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之子“黄须儿”曹彰是怎样一个人?

一个人的历史


“黄须儿”乃是曹操之子曹彰,因胡须为黄色而得名。不同于曹丕和曹植,曹彰对文章一窍不通,对武艺却极为上心。曹彰不仅“好为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确实有大将之风,让曹操都赞不绝口,他究竟有多厉害呢?

曹彰的将才从小就格外突出。他还未到弱冠之年,就能徒手搏猛虎,并可安然无恙。曹彰臂力惊人,射箭、驾车这些征战沙场的必备技能更是不在话下。曹操曾询问儿子们的志向,只有曹彰表示愿作将军,曹操大惑不解便问曹彰如何做将军?曹彰回复“:身先士卒,赏罚分明。”他也曾对手下人直言:大丈夫活着就应像卫青这些大将一样建功立业。由此可见曹彰此言非虚,他对带兵打仗是极为推崇的,对为将之道也有自己的看法。

虽然作为曹操之子,曹彰却并不靠父辈荫庇,反而凭借自身才能威震塞外。建安二十三年(218)曹彰被任命为北中郎将,平定代北地区的叛乱。曹彰一进涿郡就有早知消息的乌丸叛军闻风而动,几千骑兵早已等候在此。而曹彰此时军队尚未整合,只有一千步兵,他坚持死守阵地不撤退。结果最后不仅守住了阵地,还把叛军打得四处溃散。曹彰铠甲之上已中数箭,有属下劝阻他穷寇莫追,但曹彰却认定一鼓作气是最佳策略,于是一夜之间赶上并全歼敌寇。

当时持观望态度的鲜卑首领看曹彰英勇非凡,便率部下投降。就这样曹彰一战就将北方局势平定下来,可谓是年少有为,震慑一方。

真正让曹操高看一眼的不仅是曹彰的统兵能力,还有他的为人处世。北方刚一平定,曹操召见曹彰。曹彰面见曹操时途经太子那里,太子便告诫曹彰要谦逊。曹彰果然将功劳归于部下,让曹操大赞其不简单。此事太子的告诫功不可没,但如果曹彰是贪功冒进之人,也不会如此行事。可见曹彰不仅有为将之勇,更有为将之智。

曹操部下猛将虽多,但曹彰却始终能占有一席之地。曹操与蜀对战时,刘备曾让养子刘封挑战,曹操便喊曹彰前来应战。要知道此时的曹彰并不在汉中,只能日夜兼程快马加鞭的赶过去。曹操虽然一直认为文能治国,但是心中对曹彰还是十分看重的,否则也不会千里迢迢将他叫到汉中来打仗。

曹操重病时让人传召曹彰见面,但可惜的是曹彰未至,曹操已死。这对于父子二人来说都是一种遗憾。曹丕继位后,曹彰进爵为公。此时的他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并非如此,他再也没有过北伐那样的功勋。三年后在觐见曹丕期间得急病而亡,年仅三十五。有人猜测是曹丕痛下毒手,毕竟曹植也是被他所逼死,但是这也只是猜测而已。

曹彰虽然英年早逝,但他的功勋却是不可磨灭的。他在北伐时的英勇果断,颇有大将之风,绝对当得起曹操的夸赞。


邓海春


勇力过人,曹门勇将

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从小就擅长射箭骑马,体力过人,敢赤手空拳格斗猛兽,不畏险阻。屡次跟随太祖曹操征伐,都意气慷慨,斗志昂扬。曹操曾经制止他说:“你不想着读书仰慕圣道,而喜好骑马击剑,这是一个武夫的用处,有什么值得看重的。”督促他阅读《诗经》、《尚书》,曹彰对手下人说:“大丈夫就应当像卫青、霍去病一样,率领十万骑兵驰骋沙漠,驱逐戎狄,建立功勋,得到封号,怎么能去读书做博士呢?”



