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广为流出的“历史真相”,其实就是谣言呢?

密探零零发


话先不多说,看图。

注意央视的logo!!!!这可不是什么“地摊文学”。
大家信了吗?这么权威的媒体。反正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我自己是信了。直到后来专业课学习上,接触到了相关史料,才发现,包括我在内的全国人民都被忽悠了。

希特勒对中国人到底是个什么态度呢?咱们看他自己是怎么说的。再看图,《我的奋斗》1938年的英文版(英文版是德文翻译的,中文版又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所以这版是比较权威的,也是国际通用的)。红框框里面的句子,翻译过来是——““假如一个黑人和中国人学会了德语,余生也说德语,那么就算是已经德意志化,进而可以获得选举权,这种想法是让人难以想象的。”

大家是不是感受到了希特勒对中国人和黑蜀黍满满的恶意?

这是那个咱们广为流传的,被救助后一直对中国抱有异常好感,发迹之后,还苦苦寻觅中国恩人,总想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希特勒吗?

这是因为寻觅无果,只能对中国政府给与无私援助,帮助咱们抗战,甚至还资助了1936年奥运会的那个希特勒吗?此处,必须辟谣的是,除了出于战略需要,德国官方与国民政府的长期密切合作,抗战中的非常有限的“德械师”外,其余被救助、有好感、资助奥运会等情节,全为杜撰。

先看这个报恩的,大家难道不感觉很像咱们的古典小说的情节布局,比如《三言二拍》、《聊斋志异》等等。

此外,我曾刻意查过几本比较权威的几本书,除了希特勒口授,“好战友”鲁道夫·赫斯(1941年,逃到英国的那个纳粹”副元首)执笔撰写《我的奋斗》;还有引援了大量一手材料,采访了很多亲历者才成书的《第三帝国的兴亡》,都没提及过此事,甚至连类似的可以联想的线索都没有,呵呵。

尤其是《我的奋斗》,字里行间充满了种族主义言论。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国民政府驻德公使刘崇杰,就曾因为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蔑视中国人的言论而提出过抗议。

甚至,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对未来的盟友——日本,也充满了歧视,认同“黄祸论”(早在第二帝国开始,就流行于德国),把日本看成低劣的,缺乏创造性的民族。

结果,前几年,日本竟然还跪舔了一下。

此外,二战中,德国境内的唐人街的遭遇也侧面说明了希特勒对中国人的态度。早在1938年,纳粹政府就着手进行了拆除唐人街的计划。两三年内,大部分华人都被迫搬走,到了1944年,留下的少量华人被冠以“通敌”罪名,全被投入集中营,劳动至死。

甚至,此时,与华人共同生活,交往的德国女人也被纳粹当局以“种族亵渎”罪逮捕,甚至有得还被投入了集中营。从这一点就不难看出,除了两国宣战的政治因素外,相当大的原因是纳粹政权对有色人种,非雅利安人普遍性的种族歧视。

自此,德国成为现今唯一没有唐人街的西方大国。

有网友说季羡林在二战期间的德国过的还不错。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41年后,季老先生拿的是汪伪政权的护照,算是“友邦”留学生,如果是蒋介石重庆政府的护照就会成了清洗的对象了.....具体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季老的《留德十年》。

还有,1936年柏林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费用与希特勒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这让国民政府情何以堪,当时的国民政府还真没惨到连运动员路费都出不起的地步。

当然,也不是张学良资助的,张少帅捐赠的八千大洋是给的上届——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当年,中国刚经历“九一八事变”和淞沪战役,真的顾不上。

事实是,柏林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费用全部自筹,主要由政府财政加上民间募捐组成的,加上当时的国足去南洋比赛的门票收入。

不过,德国政府倒是免除了中国队员的德国境内相关费用。实际上,奥运会主办方对一些困难户免费的事情,很多国家都干过,也不是特别意外。

而且,1936年这次,也不仅仅针对中国,当时纳粹德国为了装成“热情友好,无公害”的样子,免了一批国家的费用,中国只是其中一个。加之当时的中国还正跟德国进行着亲密的合作,即,上世纪20-30年代的两国“蜜月期”。

再简单说一下这些合作,几乎都是战略需要和国家利益的需求,可以排除个人感情因素。

此外,德国对中国的“援助”,援助两字也用的不妥,咱们都是以高于国际市场价的价格,或者是以货易货方式购买的,军事顾问也是国民政府出资,高薪聘请的。国民政府可是连个螺栓都没有“白拿”人家德国的,怎么就老被说成“援助”?

