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法国仅抵抗了39天就宣布投降,是实力不济,还是另有隐情?

法国有一个非常不愿意启齿的事情。二战期间,号称欧洲陆军第一的法国面对德国入侵仅仅39天就宣布投降了。很多人都非常百思不得其解,法国本身是欧洲大陆的强国,其领土面积、人口乃至经济实力并不逊色于纳粹德国,而且有英国这样的强援,远非之前沦陷的波兰、丹麦、挪威等国所能比拟。如果单纯从法德两国的整体实力上进行比较,根本就无法解释法国短时间内溃败的原因,那么法国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小编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分析造成了法国迅速沦陷的原因。

希特勒来到法国巴黎

一、整体军事思想落后。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战的时候,法国依靠阵地战,堑壕战,活活拖死了德国。于是乎以甘末林为首的法国高级将领依然想用同样的招数,再次拖死德国。而且他们还有看似无敌的马奇诺防线。没理由会战败啊。所以整体落后,保守的打法让他们以一战的思维面对二十年后新的战场焉能不败。而且最关键,如果如他们所愿,德国强打马奇诺防线,显然我相信法国能够轻松守住,关键没有啊。

强大的马奇诺防线

二、轻视装甲部队的组建和配合。

还是一战思维导致的怪圈,其实从账面数据来说,法国装甲部队的数量和质量,完全不虚德国。要说两边最大的区别就是,法国依据一战思维,步兵为主,坦克为辅。每个部队都配有少量坦克。德国却是把飞机,坦克集中使用。这样就能完成局部的坦克大优势。这就是所谓的德国二战初期无敌的“闪电战”。

德国快速行军的装甲部队

三、对德国主攻方向的判断失误。

以曼施坦因为首的德国参谋部改良了“施利芬计划”的最大缺陷,避开了正面强大的马奇诺防线,通过坦克部队快速穿插,从阿登森林直接绕过马奇诺防线打了法国一个措手不及。而法国乃至盟军部队把主力全部丢在马奇诺防线内,至于在法德边界的中段则自恃有阿登山区天险和马斯河,只留了战斗力较弱的少许部队驻守。

法国战役两军战略图

四、长期对纳粹德国推行绥靖政策,失去了斗志。

法国一直无奈的跟随英国大哥对纳粹德国推行绥靖政策,失去了曾经凶狠的獠牙。可谓是处处被动,明明知道希特勒狼子野心,却寄希望于出卖小国利益换取和平。战场开始,德国虽然绕过了马奇诺防线,但是正面法国优势巨大,如果法国军队没有龟缩在马奇诺防线中,而是正面出击,我相信德国肯定守不住。

英国首相张伯伦手中挥舞着慕尼黑协定

五、从高层到百姓皆无战意,民心涣散。

按理说,巴黎沦陷,法国也仅仅丢了一半的国土。外有英国强援,内有可战之力。如果他们像后来的苏联一样,全民奋战,我相信战局还有扭转的机会,可是法国政客们为了一己私欲,力主投降。战士们因为前线失利信心全无,百姓们因为一战强烈的悲痛,全国上下可谓是斗志全无,最终就这么莫名其妙的宣布投降了。反观德国,因为《凡尔赛条约》的屈辱,全民上下卯着这口气,士气可谓天壤之别。

一战德国签订停战协议的车厢

六、自断强援,拒绝与苏联合作,使德军避免两线作战。

​一战德国最大的失利是什么?两线作战。这就是德国的软肋啊。沙俄变成苏联,因为意识形态不同,高高在上的法国拒绝了苏联合作的机会。反倒是德国和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最后历史也再次印证了这个结论。盟军诺曼底登陆后,陷入两线作战的德军快速溃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