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西方历史上出现的十字军东征?

老夏说


中东地区,自古就是东西方交通的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欧洲历史上的各大地区强国都曾经在这片地区驰骋,直到今天,中东都是世界上最动乱不堪的地区之一。而这个地方曾经又是现如今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更加使得这一地区充满着冲突。就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利益冲突不断扩大的同时,来自欧洲的基督教徒开始发动了一场针对伊斯兰教徒到又不限于伊斯兰教徒的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近两百多年,无论是对欧洲还是西亚北非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序幕:穆斯林的东扩和拜占庭帝国的求救

公元1世纪,起源于罗马帝国的犹太省(今巴勒斯坦地区)的基督教迅速传遍整个罗马帝国,在欧洲不断扩张,成为了欧洲最大的宗教。地中海沿岸大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都属于基督教的范围,不过随着7世纪伊斯兰教的兴起,原本处于分裂的罗马帝国开始受到伊斯兰教的冲击。



公元636年东扩的穆斯林在约旦击败拜占庭帝国的军队,占领了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而在北非地区,阿拉伯军队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向北扩张到了伊比利亚半岛。由此后的几百年间,穆斯林与基督教徒时有冲突,爱情海中的一些岛屿已然被穆斯林征服,而在圣地耶路撒冷,由于双方最高领导人的变换,出现了和平相处和对立冲突反复现象。

例如公元1009年,控制耶路撒冷的埃及法蒂玛王朝哈里发暴君哈基姆下令摧毁耶路撒冷地区的非伊斯兰教堂。这种做法切断了基督教徒前往耶路撒冷的道路,加剧了双方的冲突。

而在1039年,埃及哈基姆下台以后,继任者在受到来自拜占庭帝国的贿赂以后,又允许基督教徒在耶路撒冷建立教堂,双方关系再次走向和平。而在耶路撒冷的穆斯林也感觉到了来自基督教徒的好处,很多基督教徒前往耶路撒冷做生意,帮助穆斯林改善生活。

而在东方的逊尼派穆斯林也发生了巨变,原来控制巴格达的哈里发被另一支突厥人控制,并建立了塞尔柱帝国。塞尔柱人向西发展,控制了耶路撒冷,严重影响了拜占庭帝国和法蒂玛王朝的利益。


▲朝圣的穆斯林

处于基督教和伊斯兰冲突前沿的拜占庭帝国被新兴的塞尔柱帝国接连打败,大片土地被并入塞尔柱帝国,只剩下巴尔干半岛和安纳托利亚西北角,作为欧亚桥头堡的君士坦丁堡岌岌可危。拜占庭帝国不得不向西方罗马教皇求救,但是由于教皇和帝国皇帝的冲突,来自拜占庭帝国的求救却往往被忽略。

冲突:基督教教内冲突和教会与世俗权力的冲突

而十字军东征的前夕,欧亚大陆之间却发生着一系列的巨变,矛盾冲突重重,最后点燃了这场持续了200多年的战争。

公元1053年,拜占庭帝国基督教会君士坦丁堡牧首弥格耳因君士坦丁堡的拉丁礼教堂拒绝使用希腊礼拜仪式而将拉丁礼教堂全数关闭。这一举动受到了来自罗马教廷的抗议,弥格耳却反而质问西方教堂为何使用源自犹太人的无酵饼(犹太是耶稣叛徒)。

罗马教廷派遣使者前往君士坦丁堡进行谈判,由于双方各不退步,最后谈判破裂。来自罗马教廷的使者宣布弥格耳被基督教开除教籍,而弥格耳反而将来自西方的基督教教宗烧毁,由此双方不分胜负,基督教正式分裂成天主教和东正教两派。

而就在基督教发生分裂后的十几年后,日益壮大的世俗国王与罗马教皇之间的冲突也在不断扩大。公元1077年更是发生了西方历史著名的“卡诺萨之辱”事件。


▲卡诺萨之辱

卡诺萨之辱发生的起因是当时的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想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力,试图对神职人员的“叙任权”进行改革,原本神职人员的任免权都来自于世俗皇帝,但是格里高利的改革触动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的利益。

双方发生冲突,亨利出兵镇压来自罗马教皇的暴力事件。作为反击,格里高利宣布将亨利逐出天主教,不承认亨利的王位。这次的权力斗争,使得教皇权力达到了巅峰,但同时以亨利四世为代表的世俗权力也不断限制教皇的权力。