德国对中国的贸易合作如此热情,很大程度上,那是因为有求于中国的是稀有战略金属——钨矿砂,它是制造钨合金钢的关键材料,是枪炮生产的必需品。此外还有中国的猪鬃和桐油也德国有大量需求。比如猪鬃(中华黑猪的鬃毛,现在土黑猪已经濒临绝种了),貌似上不了台面,实际上无论是武器上漆,还是清理炮灰,那是妥妥的战场伴侣,不可或缺。

上世纪30年代后中期后,纳粹德国为了表示对日本“大东亚共荣”计划的支持,开始逐渐疏远中国,甚至碍于日本的压力,一度在收到货款的前提下,拒绝交货。

而且,国军的德械师非常有限,作战主力在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中几乎损失殆尽.....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远比不上后来的美械部队。

到了1938年,德国顾问团就全部被撤回国内了,其中包括蒋介石的军事顾问——法肯豪森将军。他老人家回国后,在盖世太保的监视威胁下,还在坚持宣传中国抗战。

所以,要说中国人民真正的德国朋友,法肯豪森才是值得纪念和尊重的那位。可惜现在,很少有媒体介绍或纪念过他,甚至大部分中国人都根本没听说过这个名字。

反而,总有言论把狂热的种族主义者——希特勒给塑造成中国的大恩人,甚至还一厢情愿的杜撰了受救助—报恩—援助—要帮助中国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二分世界等离谱的情节........

元首粉们,应该醒醒了吧。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有一个故事《半夜鸡叫》估计很多人都知道,受过初小教育的人基本上都知道书里的一个人物——周扒皮,几十年来,周扒皮、南霸天、黄世仁、刘文彩并列为四大恶霸,作为标志性人物,周扒皮可以说是大陆集体记忆中的符号化人物。


作为当时阶级斗争的需要,高玉宝写了《半夜鸡叫》这篇广为流传的文章,特别是被编入教科书后,让大家都觉得真有其事,因为高玉宝写周扒皮用了真名,也使得周扒皮的后人大受牵连,今天就来说一说这个“历史真相”是不是历史真相。

周扒皮的本名叫周春富,在《半夜鸡叫》中,周春富为了催逼长工们早点下地干活,经常半夜三更趴到鸡窝边学公鸡打鸣,公鸡在听到打鸣后也跟着打起鸣来,长工们在鸡叫后就要下地去干活,后来周扒皮的伎俩被长工小玉宝发现了,向大家揭穿了真相,并与大伙巧妙设计,将周扒皮痛打了一顿!在书里,周扒皮就是一个地主恶霸!


我记得我哥的朋友中有一个因为姓周,被大家笑称“周扒皮”,不知道大家身边可有绰号“周扒皮”的人?现在可能笑称“周扒皮”的人很少了,时代在进步,阶级斗争也模糊了起来,所以“周扒皮”也渐渐淡化!那么“周扒皮”的真相如何?

周春富,辽宁大连瓦房店市阎店乡人,老周家也是闯关东的一员,什么时候从山东到东北,也记不清了,周家到了周春富那一代,只有几亩薄田,周春富跟大多数中国农民一样,勤俭持家,拼命攒钱买田地(白鹿原里的白家也是如此),还开了几个作坊,1911年,“周家大院”落成,所谓的“周家大院”就是三间石头房子!

大家读《半夜鸡叫》这一类故事,会以为旧社会长工与东家的关系就是奴隶与奴隶主的关系,东家拼命剥削长工,其实在以前,这是一种自由的雇佣关系,农活多的会请人帮忙做工,周老头自己也是一身布衣,腰间缠着破布条,起早摸黑干活的农民,周春富最早被划为富农,也因为富农的身份被打死!只是周老头的行为还担不上“地主恶霸”!《半夜鸡叫》还有几个真相就是:周家子女及长短工回忆,高玉宝并未有在周春富家干过活的经历半夜鸡叫中的当事人没听说过这事半夜三更把工人叫醒去锄地,那么黑的情况下是去锄草还是锄禾苗?很多时候,广为流传的“历史真相”,仔细推敲求证后,才发现这就是一个谣言!

