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铁娘子”英迪拉·甘地,为何会被自己的贴身警卫开枪打死?

samyasa


自从印度从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下独立出来后其命运就与一个家族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尼赫鲁·甘地家族:从印度的开国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到他的女儿英迪拉·甘地,再到拉吉夫·甘地、拉胡尔·甘地,这个家族的神奇故事一直在印度续写。细心的朋友也行发现了:尼赫鲁和他的女儿并不是一个姓氏。印度人的姓名和我们不一样——是名在前姓在后,那么为什么尼赫鲁的女儿姓甘地,而英迪拉的后代又一支延续着“甘地”这个姓氏呢?这其实都是印度的种姓制闹的:尼赫鲁只有一个独生女英迪拉,然而英迪拉的母亲是一名拜火教的教徒,印度教的种姓制规定像这种与异教徒通婚生育的后代将永远是贱民,也不得继承祖先的姓氏,于是和尼赫鲁一同为印度独立事业奋斗的“圣雄”甘地把自己的姓氏给了英迪拉。也就是说如今活跃在印度政坛的甘地家族其实在血缘上并非“圣雄”甘地,而是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的后代,因此一般称其为尼赫鲁·甘地家族。作为继这个家族在政治上第二代传人的英迪拉·甘地在其家族历史上乃至整个印度历史上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印度总理的职务并非世袭的,英迪拉·甘地以及后来的拉吉夫·甘地都是通过民主选举程序成为总理的,当然不能否认尼赫鲁·甘地家族在印度政坛长期积累的人脉关系以及其他政治资源为他们的从政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英迪拉·甘地从小就接受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在日内瓦、巴黎、伦敦都留下了她求学的足迹。丰富的国际教育背景使她从小就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回国后她又接受了系统的印度传统教育,从而增加了对印度本国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的了解,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尼赫鲁本人也会对英迪拉·甘地进行言传身教。母亲去世后英迪拉·甘地就扮演起了家庭女主人的角色,在这一过程中她和父亲一同出席各种政治活动和社交应酬,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同时对政治事务也逐渐有了越来越清晰的独到认识。1964年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去世,前任内阁成员夏斯特里出任新总理。夏斯特里出身于贱民阶层,这使他在种姓制思维根深蒂固的印度深感自卑,同时他也深知如果没尼赫鲁当年的提拔知遇之恩,那么出身于贱民阶层的自己是无论如何不会身居高位的。出于对尼赫鲁的回报:他特意在自己的内阁班子中为英迪拉·甘地留了一个位子——宣传与广播部长。1965年1月马德拉斯邦因为印度政府要将印度语定为官方语言一事与印度中央政府发生冲突,作为印度主体民族的印度斯坦族只占印度总人口的30%左右,南方各邦普遍并不以印度语为官方语言,因此南方各邦担心以印度语作为官方语言会破坏他们的传统文化。最终英迪拉·甘地出面说服马德拉斯邦停止与中央政府的对抗,尽管这件事帮身为总理的夏斯特里解了燃眉之急,然而与此同时夏斯特里也从中看到了英迪拉·甘地的活动能力,这不由得使他担心英迪拉·甘地最终会图谋自己的总理宝座。同年8月英迪拉·甘地在克什米尔休假期间正巧遇到巴基斯坦武装人员的进攻,于是她当机立断进入当地驻军的指挥部指挥战争,最终她指挥的这场战斗以印度的胜利告终。英迪拉·甘地作为开国总理的独生女在印度政坛拥有丰富的政治资源,如今又得到军方的拥护,这令夏斯特里更加忌惮她了。

很快针对英迪拉·甘地的一系列打压排挤行动接踵而至,英迪拉·甘地感觉自己在内阁中工作得并不如意,以致于她一度想要外放到国外担任外交官,然而1966年印度政局发生突变:总理夏斯特里病逝。夏斯特里死后内务部长南达、国防部长恰范等人随即对印度总理一职展开角逐,然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最终几方政治势力博弈的结果却是之前一直在内阁中处于边缘化的英迪拉·甘地凭借自己长期积累的威望和人脉成功登上总理宝座。英迪拉·甘地上台后首先要解决的迫切问题是饥荒问题:1965~1967年连续三年印度出现三次大旱,导致印度全境出现大规模的饥荒。英迪拉·甘地就任总理后将仅有的库存粮食运往喀拉拉邦和西孟加拉邦等受灾严重地区,1966年4月英迪拉·甘地访美期间争取到了350万吨小麦的援助,从而使印度得以顺利渡过了独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饥荒。英迪拉·甘地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立足于解决现实的饥荒问题,同时她也开始思考如何减少印度对国际粮食市场的依赖,从而在根源上避免印度再次陷入粮食危机。英迪拉·甘地的粮食政策其实在相当程度上是延续自夏斯特里时代的绿色革命,只不过在她执掌印度的16年里绿色革命日益走上正轨:引进高产良种,加强水利、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方面的投资。政府扩大农业信贷、吸收外国农业贷款,对农业投入给予财政补贴。成立国营粮食公司,实行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加强农业科研和农业教育,选择一些雨量充足、水利设施较好的地区重点推行一揽子农业现代化技术。英迪拉·甘地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提高了印度粮食的自给率,减少了对国际市场的依赖。

困扰英迪拉·甘地的并非只有粮食问题,还有严峻的民族宗教问题:历史上印度次大陆人种杂乱、民族众多、语言各异:先是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征服了当地土生土长的达罗毗荼人,后来信仰伊斯兰教的突厥-蒙古人又征服了雅利安人,再后来大英帝国又在这块土地上建立起殖民统治。至今印度卢比上还印着二十多种官方承认的各地区语言,这其中包括梵语、巴利语、孟加拉语、泰米尔语等等。在孟买以南的农村地区基本生活的都是印度次大陆的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而作为印度主体民族的印度斯坦族其实是雅利安人的后裔(他们占印度总人口的46.3%左右),南部居民几乎都不会使用印度斯坦族的印地语。和印度的语言体系一样复杂的是印度的宗教体系:印度人口的82%左右信奉印度教,12%左右信奉伊斯兰教。此外还有基督教徒占人口的2.32%;锡克教徒占1 .99%;佛教徒占0.77%;耆那教徒占0.41%,其他宗教如拜火教、犹太教的信仰者约占0.43% 。印度国内复杂的民族、语言、宗教体系加上种姓制和贫富分化导致的巨大国内矛盾使印度其实一直潜伏着分裂解体的危险种子。印度在立国之初确立的官方语言有14种,但讲旁遮普语的锡克族人却没建立自己的邦政府。印度独立后锡克族人成立了一个阿卡利党。该党主张锡克族人应当建立自治的邦政府,但要以合法的手段进行。与之相对应的是锡克教中有一个极端分子宾德兰瓦勒认为锡克族聚居地区应该独立。尼赫鲁和夏斯特里两代印度政府由于担心锡克族会从印度独立,因此一直对建立锡克邦一事犹豫不决,直到英迪拉·甘地上台后的1966年印度政府才将原来的旁遮普邦一分为三,建立了锡克族人自己的邦政府。

