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足智多谋,却为何对洪秀全的“诛杨行动”毫无察觉?

小九九﹎


杨秀清被杀,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杨秀清的被杀其实是自己给自己种下的恶果。



杨秀清作为太平天国最早一批拜上帝教,金田起义的重要将领,为天平天国的发展,壮大立下了重大功劳,同时也在起义初期确定了自己“天父”代言的地位,洪秀全作为上帝之子都可以被杨秀清天父附体训斥。杨秀清在太平天国的早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不但在军事上对太平天国军队进行改组和训练,更是在政治上对太平天国的方向上进行了把握。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洪秀全大肆封王,而且形成了非常奇怪的政治格局,天王洪秀全基本上算是立宪的君主,临朝不理政了,东王杨秀清全面把持朝政。实际上杨秀清已经把天王洪秀全架空了。当然,按照洪秀全和杨秀清的治国才能和政治志向来说,杨秀清是要甩洪秀全几条街的,但是杨秀清又还不能轻易的推翻洪秀全,毕竟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是以洪秀全为精神领袖存在的,要把他赶下神坛,那么整个太平天国信奉的那一套信仰基础就不复存在了。



所以杨秀清也很恼火,头上顶着那么一个各方面不如自己的领导,总觉得很掣肘。杨秀清时不时的表示出了不满,为人行事就越来越骄横,仗着自己是天父的代言人,随时天父附身教训那些早年跟着洪秀全打天下的王,比如秦日纲,韦昌辉,陈承瑢等,甚至天王洪秀全都会被他教训教训。

杨秀清的确具有很强的军事才能和政务能力,虽然他只是是烧炭工,但他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估计这跟他出身社会最底层有关。杨秀清的情商低,特别在这种尔虞我诈的政治局面上,一个低情商的统治者一定会不长久的。杨秀清仗着自己天父附身,位居东王,手握太平天国几乎所有权柄,对其他封王动不动就随加斥责,而且因为一些小事杖责韦昌辉,秦日纲,陈承瑢,原因既然是因为他们的部署没有向他的马夫下跪行礼,这就太过分了。关键是他没有给那些王应有的颜面,最后导致了杨秀清的覆灭。比如,陈承瑢就是整个诛杨行动的关键人物。



杨秀清越来越对权力的渴望,他逼迫洪秀全封他为万岁(原来九千岁),说白了就是要和洪秀全平起平坐,不再假八意思的供你做天王了,杨秀清在逼迫洪秀全的同时,支走了韦昌辉,石达开(他岳父也同韦昌辉一起被杨秀清打过屁股),秦日纲等。洪秀全没有办法,只能接受杨秀清的条件(谁让杨秀清是天父附体呢,封建迷信害死人),同时有下密诏招回韦昌辉和秦日纲回京勤王,韦昌辉和秦日纲带领三千精兵回师天京,却进不了城门,因为没有东王的旨意天京城门不开。



此时,关键人物陈承瑢出现了,他可是禁卫军首领,他带着天王的手令打开了城门,于是韦昌辉和秦日纲带领三千精兵血洗了东王府,自此杨秀清彻底的覆灭了。

杨秀清在被杀之前应该是有些政治敏感性的,要不他也不会支走那一众王等,但是他没有想到他得罪人太深,而且在逼宫洪秀全的时候太过软弱,不够决断,导致洪秀全能够从容的调回韦,秦,石等人回京勤王。


沉墨I方之城


杨秀清通过一系列的运作,已经成功地架空了洪秀全,掌控了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而且他也很聪明,政治敏锐性非常强(从杨秀清在洪秀全前往营救冯云山的权力真空期,突然自称自己是天父下凡来看,其政治嗅觉多么灵敏)。但是,这么敏锐的一个人,为什么竟然没有发现洪秀全已经给他布下了天罗地网,而且最后让韦昌辉对他、他的东王府,以及他的族人残杀两个月,竟然毫无还手之力呢?

