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老师配偶的父母过世了,在学校教师工作群发吊唁贴,合适吗?

三味聊教育


学校老师配偶的父母过世了,在学校教师工作群发吊唁信贴,合适吗?回答肯定是不合适。


学校教师工作群的成员是学校的教师、工作人员,不仅不能发吊唁贴,其他和教学工作无关的也不能发。

创建教师工作群的目的是,方便学校领导对老师进行管理,老是们通过学校教师工作群也可以很方便的沟通。这是一个公共的地方,需要保持、整洁、干净、有序。发一些与教学无关的内容,没有一点意义,浪费了老师们的宝贵时间。



配偶的父母,关系远了吧?还要发在工作群!

自己的父母仙逝,告知一下亲戚好友,还是可以的。配偶的父母仙逝,也要在教师群里发一下,感觉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儿。




从这一件小事,看收礼之风日益泛滥,需要矫正。

婚丧嫁娶,乔迁生子,孩子升学、自己升职都要请客,请客是名,收礼是实。做客的心里无奈,收礼的得了实惠。花出去的钱总不能亏本,不良风气自然愈演愈烈。



笑脸相迎,情感未必真诚。看似热闹,其实都是妄景!少些虚情假意,多谢真诚交心!


晓晓笔记


大家好,我是睿妈教育在线。学校老师配偶的父母去世了,在学校工作群发吊唁贴,显然是不合适的。

一,在工作群发不合适。

工作群就是工作群,是发与工作相关的事情的,发与生活相关的事情显然是不合适的。原因是发了这些与生活相关的事情,容易把与工作相关的事情给淹没了。如果再想找工作相关的事情,找起来比较麻烦,也影响大家的心情。

我们单位工作群的事务比较多,今天下载这个APP,明天下载那个APP的,还有一些通知,所以大家都不在里面随便乱发东西。



二,可以在生活群发

我觉得这样人情往来的事,可以在生活群里发。我们单位有一个工作群,一个生活群,在这方面做的也不是多好,往往有婚丧嫁娶的事情都是电话通知,有时候通知的人会忘了通知个别人。

比如,有两个老师的父母去世以后我不知道,过了一个月才知道,但是这种事情又不好补,好在我和他比较熟悉,就干脆把钱塞给他了,因为之前和人家有往来,好像自己不看事儿一样。



这样在工作群里发了以后,大家随不随意,起码都知道了,想随的就随,不想随了就算了。因为有些事情不好一刀切,关系好的可能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一些,关系不好的,可能就不想随了。

三,哪些范围应该随份子

我们单位随份子,大多限于自己生病,结婚,孩子升学,结婚,自己父母去世。至于其他的,如生孩子,配偶的父母去世等等大家大多数是不随的。因为单位人很多200多人,真随起来,随不起。



但是我知道,我们区的初中,随礼比较严重,配偶的父母去世,生小孩这些事都要随,搞得他们头都很大。

其实随礼就是一个人情往来的账目,你来我往显得有人情味儿。如果因为不知道而忘了随,就显得非常尴尬,好像故意一样。所以对这些事情,单位应该重视,在生活群里,发几遍还是非常必要的。


睿妈教育在线


"三味"观点:在学校工作群中发布教师各类红白喜宴请帖的行为,是不合适的。

这种做法,在"三味"学校比较盛行,引起了教师们私底下议论纷纷,甚至不乏埋怨之声。

学校工作群,本是学校传达通知、老师交流工作的平台。而办宴酒纯属个人家庭私事,发宴请帖更应限于个人交往圈内朋友。一旦在学校工作群内发帖,对不少老而言,确实是强人所难。

以“三味"学校情况为例,约200名教职员工,很多老师相互间还不认识,平时少有人情交往。

可是,老师们的结婚宴、生子满月宴、乔迁新居宴;子女升学宴、子女结婚宴、子女生子满月宴、子女乔迀宴;父母寿宴、父母过世宴、岳父母过世宴……通通地往工作群发帖。

一年之内,个别老师就已发帖了2、3次。按每月统计,全校至少有5个贴子以上,多时10来个。

按随礼习惯,至少100,正常200计,仅吃宴酒一项开支,每月得千元左右。这无疑给老师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

虽然讲人情是你往我来,但对部分老师(特别是老教师)来说,也许直到退休也没机会发帖了。

按学校一般贯例,教职工父母过逝,全校教职工随礼以表吊唁是正常的应该的。但扩大到配偶范围,实为不妥!

