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是何境界?

泪鋶满靣


在道教“天人合一”是指人与自然的融合,当人能感悟自然界的元素,能体悟天地间的自然法则,这种境界就可称为“天人合一”也称“与道合真”。

想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必先要了解人体与自然的关系,。下面说一下道教中对人体与自然的观念。

自然界:

五方:东,南,中,西,北。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五气:风,暑,湿,燥,寒。

五化:生,长,化,收,藏。五色:赤,青, 黄, 黑,白。五音:角,徵,宫,商,羽。

五味:酸,苦,甘,辛,咸。这些分别对应着五行:,金,水,木,火,土。

人体:

五脏:肝,心,脾,肺,肾。五腑:肠,小肠,胃,大肠,膀胱。五官:目,舌,口,鼻,耳。五体:筋,脉,肌肉,毛皮,骨。五液:泪,汗,涎,涕,唾。五志:怒,喜,思,悲,恐。分别对应五行:金,水,木,火,土。

人体与自然是可以通过五行联系起来的,在道教观念里人只要用五脏,五腑,五官,五体,五液,五志,来感应自然界的五方,五季,五气,五化,五色,五味。若有感应便可融合,也就能达到天人合一。

除此之外,在《钟吕传道集》以纯阳真人吕洞宾问,正阳真人钟离权答的形式展开,讲述了人与自然的原理:

钟曰:“人之心肾相去八寸四分,乃天地定位之比。气液太极相生,乃阴阳交 合之比也。一日十二时,乃一年十二月之比也。”

也就是说把人体比作天地,天地相去八万四千里,人体心与肾相距八寸四分。天地之间有一股气在循环往复,这股气由太阳所生,冬至之时往上升,夏至之时往下降。因此而有一年四季的温差变化。现在的自然界中,人能感应到的元素很少,但是可以通过修道慢慢的去感知自然,融入自然。融入自然也可以理解为“天人合一”。

综上所述: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是将自己融入自然。

金吾文化三成道长,很高兴为您解答!


金吾文化


从始至终、临场挥毫、含悲泼墨、蒿目时艰、狐假虎威!

虎冠之官、屠伯之吏、沆瀣一气、公门循环、生态农茅!

一杆透底、黄白咸馋、无粪肥田、父母饮泪、茫然若失!

安贫乐苦、双足重茧、何朝不容、爹娘号啕、霜露漫天!

天理人情、苍天在上、冥冥天意、雄鸡生卵、铁树开花!

苍茫云海、芸芸众生、有感而发、有口皆议、龙山落帽!

众灵生魂、命俦啸侣、天人合一、心灵感应、骏命不易!

鸣蝉洁饥、聚蚊成雪、连镳并轸、封狐千里、战酣日暮!

闾巷之士、蝼蚁撼树、谈何容易、鲁阳挥戈、千秋梦醒!

世代千秋、镂骨铭心、天怒人怨、路人皆知、鸣鼓而攻!

谩天罔民、瞒心昧己、屡教不化、齐量等观、进旅退旅!

蹲坑守位、大小统吃、巧语花言、毫无信仰、自摘花翎!

上山下乡、力尽道途、乐天知命、守法发奋、励节许国!

豪健俊伟、皓首功成、浩然之气、清素之操、不渝之洁!

光明磊落、归咎养德、返璞归真、活出人性、皈依三司!

何去何从、四海之外、八荒之内、昊天罔极、归正首丘!