1967年英迪拉·甘地所在的国大党在大选中失去了自印度独立以来20年的一党独大地位,不得不通过与其他政党联合组阁的形式才得以继续执政。英迪拉·甘地认为:这次国大党竞选失利的根源在于印度独立20年来广大中下层民众的利益未能得到保护,从而使执政的国大党失去了民心。到了1971年的大选之时形势对国大党而言更为严峻——英迪拉·甘地几乎完全是依靠个人魅力使国大党赢得竞选,然而她知道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于是英迪拉·甘地开始展开一场全方位的改革:印度政府接管了钢铁、冶金等具有战略意义的行业,大型银行也开始国有化。在实现对大型银行的控制后印度政府开始给予中小企业和农民以低息乃至免息贷款。1971年11月21日印度出兵东巴基斯坦,12月16日攻占东巴基斯坦达卡,1972年1月东巴基斯坦在印度的扶植下从巴基斯坦独立出来成为孟加拉人民共和国。1974年印度成功在拉贾斯坦邦的博克拉进行了代号为“微笑的佛祖”的核试验,使印度成为继美、苏、英、法、中之后全世界第六个有核国家。同时一场名为“白色革命”的运动开始与“绿色革命”并行不悖——所谓白色革命是指通过向学童提供牛奶解决印度儿童面临的营养不良问题。当今天全世界都在羡慕印度的低价仿制药时恐怕很难想象上世纪60年代的印度曾因高药价而闻名世界。需要注意的是:当时印度老百姓看病的钱主要进了外国资本家的腰包,而印度本国的制药企业基本无利可图。上世纪70年代时任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为实现让普通百姓看得起病和促进本国制药行业发展这两项基本目标主持了对《专利法》的修订:对食品、药品只授予工艺专利,不授予产品专利,这意味着印度放弃了对药品化合物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上的宽松使得本国企业能够获得大量仿制药生产许可,从而为印度仿制药提供了快速扩张的空间。在印度药品专利保护自此被废除,低价格成为了印度制药行业的主旋律。1981年英迪拉·甘地在世卫组织日内瓦会议上公开向全世界宣告:“富裕社会认为花费巨额资金去研发新药和生产工艺以减缓病痛和延长寿命是理所当然的。在此过程中制药业成为了一个强大的产业。然而我认为在一个良好秩序的世界中医药发现是应该没有专利的,不应该从人的生与死之间谋取暴利。”英迪拉·甘地执政时期在内政上致力于改善民生,在外交上通过肢解战略对手巴基斯坦确立了在南亚次大陆的地缘优势。

按说英迪拉·甘地如此以民生为重,理应得到了印度的民众的拥护才对,事实上也确实有相当部分的印度民众是拥护她的,然而英迪拉·甘地的施政同样也饱受另一部分人的猛烈抨击:首先在英迪拉·甘地激进的国有化政策下利益受损的大地产商和工业资本家自然是对其不满,而与此同时在广大的中下层民众中也渐渐出现了对她的不满声音——英迪拉·甘地的激进国有化政策尽管在分配制度上使广大中下层民众受益,但在这一过程中往往片面强调分配制度的公平而忽视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印度的失业率并没得到控制。印度政府曾与马鲁迪公司签订合约授权他们去生产首批本地生产的车辆,但这家公司一辆车也没能生产出来。在70年代的激进国有化政策中印度政府盲目将一些扭亏无望的病态企业国有化,结果使国家财政背负了沉重的负担。进入8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批评英迪拉·甘地的经济政策,而英迪拉·甘地处理反对意见的方式极为简单粗暴——她甚至利用国家权力直接把反对派人士投入监狱,越来越多的反对者开始称她为独裁者、女暴君。与此同时印度政府的贪腐问题有增无减,甚至连英迪拉·甘地本人也被指责在大选中存在舞弊现象。就是这位一向以重视民生著称的女总理在推行自己的政策时却是充满血腥的:在清除德里的贫民窟时印度军警迫使数十万计的人民流离失所,在此过程中有数千人被杀。英迪拉·甘地或许是真想让她的人民摆脱贫困,可只要是她认定对此目的有利的措施就会不顾一切去执行,任何挡在她面前的人都会被无情的打击乃至从肉体上直接消灭,结果她所谓的民生改革最终反而伤害到了人民。

一时间各种反对英迪拉·甘地的声音此起彼伏,而这其中政治角逐再次与教派矛盾纠缠在一起:1966年正是英迪拉·甘地的努力使锡克人得以建立自己的自治邦,然而以宾德兰瓦勒为首的主张独立的分离主义势力并未就此消停下去,进入80年代后他们反而更加活跃起来并与印度的其他反对势力一同对英迪拉·甘地的权力发起挑战。1984年英迪拉派出20万大军发起了对锡克人的战争。这场战争导致了3000多人死亡,几十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到了1984年6月英迪拉·甘地甚至准备彻底摧毁希克族锡克人的精神和灵魂,于是她下令10万大军包围了象征着锡克教文明的金庙并这一锡克教圣地进行炮轰,这无疑极大伤害了锡克人的民族宗教感情。事发后印度政府的安保部门要求立刻清查印度政府和军队中锡克人,尤其是在保护总理和政府部长等高官要员的卫队中必须将锡克人清除出去,然而英迪拉·甘地出于营造民族团结的需要拒绝了这一提议,因此英迪拉·甘地的卫队中仍存在一定数量的锡克人。从事情后来的演变过程看来:正是英迪拉·甘地的政治权谋导致她死于非命——1984年10月31日英迪拉·甘地从总理府的卧室走出来准备会见英国记者,结果遭到自己的两名锡克教警卫的射击,成为继甘地之后又一位死于教派仇杀的印度领导人。英迪拉·甘地的小儿子桑贾伊·甘地早在母亲去世前就死于飞机失事,英迪拉·甘地死后她的长子拉吉夫·甘地成为了印度的新总理,然而7年后这位尼赫鲁·甘地家族的第三代传人被泰米尔猛虎组织刺杀身亡。拉吉夫·甘地死后他的遗孀索尼娅·甘地本来有望成为印度总理,然而由于她是出生于意大利都灵的天主教徒,因此遭到了印度教保守势力的反对。尽管索尼娅·甘地最终宣布退出印度总理竞选,然而在2004年5月拉吉夫·甘地和索尼娅·甘地之子拉胡尔·甘地当选国会议员,看来尼赫鲁·甘地家族在印度的传奇还并没终结。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1984年10月31日,印度铁娘子英迪拉 甘地匆匆的赶往总理府,最忠实的保镖本特 辛格依旧跟在她的身后。英迪拉万万没有想到这是她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凶手竟是她最信任的人。

