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本应成为历史上首任皇太子,却被一纸诏书饮恨赐死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的强军横扫六合,完成了前人梦想中的天下一统。秦朝建立后,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期待着大秦帝国的千秋万代传承。而其长子扶苏,不出意外则将成为秦代的二世皇帝。可惜历史没有假设,扶苏非但没有成为秦二世,反而被宦官赵高一纸诏书赐死。

公子扶苏

那么,扶苏为什么没有成为皇位继承人呢?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这里需要注意,长子,并非嫡长子。在古代中国社会,宗法观念的影响深入人心,而嫡长子继承制就是其直观体现。我们今天在《史记》中,没有找到秦始皇这位伟大皇帝背后的女人们的踪迹。似乎在惊天伟业的映衬下,始皇帝已经足够成功,不需要背后的女人来衬托了。

秦王扫六合

在这种情况下,后人野只能推测出扶苏的母亲是一位楚人,被秦王宠幸后生下了扶苏。扶苏这个名字,寓意着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由此可见秦王见到自己的第一个儿子时的高兴之情。然而,给予厚望的儿子却没有长成自己期盼的样子。

在秦灭楚的第一场战役中,在秦国深受秦王信任的相国,楚人昌平君叛逃出国,秦王嬴政从此就对楚国十分忌恨。再加上灭楚战役的艰难,更加重了对楚人后裔的恶感,对扶苏的观感已然不佳人。

昌平君

其次,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扶苏的性格被描述为“刚毅而武勇, 信人而奋士”。如果用瑞兽对应,那扶苏就是仁慈正义的麒麟。而也正是这样的性格,造成了扶苏与父亲之间的隔阂。

众所周知,秦始皇是一个性情暴戾的皇帝,在统一六国后对待六国的后裔十分严苛,更是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的进行了一系列大工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仁义的扶苏见父亲不能善待百姓,便屡次进谏。结果不但进谏没有成功,反而让秦始皇对他的意见越来越大。

不仅是秦始皇不赞同扶苏的政见,李斯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也对他的柔和不屑一顾,再加上赵高从中作梗,朝中大臣更是与扶苏没有形成亲密的关系。

中书令赵高

焚书坑儒时间发生时,扶苏又一次进谏阻止,结果也没有成功,反倒让秦始皇对他的“儒弱”性格更加厌烦。此后不久,扶苏就被秦始皇派到北方防御匈奴,彻底远离了权力中心。

不久后,秦始皇以老迈之躯出巡,走到沙丘的时候猝然驾崩。以赵高、李斯一伙为核心的大臣拥立胡亥继位。然而此时公子扶苏在外统兵,一旦得知皇位被夺必定横生事端。为了保住老命,赵高与李斯草拟诏书,送到扶苏处,命他自刎。

接到旨意的扶苏虽然因为父亲的死悲痛不已,却也知道无法违背父亲的意愿,于是便不顾蒙恬的阻拦,毅然自杀而死。

公子扶苏

就这样,天下第一太子谢世而去。不数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趁势而起,曾经不可一世的秦帝国瞬间土崩瓦解,只留下后人无尽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