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崇祯皇帝,你会选择哪个词,为什么?

苓笃真人


明朝的灭亡跟其他封建王朝的灭亡还不一样,汉朝、隋朝、唐朝、元朝都是朝代内部问题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进而导致王朝开始崩溃,经过激烈的角逐,有了新的皇帝。宋朝是根上的问题,军事上不行被外敌所灭。

明朝呢?他是因为内部问题,导致爆发了农民起义。他还有一个一直对他虎视眈眈的外敌后金。崇祯皇帝经常是面对两个敌人轮番进攻,总是在他快要消灭起义军的时候,后金就开始寇边了,间接上帮了农民军一把!如此几次三番,朝廷就被拖垮了,时间一长,官员离心离德,朝廷就完蛋了!

对于崇祯来说,你是明朝的皇帝,是领头人,遇到这么个情况,就是你该面对的!你成功了,你就会被后世歌功颂德。可惜你失败了。所以,一句话,你就是亡国之君!





郭来说历史


用一句‘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来形容崇祯一生命运,或比较恰当。

一、心比天高、幻想挽狂澜于既倒

崇祯16岁登基时踌躇满志,一腔激情,颇有几分恢弘之君的气象。 这位’少年天子’即位之初 ,即罢那位人见人怕的“九千岁’魏忠贤,定逆案,诛杀其党羽;毁《三朝要典》,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建立起自己的绝对权威,大有励精图治之志,挽狂澜于既倒之势,使得朝野上下为之一振。

崇祯在位十七年,勤政理事,几无一日安枕,鸡鸣起床至夜半,往往焦劳成疾。其不好奢侈,节俭自律,不近女色,宫里从来没有宴乐之事,曾六下罪己诏,是一个年轻有为的皇帝。

二、命如纸薄、大明江山已风雨飘摇

崇祯可惜生不逢时,其接下的就是一个烂摊子,内外交困,已积重难返。

(1)崇祯帝生性多疑,朝廷门户之争未绝,疆场将骄兵惰,大势已倾,内地灾荒频繁,农民起义军遍地烽火愈演愈烈,几遍海内,虽经残酷镇压,亦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外有后金屡屡犯边,不堪其扰。

史上评价崇祯求治太急,所用非人。崇祯帝与臣子的关系或可说是历史上最为尴尬、诡异时期,其相互仇视,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其时,大明帝国已经深陷内忧外患之中,他倒好,举起屠刀对着这个国家栋梁,一阵砍杀。杀得人心惶惶,君臣背离。

其杀掉了多少忠臣良将?

兵部尚书王洽死的稀里糊涂。死后,崇祯帝还要“寻论罪,复坐大辟”。蓟辽督师袁崇焕,以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将袁凌迟处死。

随着局势的日益严峻,崇祯帝的滥杀也日趋严重。大臣稍微犯了过错,轻则遭到怒斥、问罪;重则以至于砍头、凌迟。据统计,崇祯帝一共杀掉7个总督,11个巡抚。此外,崇祯帝还频繁撤换大臣。短短17年间,就走马灯一样换了17个刑部尚书和50个内阁大学士。

崇祯帝不但杀大臣,连他自己人都不放过。就在崇祯帝登上煤山自缢之前,他在皇宫中大开杀戒,他逼死了周皇后、张皇后、袁贵妃,亲手杀掉了6岁的幼女昭仁公主,砍伤了15岁的长平公主。

(2)崇祯尤其宠任阉党。各镇将帅,必令阉党人监军,屡屡败北,尤未醒悟,直一败涂地,仍用阉党出守要害关口,一误再误!前有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兵临城下,后有后金努尔哈赤虎视眈眈,乘虚而入,崇祯曾想出战,却因胆怯错过最佳时机,至使外城陷落。当是时,孙传庭战死,关宁铁骑在抵御清军不能来救,大明已无将可用,无兵可调,全无退路,观乎京师,已是岌岌可危,直到后妃自尽,性情刚烈之崇祯帝无奈喋血书诏,披发投繯结束了自己卿卿性命,也葬送了二百七十七年之大明江山!


手机用户50902211138


可怜。我会用这个词来形容他,心疼崇祯三秒钟。

中国历史上近五百位皇帝,亡国之君也有几十位,但像崇祯这样的冤枉亡国的还真没有。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崇祯可怜在什么地方:

一、早年丧母失父。崇祯的生母身份不高,只是个不受待见低级的侍妾,可以想见幼年的崇祯在太子府的地位必然也不高。然而就算如此,崇祯五岁这年,生母刘淑妃就暴毙了。到了十岁这年,好不容易熬出头刚刚即位一个多月的父亲泰昌皇帝也去世了,十七岁这年,哥哥天启皇帝也走了,将帝国的重担压在了他稚嫩他的肩膀上。

