终英迪拉在斯特林死后,异军突起,夺得了印度总理的职位。

英迪拉在总理时期,政绩有策划东巴基斯坦也就是现在的孟加拉国独立,对外方针上倒向苏联,对抗亲美的巴基斯坦,而在任内加速了印度的核发展,在民生问题上,经过1960年代的农业改革及政府资助下,印度由长期粮食短缺变为粮食出口,都完成了绿色革命,工业也有相当的发展。

但是在英迪拉政府期间,官僚主义和贪腐令印度的经济和管理出现危机,英迪拉的统治已被指为独裁统治,由于英迪拉过分去扶持自己的儿小甘地,所以很多其他党对英迪拉表示强烈不满,甚至在1971年,英迪拉政敌宣布英迪拉在7年的大选中舞弊,还引发了全国性的骚乱。

愈演愈烈的时局之下,英迪拉被一场巨大的集会包围了住所,人们要求她下台,英吉拉宣布立刻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英迪拉开始派警察去镇压骚乱,并逮捕政敌,期间印度总理英迪拉的儿子山齐甘地,由于采用强制清除在德里的贫民窟,导致数十万的人民流离失所,更有数千人被无故杀害。

后来英迪拉在1977年的印度大选中,由于在国家紧急状态下的行为令民众不满导致大选惨败,被迫下台,下台之后由于受到当时的政敌德赛的长期审讯和监禁,反而在公众面前建立了一个无助女人的政客形象帮助了她的治重生。

再次重生,激化宗教矛盾导致被刺

她意识到这是个机会,利用人民对于当时执政的德赛的不满,发表公开讲话,对在紧急状态时自己所犯下的错误道歉,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形象,并且逐步挽回民心,顺势在1979年之后英迪拉重新当选为印度总理。

但是当选为印度总理的英迪拉,为了争取更大的政治资本,也就是印度教徒的支持,不惜将少数派锡克教徒进行武力镇压,1984年6月3日,英迪拉下令陆军中路金庙,也就是锡克教的著名建筑物,这次事件中导致大约有将近600余人的锡克教吐死亡,更有4000余人被拘捕。

引发了锡克教徒的极大不满,所以许多锡克极端分子便扬言杀死英迪拉。


总理的亲信提醒过她身边尽量不要留锡克人,以免被刺,但是英迪拉不愿意让两方冲突进一步扩大,她也认为身边人很忠心,没什么关系,由此没有听从这个建议。

最终,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在1984年10月31日早上,总理英迪拉在总理府被两名她的锡克教保镖开枪打死,67岁的铁娘子就此结束他对印度的统治,随后印度爆发了全面的反锡克教徒暴动,许多人身死,国家内部分裂,矛盾更重!

这就是这位印度铁娘子的传奇一生!


历史好奇怪


也许有人认为开枪打死英迪拉·甘地的人一定是自己切身利益受到威胁或者是有人暗自指控的,但实际上枪杀英迪拉·甘地的两个警卫却是因为他们的信仰遭到了英迪拉·甘地的“侮辱”。即便这两个人跟随英迪拉数十年,但是在涉及到他们本身的信仰时,他们还是会义无反顾、不惜一切代价来反抗的。

20世纪的世界有两位铁娘子,一位是欧洲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另一位便是亚洲印度的英迪拉·甘地。这两位分别来自世界东西半球的优秀女性从世界女性中脱颖而出,都在自己的国家用自己的有生之年去完全投入到了对国家的建设发展当中去了。但是两人结局确是迥然不同,“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在1013年死于中风,享年87岁。而“印度铁娘子”英迪拉·甘地,在1987年死于枪杀,享年68岁。


众所周知,印度的“甘地”有很多,但是最出名的还是两位“甘地”,一位是曾带领印度人民实现民族解放和独立的“圣雄甘地”。另一位就是一直推动印度发展而在政治上手腕强硬的“印度铁娘子”英迪拉·甘地。

那么既然如此深明大义的她,为何结局却是被自己贴身十多年的近身侍卫所开枪打死的呢?