(杨秀清剧照)

我觉得,杨秀清虽然政治嗅觉很灵敏,但是,还是因为他是从一个烧炭工干起来的,没有什么政治经验,政治手段不够老道的缘故。那么,他在哪些地方没有做到位呢?

第一,没有掌控卫戍部队。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卫戍部队是由韦昌辉掌控的。

京城的卫戍部队、皇宫的警卫部队和皇帝的贴身侍卫,这是三个层次安保系统。这三个安保系统,都是由皇帝最信任的人来负责。如果不是皇帝掌权,是其他人掌权,他们也会非常重视这些部队。

吕后当年在去世前,就特备给诸吕交代,无论如何要掌控卫戍部队。她说,你们要是没把卫戍部队的军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你们就死无葬身之地了。但是,当齐王刘襄举兵攻打长安的时候,诸吕却轻易就把卫戍部队交给了灌婴,这也直接导致最后诸吕的失败被杀。

但是杨秀清在夺权的时候,却没有想到这一点,没有把卫戍部队掌控在自己手中。同时,他又经常凌辱掌控卫戍部队的韦昌辉,让韦昌辉心生不满。这不是在自己的身边放定时炸弹吗?

(韦昌辉剧照)

第二,没有培植自己势力。

太平天国的的政治体制很怪,实行的是层次领导。文武大臣向北王韦昌辉汇报工作,北王韦昌辉向东王杨秀清汇报工作,东王杨秀清向天王洪秀全汇报工作。

杨秀清想要做大,他因此打断了这个链条,不向洪秀全汇报工作。凡事都是自己做主,自己发号施令。但是,他却并没有打破下面一个链条,把韦昌辉撇开。所谓“县官不如现管”,这样一来,文武百官都只知道韦昌辉,不知道杨秀清了。

杨秀清不但没有撇开韦昌辉,还没有培植起自己的势力。我们看看太平天国那些将领们,石达开、秦日纲、李秀成、陈玉成等等,有几个是杨秀清的人呢?似乎一个都没有。

杨秀清这个人,虽然能力不错,实际上比较薄情寡恩,不知道拉拢部下。以为就凭他是东王,就凭他是“天父”,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在秦日纲(他是燕王、天官正丞相,相当于文官之首)攻下江北大营,想回天京休整的时候,杨秀清却命令他立刻远赴驰援进攻江南大营。当时陈玉成、李秀成都站在秦日纲这边,但杨秀清坚决不同意。

诚然,杨秀清的主张是对的。但是,他却也得罪了秦日纲。最后,在天京事变中,秦日纲坚决地站在韦昌辉一边,和韦昌辉一起诛杀杨秀清。

(洪秀全剧照)

第三,过早暴露篡位野心。

杨秀清想要篡夺洪秀全的皇位,这也无可厚非。毕竟杨秀清能力很大,功劳很大。太平天国的江山,有一大半是他指挥打下来的。但是,要想实现这个目的,必须韬光养晦,等待时机。时机成熟了,水到渠成了,才能实现篡位啊。

看看曹操。曹操想要夺取汉献帝的皇位,但是,他从始至终没有直接表露过。汉献帝几次想要刺杀曹操,曹操不但既往不咎,还高明地把自己女儿嫁给汉献帝。曹操这样做,让他赢得了一大帮世家大族及知识分子的支持。最后到他儿子的手上,汉献帝几乎是主动皇位让给他儿子,没有再做过任何过激的事情。

杨秀清的手段就太不高明了。他过早就暴露了要做大的野心,而且采用“天父”下凡的方式,让洪秀全跪倒在他面前。这样做,不仅洪秀全心生怨气,而且文武百官都看在眼里,对杨秀清不服。

