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分哪几科,祝由科是中医第几科?

职业景区运营人


中医一共分为十三科,祝由科是第十三科。中医具体分化如下:

第一科、大方脉,第二科、小方脉,第三科、妇人,第四科、疮疡,第五科、针灸,
第六科、眼科,第七科、口齿,第八科、咽喉,第九科、接骨,第十科、伤寒,
十一科、金镞,十二科、按摩,十三科、

“祝由科”是起源于《黄帝内经·轩辕碑记》,在医学条件不发达的古代,“祝由科”是无数苦难之人的福音,行祝由医术之人,在民间救苦救难,并且不取百姓一分一毫的报酬,所以“祝由科”曾经一度被称为“无上医术”。

“祝由科”为何有如此盛名?

近些年随着网络发达,“祝由科”的名声也是越来越响亮,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在2009年后,更是被传为神奇的法术,施展“祝由术”无病不医,无病不治。无数的行医之人,对“祝由之术”都是求学无门。

那么“祝由术”到底是“医术”还是“法术”呢?又是如何一步一步传为“神奇法术”的呢?“祝由科”当然是医术,“祝由科”能有今天的盛名,都源于“祝由科”的“善良”。

善良的“祝由科”

“祝由科”之所以名声远扬,是因为轩辕黄帝留下的祖训,凡用“祝由术”行医者,不得收取分毫好处,否则定遭天谴,打下九幽。

在古代,百姓生活条件本就不好,吃穿都是大问题,哪有闲余的钱来看病,但这时候,出现了一大群用“祝由科”的行医之人,在民间使用“祝由之术”行医治病,救苦救难,久而久之,这“祝由科”,便被受过恩惠的人越传越神,慢慢成为了今天的“神奇法术”。

综上所述:中医一共分为十三科,祝由科是第十三科。

金吾文化与您分享!


金吾文化


医巫分家,早在商代已经完成。周朝国家职能部门设置中,“医师”的职权范围已经没有了巫祝都职能。《周官.礼记.医师篇》医的分类是“疾医”,“疡医”,“食医”,相当于现在的内科,外科,营养科。完全没有了巫祝的影子。周代以后,历朝历代也没有重新把巫祝列入医的例子。但由于中医理论中的阴阳五行和道教共用,而道教人士好多人想借助中药实现白日升飞成仙的目的,对中药进行了很多研究,研究的结果是仙没成,却得到了不少治疗疾病的药方,例如葛洪,孙思邈等。道教人士曾对中药发展做出国很大贡献。由于道教和巫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好多巫祝也借助中药为道具为人驱邪看病,这就使得好多人认为巫祝也是中医。古书中也就有了“祝由十三科”之说。其实是巫祝借助中医,而不是巫祝就是中医,自周朝以来,中医中就没有巫祝的地位。目前在一些地方,依然能看到不少巫婆神汉开中药方子的现象。我们不能把巫婆神汉也算作中医。


红莎草1


现在,中医只有内科、外科、妇科、伤科、针灸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有人又把内科分出什么传染科、心血管科、男性科、性病科、内分泌科、消化科、呼吸科、泌尿科等都是脱离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强行与西医相结合的臆想“创造”,至于所谓“祝由”科,则是一些根本不懂中医,喜欢巫术的人希望“神化”中医,主张把中医和古今巫术融为一体的业外人士的一个愿望。

在古代,的确有分科,可以参看《周礼`天官`冢宰》,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食医大致属于现在的营养师或提供食疗方的医生,疾医大致属于现在的内科医生(包括时令病、传染病等),疡医大致属于外科皮肤科,兽医当然是给动物看病的了。根本没有什么“祝由”医。可能有的朝廷或地方官办医疗,医学部门设置了“祝由”项目,那也是与医事脱节的。

估计也有些人看到中医理论书籍中有阴阳五行,五运六气,好像跟算命相面的书籍里的某些字句有点像,就想把医和巫硬拉到一起,如果稍微用点心用眼睛看看里面的内容就不难看出,只是用的相同几个字而已。

现在社会上的确有一部分民间“中医”,行医兼营巫术,边看病边相面算命看阴阳宅跳大神,也的确有一些粉丝崇拜他们,这不能怪这些粉丝,因为他们不懂,我不相信这种现象会存在太久。


华灯初上35014207


祝由科基本在宋代被淘汰了,现在传下来的基本都是道听途说,或者巫婆神汉的把戏。

因为我们没见过祝由科,所以请不要以这些巫婆神汉的把戏来批判中医。也请不要以目前的道听途说就否定先民的智慧。

不过话说回来,医院如果用安慰剂治好了你的病,会被交口称赞。但是巫婆神汉用几乎同样的手段治好你的病却被称为迷信……

挺有意思的。

英国还有占星术士看病的,而且堂而皇之的开业。


戏雪狐


古代治病除了中医,还有祝由十三科。如明朝太医院设立十三科,分别为:大方脉(内科)、小方脉(儿科)、妇人(妇产科)、疮疡(外科、皮肤科)、针灸、眼、口齿(口腔科)、咽喉、伤寒(外感病)、接骨(骨伤科)、金镞(金创伤科)、按摩、祝由;祝由科是第十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