英迪拉·甘地是印度总理尼赫鲁的亲生女儿,出身印度的婆罗门家族(婆罗门也就是印度贵族),出身豪门,生活条件优异,而且还接受了良好的留学教育。英迪拉从小就收到了父亲在政治上的耳濡目染,早年的英迪拉就曾先后积极投入到政治当中去,比如12岁的她就替父亲宣传政治;16岁的她又主动号召成立了为政治人员无偿服务的“猴子军”,20岁的她就担任了父亲印度总理尼赫鲁的私人秘书,在此期间,她还成功加入了国大党。在父亲去世两年后,她又于1966年因为能力突出而被选为继任父亲的下一任总理。之后的英迪拉也曾担任过印度首相,并多次连任了总理一职。


在多年担任印度总理这一职位期间,英迪拉一共经历了印度历史上比较大的“两次独立自治”,一次独立成功了,另一次独立失败了,也正是失败的这一次而导致了英迪拉的死亡。第一次就是所谓的“东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的独立。1947年,在印巴分治之后,孟加拉国归属了巴基斯坦,称东巴基斯坦。但是在1971年时候,因为战争,东巴基斯坦的难民大都逃到印度国内,给印度当时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为此,英迪拉向巴基斯坦发动了战争,印度胜利之后,东巴基斯坦便成功地再次脱离了巴基斯坦而独立,这就是孟加拉国。另外一次独立,那就是涉及到英迪拉被枪杀的原因了。

1983年,印度的锡克教在其首领的带领下多次与印度教发生冲突,并且还以“脱离印度教”的名义要求独立,针对这样分裂的行为英迪拉肯定是不会容忍,于是在1984年,英迪拉采取了对锡克教分裂的军事措施,围攻了锡克教的“圣地大本营”——阿姆利则金庙,杀死了近2000锡克教人,并且采取了一切打压和遣散锡克教的教徒。英迪拉的这次“灭教灭信仰”的运动,最终遭到了身边跟随了自己近十年的贴身警卫的枪杀。


对于英迪拉本人和印度绝大多数国民来说,她的死是为维护印度独立而献身。而对于杀死她的两个警卫来说,她的死是罪有应得,他们只是单纯为了信仰。一个立足于民族大义,另一个却是个人信仰,难道民族没了,信仰还会有吗?


小镇月明


甘地家族堪称印度版的“肯尼迪家族”,像受了诅咒一样,成员接二连三的遇刺或死于非命,很难活到终老。

印度独立后的70多年里,甘地家出了3位总理,统治印度长达40年,堪称印度第一家族。

这里要捋顺一下,本文主人公英迪拉·甘地跟搞“非暴力不合作”的那个圣雄甘地,其实没有血缘关系,这个被死亡追逐的家族全称是尼赫鲁-甘地家族。

对,这个尼赫鲁就是出任印度国大党主席和印度第一任总理的那位,他的妻子是个小众教派——拜火教信徒。这种跨信仰通婚,在印度教里会被定义为“贱民”(比最低的种姓首陀罗还低,属于等外品)。于是,为了解决新婚夫妻的种姓问题,“圣雄”甘地给了他们这个高贵的“婆罗门”姓氏——“甘地”。

英迪拉·甘地是尼赫鲁的独生女。印度社会很奇葩,整体的女性身份极低,但到了一定的阶级和政治环境下,性别倒是可以忽略不计,更讲究的是种姓和家族的政治、经济地位。

比如下图,第二位印度女国防部长,尼玛拉·西塔拉曼,就出身于高种姓的政治世家。那么第一位印度女国防部长是谁呢,她也是印度的第一位女总理,咱们的主人公——英迪拉·甘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两次出任国大党主席和印度总理。