可以说,杨秀清这种“打草惊蛇”的方式,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张生全精彩历史


杨秀清是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却不是手段高明的阴谋家。太平天国之所以能够占领南京,建立小天堂,东王杨秀清可谓居功至伟。早在金田起义前,野心勃勃的杨秀清就通过假扮神灵附体,取得“代天父传言”的特权,自此凌驾于洪秀全之上,成为太平天国的实际控制人。杨秀清治军严谨,军法森严,打造了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极强的军队。他指挥太平军冲出广西,进兵湖南,攻陷武昌,直下金陵,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但杨秀清的性格弱点也很明显,文化水平低,骄傲自满,目空一切。这些弱点导致他最终在洪秀全发动的“诛杨行动”中被杀身亡。

骄傲自满 不可一世

杨秀清是最早加入拜上帝教的信徒,是冯云山在紫荆山发展的普通教众之一,以种山烧炭为业,出身贫寒,颇具韬略,且野心勃勃。1847年底,冯云山被石人村团练头目王作新以毁坏寺庙,宣传妖书为名抓捕入狱,洪秀全避祸逃往广东,拜上帝教群龙元首,人心惶惶。

杨秀清趁机以广西一带流行的“降僮术”,假扮神灵附体,称自己是天父,传谕教众要万众一心,面对考验。此举稳定了人心,也使杨秀清在教中树立了威信。事后洪秀全、冯云山见杨秀清将教众治理妥帖,“天父传言”也处处维护洪秀全在教中的地位,便默认了这个“爹”。

杨秀清自此跻身领导层,他以卓越的军事才干召集教众,编入行伍,日夜操演,秘密筹划起义活动。金田起义后,杨秀清被任命为中军主将、左辅正军师、东王九千岁等头衔,执掌军政大权,地位仅次于洪秀全之下。但实际上,就连洪秀全也不得不听命于杨秀清,因为杨还有一个“代天父传言”的特权足以压制他。长期处于一言九鼎之下的杨秀清逐渐自负起来,他不仅在其它天国领导面前肆无忌惮,随意责罚,甚至洪秀全犯下过错,他也借“天父”之口予以痛责。太平天国这种特有的“一国二主”格局,必然会导致内讧发生。

骄横跋扈 四面树敌

杨秀清不仅在军事上颇具才干,在识人用人方面也堪称目光如炬。太平天国最早的叛徒军帅周锡能就是杨秀清发现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避免了太平天国的重大损失。

定都天京后,独揽军政大权的杨秀清,在众人的唯唯诺诺中逐渐丧失了应有的警惕性。动不动就搬出“天父”这个法宝来威慑朝臣,洪秀全等人对此是感怒而不敢言。女状元傅善祥被任命为东殿女薄书后,曾多次劝谏杨秀清收敛锋芒,韬光养晦,但杨秀清不听劝告,一意孤行,自以为是的认为没有人胆敢挑战他的权力和地位。杨秀清因为韦昌辉的父亲冲撞圣驾而仗责过北王,又因为燕王秦日纲的马夫没有对路过的叔父杨茂林下跪行礼,仗责过秦日纲、黄玉昆、陈承瑢等人。黄玉昆是翼王石达开的岳父,而韦、秦、陈三人正是日后“诛杨行动”的执行者。

麻痹大意 疏于防范

看到天国上下对自己完全服从,挨过打的韦昌辉事后处处讨好杨秀清,经常说“非四兄教导,小弟肚肠嫩,几不知此。”陈承瑢在被打过屁股之后也转变态度,刻意奉承,杨秀清一时高兴赏了个佐天侯的爵位给他,并收其为心腹,时常出入东王府中。

但韦昌辉内心深处对杨秀清的愤怒从未平息,他时常想起与杨秀清的大舅哥争夺房产而被自己五马分尸处死的哥哥,也想起代父受刑,仗责50军棍以至身不能起的耻辱,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让杨秀清加倍奉还。陈承瑢也一样,日思夜想的都是如何报仇。