这一次斗争最后以亨利四世前往罗马教皇谢罪结束。当时亨利四世在教皇们外连等三天,最终才得到教皇同意进入城堡求得原谅。虽然这一次的冲突,使得皇权未能战胜教权。但是亨利四世在这次奇耻大辱以后,一直对教权发起攻势,使得格里高利七世最后客死他乡。

而格里高利后继任的维克多三世依然未能同罗马帝国皇帝改善关系。这位年轻气盛的皇帝在经过上次耻辱以后,他的政治手腕显得更加成熟,让自己的权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直到两年后重新上台的乌尔班二世,才在同亨利四世的斗争中占据上风。

乌尔班二世上台以后,采取了更为灵活的对策。虽然为了跟亨利四世所立的教皇克力门三世宣战,乌尔班二世自称为格里高利七世的继承人,但是为了能够有很多资本跟亨利四世进行争夺,乌尔班二世决定投奔意大利南部的诺曼人。他知道军权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在这个群雄割据,战乱不断的中世纪。



尽管乌尔班二世得到了诺曼王朝的支持,得以在继位八个月以后进入罗马,但是历任罗马教皇都要坐镇的拉特兰宫(重建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所捐赠宫殿)却被亨利四世所扶持的克力门三世控制。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神圣罗马帝国世俗权力的支持,乌尔班二世展开了一系列活动。

准备:乌尔班二世的重塑信念之举

虽然乌尔班二世不能踏足罗马主教堂,但是为了获得更多情报,乌尔班二世开始游走在意大利半岛各地。通过各地的枢机主教和商人,控制着遍布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修道院,而这些修道院又正是中世纪的经济基础。

正是这些商人和僧侣给了乌尔班二世更多的机会,使得乌尔班二世掌控着整个中世纪社会的走向,就在诺曼人彻底将穆斯林赶出亚平宁半岛和西西里岛之际,西方的伊比利亚半岛却被穆斯林彻底占领,在这种糟糕的情况下,使得最后在乌尔班二世所号召的持续了近二百年的“十字军东征”中,西班牙人都未能派遣一兵一卒前往支援,他们自身的情况已经十分严峻。


而恰恰正是诺曼人赶走了穆斯林,使得以诺曼人为靠山的乌尔班二世更加具有信服力,诺曼人赶走穆斯林的战争一直被西方所赞扬,他们认为这是解放,是将人民从伊斯兰教下解救出来。

公元1094年秋,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皮亚琴察地区,乌尔班二世同之前格里高利七世的改革派举行了“公会议”,与会的还有来自拜占庭帝国的特使。这一次会议主要讨论了如何解救来自东方的拜占庭兄弟。

拜占庭帝国在突厥人的入侵下已经奄奄一息,为了获得更多支持,经常派遣特使前往神圣罗马帝国寻求帮助,此前多次未果,而这一次恰好符合了乌尔班二世的诉求,乌尔班二世开始在基督教世界大力宣传所谓的伊斯兰威胁。

有了诺曼人的支持,乌尔班二世开始了寻求神圣罗马帝国外的势力支持,而其中力量最大的便是法兰克王国。在这次“公会议”以后,乌尔班二世跨过阿尔卑斯山前往法国。公元1095年,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勒芒市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集会,史称“勒芒会议”。


▲勒芒会议

这一次会议中乌尔班二世教皇提出了两个主张,一个就是“上帝的休战”:极力抨击基督教内部的道德沦丧,强调基督教徒要同心协力,基督徒不能为了土地而互相倾轧。

另一个就是“十字军东征”:来自东方的基督教徒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来自东方的异教徒一直在屠戮,蚕食属于我们的地中海,我们誓要将穆斯林赶出我们的土地,我们要变成上帝的战士,原先因犯罪而被上帝惩罚的人将在这次战役中得到救赎,而这些都是上帝耶稣的旨意。

乌尔班二世明显比格里高利二世高明之处一在于对军队的控制,二就是善于抓住上帝的信仰。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呢?虽然在经过古希腊古罗马时候的辉煌以后,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中世纪是一个愚昧倒退的时期,但其实不然,中世纪时期的生产力和科技文化水平都已经远超古希罗时期。

而真正钳制住中世纪发展的就是信仰了。而这也恰恰是乌尔班二世成功之处,在这样一个全民十分崇拜上帝的时期,抓住上帝就等于抓住了一切,特别是其宣扬的参加东征可以救赎自己此前所犯下的过错,这对于虔诚的基督教徒诱惑十分大,很多犯错的基督徒一直耿耿于怀自己所犯之错。乌尔班二世假借上帝旨意取得了空前成功。