挚滗画畫紅尘


西路军惨败,基本上全军覆没,只有一小支部队回到了陕北,这是红军历史上非常惨痛的一页。因为西路军的主要作战对象是当时盘踞在河西走廊的马家军,所以一直有人说,在解放战争中,徐向前曾主动请求参加解放河西走廊和青海,去打马家军,给西路军报仇。

其实这个说法不太符合徐向前的性格。徐向前一生性格谨慎,为人低调,组织纪律性很强。

广州起义的时候,徐向前负责训练一些工人,教他们使用武器,在起义的时候负责进攻公安局。起义失败之后,高级领导人纷纷逃亡,但徐向前当时级别还比较低,所以他不知道领导同志都已经先走了,就自己跑回到起义指挥部。

当时起义指挥部已经没人了,但桌子上放着一大堆银元,这是起义前准备的资金。徐向前觉得扔了很可惜,但自己也得逃跑了,拿也不好拿,就抓了几把揣在口袋里走了。逃出广州找到组织后,他把这些钱原封不动的上缴了。

建国后他有一次和叶剑英聊天,叶剑英是广州起义总指挥部的领导人之一,叶剑英说,你还知道抓两把,我们当时啥也顾不上,只能赶紧跑了。

之后,徐向前先被派到广东海陆丰打游击,当时部队的人数还很少,只有一个连的人。即便如此,徐向前仍然教大家,一定要打歼灭战,这样才能补充自己,只打击溃战没有多大意义。比如现在只有一个连的人,就可以先尝试着包围歼灭一个排的敌人。

不久后,他又被派往鄂豫皖根据地,到鄂豫皖之后他就担任师长,后来因为当时的红四军领导人曾中生、许继慎被张国焘在肃反时杀死,徐向前又升任前敌总指挥,后来担任四方面军总指挥。

鄂豫皖肃反时,徐向前当时的妻子程训宣也在后方被杀,当时徐向前正在前线打仗,但他始终未曾过问这件事。更早的时候,他中学毕业后读了师范,在学校当老师,经常给学生读一些北京来的新文化运动中的读物,不久后他就被开除了。但他同样没有问过原因。

他回忆录中提到的主动请战只有一次,就是解放战争开始后,他还在养病,他很着急,想上前线。毛主席说,你别着急,先把身体养好,仗肯定有你打的。这就有了他后来解放山西的战功。

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西北野战军进攻兰州,徐向前率领的华北野战军一兵团解放太原,都遇到了比较大的问题。主要原因是西北野战军和徐向前当时率领的部队一样,缺乏攻坚的重武器,而兰州和太原都是敌人长期经营过的重点城市,防御工事比较坚固,很难用以前的方式打下来。

所以,西柏坡会议结束后,在中央的协调下,彭德怀率领四野分出来的一部分炮兵部队和华北野战军的杨得志兵团,先去协助徐向前解放太原,太原解放后,徐向前的部队也跟着彭德怀一起去了西北,先解放兰州,再解放青海和宁夏,最后解放新疆。

最后一次进攻太原时,徐向前肋膜炎发作,已经无法坚持工作,正在养病,但彭德怀仍然让人把最后的总攻命令拿去请徐向前签字,徐向前签字后才发起总攻。太原解放后,徐向前就养病去了。也就是说,当时他有病在身,行动多有不便,也不可能拖着病身子去参加解放河西走廊和青海、宁夏了。


萧武


当然是那句子虚乌有的“西沙战事紧”。

说起谣言,就不能不提蒋委员长。

作为被全国人民彻底抛弃的反动领袖,蒋介石在败退台岛后,继续推行蒋家王朝的独裁统治,至死不忘反攻大陆,妄图将人民重新置于独裁统治的阴影之下。

然而,在这个独裁者作古数十年,在被台岛人都不断唾弃之后,网络上却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不断为蒋介石招魂洗白。通过14年抗战的胜利,真正实现了“一抗遮百丑”,所有消极抗日、与侵略者虚与委蛇的事迹就可以避而不谈。一本带有严重作秀嫌疑的日记,就成了委员长一心为国、鞠躬尽瘁的明证,甚至割让蒙古这样丧权辱国的事情都可以说得如此无奈和动听。