江南大营被攻破,形势一片大好的杨秀清恨不得杀掉那个整日呆在天王府内舞文弄墨,做打油诗的天王洪秀全,但也有顾虑,毕竟洪秀全是拜上帝教的精神领袖,一旦被除掉的话,拜上帝教的理论基础将不复存在,那套天父天兄天王的谎言将被揭穿,对大局来说极为不利。

因此,他退而求其次,以天父的名义逼洪秀全封自已为万岁,与天王平起平坐。洪秀全被迫答应,表示等到9月23日东王生日那天举行加封庆典。杨秀清虽然大意,但并糊涂,逼封万岁前已将石达开、韦昌辉、秦日纲派到各地督师,以免坏其好事。

经常出入于东王府的陈承瑢向天王告密,说东王欲杀其夺位。惊恐不已的洪秀全至此下定决心,派人送密诏给石、韦、秦三人,令他们速带亲兵回京诛杨。早就等着这一刻报仇雪恨的韦、秦二人率领三千精锐连夜赶回天京,却因没有东王令牌,无法入城。

关键时刻,陈承瑢拿着天王令牌赶到,韦、秦二人这才进入城内,包围了东王府。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杨秀清及府内三千余人全部被杀。不得不说,洪秀全等人的保密工作确实很出色,里应外合的“诛杨行动”配合的天衣无缝,没出半点纰漏。毕竟这是场困兽犹斗之举,性命攸关,谁也不敢麻痹大意,假如这场行动中不是杨秀清被杀的话,那么洪秀全必将在不久之后人头落地。杨秀清至死都没有明白俗话说“兔子急了也咬人”的真正含义。


历史茶坊


“天京事变”是一场让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内部争斗,有关“天京事变”的始末由于史料缺乏,所以显得模模糊糊,甚至是杨秀清之死的直接起因到底是“逼封万岁”,还是“告密诬陷”,在学界都有争议。“天京事变”后,石达开和全体太平天国的上下情绪不满,此时洪秀全杀死韦昌辉和秦日纲,陈承瑢来平息人心不满。同时洪秀全推卸责任,把自己从“天京事变”脱离出来,摘得干干净净,一切似乎都是韦,秦,陈三人策划包办。但是,洪秀全不参与是不可能的,他才是最大的受益者,而石达开又出走后,南京城终于只剩下“天王”了。这一切的根本,都得从太平天国的权力结构说起。



太平天国的前身拜上帝教,真正的创始人是冯云山,而不是洪秀全。不过,洪秀全属于精神领袖。由于在早期,冯云山被捕,洪秀全去广州营救,教众群龙无首,被杨秀清有机可乘,成了另外一名精神上的领袖。永安封王,洪秀全封的五王是太平天国早期的最核心人物。随后,创始人冯云山和另外一个能“下凡”的萧朝贵战死,到了南京城,剩下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此时,权力的格局虽然是以洪秀全为尊,但实际上的军政大权都在杨秀清手里,而且随时能“下凡”影响洪秀全,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燕王秦日纲等等都要受东王的节制。

(一破江南大营)

因此,在这种“畸形”的权力格局下,杨秀清个性又专横跋扈,和各王矛盾很深,树敌很多,早晚会出大问题。这也反应了,洪秀全,杨秀清等人从大山里走出来到建立政权,但是眼界格局依然有狭隘的一面。再加上,建立南京根据地后,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确实也有一些腐化的行为,特别是围困南京三年之久的“江南大营”被攻破(一破江南大营),当时的劲敌清军大将向荣病死。太平天国高层紧张的情绪,忽然松懈下来了,杨秀清对“天京事变”的策划一无所知,有可能也有这部分原因。而“天京事变”的策划和行动,也可能是因为外敌被破,转向解决酝酿已久的内部矛盾爆发的原因。

(天京事变的各王关系图)