乌尔班还对基督徒东征做了一系列规定,首先,所有参加东征的基督徒都要胸前和后背戴上用红布制成的十字架。十字架代表基督教。红色代表基督教徒视死如归的血性。东征的日子是次年(公元1096年)的圣母马利亚升天节(8月15日)。

出征:基督教徒的东征之路及其背后思考

正式的十字军东征是在1096年,这一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之路开始。教皇为了这次出征,还大力派遣教士前往各阶层进行游说,其中最主要的便是骑士阶层,然而,有一些自告奋勇的狂热宣传分子同时也鼓动了下层贫民。

这些被鼓动的贫民或来自于领主的农民和仆役,或有城市流民、亡命之人等等,他们或许根本不知道十字军的宣传意义,但他们知道要摆脱目前的困顿和窘况。而这也正好被这些激进主义者所利用。这些被称作为“平民十字军”,他们更像迁家,而不是打仗。



同年秋,另外一支“十字军”——由贵族和骑士组成开始了东征之路。1099年,十字军占领埃及法蒂玛王朝控制下的耶路撒冷,并建立了十字军耶路撒冷王国和三个附属小国。同时这批十字军还对穆斯林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城,此举使得日和穆斯林对待基督教徒留下了永不可磨灭的伤痛。

往后的两百多年间,来自法兰克的基督教徒裹挟着拜占庭人、罗马人、威尼斯人对穆斯林(但不限于穆斯林,其中还有对犹太人和东正教徒的战争)发动了一系列战争。这一系列的战争被称为“十字军东征”,而在穆斯林世界,有着一个更富有现实性的名字——法兰克人入侵。

这场持续了两百多年的宗教战争是残酷的,它对犹太人、东方基督教徒和穆斯林都带了深重的灾难。即使是西欧各国人民也深受其难,有近几十万东征军死亡,唯一从中获取利益得便是教廷和封建主。

虽说是宗教战争,但是显然,这是在教权和皇权的斗争中,教权为了转移内部矛盾以获得更多利益,将外部矛盾转化为主要矛盾,从而提高自己的权威与地位的举措。为什么这么说呢?当年乌尔班二世所说的“上帝的休战”根本是不可能的,他所希望的只是将内部的斗争转移到东部,东部基督教徒受到了来自穆斯林的冲击,寻求西方的支持,而西方基督教徒显然是不可能拒绝的,这种教派之间的冲突是很强烈的冲突,我们非教徒是难以理解的。


此时的整个西欧的基督教徒的热情都十分高涨,更是由于在“解放圣地”等口号的影响下。即便也有并不热心之人,也难以反对这种道义制高点。由此一来,乌尔班二世既能通过不同于前任格里高利七世的莽撞之法——直接公然撕毁与皇权的矛盾,又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将数以十万计的十字军派往东方,以武力夺回耶路撒冷的方式显示出自己凌驾于全体世俗君主之上的领导能力和教皇的权威。试问,何乐而不为呢?

藤树先生说:

这场基督教徒对穆斯林发起的战争是无耻的,将十一世纪穆斯林对基督教徒的暴行作为东征的理由,显然是十分牵强的。穆斯林对基督教徒的暴行最近的也是九十年前的哈基姆焚毁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徒。时隔这么久,为何才在九十年后提起。

并且,西欧的天主教徒对待希腊的东正教徒反而并没有伊斯兰教对东正教徒显得宽容。当时的东正教徒被西欧天主教认为是异教徒,不能存在,而在靠近希腊的伊斯兰地区。只要缴纳“吉兹亚”人头税,天主教徒即可生存,虽然也会受到歧视,但是显然比在西欧不能生存更好。

可见,东正教徒从未想过寻求西方天主教徒的帮助,他们在这种“以税换生”的制服下和平度过了近三百年,又何来寻求天主教徒之说呢?而真正邀请教皇派遣援军的,是希望收复曾经占有的中近东失地的拜占庭帝国皇帝。战争永远都是残酷的,为了一己私利而战的统治者,最终都将受到人民的抛弃。愿世界和平,人类共存!

