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唐玄宗到武威观灯,这是真的吗?

唐玄宗,元宵节到凉州观灯,究竟是真是假?

一段传奇将盛唐帝王和凉州连在了一起。开元初,某一年元宵节,唐玄宗到凉州观灯。凉州距长安有千里之遥。一位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大唐帝王,为何要去如此遥远的地方观灯呢?

这段扑朔迷离的传奇的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秘密呢?唐玄宗究竟是如何到凉州观灯的呢?



武威又称凉州,也是唐人传奇中的西凉府。此地,自古就是西北的要地,向来有“地接四郡,控三边要冲”之说。唐前期,在此设都督府作为统治河西、控制西域的基地。后又设立了河西节度使,这也是唐代最早设立的节度使。凉州为河西节度使驻地,管辖着凉、甘、肃、瓜、沙、伊、西七州,统帅兵力达7万余众,马近2万匹。此时,凉州的发展到达鼎盛时期,风物盛极一时。唐玄奘西行求法时,途经凉州写道,此地为河西都会,襟带西蕃、葱右诸国,商旅往来,无有停绝。可见,凉州商贸的兴盛程度。后来,岑参途经凉州时,留下了“凉州七城十万家”的说法。人们估算,盛唐时凉州城市的人口至少有四五十万。当时,河西、陇右两大节度使辖境中,凉州是最为兴盛的。自然,兴盛的凉州,也屡屡走入文人的笔下,留下了诸多传奇。




开元初,凉州的兴盛景象,也传到了唐玄宗耳中。一年元宵夜,唐玄宗听人说,天下的元宵节,京师最好,除此之外凉州的还算不错。唐玄宗听后,大为惊奇,他想连夜赶往凉州观灯。他是怎么去的凉州,又看到了些什么呢?

今天,就让我们聆听张智所讲述的唐玄宗凉州观灯故事。

看西方,火光冲天,原来是凉州的灯会

这是个传奇故事。据说开元初年的一个元宵节,唐玄宗站在大明宫,看到西方天空,火光冲天。大惊,问是何原因,有人说,那是凉州在举行灯会。显然,这是个非常夸张的说法,凉州灯火再大,千里之外的长安也是看不见的。不过,从这传说从侧面说明唐人的元宵节是非常的隆重。

元宵节是个非常古老的节日,对元宵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人说是因汉文帝为平定诸吕之乱而贺,也有人说来自于火把节。其实,这个节日应该和古老拜火习俗有关。在汉族古俗中,元宵节(上元)﹑盂兰盆节(中元)﹑水官节(下元)为三元节,都非常隆重。按照古俗,元宵节有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多项活动。



唐代元宵节要过三天,据记载,盛唐时,社会安定,国家强盛,各地都要举办元宵灯会。当时,长安人曾制作了高达二十丈的灯笼,外面用锦绮笼罩,再用金银装饰,灯笼上可燃灯5万盏。这个灯笼,是以灯为花,故而被称为花树。唐代,平常是要宵禁的,晚上到了规定时间,坊门就要关闭,无关人等不得四处乱走。而到了元宵节往往是三天金吾不禁,人们可以自由通行,狂欢娱乐。在满城的狂欢中,唐玄宗看到了西方灯火,这才动了前往凉州观灯的心思。

凉州,在河西走廊的东端,不仅地理位置重要,而且经济文化也非常发达。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凉州是全国三大文化中心。发达的文化必定有雄厚经济实力为基础。盛唐时凉州盛极一时。后来,元稹曾写道:“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葡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




这是唐玄宗凉州观灯的一个引子。真正的故事,尚未开始。故事大体是这样的,开元初的一个元宵夜,唐玄宗去了上阳宫观灯。这年,尚方匠人毛顺心,心灵手巧,制作了一个非常巨大的彩灯。这个灯还不能称为彩灯,而应叫做彩楼比较合适。彩楼广三十余间,高一百五十尺,外面用金银宝石镶嵌,楼上扎制了众多灯笼,尤其是龙凤飞禽走兽等最好看。这些灯是动的,一点火,飞禽鸟兽就动了起来,做出各种不同动作。盘旋的盘旋,飞舞的飞舞。这种灯,现代人看来,无非就是走马灯之类的灯,在当时却被人们看做是不像人力所为。唐玄宗非常得意,传道长叶法善一起观灯。谁知,叶法善却说出了一番话,使得唐玄宗非要去凉州观灯不可。