天京事变时,南京城内只有洪秀全和杨秀清,据说洪秀全下密诏要韦昌辉,秦日纲,石达开率兵回天京诛杀杨秀清。所以,韦昌辉和秦日纲是在城外会合,进入城内东王府杀死东王和他的部属,行事周密果断,这也是情绪松懈下来的杨秀清,并没有洞察到这一阴谋的直接原因。而原本应该在外带兵打仗的韦昌辉和秦日纲能顺利进入南京城,还能不惊动东王杨秀清的情况下,没有洪秀全的帮助和命令,是不可能的。所以,“天京事变”和东王毫无察觉的根本原因是,太平天国“畸形”的权力格局带来的恶果。


大飞熊骑士


杨秀清确实非常有才华,在政治与军事上都是比较有才能的,从他主政的几年里,太平军在军事上的一系列成绩就可以看出这一点。但是杨秀清绝对算不上是足智多谋的人,如果真的足智多谋,也不会死到临头都没有采取什么措施,也不会输给水平并不高的洪秀全。

杨秀清作为一个文盲出身的烧炭工,原本是广西紫荆山地区的烧炭工头领。因为政治头脑确实比较灵活,在营救冯云山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成为太平军中的主要领导者。与此同时,在冯云山被捉,拜上帝教即将一哄而散的关键时刻,杨秀清巧妙的利用了当地人比较迷信的特点,以“天父下凡”的手段,稳定住了教众。

一朝是天父,终身都是天父,洪秀全尚且自称上帝之子,而杨秀清索性自称自己就是天父,由此可见,杨秀清政治上的野心是非常大的,而且也是非常有头脑的,这一招让洪秀全哑口无言。如果洪秀全否定杨秀清“天父下凡”的地位,等于否定了自己,如果洪秀全承认了,又等于承认了杨秀清拥有合法发号命令的地位。

尽管杨秀清政治上的掌权是从装神弄鬼开始,但是杨秀清并不是一个只能装神弄鬼的人物。虽然没读过什么书,基本上是个文盲。但是杨秀清在军事指挥上的才干还是有目共睹的,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最初几年。太平军虽然不是百战百胜,但是一路攻州夺县,不到三年就打到了南京,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北伐、西征、东征虽然结局不尽相同,但是总体上是把太平天国的控制区域不断的扩大。而在杨秀清死后,太平军再也没有取得什么像样的辉煌,很多战役都是在人多势众的情况下还最后失利,虽然和天京事变后“人心冷淡、锐气减半”有一定关系,但是与最高指挥者的相对无能肯定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但是杨秀清也是有缺点的,他的缺点结合了他的政治野心,成为了他最终身首异处的致命因素,这就是他太狂妄,太专横。

杨秀清的专横和跋扈与他的才华一样,也是有目共睹的。在太平天国军事上取得节节胜利的同时,杨秀清的骄横和跋扈也是与日俱增。打骂自己的手下,是家常便饭,甚至连诸王也被他轻易的杖责。因为有“天父下凡”的特权,杨秀清我行我素,连洪秀全都不放在眼中。

如果想要取代洪秀全,就必须要笼络人心,搞好与将领们的关系。既不收买将领和诸王的心,也对洪秀全不尊敬,致使杨秀清最后成为孤家寡人,除了他最心腹的党羽之外,满朝文武都在等待着天王诛杨的诏令。而洪秀全与诸王多年来的隐忍,也让杨秀清越来越自负,“逼封万岁”是他作死的重要一步,死到临头了还全然不知,这是他性格的使然。

所以说杨秀清有才华,这个是肯定的,但是他没有资格称足智多谋,历史上没有任何足智多谋的人情商像他这么低。


徽南城意


太平天国建国之后,其制度并没有采用传统的君主制度,也没有开设朝堂议事制度。

可以说太平天国算不上是一个国家,只能算一个等级森严的组织,而这种组织非常容易陷入权利过度分散。


事实上太平天国失败之处也在于此,前期可以一心在于形势紧迫,但是后期都做大了,自然都是心怀鬼胎。

几个王都是手握重兵,名义上洪秀全还是天王,但是其实权力早已经不在他手上。

杨秀清作为太平天国内少有的文化人和野心家,自然看出了这种制度存在的漏洞。

所以在洪秀全沉迷声色犬马之中时,杨秀清趁机架空了洪秀全,企图让自己掌握天国大权,然而他失算了!