英迪拉刚刚走过一个转角,但转交遇到的不是爱,而是总理府警卫萨特万特 辛格黑洞洞的冲锋枪枪口。站在英迪拉背后的本特 辛格拔出手枪,连续对她开了5枪。萨特万特也举起冲锋枪对英迪拉扫射,发射了25发子弹。



子弹击中了英迪拉的心脏,当场毙命。这两名刺客把枪扔下,对于自己的同事们说到:我们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你们该履行你们的义务了。这时英迪拉的卫兵们才反应过来,连忙举枪对他们两个人进行射击。

7年后,英迪拉的儿子拉吉夫也在担任总理时被刺杀身亡。只不过拉吉夫是被自己扶持的人刺杀了,斯里兰卡的泰米尔猛虎组织派人用人肉炸弹和拉吉夫同归于尽。



英迪拉身边跟随自己多年忠心耿耿的卫士,为什么会刺杀她呢?

这就涉及到一个稍显有点复杂的问题,那就是印度国内的教派对立。刺杀英迪拉的两个卫兵就是锡克族人,英迪拉是印度开国元勋尼赫鲁的女儿,出身于高贵的婆罗门家族,她信的是印度教。

锡克族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宗教,是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结合的产物。他们为了对抗莫卧儿王朝的压迫,就演变成了一个半军事化组织。这个种族最大的特点就是勤劳勇敢、骁勇善战。锡克族所有男人的名字后边都加上了辛格,也就是狮子的意思。



锡克族人的这个特点让英国人非常喜欢,英国统治印度的时候,军队中有1/4都是锡克族人。就是在现在的印度军队中,也有15%左右的是锡克族人。上世纪流行于上海的红头阿三大部分都是锡克族人。

锡克族人和传统的印度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们居住的旁遮普省没有一个乞丐,而印度教的地区遍地都是乞丐。没有能力生存和伤残锡克族人都会受到同族人的照顾,不至于流落江湖。



印度独立后,锡克族人成立了一个阿卡利党。领袖叫隆格瓦尔,他主张锡克族人应当在当地实行自治,但要以合法的手段进行。这个政党赢得了大多数锡克族人的支持,但引起了英迪拉的警惕。

锡克教中有一个极端分子宾德兰瓦勒,他认为锡克教应该独立,成立一个卡利斯坦国。但这个疯狂的想法在锡克族人中并不是主流,英迪拉决定扶持他们,让他们挑战阿克利党。最终造成族群分裂,这样就不会对英迪拉的上台执政构成威胁。



在英迪拉的扶持下,宾德兰瓦勒迅速崛起,成为锡克族的领袖人物。他在阿姆利则城的金庙建立了自己的指挥部,他决心用武力来实现族人的独立和自治。

锡克族人比较激烈的独立运动,迅速在国内引发了不少血案。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共引发了1200多起暴力事件,造成了上万人的伤亡。锡克族人居住的旁遮普省还是变得非常混乱,这引起了印度教徒的强烈不满。



英迪拉如果想上台执政,必须赢得占据国内人口70%的印度教徒的支持。1984年,英迪拉派出20万大军,发起了对旁遮普省的战争。这一场战争导致了3000多人的死亡,几十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到了1984年6月,英迪拉甚至准备彻底摧毁希克族人的精神和灵魂。10万大军包围了象征着锡克教文明的金庙,并最终用武力占领了这一地区。


金庙在锡克族人心目中的地位就类似于伊斯兰教人心中的圣地麦加,也相当于基督教文明中的耶路撒冷,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英迪拉的冒险,表面上取得了成功,实际上却为她的死埋下了伏笔。

锡克族人向来就有高傲、倔强清高的特点,他们非常团结,尤其是在面对外族压迫的时候。这个特点和中华民族则是非常相似的地方,这一场战争引发了锡克族人的怒火。



遭到重创的锡克族人向英迪拉发出了死亡威胁,表示一定要让她血债血偿。这让印度政府的安全管理部门感受到了巨大压力,他们开始对在政府部门工作的锡克族人进行清理。

前边讲过了锡克族人在印度的军警中占有非常高的比例,在英迪拉的卫队中就有不少锡克族人。政府官员建议更换英迪拉身边所有负责保安的锡克族军警,这一计划原则上被英迪拉接受。

但出自于政治方面的影响考虑,为了大选能够争取更多人的支持,英迪拉还是保留了几个锡克族卫兵。其中之一就是跟随她将近10年的卫队长本特 辛格,英迪拉认为这是自己的铁杆,绝对不会背叛她。


在金庙事件爆发后不久,本特辛格决定回家探望自己的亲人。他的亲朋好友和邻居向他哭诉了英迪拉的暴行,这引起了他的愤慨。锡克族人的领导机构愿意给他10万美元作为酬劳,让他杀死英迪拉。

但这个忠勇的汉子表示为了自己的种族,愿意付出自己的所有,包括生命。本特辛格回到总理府后,就联系了另外一个锡克族卫士萨特万特辛格,两人共同策划了这一起刺杀,最终开头的一幕就发生了。


新知传习阁


英迪拉·甘地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也是世界上第二位女总理,她的一生传满了传奇色彩。在她执政印度的十六年里,她政治立场坚定,作风强硬,被世人誉为“印度铁娘子”。由于她下令攻击了锡克教的圣地金庙,故她贴身警卫中的锡克教徒寻找机会击毙了她。

1984年6月3日,时任印度总理的英迪拉·甘地下令印度陆军攻入锡克教金庙,这次事件中有646人死亡,4712人被拘捕,而伤亡者和被捕者都以锡克人为主。这次军事行动被锡克教人认为是政府对圣地的亵渎以及对锡克人的屠杀,所以某些锡克教极端分子便扬言要杀死英迪拉报复。

总理府安全官员建议英迪拉将身边的锡克教徒警卫全部撤换掉,但是英迪拉认为此举会让印度教跟锡克教的裂隙更大,且让这些锡克教徒警卫失去了工作,无法养家糊口了,她最终没有同意撤换锡克教徒警卫。1984年10月31日,英迪拉在总理府被两个她的锡克教警卫开枪刺杀身亡,享年67岁。

英迪拉遇刺身亡后,印度全国掀起了反锡克教徒的暴动,不少锡克教徒在这场暴动中被杀死或无家可归。印度宗教众多,派系林立,彼此之间水火不容,经常相互攻击杀戮,这是印度历届政府最难处理的事。在印度全国国民中,印度教占82.7%、伊斯兰教占11.2%、基督教占2.6%、锡克教占2%,此外还有佛教、耆那教、袄教和犹太教,信徒各占1%左右。

英迪拉·甘地并不是印度“圣雄”甘地的女儿,而是印度著名总理尼赫鲁的女儿,她之所以姓“甘地”是因为她的丈夫名叫费罗兹·甘地。英迪拉的种姓是印度最高的婆罗门家族,她出身高贵,并先后在印度、英国的多所高等学府学习深造。1942年英迪拉嫁给费罗兹·甘地,1959年被选为国大党主席,1966年1月当选为印度第三任总理,1980年1月14日又一次就任印度总理,1984年10月31日遇刺身亡!