参考文献:

《中世纪史》

《欧洲史》

《十字军东征》


藤树先生


       十字军东征,是在1096年——1291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带有宗教性质的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的天主教教皇支持的,由西欧封建领主和骑士们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前后共计10次。

       当时,天主教的圣城“耶路撒冷”已经沦陷,被伊斯兰教徒夺得,十字军东征最初的主要目的就是针对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和民众,希望重新夺回耶路撒冷。在战争发起之前,由教会授予每一个参战士兵一枚“十字架”,因而得名十字军。

        地中海地区,是人类文明共同的发祥地,有着极为丰厚的经济、文化和宗教储备,也成为了相互之间争夺最频繁、最激烈的战场。

      大约在7世纪前后,就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为鼎盛的隋唐时期。在向东扩张无望的情况下,突厥人的一部,向西延伸占领了天主教的圣城耶路撒冷。

      直到11世纪末时,也就是我国的两宋时期,西欧的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进一步促进了封建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封建主们贪婪的欲望和需要还是不能得到满足。因此,除了扩张和侵略,再无他法。

        在欧洲,教会这股势力有着极为庞大的影响力,这是与我国封建社会最大的不同之处。教会的最高权力机构就是罗马的天主教皇,他们企图在全世界都确立教皇的无限权威,建立以自己为核心的“世界教会”。

        同时,西欧的封建制与我国也有相似之处,也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可嫡长子就一个,非常具有稀缺性。那么,越来越多的贵族子弟们得不到继承权,而仅仅空有一个骑士的头衔,又不能顶饭吃。咋办?靠抢靠夺,这帮人也是极力推动向外扩张的主力。

        再有,就是最下层的农民,他们受到了越来越重的剥削和压榨,非常迫切的希望借机转移矛盾,缓解自己的生存压力,而向外扩张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要不说,人都是自私的,我的苦难受够了,就想转嫁给别人。反正,“我不入地狱”,谁爱入谁入去。

       物质上,有封建领主;思想上,有天主教会;人员上,有骑士阶层和农民阶层。就这样,各个阶层难得的形成统一,决心向外侵略,万事齐备!可是,往哪儿打呢?

         根据基督教传统和教义,巴勒斯坦是耶稣诞生与升天之地,他的坟墓就在耶路撒冷;而在犹太人的政治文化和宗教思想中,耶路撒冷是希伯来王国的都城和圣地;按照伊斯兰教的说法,真主的使者穆罕默德,在耶路撒冷升天并将那天命名为“登霄节”,耶路撒冷也成了伊斯兰教徒的圣城。这就是耶路撒冷“三教圣地”的由来。

         之前,阿拉伯人占据耶路撒冷时,对于异教徒比较宽容,虽不支持,但也不反对。拜占廷和西欧的信徒们都可以自由地进入圣地参拜,反正你拜你的,我拜我的,大家倒也相安无事。

           11世纪中后期时,这个平衡被打破了。塞尔柱突厥人兴起,他们信奉伊斯兰教,几乎控制了整个中东地区。但是,他们并没有能力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分成若干独立的管辖区。反正是热热闹闹、乱七八糟的,具体情节可以参照本人之前在今日头条发表的文章《热热闹闹的东晋十六国》,情节和场面请自己脑补。

             大约12世纪前后,塞尔柱突厥人发生了内讧,走投无路的皇帝阿历克塞一世(1081—1118年),居然向罗马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求援,说野蛮的伊斯兰教徒攻击天主教,请求西欧教皇帮忙驱逐,收复圣地耶路撒冷。

            不用诸葛亮“借东风”,真的有风自己就刮过来了。天主教会高兴得都快欢呼雀跃了,好,好。好!居然还有人邀请咱出兵,那还客气啥。赶紧的吧。打!

第一次(1096年——1099年)

      这是唯一一次胜利的十字军东征,请划重点。共计约10万人,1097年时在君士坦丁堡汇合,然后渡海进入小亚细亚地区,占领了塞尔柱突厥人都城尼凯亚等城。

    沿途一路烧杀抢掠,在1099年7月15日时,攻陷耶路撒冷,屠杀城内的异教徒近万人。之后,仿照他们西欧自己的模式,在地中海沿岸建立起若干个封建制的国家,信奉天主教。

第二次(1147年——1149年)

1144年,伊斯兰势力开始反击,先后推翻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的胜利成果,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国王康拉德三世联合发起行动。

这次,伊斯兰势力准备充分,而且得到了当地民众的有力支持,使得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以失败告终。

第三次(1189年——1192年)

没打服?好!继续打。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法国国王奥古斯都腓力二世和英国国王理查一世,三家联合推动,可惜雷声大,雨点小,各国之间矛盾重重,相互提防,生怕自己付出更多的代价和损失。虽然取得了一些局部的成果,但再一次铩羽而归。

第四次(1202年——1204年)

这次由教皇英诺森三世发起,吸取了以往的教训,此次东征没有直接瞄准耶路撒冷,而是计划先行攻取埃及,作为前沿阵地,稳扎稳打的来。

       可惜,战争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但也不是一无所获。东征军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建立了拉丁帝国和两个附庸的国家,分别是雅典公国和亚该亚公国。

孩童十字军(1212年)

这是最无语的一次十字军,特别无语!

