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健康体检怎么看?

美年大健康管家


40岁以前可能健康体检不是那么重要,但40岁后,健康体检非常重要。

主要原因是:

1、人25岁后身体机能就开始走下坡路,到40岁,身体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大不如前,身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削弱了很多。

2、40岁后的人刚好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生活、工作压力巨大,情绪波动也大,甚至很多人开始失眠、焦虑,对身体造成极大的影响。

3、40岁后,经过几十年不良生活、工作、饮食习惯的侵袭,已为各种疾病特别是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了爆发的基础。

40岁后如何更健康的生活,减少重大疾病带来的意外,除了要调整自己的生活、工作习惯外,必须要在饮食和锻炼上做到更加科学合理,其次就是要重视每年的健康体检,对重大疾病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首先要纠正健康体检的几个误区:

1、每年企业组织的健康体检,做了没发现什么问题,就以为身体很健康。企业组织的员工福利体检,基本上都在300-500元体检套餐,多为常规基础体检项目,对重大疾病的早期筛查、发现,作用甚微。

2、企业的福利体检因为预算有限,大部分选择民营体检机构,其体检质量当前阶段很难有保障,也不可能作为判断身体是否健康的依据,40岁以前在民营体检机构做可能无所谓,但40岁以后一定要谨慎了。

3、年年做常规体检项目,如一般检查、眼鼻喉、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心电图、几个彩超、妇科常规+白带常规+宫颈涂片等,对重大疾病的早期发现作用不大。

其次,40岁后,一定要重视健康体检,并且要科学、合理的做健康体检,需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选择质量更可靠的公立三甲医院去做体检,重大疾病一次疏忽就事关生命安危,三甲医院体检费是贵些,服务也可能差些,但离开质量谈价格和服务,一切都是零。

2、一定要针对自己的身体情况、遗传病史、生活工作环境、饮食习惯、精神状态等方面进行总结,针对性的规划体检项目,如家族有肠癌史,那必须要做肠胃镜之类的专项筛查,如有心脏病史,一定要做心脏彩超之类的,如常抽烟的,一定要做CT,而不是年年做常规体检,就觉得万事大吉。

3、重视对高发肿瘤的筛查。目前高发肿瘤如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宫颈癌、鼻咽癌等,做到对这些肿瘤的专项筛查,基本上就可以避免80%以上恶性肿瘤悲剧的发生。

肺癌专项筛查:有吸烟史(每年吸烟30包以上)、戒烟少于15年的,职业接触烟雾较多,有其他患癌史、有肺癌家族史、患有慢阻肺或肺结核的、以及经常被动吸烟(二手烟、油烟、粉尘)等,应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

乳腺癌筛查:一级亲属在50岁前患乳腺癌者;未育或≥35岁初产妇;月经初潮≤12岁,或行经≥42年的妇女;对侧乳腺癌史或经乳腺活检证实为重度非典型增生或乳管内乳头状瘤病者建议每年定期做:乳腺彩超+乳腺钼靶检查。

甲状腺癌筛查:女性孕前和哺乳期结束时;有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甲状腺髓样癌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及某些甲状腺癌综合征的既往史或家族史(有血缘关系);甲状腺结节>1cm,且结节生长迅速,半年内增长到1cm以上;甲状腺结节>1cm,伴持续性声音嘶哑、发声困难、伴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并可排除声带病变(炎症、息肉等);甲状腺结节>1cm,伴颈部淋巴结肿大。建议每年进行甲状腺彩超筛查。

结直肠癌筛查:一级亲属结直肠癌或结直肠癌家族史;持续炎症性肠病。每年进行大便常规检查,2-3年一次结肠镜检查检查。

胃癌筛查:饮食习惯中,喜欢盐渍、腌制、烟熏、油炸食物及动物红肉,抽烟酗酒;有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有胃癌家族史;有包括肠化、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曾经接受过胃部手术等癌前状态;来自胃癌高发地区(譬如浙江岱山等)。每年进行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3年左右一次胃镜检查。

肝癌筛查:乙肝病毒和/或丙肝病毒感染;长期酗酒;非酒精脂肪性肝炎;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有肝癌家族史等。

针对性筛查:血清AFP检测、肝脏超声检查,必要的时候做CT或磁共振检查。

前列腺癌筛查:年龄>45岁且具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年龄>40岁且基线PSA>1μg/L的男性

针对性筛查:直肠指检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

宫颈癌筛查:感染HPV;非常早开始性生活;20岁以前生孩子;多次分娩史;性生活频繁且多,有多个性伴侣或配偶有多个性伴侣;有长期吸烟史;长期使用口服避孕药。

针对性筛查:每3-5年一次HPV检测,定期做薄层细胞制片技术检查(TCT)和肿瘤标志物(SCC、CA125、TPA)联合检查


刘医生健康说


健康体检是对自己身体的一个了解,能及时发现自己身体有无异常。

一般健康体检都是半年一次或者一年一次,这个是很有必要的。新闻里也没少报道过,由于没有体检,等到身体疼痛的时候,到了医院检查就已经癌症晚期了,这个时候做什么都于事无补为时已晚了。