大秦铁鹰剑士


1984年10月31日,“印度铁娘子”英迪拉·甘地总理正在政府大厦的私人花园内散步。突然,她的2名贴身警卫拔枪,朝她开火。在一阵乱枪扫射之后,英迪拉·甘地身中30多枪,命中要害,直接当场毙命。人们万万没有想到英迪拉·甘地总理,竟然会被自己最信任的贴身警卫乱枪打死。那么,英迪拉·甘地总理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让自己的贴身警卫如此憎恨他,非要置她于死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回顾历史,探究历史的真相!

英迪拉·甘地的来头不小,她是印度独立后首任总理尼赫鲁的女儿。她的父亲尼赫鲁是她政治上的引路人,在尼赫鲁担任印度总理的时候,英迪拉·甘地负责照顾尼赫鲁的起居,并且兼任尼赫鲁的幕僚长,帮助尼赫鲁处理政务,陪同尼赫鲁出席重要的会议,接见各国领导人。也就是她为父亲做助手的这一段时间里,为她接下来成为印度的总理,积累了大量的政治经验。

1966年,英迪拉·甘地当选为印度的总理,开始了她长达16年的执政生涯。英迪拉这位女总理很强硬,政治管理上的方针很强硬,立场坚定,被称为“印度铁娘子”。特别是在1971年,由于国内的贪腐以及国大党内部积怨已久,从而爆发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反对英迪拉·甘地的独裁统治,要求她下台。面对如此挑战,英迪拉·甘地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下令警察和军队镇压示威和骚乱,并下令逮捕敌对政权的领导层,令数十万计的人民流离失所,数千人被杀。

英迪拉·甘地这位“印度铁娘子”正是因强硬的手段给她带来了杀身之祸,事情的起因就是她对锡克教徒的迫害。在英迪拉·甘地执政的时候,锡克教徒一直在为争取著更大的权益和认同而抗争。就在1984年大选前,锡克教徒与印度教徒发生了大规模的冲突事件。按理说,作为国家总理的英迪拉·甘地应该去化解双方的矛盾,避免冲突才对。但是印度这位铁娘子为了得到占多数人口的印度教徒的支持,采用强硬手段,用武力镇压锡克教徒。

1984年6月3日,英迪拉下令印度军队进入金庙。锡克教的金庙可是锡克教的宗教圣地,神圣不可侵犯。英迪拉此举是对锡克教神灵的亵渎,遭到锡克教徒激烈的反抗。在这次冲突事件中,有646人死亡,4712人被拘捕。锡克教人认为是英迪拉对圣地的亵渎以及对锡克人的屠杀,因此某些锡克极端分子便扬言要杀死英迪拉报复。

历史上锡克人非常善战,因此在印度军中多有服役,并且在英迪拉的警卫中也有不少锡克人。当时,总理府的安全顾问曾提议英迪拉撤走在她身边的锡克教人士,但英迪拉为了避免进一步加剧印度教和锡克教的双方矛盾而婉拒了。无奈,这件事就为她的死亡埋下了 祸根。当时,在发生英迪拉对锡克人进行镇压后,英迪拉的一些锡克教警卫回家探亲,被锡克教的极端分子鼓动,并许以重利,同意刺杀英迪拉。于是乎,就在1984年10月31日,英迪拉在总理府被两个她的锡克教警卫乱枪打死,终年67岁。英迪拉于1984年11月3日下葬,结束了她对印度长达16年的统治。英迪拉之死完全就是她独裁统治,咎由自取。当你举起屠刀之时,必将死于屠刀之下!

英迪拉遇刺身亡后,她的儿子吉夫成为印度最年轻的总理。但于1991年5月却和他母亲一样被暗杀,不过这一次他是被斯里兰卡的泰米尔猛虎所暗杀。人们对英迪拉·甘地的评价褒贬不一,既有赞扬她的政绩和对印度的建树,也有人称她是独裁者。英迪拉在遇刺前不久曾说:“我一生人都用来为人民服务。即使我死了,我相信、我每一滴血都会用来哺育印度,让她变得更加强大。”随着时光变迁,不少印度人又开始怀念这位“印度铁娘子”了,甚至有人称她为“印度国母”。


密探零零发


英迪拉·甘地(1917~1984)是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的女儿,曾两度出任印度总理。

尼赫鲁和毛主席、周总理是同时代的人物,在印度有“铁血宰相”之称,其从政风格十分强硬。

英迪拉·甘地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培养了坚韧不拔和从不服输的性格。

25岁时(1942年3月26日),英迪拉甘地嫁给了印度青年费罗兹·甘地,他的丈夫后来也是一位赫赫有名政治家。

1947年,父亲尼赫鲁出任印度首位总理,30岁的英迪拉·甘地成了父亲的私人助理及看护。

期间经常随父亲出国访问,耳染目濡和广泛接触各国政要,为自己以后从政打下了坚实基础。

转眼5年过去了,35岁的英迪拉·甘地成了父亲须臾不可离的助手。

由于和丈夫聚少离多,夫妻二人最终离婚。

父亲去世后,英迪拉甘地经过短暂时间的蛰伏,当第二任印度总理突然去世后,1966年1月在印度大选中,英迪拉甘地凭借出色的能力和父亲的号召力而胜出,成了印度第三任总理。

这一年铁娘子49岁。

在英迪拉甘地出任印度总理11年后,由于种种原因,于1977年黯然下台。

这一年“铁娘子”60岁。

究其原因也许是英迪拉甘地执政过于强硬,比如她在1970年,为了减少印度人口,强力推行不成熟的男性节育手术,以致造成了大量男子死亡,这势必影响了她的仕途。

有些人就像打不死的“小强”,沉寂三年的时间(1980年),英迪拉甘地东山再起,再次出任印度总理。

这一年“铁娘子”63岁。

浴火重生的“铁娘子”十分珍惜这次机会,然而万万没想到,就在铁娘子要大显身手之际,1984年10月31日,英迪拉甘地在总理府被两个贴身警卫开枪射杀,享年67岁。

问题来了,英迪拉甘地因何被贴身警卫枪杀了?