因为即便是掌握了大权,但是在外面征战的那几个分封王,他根本牵制不了。也就是说他也不过是能调动自己的兵。

这种情况之下,其他在外的王为了避免杨秀清日后挟天子以令诸侯,也不得不考虑“诛杨”。

就好比原本势均力敌的状况之下,突然出现一个杨秀清,打算大权独揽,尊皇称帝,其他人自然不会同意。


而且杨秀清当时过于自大,同样说上帝给他托梦,说他也能当万岁。这种情况之下,其他人不诛杀他才怪。

说到底太平天国会失败,终究是因为其缺乏革命性,以宗教教义来笼络人心,人心必定不稳。

且当时的中国精英阶级,也不会允许破坏传统文化的太平天国存在。

其实假如太平天国不搞出什么拜上帝教,不破坏几千年来固守的文化,其或许能走的更远。



我一直认为太平天国能够发展迅速,得益于其时机选择得当,但是其形势却注定了其会失败。

中国文化几千年来的沉淀,又怎么会容得下他们胡来?太平天国不但攻击了佛教、儒家和道教,而强行灌输其扭曲的教义。


这样势必不能得到当时读书人的支持,就连百姓到最后也会同他们离心离德。

说到底太平天国一开始就注定了其失败,历史也已经证明,谁想摧毁中国文化,其结局必定灭亡!


小司马迁论史


这个问题我想反向来答,如果杨秀清足智多谋,成功的化解或者反杀了洪秀全,太平天国会成功吗?

如果杨秀清足智多谋,他应该提前软禁或者让洪秀全合理的死去。然后淡化,最后废除拜上帝教,也许革命真的会成功。

太平天国真正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他们要毁灭中华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伟大文化,起义的早期,以宗教聚集民众,这没有多大问题,中国历史上大凡农民起义多以宗教蛊惑聚集民众,东汉未年张角就是利用了太平道。明朝朱元璋利用白莲教,但是后来取得天下了,朱元璋就果断的摒弃了白莲教。取缔并禁止白莲教活动。其实,除了洪秀全,天国的其他的几个王,心里都清楚,所谓天父皇上帝,天兄耶稣等等,不过是用来迷惑发动聚集贫苦大众的手段,他们并不是真的相信。毁庙拆寺,烧经灭典要彻底摧毁中华文化的政策实在是大错特错了,这样一来不仅得罪了天下的读书人,(这可是社会的精英阶层),也隔断不信上帝的普通大众,他们所以会聚集了这么多人跟着走,其实完全是毁其家裹挟其人而去的,不跟从,便会全家被杀。然后就是呈流寇式移动,让被裹挟的人无家可回。

如果杨秀清足智多谋的话,进了南京后,就应该着手解决拜上帝教,让洪秀全合理的消失,淡化并摒弃拜上帝教,重新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流意识,拉拢并重用汉族的知识分子。理性处理好外国势力,革命成功或可知也。





又新阁读史


太平天国的失败,很大原因离不开“天京事变”——内讧的发生。


洪秀全密旨杀杨秀青,酿成天京惨剧的发生。那么,杨秀清究竟是咎由自取、还是欺君罔上抑或祸乱朝纲呢?果真是如有人所说,他孤家寡人一个,众叛亲离,没有掌控天京城里的卫戍部队吗?又或者说是他没有培植自己的亲信势力呢?

过去一直认为,杨秀清过于飞扬跋扈,逼宫洪秀全封其为万岁,暴露了野心,以下犯上,犯了死罪,是自己找死,怨不得别人。但随着近年来国外历史的新证据不断被发现,杨秀清之死,又有了新版本,他其实完全是被洪秀全“冤”杀。

天国二号人物,需要掌控卫戍部队吗?