至于49年败退台岛后的事迹就更数不胜数了。1958年金门炮战,明明是领袖高瞻远瞩,一眼洞穿美国想要制造两个ZHONGGUO的阴谋,进而下令炮击金门,玩弄委员长和美国高层于股掌之间。非要说成是蒋委员长深明大义,坚决主张一个ZHONGGUO,不给盟友美国以可趁之机。

果然,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而关于“西沙战事紧”的谣言,就更是将一心反攻大陆的蒋委员长树立成高风亮节、一心为国的伟大形象,直叫人想骂娘希匹。

关于这个美丽的传说,故事情节可谓跌宕起伏,千回百转。

话说那是在1974年1月,南越海军北上侵占甘泉、金银、珊瑚屿三岛,攻击我方舰船,西沙海战爆发,此时的南海舰队舰船少,吨位小,面对美国支持的南越海军大吨位舰船,虽然在第一阶段作战中依靠海上拼刺刀的勇猛战术取得优势,但为了巩固战果,彻底夺回西沙,领袖调东海舰队三艘导弹驱逐舰南下支援。

而在总设计师请示领袖后,领袖说了三个字“直接走”,也就是不走从东海东出太平洋,绕过台岛东部,自巴士海峡进入南海的传统路线,毕竟军情十万火急,早一点到达南海很有必要。

当台岛“国防部”急电报称“大陆舰队企图穿越台岛海峡”向蒋委员长请示时,蒋委员长轻轻地说“西沙战事紧”,于是台岛军方心领神会。东海舰队“昆明”、“成都”和“衡阳”号三艘护卫舰编队于1974年1月22日19时通过海峡时,台岛军队不仅没有开炮,还打开灯让舰队顺利通过。与此同时,台岛当局也派遣四艘军舰进入水域,以加强该地区的防御力量。

多么和谐的画面,好像几十年来的你死我活不存在,仿佛硝烟弥漫的金门炮战没发生,似乎腥风血雨的八六海战是假象,仿佛国共双方在此刻又开始握手言和,两岸统一指日可待。

请问,编造历史的某些人,尔等问过委员长了么?委员长是没有反攻大陆的能力,但不代表他是个没有脑子的白痴。

因为从49年以后,蒋介石一直是美国忠心的伙伴,而美国又倾力扶持南越政府,所以台岛政府和南越政府是友谊深厚的一丘之貉。

在八六海战之前,台岛政府对大陆渔船基本是习惯性开火,对南越船只则心平气和。

此时的西沙固然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在蒋介石政权失去海南岛以后,西沙就没有什么战略价值了,所以蒋介石才不会关心这几个岛礁的得失易手。

一直以来蒋介石都奉行“一个ZHONGGUO”原则,成为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者,殊不知这个“一个ZHONGGUO”是一个中华民国,和海峡那头没有一毛钱关系,海峡那头才是唯一合法政府。

所以支持大陆收复西沙,以壮大大陆实力,提高大陆国际影响力的“蠢事”,蒋介石干不出来。

所以那些传言台岛海军打开航标灯,发出请通过的信号是典型的无稽之谈,派出四艘军舰加强该地区防御更是无中生有。

但现实问题是1974年1月22日19时,东海舰队三艘导弹护卫舰确实从福建台山岛以南海域进入台岛海峡,并于1月23日6时抵达广东潮阳企望湾海面。

在此期间,乌丘以东海域的国民党海军“阳”字号驱逐舰编队也退回到台岛海峡中线以东海域,并没有对东海舰队编队进行拦截。

而这种局面的出现,最大的可能就是,国民党军对气势汹汹的东海舰队不敢阻拦。自1965年八六海战和崇武以东海战后,国民党军队对大陆海军的迅猛发展留下了异常深刻的印象,因此不敢主动挑衅。