本来,学校老师同事一场,互相之间有个喜事捧捧场也在情理之中。

但对于一个较大的学校而言,人事来源复杂,老师之间交往也不是太多太密切。一旦将置办酒宴蒙上"取财"之色彩,这种不正之风必然给学校文明造成不良影响。


三味聊教育


学校老师配偶的父母过世了,在学校教师工作群发吊唁贴,合适吗?

教师工作群的建立是用在工作上交流的,而老师配偶的父母过世属于私事,所以在教师工作群发发吊唁贴显然不合适!

现在在生活或者工作中大家都普遍使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为了更加方便交流和沟通人们往往会建各种各样的微信群、QQ群,学校也不例外,老师们建立一个工作的微信群可以更方便的发通知、反馈问题、交流问题等,以此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原本创建工作群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教师们的沟通联系,提高教学工作水平,可是有些老师在里面发广告、推销产品等,甚至在工作群发一些红白喜事的请帖、吊唁贴等。虽然有些老师会有不满的情绪,但是又碍于情面,往往都会表示一下,毕竟是同一个学校的教职员工,抬头不见低头见,所以不管去不去,或多或少都会发个红包以表心意。

于是乎,教师工作群就变相成了个人“敛财”的地方。若这样的不良风气继续发展下去,肯定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比如人心变淡了,教学风气也变坏了,学校的文明的正气也逐渐被一点点吞噬、腐蚀。回到本题,学校老师配偶的父母去世了,在教师工作群发吊唁贴肯定是不合适的!因为这不仅会给老师造成困扰,也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开展,毕竟教师工作群本就应该为工作而建的,不应该变成个人敛财的社交平台。

再者,老师的工资本就不高,一般的学校其教师职工通常都有上百人,规模大点的学校,甚至有几百上千人,如果每个教师家里有点事情都在群里发请帖的话,那教师还要不要吃饭,养家糊口?

总而言之,在学校的工作群发请帖、吊唁信等显然是不合适的,毕竟工作群是用来工作的,如果是私事,可以在生活交流群或者朋友圈私发,这样才合情理。


【以上仅个人观点,若有不同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关注:快嘴社会说,一起聊人生。】


一木MU


钱多钱少情不变,礼大礼小人味无———这是最让人无奈的。

进单位这些年,没少遇到红白事。我觉得我们单位负责人的方法还是很好的,将经验介绍如下。

首先,是否在群里发,要根据事情发生的时间。

正常工作日,单位不会特意强调,但大家你说我说知道了,各自行动就可以了。如果情况特殊,在节假日或者寒暑假,那单位负责人会在群里说,需要别人代理的自己联系,不需要的不吭声就可以了。

然后,红白事有区别。

好事大家知道了,一般都会积极参与,哪怕推迟知道了,会补上一份礼金,也是允许的。但如果是丧事,只允许提前,不允许推迟,那么晚知道的会给同事说说理由,不再补。丧事不允许事后补,不吉利。


说到这个人情世故,变化也真大。之前一人一百,这两年至少二百。钱多钱少情不变,礼大礼小人味无———这是最让人无奈的。

亲爱的读者,你们那里的礼钱一般是多少??


心灵聊斋


天聚商学院观点:这种行为肯定是不合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首先这是工作群,顾名思义工作群就是谈工作的地方,将自己的私事儿放到工作群里讨论那肯定是不妥当,作为成年人肯定要做到公私分明。

2、那么工作群里发不合适,生活群合适不合适呢?我觉得也是不太妥当的,这种又不是喜事儿,最好能够通过私聊通知。而且群里面每个人和你的关系肯定也不同,有好朋友,也有普通同事,所以最好能够区分开来。

3、最后我觉得如果是配偶的父母去世,那么和自己的社交圈距离有些远,不太适合在自己的圈子里广而告之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观点。


天聚商学院,专注分享商业模式以及社群营销知识的交流平台!