当总理的甘地夫人(英迪拉结婚以后没有从夫姓,一直传承“甘地”这个神圣的姓氏)内政外交都很有一套,用力非常猛,她成功让东巴基斯坦“变成”了孟加拉国,把锡金国“变成”了锡金邦,让印度成了拥核国家,对内强制实行绝育计划等等。1984年10月31日,上午9时许,在政府大厦南区的总理办公区的走廊里,甘地夫人的贴身警卫萨特旺.辛格突然快步向前,手持冲锋枪向她疯狂射击。与此同时,另一名警卫手比恩特.辛格持左轮手枪冲到前边射击。其他警卫立即向凶手射击,将两人擒获,但为时已晚,胸部、腹部连中16弹的甘地夫人,于1时20分救治无效去世,享年67岁。


到这儿,大家是不是看出问题了,两个要取甘地夫人性命的警卫员,名字里面都有——“辛格”两字。这个名字是锡克教独有的,意思是雄狮,象征着虔诚、勇敢和牺牲精神,属于男性非常钟爱的名字,比如,印度前总理曼莫汉·辛格。

锡克教印度约占印度总人口的1.9%,主要集中在印度的旁遮普省。成年男子终身佩戴缠头,颜色一般还挺鲜艳。

锡克教信徒虽然人口不多,但在印度社会上层很有影响力,在商业和在军警中的比例远非常高。而且,锡克人尚武,饶勇善战,对上级极度忠诚,在殖民时期的军队特别受欢迎,还经常担任英国权贵们的侍从、保镖等等,因此,几个世纪以来,在海外的印度人中,锡克人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搞得外国人觉得印度男人都带大头巾叫“辛格”。比如,咱们管印度人叫“红头阿三”,就源于锡克教的印度巡捕都喜欢裹红色头巾。

(英国皇家卫队中的锡克族士兵)

在审讯过程中,两枚锡克警卫非常淡定,理由很简单——枪杀她是为了正义,为了锡克族,因为,甘地夫人对锡克族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表面上看,这话还真有道理。但要说起源头来,还得从37年前讲起。

1947年,根据印巴分治方案,旁遮普地区被一分为二,五分之四归巴基斯坦,五分之一归印度。一时间,大乱,引起了血腥的民族屠杀,把当时还没完全撤走的英国军队都吓傻了眼。好不容易稳定后,到了上世纪70、80年代,旁遮普邦的锡克教激进分子又想搞独立。

甘地夫人的“铁娘子”称号可不是吹的,想在她眼皮子底下搞独立,难度极大。甘地夫人对有想法的锡克族,采取了拉拢一支打击一支的办法,想让他们搞内讧,然后坐收渔人之利。然而,激进派阿卡利党头领贾奈尔·辛格不吃她那一套,不停地搞事情,高呼要建立“卡里斯坦国”。

对此,甘地夫人先是好言相劝,摆事实讲道理。但是死硬的贾奈尔·辛格充耳不闻,她只能去上硬的,然而,政府军一来,激进派武装就开始往旁遮普邦的阿姆利则市的金庙里跑(金庙更像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城堡)。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阿姆利则市对锡克族来说,相当于穆斯林心目中的耶路撒冷,而金庙则更是他们精神支柱。就这么僵持了一段时间,激进派一点妥协的意思都没有,甘地夫人一时间非常下不来台。于是,铁娘子开始亮了大招,放弃父亲尼赫鲁曾经的叮嘱“千万不要进攻金庙”,执行了“蓝星行动”。

1984年6月,印度政府军一举攻陷了金庙,造成了锡克族叛军的大量死亡,叛军的精神领袖也被打死了。此时,某些印度教徒开始趁火打劫,这导致,一些没有参与过叛乱的普通锡克民众,也成了报复对象。