我们都知道,印度之前是联邦制国家,是英国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英国无力统治印度联邦,于是以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两大教派所在地,划分成了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印度教派划分到印度,伊斯兰教派划分到巴基斯坦)

这时印度大多数教徒信奉印度教,只有少部分人信奉锡克教。在日常中,锡克教以弱势群体形象和政府争取更多的权益,不断和印度教徒发生冲突。

铁娘子刚上台,为了讨好广大的印度民众,在遇刺前些日子,命令政府军攻击了锡克金庙(教堂),造成了646人死亡,4712人被拘捕的惨重结果。

这次军事行动被锡克教认为是政府对圣地的亵渎以及对锡克人的屠杀,一些狂热教徒扬言要杀死英迪拉甘地。

有鉴于此,总理府的官员奉劝英迪拉甘地撤换身边是锡克教徒的贴身警卫,但英迪拉甘地为了弥合印度教和锡克教之间的矛盾,拒绝了“撤换”提议,于是出现了铁娘子被两个锡克教徒的贴身警卫枪杀的惨剧。


秉烛读春秋


印度是一个被强行捏合在一起的国家,其内部充满了宗教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是它的致命弱点。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跟了英迪拉十年的贴身保镖,枪杀了她,出于本民族的最高利益,为民族利益献身,是真英雄!我赞扬他,由于有这件事,锡克教有救了。本来,英迪拉·甘地是培养对政治有天赋的小儿子桑贾尼·甘地作为接班人的,那料到桑贾尼1980年因飞机失事去世,最后只能由当医生的,对政治没兴趣的拉吉夫·甘地接了班。

锡克族人和传统的印度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们居住的旁遮普省没有一个乞丐,而印度教的地区遍地都是乞丐。没有能力生存和伤残锡克族人都会受到同族人的照顾,不至于流落江湖。就从这一点锡克族就令人佩服。感觉尼赫鲁和他的后代继承的都是英国的那一套,扶植傀儡,挑起矛盾,武力介入,这种搞法表面上看效果很好,但国家从此内部矛盾重重,没法形成合力。说实话这一家子拿着岛国的思维来治理印度,印度很难成为一个大国。东北部不会分裂的,涉及国家主权问题,新德里不会退让的,没人愿意当宋徽宗。哪怕把曼尼普尔踏平,也绝不会让它独立。至于南方,现在已经是印度经济状况最好的一块,还是印度科技中心,现在看分离主义感觉很奇怪。

金庙是印度锡克教的圣地,任何人都不能在金庙为所欲为。甘地夫人血洗金庙,犯了大忌!当时印度军方白天运了很多消防器才到金庙广场,夜里开始行动,枪声不绝。死者用飞机投入大海,最后用水冲洗干净。第二天早上太阳升起,金庙依旧金灿灿一片。锡克族人向来就有高傲、倔强清高的特点,他们非常团结,尤其是在面对外族压迫的时候。

印度教也有它暴力的一面,改信伊斯兰的泰米尔人被压得很惨,这就不好改了,再说了改了也没用,早期改信其他宗教的印度人都是为了逃离种姓制度,但最终的现实是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连伊斯兰教和佛教也分种姓了,最终无论如何都会被压迫。

其实现在的人应该这样认为一个国家不能在像以前一样一个种族的人统冶其他种族的人是应该的,应该更像一家大公司,里面不管是什么民族的人,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公司利益最大化,不管谁当CEO无所谓,只要他能为公司带来更好更多的利益就支持他。这样民族矛盾就不存在了,就像奥巴马当选总统一样。这教、那教,说得好听就是信仰,但要有公平、仁义、团结友爱、要有幸福指数社会福祉为宗旨的教,才是好的信仰,其它宗教派别太多不利团结友爱,不利社会发展,那国家是永远都发展不了的!也是没前途的!

这个被刺杀很正常,她自己意识到了会有这种可能性但是还乐观的以为为身边的敌人考虑会赢得他们的好感,冲突造成的伤亡与仇恨理智的讲不是那些小恩小惠能完全弥补的,本身暴力的态度解决问题换来的只能是暴力的回应。英迪拉之死是国大党持续衰弱的标志。此后国大党虽然仍旧长时间执政,但丧失了作为全国性政党的地位,在印度南方的势力被地方党派所取代,直到2014年连北方大本营也丢了。

因为杀牛被打死的新闻这三年来印度出了不少了,直接原因就是莫迪靠民粹和印度教上的台,他在任这些年大大强化了印度教的宗教压迫力,并把牛的神圣写进法律里去了,这还是印度法律的第一次。如果印度经济出现大问题,会怎么样?比如的大规模的全国性的经济危机,比如大面积的水危机、粮食危机、电力或能源危机,尤其是粮食危机和用水危机,几乎可以肯定会在今后十年内发生,那时候印度会怎么样?印度政府会怎么对应?印度没有为什么,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了,或者不想怎么着又偏怎么着了,这都是印度三观里的正常现象,不要问个多余的为什么。


历史深度揭秘


英迪拉·甘地强硬的执政手段和自己对锡克教徒的迫害是导致她被暗杀的主要原因!

“印度铁娘子”—— 英迪拉·甘地

英迪拉·甘地的来头不小,她是印度独立后首任总理尼赫鲁的女儿。在尼赫鲁担任印度总理的时候,英迪拉·甘地负责照顾尼赫鲁的起居,并且兼任尼赫鲁的幕僚长,帮助尼赫鲁处理政务,陪同尼赫鲁出席重要的会议,接见各国领导人。也就是她为父亲做助手的这一段时间里,为她接下来成为印度的总理,积累了大量的政治经验。

1966年,英迪拉·甘地当选为印度的总理,开始了她长达16年的执政生涯。英迪拉这位女总理很强硬,政治管理上的方针很强硬,立场坚定,被称为“印度铁娘子”。特别是在1971年,由于国内的贪腐以及国大党内部积怨已久,从而爆发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反对英迪拉·甘地的独裁统治,要求她下台。面对如此挑战,英迪拉·甘地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下令警察和军队镇压示威和骚乱,并下令逮捕敌对政权的领导层,令数十万计的人民流离失所,数千人被杀。