二、童年阴影。都希望生于帝王之家,可以从小锦衣玉食。可这一切对于朱由检一家来说并不好。他的爷爷万历皇帝一心想要废掉他当太子的父亲,改立小儿子福王。父亲朱常洛因为身份卑贱,害怕太子之位被废,一家人一直过得战战兢兢,生怕祸事临头。此外,有史记载,崇祯的生母因为得不到宠爱而失心疯,朱常洛害怕让万历知道而活活打死了她,对外宣称是病死的。甚至在崇祯获封亲王后也不敢去拜祭母亲。可以想见,年幼的他目睹母亲被父亲打死会造成怎样的心理阴影。

三、对帝国的回天无力。崇祯一直都是勤勉的,甚至超过了他的先祖朱元璋,也是节俭的,身为皇帝,衣服上却有补丁。十七岁这年,他被赶鸭子上架,成了一个传承两百余年,积病大爆发的帝国元首,而这之前,他只是被当做一个混吃等死的亲王培养的,没受过多少帝王之道的教育。所以他在位期间,政治手段玩不过东林党这些人精,也玩不过皇太极。再加上他性格多疑的缺点,可以说是回天无力,注定要亡国。

四、运气太差。他在位期间,中国正值小冰河时期,气候异常,天灾连年不断,等他亡国,满清入关,小冰河气候也过了。

五、亲人大臣太监的背叛。崇祯后期为了筹钱,他组织了一场募捐,实现让皇后给了岳父一笔钱当托,结果连这个钱,他的岳父都贪了一半再捐献出来,而道貌岸然,家财万贯的大臣们也像打发叫花子一样,你一百我二百的捐款。到最后李自成进京时,打开城门的也是作为皇帝亲信的太监。他选择吊死煤山,我想也有可能是哀莫大于心死吧。

六、亲手杀了自己的妻子女儿。亡国之际,为了不让妻子儿女受到侮辱,他亲手杀了自己的皇后和嫔妃,还有女儿。

六、身后事的抹黑。就算这样,无耻的满清和东林党人也不打算放过他,满清为他取庙号怀宗,是个即为贬义的谥号。后来甚至污蔑他,在北京城破的时候在皇宫搜查出数千万两白银。这真是可笑。

所以说,他可怜,他这一生都不幸福,幼年不幸福,当了皇帝也不幸福,再次心疼他几秒钟。


历史小跟班


需要三个词:艰苦的童年,奋进的青年,悲惨的中(晚)年

一、艰苦的童年

崇祯帝朱由检,明朝第十六伟皇帝,也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1627年登基,在位17年。父亲明光宗朱常洛,母亲为淑女(一种低级妾)刘氏。由于母亲的地位比较低下,童年的朱由检过得并不幸福,吃的用的玩的都低人一等。倘若只是这样,也谈不上太差,毕竟是皇子,生活条件总归是不错的。然而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朱由检五岁的时候,史书记载,“失光宗意,被遣,薨”,翻译过来就是,朱常洛发了一次神经,然后刘氏就死了。这么隐晦的记载其实是在说,朱由检的母亲是被他父亲害(逼、杀、赐)死的,你说朱由检当时是什么心情?万头羊驼奔腾难掩其悲伤。甚至在当时,朱由检都不能公开祭拜自己的母亲(朱由检居勖勤宫,问近侍:“西山有申懿王坟乎?”答:“有。”又问:“傍有刘娘娘坟乎?”答曰:“有。”)此后,朱由检被交给李康妃(熹宗朱由校养母,受宠)抚养,再后来,康妃有了自己的孩子,也就顾不得朱由检,朱由检成了没人管的孩子。



二、奋进的青年

按理说,朱由检和皇帝的位置是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但命这东西就是这么捉摸不定。拜自己的哥哥——弱智皇帝但却可能是鲁班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的木匠明熹宗朱由校所赐,十七岁的朱由检摇身一变,登基成帝了。

可能和童年经历有关,朱由检年纪轻轻却城府极深,每次见到魏忠贤虽然脸上笑嘻嘻,尊敬有加,但心里却是卖麻批,看着这个祸国殃民变态人妖被自己的哥哥当宝宠着,然后只能回过头用一副关爱智障儿童的眼神望着旁边的朱由校。于是,在登基后,年仅十七岁的崇祯帝用过人的智慧和政治头脑将阉党一举铲除。



然而此时的大明帝国已是风雨飘摇,千疮百孔。不幸的是,明末又恰逢“小冰河时期”,旱灾连连,国库空虚,无法赈灾,吃不上饭的农民开始暴动、造反,要镇压造反就又要加赋税养军队,这样又逼迫更多的农民造反。其中,有两支农民军的首领声势较大,大家也不陌生:李自成和张献忠(由于这两人名气太大,野史众多,所以这里提一下)。此时,在中国东北部,一支以十八副铠甲为全部家当起兵,由努尔哈赤领导的后金军队开始发展壮大,虎视眈眈。