这回,锡克人怒了,一下子点燃了战斗精神。一时间,甘地夫人收到了众多来自锡克人的死亡威胁。

此时,很多人劝说甘地夫人,要防范于未然,将锡克族的警卫员们都换掉。

然而,甘地夫人认为,锡克人最突出的优点就是效忠,这些锡克警卫员们忠心耿耿的跟随自己十多年,早就是“自己人儿”了。她说:“这个时候,他们更需要抚慰。此时如果砸了他们的饭碗,他们会很伤心的,而我也会更危险。”

结果,甘地夫人用生命证明了自己判断的失误。

然而,事儿还没完,让这两位行刺的“辛格”想不到的是,他们的报复行为给自己的民族招来了血腥报复和大规模仇杀活动。毕竟,锡克民族人口比例太低,绝对多数的印度人是甘地夫人的“铁粉”。

在整整四天时间,暴徒在城市里游荡,带着刀枪和一桶桶的煤油,焚烧锡克人的住宅和商店,死亡数目估计在三千到一万之间。然而所有人都看的清清楚楚,政府在平息暴乱方面显得很松懈,甚至说得上是在姑息。
(1984年印度种族动乱现场)

有资料披露,国大党的某些成员还为行动提了供煤油,和各种器械,还有国大党官员故意亮出锡克家庭的地址清单,帮助他们有组织地实施袭击。警察非但没有采取行动来遏止印度教暴徒,还进一步散布谣言,煽动他们,说锡克人正企图秘密推翻国家。医院拒绝治疗锡克教徒受害者,警察局也拒绝为针对锡克教徒的犯罪立案。这么折腾了一轮,锡克激进派彻底跨了,从此,再也没有自立门户的胆量了。

宗教的本意是劝人向善的指引和启发,为何到了人们手中,往往成了暴乱、战争和互相仇杀的理由?

还有,针对这次对暴乱,为什么政府如此的不作为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此时,代表政府行为的临时总理就是甘地夫人的儿子——拉吉夫·甘地。

拉吉夫·甘地在妈妈甘地夫人去世的当晚,宣誓就职成为总理。当然,他也没得善终。1991年的一次集会活动中,斯里兰卡“猛虎组织”的一名女性恐怖分子,在对拉吉夫·甘地行“摸足礼”的一刹那,以自杀式袭击的形式,送他提前见了“湿婆大神”。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说起印度,第一个跃入脑海的词汇就是红头阿三。这个专有名词是上海人民贡献的。

当时在上海英租界经常有印度军警巡逻守卫,他们通常带着红色的头巾,他们为了显示自己高人一等,开口闭口就是发音古怪的硬核英语——英国人也听不懂的印度英语,:“阿三,阿三”(这是印度特色的发音的I say,I say,也有一种说法是阿sir ),上海人民什么没见过,压根看不起这种狗仗人势的亡国奴,于是乎“红头阿三”这个很传神的绰号应运而生。   



其实红头这个事情,绝大多数印度人表示不背这个锅,在印度只有锡克教徒才会戴红色的头巾。他们在印度人中的比例只占了2%。   

然而就这区区百分之二的人却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两个极端的锡克教徒暗杀了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   

这位甘地夫人,可是赫赫有名的印度政治家族尼赫鲁家族的二代成员。她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她的执政风格非常强硬,甚至比许多男性政治家更硬,然而这位政治强人,唯一一次心软,没想到竟然丧送了自己的生命。



  印度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宗教问题始终是印度领导人要面对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锡克教徒要求从印度政府中独立建国,否则就会战斗不止。这种赤裸裸的分裂国家的行为,毫无疑问,遭到了总理的拒绝。既然谈判桌上无法解决问题,那就战场上见。锡克教徒们面对印度政府军节节败退,这些民族分裂主义者最后淘到了金庙。

