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煎餅攤有多賺錢?

“煎餅攤大媽月入3萬”、“大爺賣燒餅8年,浙江7套房”、......

對於煎餅攤,坊間一直不乏各種“神話”,彷彿其是無本經營、一本萬利的典範。其實,經營1家小小的煎餅攤沒有我們想象中容易賺錢。

真的輕鬆月入三萬嗎?

老劉在陸家嘴邊上擺煎餅攤,今年是他在上海的第14個年頭,靠著祖宗留下的攤煎餅手藝,在上海擺煎餅攤,一賣就是14年。別人攤1個煎餅要2分鐘,老劉只要40秒就可以搞定。

即便這樣,老劉1個月下來收入也就一萬五六,月入三萬,想都沒想過。

一個餅平均下來五六塊錢,一天賣個100個,即使把週末都算進來,1個月下來也賣不到2萬。

有效營業時間集中

在以掙幸苦錢聞名的餐飲行業裡面,煎餅攤仍然屬於既幸苦又賺錢少的那類。為什麼?

零售業的本質可以用1個核心公式來概括:流量×轉化率×客單價;其中流量又可以分解為:營業時間×單位時間流量。

煎餅攤個人經營,靈活性大,選址一般靠近人流量大的地方。老劉的煎餅攤距離浦電路地鐵站不到50米,背靠老居民區濰坊9村,旁邊是寶鋼大廈、陸家嘴金融廣場等辦公區,工作日早晚人流量非常大。

但餐飲行業是一個賣時間段的行業。我們可以早中晚吃水果,吃米飯,吃零食,但卻不會早中晚吃煎餅。

大多數煎餅攤營業時間都在早上6點到10點之間,其中高峰時段基本在7點9點之間。

即做即食,出餐效率低

煎餅的製作工藝簡單,將調和好的麵糊放在燒熱的鏊子(一種古老的製作麵食的工具)上煎製成圓形的薄餅,放入餡料即可。

這讓其出餐效率要遠遠低於包子、饅頭等批量化製作或者工廠製作的品類。

有效運營時間短,加上現場單個製作,即使早上高峰期7:30到9:30點之間,煎餅攤生意不斷,1天也很難超出200個。而饅頭店,現場統一加熱即可,一早上就能輕鬆賣出三四百個。

煎餅攤真的是無本經營嗎?

有人說,煎餅攤、夜宵攤這類的路邊攤都是無本經營,掙脫了傳統餐飲行業房租、人工和固定投資這三座大山。

事實是怎樣的呢?

隨著城市治理越來越嚴,現在上海市區基本上已經看不到路邊攤了,很多煎餅攤都是依賴於街邊餐飲店,在早餐時間租借這些店的門頭擺攤,正餐時間之前收攤,不能影響餐飲店正常營業。

老劉租借的是一家雞公煲餐館的門頭位置,每天給老闆100元租金,一個月下來就是3000,除了固定成本,還有煎餅本身的成本,毛利率在60%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煎餅攤並非無本生意,房租、水電、原材料樣樣都是成本,若按照每個月的固定成本3000元,每個月至少得賣出1304個煎餅才能保持盈虧平衡。

難以誕生連鎖品牌?

談起煎餅,總避不開黃太吉,談起黃太吉,大家多將其失敗歸結於“只會做營銷,不會做產品”,或者是“太會做營銷,太不懂產品”。我們或許錯怪了黃太吉?

為什麼?

早餐真的做連鎖品牌的有兩類:

一類是可以做正餐的品類,比如肯德基、麥當勞、永和大王等,包括老盛昌湯包(在江浙滬地區湯包也經常作為主食),他們全天都可以賣,突破了早餐時間的限制;另一類是專門的早餐品牌,比如巴比饅頭、肚子裡有料。

黃太吉把1個煎餅賣到20塊,基本上是普通煎餅的6倍。黃太吉的道理是,吃個煎餅30塊貴,但吃個飯(正餐)30塊就不貴了。

可是誰會經常正餐吃煎餅呢?還是花30塊!

早餐就是早餐,煎餅就是煎餅。正餐要吃好,要吃飽,而早餐呢?消費者更重視方便、快捷、乾淨、營養、價格不貴,相比其它早餐品類,煎餅價格已經不低,提價的空間更是有限。

有效營業時間短,生產非標準化,客單價低,提價空間有限,經營1家小小的煎餅攤其實沒有我們想象中容易賺錢。如果再加上“正規的門店租金及裝修費用”以及“需要聘請的人工費用”,那整個財務模型是無法支撐連鎖化擴張的,因此難以誕生一個連鎖化品牌。

有人說,人生選擇比努力重要;做餐飲也一樣,選對方向和品類,後面的努力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