       当时教会中推行一种荒谬的怪论,认为成年人在世俗的生活中,皆都不净,人人有罪。以有罪之身,如何能解放“主的陵墓”耶路撒冷?于是,教会倡导建立“孩童十字军”。

     1212年,在德国,有一个叫做尼古拉斯的10岁男童,在封建主和教会的支持下,成为“孩童十字军”的首领,集合了两万多名9岁左右的小孩,真不知道这些父母是怎么想的。

     小孩们越过阿尔卑斯山,开始向地中海进发。由于缺乏组织和后勤补给,一路疾病和饥饿,抵达海边时已经所剩无多。除了极少的一小部分回到故乡外,其余的全部客死异乡。

第五次(1217年——1221年)

     1213年4月,教皇英诺森三世,在没有得到各个封建领主的支持之下,执意要再次组成十字军东征。

    为了凑齐人数,将普通信徒和破落的骑士,甚至临时拼凑的各类人,统统编入十字军。1215年11月,教皇在拉特兰大堂发布战前动员,开始了重新夺取耶路撒冷的战争。

     1221年,连埃及开罗都没有攻下的东征队伍,又一次宣布失败。

第六次(1228年——1229年)

     这次的远征,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率领下进行。

    第六次东征,取得的成果是仅次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1229年时,东征队伍夺回了耶路撒冷之地,但是在1244年时就又被穆斯林夺回,恢复到了战前的状态。

第七次(1248年——1254年)

      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发起并亲自率领,东征队伍很快攻取了达米埃塔,但却陷入被瘟疫折磨的境况当中,迟缓了战事的推进。

   好不容易才等瘟疫过后,十字军开始进攻开罗,却被以逸待劳的埃及奴隶骑兵打败,路易九世的弟弟阿图瓦被杀,自己也被俘虏,直到1254年时才被赎回。

第八次(1270年)

       消停了十来年,法国国王路易九世接着来,一定要一雪前耻。

      首先攻下突尼斯,接着,向上次一样,又遇到瘟疫和疾病,这哥们真是衰神附体。这次,路易九世没有被俘虏,而是直接染病死了,他的儿子兼继承人腓力三世一看形式不妙,赶紧下令撤退。不打了,回家。

第九次(1271年——1272年)

       这次东征和第八次几乎算重合的,英格兰的爱德华王子率军赶到北非救援路易九世时,发现已经晚了,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成果,但也不能白来,贼不跑空嘛。

         他在阿卡签定了停战的协议,攫取了一些利益,并于1272年返回英格兰继承王位。此后,十字军占领的一些领土又渐渐落入穆斯林的手中。

1291年,最后一个据点阿卡(以色列北部城市),被埃及马木留克军队所攻陷,耶路撒冷王国算是正式灭亡。

终于,终于!前后十次的十字军东征终于算是结束了。

一方面,加速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尽管充满血腥和杀戮。十字军运动虽然每次惨败而归,但却带回了大量东方进步的文明和思想,并导致大量农奴开始解除原先的人身依附关系,成为了新的自由民,活跃的劳动力,极大地加速了西欧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亦是文艺复兴与近代资产阶级萌芽的一个重要成因和环节,塑造出近代文化上和经济上强盛的欧洲。

     另一方面,十字军东征,对中东尤其是中近东和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和人民都带来了深重灾难。而且,多次大规模军事动员和行动,也给西欧人民尤其是中下层人民造成惨痛的代价。伴随着底层民众数十万的死亡,教会和封建主却取得了大量的财富和利益。并为日后,直到现在,东方伊斯兰世界与西方基督教世界之间长期而尖锐的对立埋下了祸根。

正如《欧洲的诞生》指出,十字军“提供了一个无可抗拒的机会去赢取名声、搜集战利品、谋取新产业或统治整个国家——或者只是以光荣的冒险去逃避平凡的生活。”

很多人都认为十字军东征是天主教的暴行,我个人觉得,十字军东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血腥和暴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