他们以这个锡克教圣地作为最后的堡垒,他们以为这位东方的铁娘子会投鼠忌器,不敢放手进攻金庙。   



然而,他们太低估了铁娘子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1984年6月3日,甘地下令印度陆军,进攻锡克教金庙。经过两天一夜的激烈战斗,印度政府军完全控制了金庙,民族分裂分子,被击毙492人,1400多人被捕。   

从如此果断的处置锡克教分裂国家的行动,可以看出,英吉拉甘地,拥有不俗的政治智慧,不乏作为一个成熟政治家的果敢,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在一个问题上,却犯了妇人之仁。   

考虑到锡克教徒肯定对女总理怀恨在心,印度当局曾经将总理府内的所有锡克教徒全部遣散,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事,英迪拉甘地竟然把他们全部招了回来。她的行为企图平息教徒心中的怒火,然而,她太高估了自己的分量,他的行为压根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反而使得那些有心人有了机会。   

在英迪拉甘地的卫队中就有不少这样的极端分子。1984年10月31日这一天的早晨,两个锡克教的保镖,开始了针对英迪拉甘地的报复行动。两头“狮子”(在当地语言中辛格就是狮子的意思,这两名杀手都叫辛格)向自己的雇主——一个手无寸铁的妇女,端起了冲锋枪。   

真正的勇士,真正的雄狮应该是在战场上表现,通过无畏的搏杀来展现自己的勇敢,战场上打不赢,通过暗杀这样的下三滥手段,这绝不是勇武的表现,这不是真正的雄狮,他们的行为真是为“辛格”这个名字抹黑。


历来现实


“我一生人都用来为人民服务。即使我死了,我相信、我每一滴血都会用来哺育印度,让她变得更加强大。”———英迪拉·甘地

英迪拉·甘地是印度第一位女总理,印度第三任总理,世界第二位女总理。她曾担任两届印度总理。


1917年11月19日,她出生在印度北方安拉阿巴德。她的家族显赫高贵,她的父亲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联手英雄甘地,为了印度的民族独立长期奋斗,成为印度第一任总理。

(尼赫鲁和英雄甘地)

英迪拉从小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她的性格刚硬

从英迪拉·甘地刚记事时起,只记得父亲被抓到监狱,然后放出来,再被抓捕,然后再放出来,如此反反复复,尽管她从小就缺少父爱,但是父亲坚毅的性格已对她形成了潜移默化。英迪拉12岁时就当“领导”了,她创立“猴子队”组织一帮少年,为国大党担任参加游行集会、散发宣传品等工作。机灵聪明的她还帮助她父亲进行地下活动,在警察的眼皮底下,秘密传送重要文件。



(英迪拉和英雄甘地)

幼小的时候她就看到体弱的母亲被病痛折磨的死去活来,但母亲与病痛抗争着,从不放弃。在英迪拉19岁时,她的母亲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与死神拼搏着,无奈撒手人寰。这样的家庭环境让英迪拉的性格变的坚强、独立、刚毅。

19岁的英迪拉出落的美丽动人,魅力无限。著名意大利记者法拉奇对英迪拉有以下的描写:

“她的相貌很动人,她有一对淡啡色而又略带哀伤的美丽眼睛,脸上总是挂著一丝奇妙、高深莫测却又能引起人们好奇的微笑。”

英迪拉的婚姻

19岁的她在旅居欧洲和英国的时候遇到了令她心动的“黑胖”——印度小伙费罗兹·甘地,但实际上,费罗兹·甘地与圣雄甘地没有一丁点的血亲关系,只是他们姓氏的发音很像。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海军军官家庭,并非纯正的印度教徒,而是拜火教徒。那小伙风趣幽默常常逗的英迪拉开怀大笑,他天不怕,地不怕,和安迪拉同样的胆大刚强,这性格深深吸引了安迪拉。他们在1942年走向了婚姻的殿堂,英迪拉随夫姓,改名为英迪拉·甘地。

(英迪拉和她的丈夫)