元宵夜,凉州街头,唐玄宗喝酒赏灯

叶法善是唐代著名道士,经历李渊到李隆基的五朝,于开元八年去世。唐人话本中记录很多叶法善神奇故事。信奉道教的唐玄宗对叶法善异常信服,称其为叶尊师。

看了巧匠毛顺心制作的彩楼,玄宗皇帝龙颜大悦。赶忙下旨:“速召叶尊师来同赏。”很快,内侍就去召叶法善了。过了好一阵,叶法善才来,一看到叶尊师,唐玄宗就不住夸彩楼。叶法善却说,长安城内灯火盛况自然无处可比,但就臣来看,西凉府今夜的灯,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




唐玄宗很是惊奇,西凉府的灯,你是啥时候看见的。凉州距离长安千余里,路途遥远,岂是当日就能来往的。谁知,叶法善接着说,我刚才就在西凉府观灯,听到皇帝急召就来了。玄宗听他说得神奇,就故意问道,朕也要去那里观灯,不知是否能去。叶法善说这个容易,只是叮嘱玄宗,必须要闭着眼睛前去,不可随便开眼,否则会出大事。玄宗自然答应了。果然,叶法善让玄宗闭上双眼,他念一声咒语,祥云就在脚下升起,片刻后来到了凉州。玄宗睁眼一看,果然凉州灯火和京师一样。玄宗看着大乐,又想如此良宵岂可无酒。叶法善就拿着玄宗的镂铁如意,到凉州街头的一酒家,当了一壶酒、几个下酒菜,与玄宗吃完,便回了长安。

回宫后,唐玄宗怀疑去的凉州,未必真的是“凉州”,恐怕是道士们用障眼法糊弄他的。忽然,玄宗想起用如意换酒的事。随即暗中派人前去凉州,寻访那家小酒馆,一探究竟。果然,派去的人在那个酒馆看到了镂铁如意。酒家还说,正月十五,有个道人拿它换酒喝。

玄宗元宵夜凉州观灯的故事,大体如此。可惜对凉州灯会没有太多记述。

千条银烛,十里香尘,文人笔下的凉州灯会

唐代的灯会非常兴盛,前人也留下了不少描写灯会的诗句,有“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的诸多描述。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故事过分强调了玄幻,没有对凉州灯会的盛况进行描述。凉州的灯会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我们能不能找到蛛丝马迹呢?


依据我这些年的搜集,发现唐玄宗西凉观灯的故事有多种版本。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开元天宝遗事》、《太平广记》、《初刻拍案惊奇》、《叶法善传》、《玄宗幸西凉府观灯赋》等版本。虽然,这些故事主人公都是唐玄宗和叶法善二人,但其他地方叙述的侧重点还是不一样的。其中《玄宗幸西凉府观灯赋》一文中对凉州灯会盛况有描述。

这是一篇什么样的赋呢?这篇赋的作者是王棨,赋收在他《麟角集》中。王棨,字辅之,福清人,唐咸通三年进士,官至水部郎中。黄巢乱后不知所终。显然,王棨不是玄宗时期的人,他所记述的东西,并不是他的亲历,估计依照其他转述加工而来的。

《玄宗幸西凉府观灯赋》中对凉州灯会的盛况有这样的描述,“千条银烛,十里香尘。红楼迤逦以如昼,清夜荧煌而似春。郡实武威,事同仙境。”看看,在王棨的笔下凉州的灯会如同仙境。接着,王棨又写道,“彩揺金像之色,光夺玉蟾之影。”更渲染了凉州灯会的盛景。令人感叹的是,赋中提到凉州的灯,有金色鸭子灯,看上去金光四散。有白色的荷花形状的灯,仿佛连接天上的星星。这为我们保存了比较珍贵的凉州灯会资料。


开元年间,也是凉州灯会的顶峰。数十年后,安史之乱爆发,长安陷入战乱,为此河西边军东调平叛,河西也逐渐陷入了战乱之中。王棨在赋的最后说:“空令思唐德之遗民,最悲凉于此夕。”此时,凉州早已被吐蕃所占据,只能空留遗憾了。

这段盛唐传奇,给我们留下了凉州灯会些许记载,也留下了诸多怀想,至今让人们屡屡说起故事。



王文元(兰州老王)原创作品。转发惠己利人!赞赏坚持动力!留言精神鼓励!

欢迎朋友们转发朋友圈

您的赞赏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