曹操曾经问他的几个儿子喜好什么,让他们各自说出自己的志向。曹彰说:“喜欢做将军。”太祖说:“做将军该怎么样?”回答说:“身披铠甲手执利刃,面临危难不回头,身先士卒,许诺奖赏一定兑现,宣告惩罚一定执行。”曹操大笑,建安二十一年,曹彰封鄢陵侯。

平叛有功,勇字当先

建安二十三年,代郡的乌丸人反叛,曹操任命曹彰为北中郎将,代理骁骑将军,统兵讨伐。临出发时曹操告诫曹彰说:“在家时我们是父子,你受职任事我们就是君臣,行动要按王法去做,你要注意啊!”曹彰率军北伐,进入涿郡境内,反叛的乌丸族数千骑兵突然杀到。当时兵马还未集合一处,只有步兵千人,骑兵数百人,曹彰采用田豫的计谋坚守要道,敌人才退走。



曹彰追击敌人,亲身搏战,用箭射敌人骑兵应弦而倒者前后相连。激战过半日,曹彰铠甲上中了数箭,他的斗志却更加昂扬,乘胜追击敌人,直至桑乾,离代郡治所有两百余里。长史和众将都认为刚刚经过长途跋涉,士兵马匹都疲乏劳顿,又有上面的命令,不许过代郡治所。所以不能贸然深入,违抗命令轻敌冒进。

曹彰说:“率领军队作战,哪里可以取胜就去哪里,还管什么命令?敌人逃走还未远,趁势追击一定能打败他们,遵守命令却放走了敌人,不是良将。”于是上马命令:“军中后出战的斩首。”奔驰一天一夜追上敌人,发动进攻,大败敌人,斩首和俘虏的敌人数以千计。

居功不傲,知退知谦

曹彰于是加倍赏赐将士,将士们无不喜悦。当时鲜卑首领轲比能率领数万骑兵观望双方强弱态势,看到曹彰率军力战,所向无敌,这才请求归顺。北方全部平定下来,当时曹操在长安,召曹彰到他的驻地去。


曹彰从代郡路过邺县,太子曹丕对他说:“你刚刚立下战功,现在西行见主上最好不要自夸,回答时要常像做得还不够那样。”曹彰到长安后按太子说的去做,把功劳归于众将。曹操非常高兴,摸着曹彰的胡须说:“黄须儿竟然大出人意料啊!”

因功受封,保家卫国

曹操东还,以曹彰代理越骑将军,留驻长安。曹操到洛阳后,得病,派驿马紧急征召曹彰,曹彰还没有赶到,曹操就去世了。曹丕即魏王位,曹彰和曹氏诸侯离开朝廷,回到各自的封国。


曹丕下诏说:“先王之道,是任用功臣亲善亲属,一并分封自己的同母兄弟,建立邦国承继家业,所以才能屏卫皇室,御侮止难。先前曹彰受命北伐,平定了北方,功劳很大。增封食邑五千户,加上以前封的共一万户。”

因病早逝,苍天不怜

黄初二年,曹彰进封为公爵。黄初三年,封为任城王。黄初四年,进京朝见,得病,在京师的官邸中去世,谥号叫威。到安葬时,文帝赐鸾车、龙旗、虎贲一百人,如同汉代东平王的安葬规格。


他的儿子曹楷继承王位,转以中牟县为封地。 黄初五年,又将封地改到任城县。太和六年,又改将封地扩大到任城郡,食邑五县两千五百户。青龙三年,曹楷因为私自派遣官吏到中尚方制作皇帝用的器物犯罪,削减食邑一县两千户。正始七年,将封地改到济南郡,食邑三千户。正元、景元初年,连续增加食邑,一共四千四百户。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在曹操征战四方的过程中,曹彰一直很耀眼,而曹丕却没有出场机会。在夺嫡这件事上,一般认为是曹丕跟曹植争,实际上曹彰也是很有竞争力的。曹丕即位后,曹彰被封为任城王,三年后在王府中暴死!


红头狼


说到底,有勇无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