此时大陆方面不仅拥有了两弹一星的核武器,还拥有了相当数量的海空军力量,虽然在美国阻挡下不能横渡台岛海峡解放台岛,但对台岛的威慑却是空前的。

更重要的是,虽然当时我国综合国力还不够强大,但对侵略者的反击却是空前猛烈的,尤其是1969年珍宝岛事件,领袖反击苏联入侵并准备打核战争的战略,再次震惊了世界。

所以在维护领土完整方面,大陆和蒋介石政权不一样,其决心是异常坚决的。如果此时蒋介石政府敢于在这样的节骨眼上节外生枝,后果恐怕是他们承受不起的。

所以对于东海舰队单方面通过台岛海峡的做法,国民党方面再度认了怂。

毕竟蒋委员长清楚,作为美国的棋子,他没有奢求美国为自己出头的能力。

据当年参与指挥西沙海战的孔照年将军回忆,东海舰队1974年横穿台岛海峡的航线,是大陆海军第一次走。当时的领袖分析,国民党不会干预,最多是监视我们,并料定他们不敢攻击我们。

根据孔照年将军的说法,台湾方面对三艘导弹护卫舰的动态是完全知晓的,并全程监控,但没有做任何干扰。

时任南海舰队司令部情报处译电员的李兆新也确认了孔照年将军的说法,台岛海军只是没有干扰我方舰队,且当时我方舰队为预防不测,炮弹全部上膛,沿海部队也全部进入高级别战备状态。

由此可见,双方在数十年的剑拔弩张中不可能有携手共御外敌的高度默契,但领袖对蒋委员长心态的揣摩却是出神入化的。所以没有那句“西沙战事紧”的金句,但我方最终达成了目的,取得了保卫西沙的最终胜利。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那小编也在这里分享几个“历史真相”的谣言:

1.孙立人活埋1200日军战俘;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不容忘记,也是不容摸黑的历史。不过,近年来网上流传的很多国军事迹,却被标题党一再夸大和吹捧,这也是说不过去。



孙立人将军在缅甸战场活埋日军1200战俘就是其中之一。而且,这件事网上有好几个版本广为流传。

然事实上,这根本是不存在的。因为,日军的战斗意志是很强的,我军在战场上能俘获的日军战俘并不多。



根据远征军随军记者孙克刚所作的《缅甸荡寇志》记录,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整个缅甸战役下来,累积俘获的日军总数不过600余人而已,而且这些战俘还不全是孙立人俘虏的。那么孙立人将军哪来1200日军俘虏可埋?

所以,孙立人将军活埋1200日军战俘,听清来虽然很激动人心,但其实只是谣言而已。

2.匈奴被大汉击败后,远遁欧洲灭了罗马帝国;



这个谣言,过去我也是一度信以为真,以为欧洲的匈人就是匈奴的后裔。甚至还有人把匈牙利人也说成是匈奴人演变而来的。这些听得我对咱们大汉充满了自豪感!



然而,事实上根据现代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匈牙利人、匈人、匈奴人他们三者,其实相互之间并没有多少关联。

3.慈禧向11国宣战;

其实这个也是个谣言,虽然我个人也对慈禧这个历史人物没有什么好感。但事实上,慈禧也并没有这么傻,那份所谓的“宣战诏书”只是下发给朝臣的朝廷公文,并没有对外公布,也没有递给任何一个列强。因此,慈禧并没有正式的对外宣战。



现在我们吐槽的“慈禧同时向11国宣战”,其实还真是个谣言而已……


这些历史要读


大家都知道徐向前在黄埔军校上学时期和蒋介石之间发生的一件事,这件事就是关于蒋介石错过了徐向前后悔的事情,其实当时并不是蒋介石错过了徐向前,而是徐向前压根就没有想过跟着蒋介石干,他是故意表现不佳,不被蒋介石看好的。

徐向前是黄埔一期学生,蒋介石是校长。

为了拉拢比较优秀的学员,蒋介石每到晚上,就会找一些学生来谈话。

只要他觉得比较不错的学员,就会加以栽培,联络感情。最被蒋介石看重的胡宗南,杜聿明等人,就是在他们和蒋介石谈话的时候,被蒋介石发现的。

当然了所有的学员中,蒋介石也有找徐向前谈话。

但是,徐向前性格内向,不善言语,他和蒋介石聊天的时候,蒋介石问他什么,他就答什么,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任何多余的语言。