手段强硬,终致杀身之祸

英迪拉·甘地这位“印度铁娘子”正是因强硬的手段给她带来了杀身之祸,事情的起因就是她对锡克教徒的迫害。

在英迪拉·甘地执政的时候,锡克教徒一直在为争取著更大的权益和认同而抗争。就在1984年大选前,锡克教徒与印度教徒发生了大规模的冲突事件。按理说,作为国家总理的英迪拉·甘地应该去化解双方的矛盾,避免冲突才对。但是印度这位铁娘子为了得到占多数人口的印度教徒的支持,采用强硬手段,用武力镇压锡克教徒。

1984年6月3日,英迪拉下令印度军队进入金庙。锡克教的金庙可是锡克教的宗教圣地,神圣不可侵犯。英迪拉此举是对锡克教神灵的亵渎,遭到锡克教徒激烈的反抗。在这次冲突事件中,有646人死亡,4712人被拘捕。锡克教人认为是英迪拉对圣地的亵渎以及对锡克人的屠杀,因此某些锡克极端分子便扬言要杀死英迪拉报复。

历史上锡克人非常善战,因此在印度军中多有服役,并且在英迪拉的警卫中也有不少锡克人。当时,总理府的安全顾问曾提议英迪拉撤走在她身边的锡克教人士,但英迪拉为了避免进一步加剧印度教和锡克教的双方矛盾而婉拒了。

无奈,这件事就为她的死亡埋下了 祸根。当时,在发生英迪拉对锡克人进行镇压后,英迪拉的一些锡克教警卫回家探亲,被锡克教的极端分子鼓动,并许以重利,同意刺杀英迪拉。于是乎,就在1984年10月31日,英迪拉在总理府被两个她的锡克教警卫乱枪打死,终年67岁。

英迪拉于1984年11月3日下葬,结束了她对印度长达16年的统治。英迪拉之死完全就是她独裁统治,咎由自取。当你举起屠刀之时,必将死于屠刀之下!

英迪拉遇刺身亡后,她的儿子吉夫成为印度最年轻的总理。但于1991年5月却和他母亲一样被暗杀,不过这一次他是被斯里兰卡的泰米尔猛虎所暗杀。人们对英迪拉·甘地的评价褒贬不一,既有赞扬她的政绩和对印度的建树,也有人称她是独裁者。英迪拉在遇刺前不久曾说:“我一生人都用来为人民服务。即使我死了,我相信、我每一滴血都会用来哺育印度,让她变得更加强大。”随着时光变迁,不少印度人又开始怀念这位“印度铁娘子”了,甚至有人称她为“印度国母”。


历史便签


1984年10月31日,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走在总理府的花园里,却被两位锡克族警卫枪杀,本特·辛格用手枪向她射击,萨特万特·辛格则端起冲锋枪向她扫射,最后英迪拉身中16枪,倒在了血泊之中,她丧命于她信任的两名警卫之手。

其他警卫此时才反应过来,他们击毙本特·辛格,击伤萨特万特·辛格并将其逮捕。

政治家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因此许多政治家都遭遇过刺杀,比如林肯、列宁和肯尼迪等人都遭受过刺杀,但是他们都是遭遇外部政敌的刺杀,像英迪拉这样祸起萧墙,死于贴身警卫之手的是非常罕见的。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英迪拉的这两名警卫如此仇视她?我们可以从英迪拉的执政风格和锡克族的历史特点来分析。

1.著名的“铁娘子”

英迪拉·甘地,印度的“铁娘子”,她的这个外号是源自1965年2月时,印度和巴基斯坦对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起争端,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

当时大批克什米尔地区的印度人逃离该地区,英迪拉却到其道而行,前往印控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度假,当时斯利那加离前线很近,那里甚至可以听到持续不断的枪炮声。

当时印度总理夏斯特里与英迪拉关系很好,他十分担心英迪拉的安危,多次打电话劝英迪拉撤离斯利那加。但是英迪拉颇有当年周公瑾的风范,面对死亡的威胁,她谈笑风生,从容地在那里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英迪拉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感动了印度人民,印度的一家报纸称英迪拉为“铁娘子”,从此“铁娘子”的称号伴随了英迪拉的一生。

英迪拉是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的独生女儿,尼赫鲁早年忙于印度的独立运动,曾先后九次被英国人逮捕入狱。尼赫鲁不忘从小给英迪拉灌输民族思想和爱国精神,英迪拉从小就景仰法国的民族女英雄圣女贞德,她立志要成为印度的“贞德”。

英迪拉19岁时她的母亲病逝,从此英迪拉担负起照顾父亲的责任,印度独立后,英迪拉成为尼赫鲁的得力助手,她帮助父亲处理政事并多次陪同父亲开展外交活动,积累了丰富的从政经验。

1964年尼赫鲁病逝后,国大党的元老们推举夏斯特里出任总理,但是他执政没多久就去世。1966年,英迪拉被选举为总理,成为印度首位女总理。在总理的任上,英迪拉充分展现了“铁娘子”本色。

1.1强硬的外交政策

英迪拉充分认识到印度的安全要靠自力更生,因此她强硬地拒绝了美国提出的《核不扩散条约》,并于1973年成功地进行第一次核试验,大大增强了印度的稳定和安全。

1971年,英迪拉还顶着美国的压力,与苏联签订了《印苏友好合作条约》,从而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获得苏联的支持。正是由于英迪拉强硬的手腕,美国总统尼克松非常不喜欢她,在背地里称她为老巫婆。

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后,双方对克什米尔的归属存在争议并因此大打出手,1965年双方开展第二次印巴战争,战争以印度的失败而告终。

英迪拉当上总理后痛定思痛,对军队进行了改革,大大提升了军队战斗力。

1971年巴基斯坦国内矛盾尖锐,东巴基斯坦人要求自治。女强人英迪拉怎能放过如此削弱敌国的良机,她指示印度军队,利用东巴基斯坦的难民问题,出兵占领了该地区,并且支持该地区独立而成立了孟加拉国。

这次战争,印度军队洗刷了之前惨败的耻辱,又达到削弱巴基斯坦的目的,英迪拉在国内被捧为民族英雄,声望如日中天。

1975年英迪拉派军队出兵吞并了锡金,扩大了印度的版图。

1.2在国内也采取高压政策

英迪拉不仅在外交上措施强硬,在国内政策上她也采用高压政策,她最为人诟病的国内政策就是强制计划生育和为了一己之私而实行全国紧急状态。

由于印度的人口增长太快,英迪拉决定在印度实行强制性节育手术。

她采取的手段非常极端,由政府派出大量警察将村庄包围,然后强行对成年男性进行绝育手术,许多未婚男子也被殃及。

此举引发民众的强烈反对,最后不得不终止。这项霸道的措施为英迪拉赢得“史上阉割男人最多的女性”的“美誉”。

由于英迪拉作风霸道,纵容腐败等原因,引起了民众的不满,1975年她的政敌利用民众的不满情绪,控告她在1971年的大选中存在营私舞弊等行为。6月,阿拉哈巴德高等法院判处英迪拉选举舞弊的罪名成立,禁止她在未来六年内竞选公职。