星漩系涡波宇通宙


昨儿一口气敲了个把小时的键盘,今儿一看oh!my god.审核未通过,咋滴,这是不能合悟空问答要求的口味嘛,悟空问答人家现在是“天”,那么,删删减减,再来“天人合一”呵呵,拉拉流量,否则浪费了这堆文字,也可惜了:

天人合一是中华文化精炼凝结的核心精髓所在。性命文化的精华。悟之多多益善。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身心一体、形神合一、知行合一、天人合一等等这样的理念的反面就是,身心对立,天人对立,知行分离,久了是要精神分裂症的!不是我说的,呵呵,大概弗洛伊德研究的吧:一个人身心不合一,严重的是精神分裂症;一个人心口不合一,两面人;

人是活在天地中的人,天地是有人的天地,一如意识与身体,二者单独独立存在有何意义,人与天是一体相联系的,既是天人一体,割裂看问题,是片面的静止的错误的别有用心的。


天人合一不止于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理念、哲学话题、文化等等。问“天人合一是一种什么境界”就已经落入一种静止片面的曲解的看问题的范畴了,这就如问,男女相爱是一种什么境界?知行合一,形神合一……是一种什么境界?

非要用“境界”二字来限定天人合的话,那么可以说天人合一是一个贯通的境界,贯通各个境界从最低级到最高级的每一个境界。不是哪一个固定境界。

一如,最司空见惯的是空气,基础的很,地球没有空气,人不复存在,人能与空气相处相合空气自然最养人,这个天人合一的境界就稍高;否则,臭氧层破坏了,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全球变暖,南北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大气雾霾重重,这是空气与人相对相悖,不利于人的生存,这个天人合一的境界就较低。不论怎么说,人是天地中的人,天地是人立的天地。脱离了人说天(客观),或者,脱离了天(客观)说人(主观),都产生偏见谬误的。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要看怎么理解天,天人合一的“天”是客观的,自然存在的,规律的,不以哪个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地球不会因为某某功高盖世或者是罪恶滔天就不转了,董仲舒根据道家提出的“天人合一”那个“天”是他牵强附会套到纲常伦理上的,他的那个“天”多少是带有主观色彩的,天圆地方,并且可以以天子来代表的天,那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天人合一,而是封建社会王的天下。这个是要作以区别的。新社会是一片新天地,这又是一样天;再根本上说的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规律的自然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

天人合一,就是一个知见、觉悟自己及天地万物的境界过程。

若说,身心合一,知行合一是知见自己,觉悟自己,见自己的知己功夫的话,那么,天人合一就是知天地,探索客观规律,见天地见众生境界。

以天的视角而言,最低级最基本的生态环境是天人合一,因为,对天而言,有没有人类,天都不会塌下来,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以人的视角而言呢,最高级的生态环境是天人合一,因为没有天这个客观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人类便不复存在。人类可以改造创造适合人类正常生存的天地,也可以搞些天人悖离的环境;个人亦然,自身天性合乎习性,习性也可以背离本性天性。

辩证唯物哲学也认为万物是彼此联系的,不存在孤立静止的事物,天人一体,生存共同体,这就是天人合一呀。一动皆动,牵一发动全身,一个天下,同一个梦想,同一个世界,世界大同。

如果农业与工业与商业不能合一,合不成一股共赢互利的力,总想着害人利己,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你欺我诈,坑蒙拐骗,这样的人类社会的人活的岂能快乐了啦?!

众口难调,“人一口”,就是“合”字,能合每人一口,调众人口否?天人合一否?天地阴阳无外乎一开合,开合之间见天地,该合口了!


实践洞察


天人合一是何境界?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中国道教的天一合一与儒家的无人合一论基本相近。而道教讲天人合一,主要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探究生命奥秘。天指大自然,人

指改造自然的主体,合指融合。而做为道教的

道祖一一老子,他的思想,"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他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有

机整体,有着一致性,既不对立,也非绝对,

有着不可分的关系,要想做到天人合一,就必需心无杂念将自己融入自然界,那么怎样才能融入自然界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要维护整个自然界的和谐与安宁,了解自然,认识自然,进而做到与大自然和谐共处,这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道家修炼,讲究天人合,天地自然为大宇宙,人体为小宇宙,大、小宇宙都要尊循道法自然的宇宙观,一切善待自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达到真正的"天人合一"。

现在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各种环境污染对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现在我们仍然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重新认识和理解自然规律,重新反思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天人合一"的协调发展理念,这是中国古代贤人、哲人给全人类留下的“天人合一"的重要思想核心所在。