有人说,杨秀清之死,在于忽略了“一个培养,一手掌控”。即杨秀清既没有掌控卫戍部队,也没有培养自己的亲信势力,自然只有等死的结局。

这种观点其实非常牵强,大概率是想当然的结果。

要知道,杨秀清的部众在事变中被屠杀了两万多人,这可不是“族人”,而是从广西起事后,一路从金田打到天京城来的骨干力量,他们能征惯战,是有口皆碑的太平天国的中流砥柱,被称为“老兄弟”的一支“广西狼兵”,他们的战力不用我说,谁都清楚,广西的桂军、川军和湘军都是能打硬仗的百战之兵。

所以,狼兵的战力是毋庸置疑的,而杨秀清作为地位仅次于洪秀全的三军“总司令”——东王,大权在握,已经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显赫的地位,在英国人著述的《天京游记》中有详细记载,出行的排场和规模已经可以和洪秀全比肩——仪仗太大了,这也是他后世被人广为诟病、被指责腐化堕落的一个重要证据。

此时的杨秀清若要和任何人一战,那都是分分钟的事——那都不是事哇!所以,杨秀清手里掌握着两万多“死士”,和掌握没掌握卫戍部队没有关系!

还有人说,他亏在没有自己的亲信,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秦日纲等都不是他的亲信,关键时候没人跟随他,以至于和洪秀全比,处于不对等的劣势地位。

这可能吗?想多了!杨秀清作为统帅,哪个敢公开不执行他的命令?就连秦日纲也是在打破江南大营后,准备执行杨秀清攻击江北大营命令的途中,被韦昌辉“截获”回京城执行洪秀全密令的!

我们在中学历史教科书学到的是,他是要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才被杀的,果真如此吗?

事实真相被揭开:杨秀清是被人“算计”了,死的冤枉。


过去,我也无数次质疑过,杨秀清作为教内一号人物,天国二号人物,在拜上帝教教派内,他是高于洪秀全的,他之下是天兄,萧朝贵,但已经战死。萧朝贵之下,然后才是天王。所以,太平天国全称是“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杨秀清可以借天父之名教训洪秀全,而洪秀全还只能“敢怒不敢言”,被揶揄一番肯定是有的,但上下级关系,洪秀全、杨秀清都是“门清”的!几次三番,三番几次,一次可以,经常这样洪秀全整个人撒也要逼疯了。所以,这种今天看似不可理喻、滑稽且以下犯上的做法,在当时环境下是正常的,但确确实实造成、加深了“洪杨”二人彼此的矛盾,这是毋庸置疑的。

杨秀清逼迫洪秀全封万岁的事,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但却让人存疑。杨秀清有必要作出这么幼稚的举动吗?!这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普通人都能看清楚、想明白的问题,他真会不明白吗?

这一连串的疑问一直困扰我们,很久很久。

直到一个亲历天京事变的外国人,把自己所见以及过程讲述出来后,真相终于大白,我们也从此不再困惑——东王其实没那么幼稚。他是被人出卖了——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这个外国人是什么身份?为什么可信度这么高?他究竟看到了什么?

“震惊!东王之死,竟然死于告密、挑唆之陷害设局中。”


作为太平天国的二号人物,杨秀清做梦也不会想到有人竟然设局陷害他,至死都不知道陷害他者何人,若知道了真相,或许要死不瞑目了!

而这个设局陷害他的不是普通人,而曾经是他的亲信人物。那就奇怪了,既然是亲信,会加害于他?