“铁娘子”岂能将权力拱手相让?6月26日,她断然宣布,在全国实行紧急状态,暂停公民的一切基本权利。随后她和次子桑贾伊采取高压手段,大肆搜捕反对党人士,并且发动民众在大街上拉起横幅写着“英迪拉就是印度,印度就是英迪拉”。

直到1977年英迪拉才解除国家紧急状态,在印度实行选举,结果她一败涂地,不得不交出权力。

2.锡克教问题

印度教派林立,其中印度教占82.7%、伊斯兰教占11.2%、基督教占2.6%、锡克教占2%。

锡克教徒在印度属于少数民族,仅有2000万人左右,他们主要居住在旁遮普省。

锡克人尚武好斗,骁勇善战,锡克男子喜欢取名“辛格”(两名刺杀英迪拉的警卫就叫辛格),意为“雄狮”,锡克人一直是印度的主要兵源之一,如今印度军队中有15%左右的士兵是锡克人。

8世纪时,锡克人曾经在印度北部建立王国,后来由于英国的殖民统治,锡克王国沦为印度的一个邦。

此后,锡克人对于复国犹如慕容复一样,一直念念不忘。

印度独立后,锡克人成立了阿卡利党,该党属于温和派,其领袖隆格瓦尔主张锡克人以合法手段实行自治。阿卡利党的主张在锡克人中很有市场,因此该党具有左右印度政局的能力。

1977年英迪拉下台,阿卡利党对此出力不少。英迪拉在1979年复出谋求竞选时,她采用“拉一派打一派”的策略,扶持锡克人的极端派宾德兰瓦勒,他是狂热的复国主义者,鼓吹锡克人应该成立独立的卡利斯坦国。

由于英迪拉和宾德兰瓦勒有共同的敌人阿卡利党,因此双方一拍即合,英迪拉在宾德兰瓦勒的支持下于1980年1月再次当选总理,宾德兰瓦勒在英迪拉的支持下也不断壮大力量,成为锡克人的领袖。

英迪拉以为她扶持的是一只温顺的绵羊,可以由自己掌控,但是她明显失算了。宾德兰瓦勒是一头狮子,他在实力增强后,开始向英迪拉亮出自己的爪牙。

宾德兰瓦勒决定采用武力手段实现复国梦想,他频频在旁遮普省制造暴力。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宾德兰瓦勒在印度制造1200多起暴力事件,造成上万人伤亡。

锡克人频频制造暴力活动引起了印度教派的不满,当时印度很快将进行大选,如果失去印度教徒的支持,英迪拉很有可能会第二次被赶下台。

此时宾德兰瓦勒在金庙招兵买马,囤积武器,他如此有恃无恐是有原因的。

因为金庙在锡克人的心目中十分神圣,宾德兰瓦勒断定英迪拉不敢进攻锡克人的圣地,所以他明目张胆地在金庙开展复国运动。

英迪拉多次和宾德兰瓦勒谈判都宣告失败,大选的压力迫使她采取强硬手段。

英迪拉批准了印度军方的“蓝星行动”,1984年6月6日,印度出动大军包围金庙,由于宾德兰瓦勒仍然负隅顽抗,印度军方炮轰金庙,造成576人死亡,348人受伤,1417人被捕,其中多数是锡克人。

尚武好斗的锡克人被激怒了,原先锡克族的温和派也转而支持极端派,英迪拉成了锡克人公敌,锡克人扬言要用英迪拉的鲜血洗净她对金庙的亵渎。

鉴于局势紧张,印度安全部门建议英迪拉换掉身边的锡克族警卫,但是被视死如归的英迪拉拒绝了。

英迪拉说“我一生人都用来为人民服务。即使我死了,我相信、我每一滴血都会用来哺育印度,让她变得更加强大”。英迪拉的这句话不幸一语成谶。

英迪拉不愿在这敏感时刻撤换锡克族警卫以免进一步刺激他们的神经,另外她认为警卫一直对自己忠心耿耿,不应无端猜疑。

英迪拉不知道,她认为忠心耿耿的锡克族警卫本特·辛格回家探亲后,亲朋好友对他控诉政府的暴行,他异常愤怒,决定为民族报仇雪恨,为了增加成功机率,他说服了另一名锡克族警卫萨特万特·辛格。于是,两头锡克族狮子(辛克)上演了令全世界震惊的一幕。

3.英迪拉一生波澜壮阔,为何最后会惨死于“自己人”手中?

3.1作风强硬,树敌过多

英迪拉作风强硬,无论在内政还是外交上,都展现出她“铁娘子”的本色。这固然能帮助她获得部分民众的支持,但是也不可避免触犯了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比如英迪拉的强制性计划生育政策和实行国家紧急状态,就反应出她独裁霸道的一面,她也因此大失民心。1977年她黯然下台就是她树敌太多的恶果。

3.2错误地扶持好战分子

对于锡克人,英迪拉采取了错误的“拉一派打一派”的策略,她扶持了自认为可以掌控的宾德兰瓦勒,两人联手共同打击锡克族的温和派。

谁知道宾德兰瓦勒根本就不是英迪拉可以操控的绵羊,他在强大后背叛了英迪拉,发起了血腥运动以实现复国理想。

英迪拉在这点的错误与明朝李成梁犯下的错误一样,李成梁扶持努尔哈赤,认为努尔哈赤会成为听话的绵羊,而努尔哈赤在李成梁的扶持下逐渐强大后却打脸李成梁,最终成为明朝的心腹之患。

3.3贸然攻打锡克族圣地金庙,使自己成为锡克族公敌

英迪拉贸然下令攻打金庙,使自己成为锡克人的公敌,在这点她做得太冒进,没有考虑到锡克人的民族自尊心。

应该说英迪拉维护祖国统一,对锡克人给予打击的决策是正确的,但是在执行时却过于简单粗暴。

英迪拉可以采用对金庙围而不攻的策略,封锁对金庙的粮食供应,逼宾德兰瓦勒离开金庙后再对他采取行动。这样做也不会招致全锡克人的反对了。

3.4低估了民族主义的影响,在身边留下定时炸弹

金庙事件后,英迪拉拒绝了更换锡克族警卫的建议,让人佩服她确实胆略过人。

但是英迪拉在这件事明显过于轻敌。我国的伟人曾经说过:“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伟人的这句话可谓兵家精髓,英迪拉在战略上和战术上都过于轻敌,她忽视了民族矛盾带来的仇恨,将两颗定时炸弹埋在自己身边,可谓是咎由自取。