静水流深146016631


古人常说天人合一,高人常说物我交融。天人合一只是一个概念。被高人一炒难免神秘莫测了。什么修道成仙,金身不坏,常生不老的鬼话都来了。帝王说老子就是天子。代天行道,生杀予夺,骄奢淫乐作到最后给众人给灭了。天道自然之道,人以习之用之。佛家说未免坠入天道轮回,积德行善吧。你自己都没弄明白,别说教了吧。什么四大皆空,我看贪欲难尽。今生为人不知足,还想下辈子的好事。

知足常乐!循礼守法,心安理得。心胸宽阔与人为善,修炼当时当世,让自己坦坦荡荡。抛开物欲,给自己留片净土。这就是你的天人合一。

没有为所欲为的道。没有心想事成的神。坦荡从容面对风雨坎坷。拿自己当大圣祭一回炉。成败得失当休闲导大剧。


佛在白马59654343493


不了解传统文化的的“高人”“大师”们有两个名词笑话,一是灵修,它在汉语中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对帝王的尊称,后来也有人用来称呼有道德人以及神灵。大师们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相信大家都有耳闻,此处就不谈了。别外一个词汇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天人合一了,大师们可能连最基本的传统文化书籍都没看过,估计看了点修真小说,于是乎搞出了一个天人合一的境界,但问题是传统文化从来没有什么天人合一的境界。

到底什么是天人合一?

如果大家想知道什么是天人合一,我们可以先看看经典,以下经典中说天人合一的肯定没这么少,但限于篇幅,也为了大家的阅读体验,兴扬各只引一段。

《黄帝内经》“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春秋繁露》“道,王道也;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并见。”

《庄子》“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

《易经》“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论六家要旨》“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简单来说,在古人的认知里天人本来合一无二,人顺天道则昌,逆天道则亡。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一份子,如果人违背自然规律,必然衰败,如果顺应利用自然规律,则可昌盛。

因《春秋繁露》是儒家董仲舒读春秋有感,更多的是谈治国,故强调王者的作用。因此书让天人合一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延绵两千年国策之书,形成了我们今日诸多习俗观念。

如果真的有天人合一的境界,那么就是在说芸芸众生脱离自然,脱离天地,但问题是就算你飞上月球,住到外星,也必受其自然规律的限制,为一方天地的一份子。故曰根本没有天人合一的境界,人人皆是天地的一份子。


天人合一的双重意义

天人合一在中国古代有双重意义,于个人天人合一是修身的根本,于道家修炼斋醮等,天人合一主要体现在天时和自然环境中。如《全真集玄秘要》中就说“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君子奉顺天时,正心诚意而修之,故常吉。”

在儒家个人修行上则体现在礼法国政之中,君子之礼如《礼记·月令》等皆是顺应天时。

这对我们今天的影响也是双重的。如现在正值秋季,我们就热衷于进补。如前几年的2012末日预言,中国的野心家宣传的前兆多是天变。

但我们今天已经知道气候有其规律,人难以改变,和国君无关。古代的儒家知识分子也并非不知此事,但他们为了限制天子的权利,必须用天来限制天子,故虽有《淮南子》等书阐述气候到底是怎么回事,但儒家知识分子依旧热助于宣传《春秋繁露》中的天人合一观念。


如何利用天人合一?