就这样谈判结束,蒋介石没有看好徐向前,就让徐向前走了。

事实上也是如此,但是,徐向前话不多说,是有原因的。

因为在他入黄埔军校的时候,是毛泽东推荐的他。那时候他就和共产党紧密的走在了一起,蒋介石搞的这一套套近乎,拉关系,他当然是心知肚明的。

他之所以在蒋介石面前种表现,是因为徐向前不想投靠蒋介石,不想给他有不清不楚的关系。

所以,只好敬而远之了。

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后来蒋介石,为错过徐向前这么优秀,这么全面的将领而大为后悔。

可是,即使当时他想要争取徐向前,没有看走眼的话,也争取不走。因为徐向前参加革命之前,就是想为了人民而战。

这是他的初心,也是他来黄埔军校学习的主要原因。

这种立场岂能会因为他人的言语而该变。不会随着被人的鼓动而改变。

所以说大家都以为蒋介石当初错过了徐向前,是蒋介石的眼光出了问题,是让他最后悔的一件事。

但是,事实上徐向前是谁为人民而战,他就站在谁那一面。

更何况他早就认识了毛泽东,早就结实了共产党员,共产党是真正为人民而革命的一支军队,这也是徐向前早就了解的。

后拉徐向前为中国做出的卓越贡献,立下的赫赫战功,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新中国成立之后,他被授予元帅军衔,是十大元帅之一。


史学达人


说一个广为人知的“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小肚鸡肠。”诸葛亮和周瑜一个效忠于刘备,一个效力于孙权,他们之间最广为人知的恐怕就是“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简单的说因为周瑜气量狭小,在和诸葛亮的斗智斗勇中,屡战屡败,被气的病死。事实究竟如何,我们先看看诸葛亮是如何三气周瑜的。

一气:在赤壁之战后的第二年,周瑜欲取荆州,不料替他人做了嫁衣,被诸葛亮捷足先登。被气的“金疮迸裂”。

二气:周瑜这次想从刘备下手,要将孙权的妹妹孙尚香嫁给刘备,骗刘备来吴,将其扣下,逼诸葛亮交出荆州,不曾想到诸葛亮交给了刘备三个锦囊妙计,刘备不进全身而退还娶了孙权的妹妹,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是二气。

三气:周瑜想出“假途灭虢”之计,周瑜想用假托攻取西川,借道荆州之名趁机夺取荆州,可惜又被诸葛亮识破了,等到吴军到了荆州城下,赵云奉命不开城门,又从四面八方奔来军队,扬言要抓周瑜,吴军无功而返,周瑜被气的病死,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哀叹。

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三气周瑜的故事,而这个故事会广为流传,让大家信以为真要归功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罗贯中为了烘托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智谋无双,选了周瑜做绿叶,硬生生将一个东汉名士英雄写成了一个小肚鸡肠,毫无容人之量的小人。

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小说里的桥段,但是“三人成虎”,听得多开始信以为真,觉得这才是历史真相,不得不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成就斐然,不愧被列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历史上的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哪?诸葛亮真的有那么神吗?

事实上诸葛亮确实是一代明相,辅佐刘备,匡扶蜀国,确实鞠躬尽瘁,他的政治才能是不可抹杀的,只不过被后人过多神化,在《三国演义》问世后更成为了智慧的化身。小说中的草船借箭和在东吴舌战群儒都是虚构的,而著名的赤壁之战根本不关诸葛亮的事情,而是周瑜和鲁肃的功劳。

可是周瑜绝对不是小说中所写的那般,历史上的周瑜雄才大略,胆识过人,且恢弘大度,性情豁达,是一个真名士真英雄。

北宋一代大文豪苏轼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撸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试想一代文豪会这样去夸赞一个“气量狭小之人?”。

在一些史书中也有记载周瑜的高风亮节,有勇有谋,比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就对周瑜做出了极高的评价。

周瑜的一生不愧英雄之名,既建功立业又是风流名士,又有小乔那般的美娇妻相伴左右,死后自是名垂千古,只是后来后人对他的形象进行了丑化,《三国演义》的出现使这瑶言愈演愈烈,周瑜被误认成了一个气量狭小的小人。

《三国演义》是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考证史书,小说中的形象并不代表周瑜本人,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其中的区别,不能让周瑜这样一个英雄落得小人之名。