英迪拉涉足政治羽翼初丰

印度独立后,英迪拉的父亲成为印度的第一任总理,英迪拉·甘地成为她父亲最得力的助手。开始涉足政坛陪伴父亲去各个国家访问,例如美、中、苏、法等,参加各种国际会议,接待了许多的国家元首和知名人士。增长了政治履历,扩大了胸襟与格局。


(英迪拉和刘少奇)

1964年她的父亲去世后,印度南方爆发了反印度语骚动,英迪拉勇敢前往亲自处理。

英迪拉当选

1966年夏斯特里去世,英迪拉成功当选为印度第三任总理。上任后她很快就表现出雷厉风行和果断办事风格。其领导印度的政治方针相当硬朗、立场坚定,“ 英迪拉·甘地就任头一年政绩斐然。”经济取得很大发展,党内外对她表现出的政治才华都很震惊。她在军事上两次打赢印巴战争,促成孟加拉国的独立,实验成功原子弹,印度一跃成为第六个核国家。改革资助农业发展,使印度有粮食短缺国变为粮食出口国。她被后人称为“印度铁娘子”“印度国母”。


紧急状态政策后,下台

在她统治的1975——1977年,她的权威统治被人指出搞独裁,因她在经济方面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贫穷,老百姓处境恶化,不满。在政治上铁腕排除异己,不少政治人士被捕入狱,数千万人被杀。大街小巷贴满她的肖像,上面写着“英迪拉就是印度,印度就是英迪拉”。她推行强制绝育的政策,据BBC报道,自印度人口控制计划1970年代开始以来,有无数的育龄男女死于节育手术事故。在2009年到2012年期间,有700人因为手术拙劣事故而死亡。356人在手术之后有并发症。高压集权,党内分裂,矛盾加剧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她在1977年的大选中,落选。

再次上位的安迪拉

英迪拉落选后,她的长期政敌德赛则成功登上总理宝座,并下令逮捕了英迪拉与其子桑贾伊,长期的被捕和审讯,并没有让她屈服。反而令她在公众建立了一个被政府迫害的无助女人的形象,帮助了她的政治重生。她多次发表公开讲话为自己所犯的错误道歉。1979年英迪拉再次当选总理。
由于上一次的落选,她上台后,她对要职官员削权,清除,旁遮普邦权力削弱严重,引起强烈不满和抵抗。她留下一些像太监一样的唯唯诺诺的人充数。她把党政大权完全集中在自己手里,此时印度国内局势动荡不安。

英迪拉遇刺

印度100多个民族,信仰种类繁多。

在英迪拉统治时期锡克教徒人员众多,影响较大,他们也是印度人。他们的信奉虔诚,内部非常团结,建有著名锡克教庙宇金庙。锡克教教徒与印度教徒不断的发生冲突,当有政府镇压,他们就会躲进金庙,政府尊重他们的信仰,不再攻击,他们就会安然无恙。英迪拉时,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多次冲突,占全国大多数人口的印度教徒寻求政府的保护。大选在即,英迪拉党派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拉选票求连任,1984年6月3日,英迪拉下令,政府出动了20万军队进入旁遮普邦,3000多人因此死亡,约30万人无家可归。她的这一决定,给整个印度带来灾难,也把自己推向了死亡。


在1984年6月3日,英迪拉军方又制定了“蓝星”行动计划,英迪拉下令印度陆军,配有坦克和装甲车的10万大军包围了金庙。躲在金庙里的锡克教教徒,选择以殉道抵抗。他们最终迎来了炮火的洗礼,他们的圣地金庙被异教徒占领。

这次事件中有646人死亡,4712人被拘捕。大都是锡克教徒。这些锡克教徒认为,这是英迪拉对圣地的亵渎以及对锡克人的屠杀,所有锡克教徒内心受到伤害,摧毁了他们信仰的传统。他们怒火中烧,一些锡克极端分子便扬言要杀死英迪拉报复。