天聚商学院


教职工的公婆或岳父母去世,单位工会人员在工作群发吊唁帖,这个,得看你怎么理解了。

是人,都有父母,即使是公婆或岳父母,也算很亲近的人吧,对这种事,情商高的一般不会介意。介意的人,往往情商不高,人缘也差。

同一单位的员工,关系密切有人情来往的,你随份子或单独去吊唁,也在情理之中。你不去,人家也不会怪罪你,大不了到时人家也不睬你,而已。

工作群是内部群,但又有哪个工作群能做到纯粹只谈工作?而且,在工会人员和管理层看来,做好这方面的事务也关乎工作。


春江暮雪观天下


学校老师配偶的父母过世也要在教师工作群发吊唁帖收随礼?如果是某个老师自己的父母,或者这个老师的配偶也在这个学校上班做这种事还情有可原,但换做岳母,我觉得真心不合适。

为了得到“份子钱”,就变相利用已经去世的岳母或者岳父,在学校教师工作群发吊唁帖,就算出差在外的老师也“不放过”,这种做法确实相当“高明”,但那位“高明老师”的良心难道不会痛吗?

如果是类似家人结婚生子的“红事”,通知学校的老师过去享用薄酒数杯但不收随礼还说得过去,但是“白事”这么瞎折腾,就有点过分了。更为奇葩的是,为了避免学校的某个同事成为“漏网之鱼”,在心血来潮的情况下把学校教师花名册和教师编号都整出来了,这种“极品”的做法简直让人无语到了极致!

“月有圆缺,人有祸福”,和身边同事有关系的人难免会出现一些状况,如果同事的随便一个什么亲戚去世都要随礼的话,随礼一次200-500元,一个月随礼5次,那么一年单单在随礼方面的开支就达到12000元到30000元不等。而对于农村的中小学教师来说,一个月的打卡工资只有三千多左右,如果把工资都用在“随礼”上,人家还要怎么生活?不要觉得这种不着调的事情应该不多,因为连旁系亲属的“白事”都可以成为收“随礼”的契机,难保学校工作群里不会再出现邻居去世也收随礼的“秀下限”行为。

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或者人生中遇到什么坎儿,可以向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倾诉,把一些本该私发的信息发到学校工作群里,很明显是一种情商严重欠费的行为。就算真的需要同事过去凑热闹并随礼,我觉得把信息发在群里也非常不合适,毕竟邀请人家至少得打电话或者亲自邀请一番才有诚意,而在群里随手发一则吊唁帖就想大肆敛财,换做我,我肯定不去!不是我抠门,而是连最基本的尊重都没有的邀请,根本就没有去的必要,也没有随礼的必要。

在我们这边,除了教师个人结婚偶尔在群里说一声,也没有直接邀请群里的所有人必须在什么时候参加什么宴会。至于生孩子、孩子上大学、乔迁或者白事之类的宴请,一般不会麻烦同一个学校的同事。像以上这种把教师编号都搬出来让教师随礼的同事,我觉得十有八九是该校的校长。

但是,就算是校长,这样做真的合适吗?欢迎留言探讨。


微雨润苗


个人以为,此举不妥,非常不妥——还是学校某老师的配偶的父(母)过世,更不妥。虽然群里当时可能不会有人异议(或有礼节性的问候),但那并不表示老师们心里没看法、事后没人反感。

细想想也知道,这种事在学校教师工作群里发,会有人关心吗?如果是我,一定直接删除,心里还会暗怼一句……

曾经就非常郑重地对全校教工说:工作群里只能发与学校工作有关的通知或建议等,其它只与私人有关的事项皆不得随性而发。

“学校教师工作群”顾名思义,只能为学校各项工作服务,为师生各项活动正常发展提供交流平台。

如某老师因工作调离原单位或退休等,还应自觉及时退群,省得群主出手将其移出——这也是应注意的礼貌。


种金易


我觉得无可厚非。

老师配偶的父母,岳父岳母和公公婆婆。

只包括4个人。那么在法律关系上,是属于亲密关系的那种。

我记得以前出国时填写社会关系时,这些关系是必填的。

如果密切的关系去世,理论上也算是该老师家中的大事。

死者为大,电话估计来不及一一通知,在群中发一个吊唁贴应该是最好的办法了。

关系好的,奉上自己的哀悼和心意;

关系不好的,看到也知道这件事情的原委,可以忽视。


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自己家人的生老病死才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