长安君历史杂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西沙战事紧 并非是谣言。

诚然,蒋介石没有说过西沙战事紧这种话,也没有让军舰打开灯护送解放军过台湾海峡,但支持是客观存在的。

在西沙战事爆发的时候,蒋经国曾经公开表态。

当时记者问:中共和南越开战,你们有什么立场。

蒋经国说:中共也是中国人,我们不会做损害中国人利益的事情。

在解放军舰队紧急通过台湾海峡的时候,台湾军舰并没有任何的骚扰和组织行为,而是默许舰队通过。

指挥西沙海战的时任海军副司令孔照年将军,有过回忆:台海军对大陆海军通过台湾海峡的过程是知晓的,而且全程监控,但没有做任何干扰。当时2艘阳字舰在中线另一侧监视我们,两边都没吭声,没发信号,安安静静地过去了。后来有个说法传出来,说蒋对西沙的事有个态度是不要打扰。

事实上,台湾在两蒋时代,是坚守一个中国立场。当时美国千方百计希望老蒋小蒋宣布台湾独立,威逼利诱多年,老蒋小蒋都是拒绝。

具体操作上,无论台湾如何困难,台军始终坚持驻守南沙最大的太平岛,坚守了中国在南海的利益。

有没有说过西沙战事紧 不重要,实际上老蒋就是这么做的。


萨沙


说一个解放战争时期的谣言,即抗日战争胜利后,苏联红军将缴获的日伪军武器80万支步枪、2万挺轻机枪、5000挺重机枪、5000门各种火炮、1500辆各种军用车辆、600辆坦克、800架飞机全部移交给了解放军。

如果这个说法成立,东北至少可以提前很久就解放了。

那么真实的情况是如何的呢?

解放军进入东北后确实也接收过苏军给的武器装备,但不是白给的,并且当时党中央有命令,还是毛主席亲自下达的:中国革命主要靠中国自己的力量,禁止用中央的名义向他们要东西。后来解放军以东北野战军的名义用粮食和黄金作为交换,从苏军以及朝鲜人手里买回来一些武器。而东北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特别是重武器大部分是靠着前期在白山黑水之间捡日军遗弃的装备、后期则是战场缴获。

抢占东北、经营东北是党中央在抗战胜利前夕的七大上确立的重要战略目标,并且给予了全面支援。除了从各个抗日根据地抽调精兵强将外,还将延安炮兵学校的1000多名师生在校长朱瑞带领下派到东北。原本也是想着要接受日军的武器装备,但是到了以后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于是朱瑞就带领师生们自己动手,拾破烂建炮兵、捡洋落发洋财。一年之内搜集、拼装加农榴弹炮49门、野炮97门、山炮108门、步兵炮141门、迫击炮300门、高射炮137门、卡车50辆、坦克15辆。相比刚刚进入东北的时候,武器装备数量增加了20倍!

同样是在朱瑞和炮校师生的努力下,白手起家建立起包括火药厂、化学厂、炼钢厂、机械厂在内的6个军工厂,制造的武器弹药在满足东北解放军需求的同时还供应关内各个战场的解放军。

当然也不是没有从苏军那里搞过武器弹药,在东北战局逐渐转变的1947年,朱瑞曾经两次到朝鲜和朝鲜政府以及驻朝苏军部队谈判用物资换装备。最后在东北野战军总部的帮助下,从1946年下半年至1947年上半年,东北野战军用上百万吨粮食从朝鲜政府和苏军手里换回上千车皮的武器弹药。


大将军威武K


当然还有因为百团大战彭老总受批评这个谣言了。网传彭总擅自发动百团大战,致使提前暴露实力,招至日军围剿损失惨重,也同时引起蒋介石警惕,受到军委批评乃至后期的批斗。

据查史料书籍,百团大战从策划到实施,延安均知情,战斗计划一出就电报延安,延安同意后准备执行,执行之前又发报延安通知。

并且发动后,敌后电报信息源源不断发往延安军委,极大的鼓舞了延安将士的士气。

第一阶段结束之后,毛主席还特地指示,这样的战斗还可不可以再组织一两次?

由此可知,事实并不是像部分人造谣那种擅自发动,延安不知道,甚至有的说朱德都不让知道参与,这样强行扣锅,没有一点儿常识,大范围部队调动作战,岂是一个人就可做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