同时,英迪拉身边的安全顾问考虑到安迪拉的安全,就奉劝她,把身边所有信锡克教的人全部遣散,英迪拉考虑到如果这样做,会加剧印度教和锡克教的矛盾,所以决定继续留用他们。


英迪拉身边的锡克教徒其中就有,近10年来对她忠心耿耿的卫队副队长:本特·辛格。而本特·辛格和他的亲朋族人都是信奉锡克教的,他的这些亲人在他面前泣不成声,金庙事件导致他们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这激起了本特·辛格内心的愤怒,他为了教义发誓刺杀英迪拉。他找到另一个锡克教徒,英迪拉的贴身卫士萨特万特·辛格,两人密谋刺杀计划。

1984年10月31日,英迪拉正在政府大厦的私人花园散步,她的锡克教警卫突然冲上来,疯狂地朝她开枪扫射,英迪拉倒地身亡,享年67岁。其中一名被枪杀,另一名被关到提哈监狱,之后被绞死。

英迪拉遇刺身亡的消息传出后,全国掀起了反锡克教徒的暴动,不少锡克教徒在这场暴动中被杀死或无家可归,一些医院也拒绝救治他们。英迪拉于1984年11月3日下葬,结束了她对印度长达16年的统治,风云人物“印度之母”就这样走了。

英迪拉遇刺后,她精心培养的儿子拉吉夫·甘地担任了印度总理,1991年英迪拉的这个儿子在发表演讲时,下面人头攒动,有人向他献上鲜花,戴上花环,其中有个献花的妇女就是个人肉炸弹,瞬间发生爆炸,周围肢体乱飞,拉吉夫·甘地被炸碎,只留下一双鞋子。



民族和宗教问题是个重大的问题。英迪拉下令攻击金庙这步棋走的大错。


小姐姐讲史


英迪拉·甘地,出身印度最为显赫的尼赫鲁家族,父亲是印度独立后,首任总理尼赫鲁的女儿。她曾担任过印度两届总理。


英迪拉是印度极有争议的政治人物。她执政期间,印度的工业和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推行“白色革命”,向学校提供牛奶,有效地解决了儿童营养不良问题。在她的大力推动下,印度成为了第六个拥核国家。

而另一方面,她背弃了民主,实行独裁统治,并蓄意培养儿子成为接班人。她的做法加剧了阶层矛盾,引发了印度社会动荡。

英迪拉作风果断、手段强硬,被誉为“印度铁娘子”。也正因为她强力镇压锡克族武装,而成为锡克族公敌,最终导致被刺身亡。


蓝星行动

上个世纪70、80年代,印度北部的锡克族教徒和印度教徒冲突不断,而英迪拉政府没有有限解决这一矛盾。

1983年,锡克族武装占据锡克教圣地——金庙,并号召锡克教徒武装抵抗印度教的统治,甚至喊出了独立的口号。这严重影响了印度的社会稳定,在多次沟通无果的情况下,英迪拉决定采取“蓝星行动”,武力镇压叛乱。

经过10天的战斗,印度军队平定了叛乱,并击杀了锡克族领袖宾德兰瓦勒,同时造成了数千名锡克教徒的伤亡。

印度军队的暴行,激怒了全国的锡克教徒,并引起多起骚乱。而英迪拉也由此成为了锡克族的公敌。


英迪拉被杀

蓝盾行动后,英迪拉的卫队锡克族卫兵被大部撤换,只保留了跟随英迪拉多年,并深得信任的本特·辛格和萨特万特。

1984年10月31日早上,英迪拉从住所准备前往总理办公室,接受英国记者采访。路途中,本特突然冲到英迪拉面前,用枪指向他曾经最敬爱的总理。

英迪拉非常吃惊看着本特说:“你这不是发疯了吗?”但没等英迪拉闪避,本特就向总理连开5枪,随后萨特万特也用自动步枪对准了英迪拉,像发了疯似的射击了25发子弹。

其他卫兵反应过来后,当场击毙了本特·辛格,萨特万特受重伤后被擒获。而英迪拉被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