如何用天人合一,这体现在传统养生、风水、修身、乃至于说服人等方方面面。

养生为顺应四时,起居饮食生活习惯随季节而动,如燕子知春秋而南北。

风水则利用环境对人的影响,改变人周围的环境,给人带来正面反馈。

修身儒道内炼修心皆要取天时,顺应自然环境,古代道观书院所在,人一近立觉不同,就是此因。

大家看电视剧里面人一失恋,一遭遇痛苦的事情就下雨,大家也跟着忧伤起来,这固然有当事人很惨的成分,也有雨的作用。人在下雨天情绪低落是天人合一。所以下雨天不要去想振奋人的精神。

这些本是体现在古代的求吉书上的,里面用各种气候外景为卦兆,来说啥时候说服人好,给的答案是晚饭后。

这些仅仅是天人合一于个人应用的一小部分,读者自己体察天地,感受身心变化,亦可悟出诸多妙用。但切记善用可让自己向善,改善生活;滥用则人神神道道,多拘多畏,贻误自身,还望诸君慎之。


全真道士梁兴扬


《道德经》也说: 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所以说,中国文化中著名的“天人合一”思想,说完整了,应该是“人—地—天—道 合一”。这样就容易理解了。

但正如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解释“天人合一”的境界,这需要各人自己去体悟证悟、实修实证才能够明白,正好似你无法告诉一个没吃过梨的人到底梨是什么滋味。

但我能说的是:

一个天人合一的人,

他必然是慈悲的;

他必然是智慧的;

他必然是自由的;

他必然是大爱的;

他必然是至真、至善、至美的。。。。。。


大道之光


我们中国在老子时代就已经提出这样的哲学思想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的道德经虽然仅仅五千余字,但是写尽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和人与“天道”之默契。远在几千年之前老子就拥有这样的深邃的哲理思想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骄傲。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再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再一次证实人绝不可能胜天,只有顺天应(自然)我们人类才能安然无恙。自然法则又告诉我们,地球生命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每个生命体都有自己的“道”,都会有自己的这个道而生一,生二,生三,直到自己的生命结束。整个宇宙空间生命体各行其道,必须保持一致。违者即毁灭,地球生命任何的一种生命或者物质都有生到死这么一个过程,这也是天道,是宇宙世界最高境界的一条“大道”。



大提琴心声


天人合一,最初看到这词觉着不可思意,天这么大,人这么小,怎合一啊?雾水一头,玄之又玄,真的不理解。

岁月的磨砺,似乎有一点了解,这里的天其实指的是大自然,而对每个人个体而言,即为你日常生活的周围环境,天人合一即要求我们容入大自然,我们人为大自然的一部分。

老子在总结前人的经验,接合自己的智慧,提出天人合一的理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生活在这大自然必须遵循这规律,逆天而行,大自然肯定会报复你。

人法地即人得从地里找寻生存办法;地法天即地需在天的范围里觅存在的方法;天法道即天也因遵循道的法则;道法自然即道法乃自然规律。

天人合一即人与大自然息息相关,人容于自然是自然的一部分。


皓玮冯建华


之前有回答一个类似的问题,“什么事天人合一”,在这个问题中,我也有对“天人合一”的境界做过解释,在这里再详细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天人合一的说法最早源于儒家孔子,汉朝董仲舒发展完善了这一哲学思想。其实一提到天人合一,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道教”的哲学理念,这就有点矛盾了,儒家的理念,怎么道家发展的如此好?其实这并不矛盾!道教,道家本来就是两个概念,道家思想源于华夏文明之处,彼时还没有什么百家争鸣,没有孔孟老庄什么事,就比如《易经》很典型的道家哲学理念!后世的儒道释对天人合一都有一套系统的说法,但这也只是各自的丰富发展而已。

前面我们知道了“天人合一”这个理念不单独属于任何文化派别,同时又兼备各家理论,这对于我们真正理解“天人合一”有很重要的帮助。

大禹仍然是那个观点,对于“天人合一”境界最贴合实际,最真切的描述的,就是《黄帝内经》对于“上古之人”的描述,这上古之人是比三皇五帝更早之前的“仙人”:

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上古之人使自己与天地变化相应,使得身体和精神健康饱满,寿命长达几百岁。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上古之人教会后人要“恬淡虚无”,这是一种很高的哲学境界,这样可以百病不侵,神魄坚定!

如果我们可以像上古之人一样,与天地相应,与万物和谐相处,那就可以到达一种很高的境界,如同我们所说的“天人合一”: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黄帝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