英迪拉的一生,有功也有过,她是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坚决维护祖国的统一,为了祖国愿意献出生命,但是她也存在独裁、纵容腐败等缺点。

总的来说,英迪拉是瑕不掩瑜,她是印度的伟人,有人称她为印度国母,对于这个称号,她是当之无愧的。


雨夜读史


1984年10月31日上午,英迪拉·甘地离开她在总理府的公寓楼,穿过草坪,走向旁边的办公室,去接受一名爱尔兰电视记者的采访。她的两个保镖,宾特·辛格和萨万辛·辛格,都是锡克教徒,和往常一样,在她的办公楼门口等她。

在此之前的6月,为了驱赶躲起来的一群锡克教极端主义分子,英·甘地下令实施“蓝星行动”,袭击了旁遮普邦的一座锡克教寺庙,导致寺庙受到严重损害,数百人死亡。为了避免受到报复,几天后,她的总理卫队司令,将全部锡克教徒,清理出了保镖队伍。

其中就有跟随她多年的宾特·辛格和萨万辛·辛格。但是,英·甘地自己,又将宾特·辛格等人留了下来。她认为,既然已经为她服务了这么多年,那么他们一定是值得依赖的。正是这一连串的错误决定,导致了她被暗杀身亡的悲剧。

10月31日9:30左右,当英·甘地一跨进办公楼的大门后,她身后的宾特·辛格和萨万辛·辛格,就朝她开了枪。他们打光了枪里的子弹,把她的躯体打得像一个筛子一样。英·甘地满身是血地倒下的同时,两名保镖也举手投降。

宾特被随即赶来的卫队打死,萨万辛受伤被捕,两年后被判处死刑。甘地遇刺身亡后,新德里爆发了大规模骚乱和大追捕。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首都淹没在疯狂的报复、搜捕之中,超过1000名无辜的锡克人被任意杀害,全国则有数千人。

作为印度开国总理的女儿,英·甘地大学毕业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担任父亲的秘书和顾问,并陪同他参加各种国际会议,开始在政坛崭露头角。1960年,她竞选国大党主席成功。1966年,她以压倒性的优势,当选印度第三任总理。

英·甘地的政治生涯一直像在坐过山车,一会儿抵达顶峰好评如潮,一会儿又跌入低谷差点被抛弃。她因将自己的政治对手投入监狱、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等等,而饱受批评。她有时受到大多数民众的支持,有时又被认为是推行极权统治。

因此,她是印度历史上最具争议的领导人之一。但总体而言绝大多数印度人,对她的评价都很高。人们认为,她改变了印度,她帮助印度赢得了世界地位。因此,她和她的父亲一起,总是排在印度最伟大的人物之列。

她坚持集权化的中央政府,以坚定、凌厉、毫不妥协的统治风格著称。恰好当时的英国首相是“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因此,英·甘地她被称为“印度的铁娘子”。她遇刺身亡后,媒体形容这一事件是“一棵大树倒下了,整个大地都在震动”。


世界真的很大


凡事发生必有因果关系,既然是被自己的贴身警卫打死,那就更加值得我们去仔细研究一番,究竟为什么贴身警卫要打死自己的上司英迪拉.甘地?


一、事件背景

英迪拉.甘地是印度历史上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个女总理,也是在任时间比较长的一个总理,她的父亲是印度第一位总理尼赫鲁,从1947年任职到1964年。就在父亲任职期间,英迪拉.甘地就跟随父亲学习到很多政治上的处理手段以及学问。


1964年父亲退休后,仅仅两年时间,英迪拉.甘地就当选为印度新的总理,此时1966年。她在职期间,为印度做出很多贡献,比如发展印度核武器,使印度成为全世界第六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还有抓计划生育,对印度整个国家发展都有促进作用,但是英迪拉最为让人津津乐道与讨论的还是她强硬的政治手段和处理事情的态度。

尤其对分裂势力,英迪拉可谓态度坚决绝,手段强硬,由此她被称之为“印度铁娘子”。但是凡事过之则不及,或者说事情的发展总有好有坏,关键看不同利益阶级的人,阶级不同,对英迪拉的态度就不同。

英迪拉完全不在乎这些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继续保持强硬手段。1971年,印度由于内部贪污腐败问题引起社会各界人士不满,从而爆发大规模暴乱,英迪拉迅速集结军队采取强硬镇压措施,将这次暴乱治理好,因此造成数千人被杀,接近十万人口流离失所。

就是她的这种强硬措施,让一部分人对她产生不满,甚至有危及生命的风险。所以在1977年她总理任期满后,选举落选。直到1980年英迪拉再次成为印度总理,就在这次她的任期内,发生另一起暴乱。

1984年,锡克教徒与印度教徒发生争执,锡克人在其精神领袖宾德兰.马勒的带动下聚集在他们的圣地阿姆利则金寺进行精神宣传。英迪拉觉得锡克人毕竟是印度人口的少数组成部分,为了维持自己政权的稳定以及接下来大选的顺利进行,英迪拉再次发挥自己强硬的政治作风,派遣七万左右部队前往金寺进行镇压锡克人。

这次镇压促使锡克人对英迪拉的意见更大,他们觉得英迪拉侵入圣地金寺,是对全部锡克人的侮辱,更是对锡克人信仰的侮辱,他们声称发誓要将因迪拉杀掉以祭奠自己信仰。

发生这样的事情,英迪拉身边的人提醒英迪拉要注意安全,尤其是身边的那几个锡克人警卫,更是要早点开除,以绝后患。

英迪拉十分自信,她相信身边警卫不会对自己不利,她更相信锡克人还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调和,于是并不把别人的建议当回事。


二、英迪拉被杀

鉴于以上背景,英迪拉继续以自己的方式当着总理,结果有一天,她出门还没有来得及反应,她身边的两个锡克人警卫拿着枪朝她走来,连续数枪,因迪拉就此结束自己67岁的人生。据说当时她身上中枪达16—18处之多,可谓残忍至极。


刺杀英迪拉的两个警卫,其实原本也没有想过杀死英迪拉,只是后来回家休息,被家人以及周围亲人灌输新的思维,在信仰面前,最后他们选择放弃政治也放弃自己。


结语

有时候很多事情是会传染的,很多思想也这样,人还会随着时间空间改变,所以我们不能过于相信某些事情的表象,还要深入分析,弄清楚本质,以免因此造成巨大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