做到定期健康体检很多问题都能够及时发现,然后进行治疗。早期发现治疗好的几率大大提高,即使发现癌症的话也能够尽早控制,很多癌症早期患者由于发现及时,配合医院治疗都能够战胜病魔。所以,病魔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能趁早发现它,导致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

定期去做健康体检,让自己的身体信息得到及时反馈。不要等到身体给你发信号的时候在去医院做检查,要做到把疾病扼杀在摇篮之中。要想有好身体就得养成:定期体检、多运动、作息规律、良好的饮食习惯。


Loyoung


可以提前预防一些疾病,还可以对本身的疾病有一个新的认识。


临床营养斗士


体检报告中单个指数不达标不用惊慌,这并不一定代表生病了,而应综合抽血结果及B超、心电图等多项检测,以及本人病史,才有最终结论。

针对体检报告中指数不达标的项目,以及一些专业术语,专家做出了解答:

血脂检查

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代表血浆中的脂肪含量,这三项指数越低对身体越有益。体检前一周的饮食对这三项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对“甘油三酯”影响很大,其次是“胆固醇”含量,再次是“低密度脂蛋白”。

1.轻度偏高

如果只是轻度增高,医师建议清淡饮食、平常多运动;如果明显增高,除了清淡饮食、多运动,建议你到心脑血管专科诊治。

2.低密度脂蛋白

其中,“低密度脂蛋白”(对身体有害的“坏脂肪”)值得高度重视,它反映整个脂肪的代谢功能,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评估有价值。如果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这项指标必须控制在2.6以下;如果是合并心脏病患者(即同时患有2项以上心脑血管疾病)哪怕只比正常指数超出0.1就必须服用相关降脂药。

3.高密度脂蛋白

有些医院还会加检“高密度脂蛋白”(对身体有益的“好脂肪”)则指数越高越好。

血常规

许多拿到体检报告的人,血液检查多多少少有些不合标准。特别是里面密密麻麻多项指数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对无血液病、健康的体检者,主要关注下面四项——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要检查其他多项主要方便血液科医师做综合诊断查考,单个指数或某几项指数不达标,不能说明问题。

1.白细胞

增高表示机体某些部位有炎症的可能,比如,你感冒了、拉肚子都有可能影响这项指数。降低表示你的免疫功能差,也就是抵抗力较差。

2.红细胞、血红细胞降低考虑有贫血的可能。

3.血小板降低

要考虑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4.不少项目增高

我们在血液检查项中经常可以看到增高的情况,不用恐慌,对没有发现其他疾病,健康的体检者大部分都是正常情况,因为抽血前没有喝水、没吃早餐,导致血液浓缩,使测量指数偏高。

肾功能三项

以下三项指数偏低都是正常的。偏高则有下列可能:

1.肌酐+尿素

代表肾脏功能,如果这两项都增高,多见于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者。

2.尿素

高,而且确定自己没有慢性肾脏疾病,大多数属于正常情况。如果你不放心,或不知道自己有无肾脏疾病,可以上医院做尿常规检查,看有没有尿蛋白。

3.尿酸

偏高表明有“高尿酸血症”,平常多喝水、少进食海鲜等高蛋白食物,否则容易发生痛风,引起关节痛、肾结石,甚至肾功能不全。

乙肝两对半

1.乙肝两对半全阴

说明体内缺乏乙肝病毒抗体,建议上医院注射乙肝疫苗,获得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力。

2.乙肝表面抗体阳性

表明以前注射过乙肝疫苗,或者曾经感染乙肝病毒,身体已经产生了抗体。那为何“建议3~5年再打一次疫苗”?因为乙肝疫苗的作用时间有期限。但由于个体差异大,加上注射疫苗品牌的影响,无法明确地说多长时间后一定得去注射。

3.乙肝表面抗体弱阳性

“乙肝表面抗体”是弱阳性,表明抗乙肝病毒能力减弱,建议尽快去医院注射乙肝疫苗加强针,或再接种一次乙肝疫苗。

内科

1.腹部包块

医生是无法仅凭包块判断到底有哪种疾病的。因为有包块的可能性很多,比如,经常便秘的人肠子里有大便;那个包块是腹肌等。需要结合个人病史和其他检查下结论。

2.腹部压痛

腹部压痛跟体检医师的力度有关,如果稍微用力本人就感到疼痛,可能是胃肠道有炎症,同样需要结合个人病史和其他检查下结论。

3.肋下触及不满意

这表示体检者不太配合,致使检查不理想。“肝脾肋下未触及”则属于正常。


医食参考


健康体验就是心情愉快,吃得有味道,便得快,对任何事情都看得开放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