这个真相最后被一个爱尔兰人以口述历史的形式揭露出来。

1857年,《华北先驱周报》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披露了一件离奇事件,称天京事变为告密者所为。消息一出,如同一石瞬间激起千层浪!文章的作者并非知情人本人,而是根据知情人口述而披露出真相的!这个口述历史的人物不是别人,就是爱尔兰人,一个在太平天国效力的“洋兄弟”,伽能(也有翻译做,肯能的)。

据伽能讲述,他时为燕王秦日纲的部属,自己是天京事变的亲历者。经过他的讲述,我们还原了事件经过如下:东王手下亲信陈承镕,因为一件小事被东王杖责,怀恨在心。他在负责东王与天王之间的政务联络,以告密者的身份,向洪秀全捏造了杨秀清欲图谋逆篡位的诬陷事件,这让本就相互猜忌的洪杨二人之间,无疑是雪上加霜。本身洪杨矛盾就颇多,经过陈某人的煽风点火、添油加醋,让洪秀全立马动了杀心。他密令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和燕王秦日纲回京除叛逆。这才有了后来韦昌辉的大开杀戒,杀死杨秀清部属两万多人,可谓震惊天下!

这样看来,这个陈承镕就是个搬弄是非的小人呐!但天京事变后,作为告密者,陈承镕也没有逃脱被诛杀的命运,真是损人不利己,搬起石头最终砸了自己的脚!白白丢了自己性命!至此,整个事件的真相完全浮出水面。

所以,杨秀清被杀的真正原因,竟然就是一个叫陈承镕的小人,利用了洪杨之间的矛盾,为了个人的恩怨,公报私仇,设局陷害了杨秀清!这着实令人震惊!

由此,杨秀清被冤杀,不免让人倍生怜悯同情之心,令人惋惜之余,痛感太平天国失去了一个能安邦定国之人才,实在得不偿失,代价巨大。同时,也对我们今天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出了警示,尤其是那些职业经理人们,给企业打工,老板器重你,你不能搞不清楚自己的位置啊,绝不能凌驾于老板之上,尤其是不要不切实际地拍胸脯,打包票,什么一年让公司上市呀,这些不切实际的牛皮少吹,还是务实地干!干出成绩来,老板还会亏待你?!不然,牛皮吹破了,就得卷起铺盖卷走人了。你说呢?


卓尔艾米




在权力面前,尤其是人在权力顶峰的时候,往往难以处理好自身的关系,往往难以善始善终。饱读诗书的成熟政治家,比如张居正等人,尚不能保全始终,何况贫苦农民出身的杨秀清。杨秀清是军事天才,这个不可否认,他在军事上为太平天国立下汗马功劳,太平天国能取得半壁江山,杨秀清的功劳最大。


我们中国历史上,不乏贫苦农民出身的优秀军事将领,但是,要想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却难多了。可以说,要成为许多行业领域的杰出专门人才,可以没有文化基础;但是要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必须要有文化基础,并且不断修炼。比如朱元璋这种,提刀上马能杀人,下马卸甲能和你慢慢讲道理,上下五千年,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是非曲直都了然于胸。



虽然杨秀清在军事领域有专长,但在政治上的确存在水平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长期锋芒毕露,得罪人太多,不懂拉拢手下,不知道争取人心,苛刻对待实力和威望都较高的北王韦昌辉以及秦日纲等人,将他们拱手让给洪秀全,不懂得暗中建立自己的班底和牢固基本盘。一旦出现异常情况,没有人透露风声,更没有人临危救难,结果只有坐以待毙。



杨秀清以为洪秀全长期的忍让是懦弱,以至于在太平军破除清军江南和江北大营后,杨秀清竟然借天父下凡逼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万岁是皇帝啊,杨秀清干出这种事实在是幼稚至极。一山不容二虎,一国岂有二主?这种事情发生后,杨秀清要想补救,只有兵变,武力强行消灭洪秀全,否则,一旦洪秀全反戈一击,杨秀清必然会死。

历史经常是后人复哀后人,原因在于后人没有好好学习历史。当然,学历史,用历史,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坐看东南了


杨秀清太自负,洪秀全一直示弱,他以为洪秀全不敢办他,但是他不知道洪秀全表面阴柔,但做事果敢,毒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