花木童说史


当我看到这个名字时,我想大部分人首先的反应是甘地,那个饿死的甘地,后来再看铁娘子又是被开枪打死的,甘地的女儿?当我查阅资料后,发现这个女人和甘地的唯一联系是都是印度人。都怪自己对印度的历史太过不了解了,以后还得要好好学习,负责的码出接近于真实历史的文章。


言归正传,英迪拉·甘地出生于印度北方的一个望族,一出生取名英迪拉在印度语言里是“吉祥女神”的意思,父亲说这个女孩胜过1000个男子。作为名门之后的英迪拉比印度其他女孩幸运的多,他们家族是亲英派,她求学便是在英国牛津大学索默维尔女子学院,攻读政治、行政和社会管理学等学科。在读书过程中认识了以后的丈夫印度青年费罗兹·甘地(出嫁跟随丈夫姓),而且他俩是打破门第关系结婚的,丈夫的出身并不好,婚后不久,这对夫妻就因为参加抗英运动而被捕。

1967年,英迪拉甘地成为印度第一位总理,他在执政期间解决了印度的粮食问题和牛奶供应。在外交上她偏向苏联又在其他大国之间维持平衡的外交关系,为什么叫她铁娘子呢?在不了解的民众看来她是一个冷酷且沉默寡言的“铁娘子”,我想身为总理或许外表必须给人有点震慑作用吧?但她在生活中没有总理的架子,对家里的仆人分外亲切。只有在外交会议上,对于不同国家英迪拉表现出她捍卫印度利益的不同态度。


为什么会被贴身警卫枪杀?事情要从1984年发生的“金庙事件”说起。1982年起,锡克教要求高度自治,这与其他印度教发生冲突,印度是个多宗教的国家,所以如果有一个宗教要占地为王,其他宗教肯定是不高兴的。锡克教以阿卡利党领袖宾德拉瓦尔为首的一批激进分子在金庙设立总部,同政府军展开枪战,引发了印度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流血政治事件。

1983年10月,英迪拉·甘地总理宣布解散旁遮普邦政府,实行总理治理,并调大批警察进驻该邦。1984年锡克教所在的旁遮普素拒绝将粮食外运,旁遮普素是印度的粮仓,正逢英迪拉新一期大选,如果英迪拉想要胜出就得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当初是她拒绝锡克教自治的。而这一次谈判,锡克教提出:“除非印度政府同意锡克人独立,建立卡利斯坦国,否则战斗永不停止。”而英迪拉这一次也并不妥协,开始武力解决,武装坦克开进了旁遮普素。经过两天一夜的战斗,政府军完全控制了金庙,576人在冲突中丧生(政府军84人,锡克教徒492人),348人受伤,1417人被捕。


但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结束,锡克教人对英迪拉怀恨在心,认为她诋毁了他们的“神”锡克极端分子就扬言要"讨还血债",杀死英-甘地报仇雪恨。在攻打金庙事件后,当锡克极端分子发出报复恐吓时,总理府的安全部门曾将府内的锡克教人全部遣散,但是被英迪拉召回了,英迪拉无疑是在为自己的死埋下定时炸弹。也许她这样做是以自己来做祭祀品,如果自己的死能平息锡克教人的怒火,她愿意像圣雄甘地那样牺牲自己。1984年10月31日英迪拉总理被自己的贴身警卫强杀。

英迪拉·甘地去世数小时后,她的长子拉吉夫·甘地被任命为新总理。在1991年5月21日在印度南部坦米尔那都省的一次竞选集会上拉票。被一名伪装成献花的女性(身上已经点燃了炸药)同归于尽。金庙事件无疑是甘地家族的诅咒,我想英迪拉是想到过的,最后还是走上了符合她姓氏的壮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