内忧外患。

平心而论,如果只有内忧或者只有外患,明朝不一定会那么快灭亡,李自成最惨的时候,被打的跑到山沟里,身边只剩下十几个人;努尔哈赤在关外被打的满地找牙,后来在锦州还被袁崇焕一炮送上天。但,历史没有可能,用李自成檄文里的一句话:嗟尔明朝,气数已尽。

嗟尔明朝,气球已尽。

崇祯也知道。所以他是最惨的。我们常说,死不可怕,最怕的是知道要死,还得一天天的等。崇祯每天就过着这样的生活,他知道明朝就要终结在自己手上,但他每天仍要不停的忙,拆了东墙补西墙。史载,崇祯帝勤政勉励,生活过得非常节俭,吃粗茶淡饭,穿的衣服内衬破了,都是由皇后缝补以后接着穿,即使已经过程了这样,崇祯仍曾六下罪己诏,向天下臣民谢罪。这就是最悲伤的地方:明知道做了没用,但还是要做,看着悬在头顶的剑一天天落下来。

三、悲惨的中(晚)年

1644年3月18日崇祯帝登上煤山,远望城外,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即将破城。回宫后,崇祯帝命朱纯臣率部协太子出走,赐死周皇后、袁贵妃及众多嫔妃,最后召来15岁的长平公主,“愿来世勿生帝王家”,含泪说完后一剑砍向其左臂,随后又刺死了六岁的昭仁公主。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无奈,有最伟大的爱(为避免城破后收到凌辱)。



1644年4月25日,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身亡,上吊死前于蓝色袍服上大书: “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复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自此,明朝作为全国性的政权结束,明朝灭亡。

明亡于崇祯,但把所有的过错归咎于崇祯显然是不合适,清朝在修订明史时,张廷玉对崇祯的一段评价比较中肯的:

赞曰:帝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势已倾,积习难挽。在廷则门户纠纷。疆埸则将骄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溃烂而莫可救,可谓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临朝浩叹,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偾事。乃复信任宦官,布列要地,举措失当,制置乖方。祚讫运移,身罹祸变,岂非气数使然哉。迨至大命有归,妖氛尽扫,而帝得加谥建陵,典礼优厚。是则圣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难而不辱其身,为亡国之义烈矣。


海大之子


“凉德藐躬”,这是崇祯上吊前,咬破手指,在绛黄色的龙袍上所写的最后的遗诏中对自己的自评,鲜亮的黄色上书写着血红的手书,强烈地色差刺激正对应了王朝更替之时血色书写的时代背景。

遗诏全文是: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勿伤百姓一人!

其中的凉德藐躬一词,似乎可以对应崇祯的一生。凉德藐躬的意思是才德微薄,身体孱弱。

崇祯努力了,但他做得还不够好。

崇祯17岁登基时,大明已是内忧外患,千疮百孔。年轻的皇帝努力想改变这一切,他的勤政也是出名的。但事实上,他做得还不够好,面对当时明朝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他都处理得不够好。

铲除了魏忠贤的阉党当然大快人心,但与此同时,他没有能力对东林党进行压制,文人误国,最后他才会写下“然皆诸臣误朕”,这是其一。

面对后金,他用人多疑,又无力反击,被其压制,辽东战事不断恶化,这是其二。

面对国内的起义,他不能在政治上进行有效安抚,军事上又裹足不前,最终身死国灭,这是其三。

崇祯很努力,但因为他确实“凉德藐躬”,所以他既无法推迟大明灭亡的时间,更无法拯救大明。当然,大明的灭亡是必然的,怪不到他一个人头上,但他确实做得还不够好。作为明朝末帝,他的表现是不合格的,大明,本来还不应该亡得如此之快,这一切,正是由于他“凉德藐躬”导致的。


小院之观


朱由检,皇帝的位置就算是白捡得来的。但是,把大明帝国彻底玩完了的责任,就只有他有资格必须承担起来后果。所以,可怜?这个词用到他朱由检的身上并不合适。可恨?也同样不合适,毕竟他的努力和付出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想开想去就有一个词语比较适合于朱由检的,超级幸运的倒霉蛋。说他朱由检超级幸运?是因为,皇帝的位置原本就没有他的份是他那个短命鬼的木匠皇帝哥哥的关系。天启皇帝朱由校才是正牌的皇帝继承人,不出意外的话?皇帝的位置应该是他们的老爸,泰昌皇帝朱常洛来做。备份皇帝是他的哥天启皇帝朱由校,至于说,崇祯皇帝朱由检?连进入到备份的机会都没有。但是事实就是这么神奇,他的老爸当不到一个月的皇帝就挂了。皇帝位置轮到了原来的备份皇帝,他哥天启皇帝朱由校当起了皇帝,但是,由于天启皇帝朱由校的年轻?所以对于备份皇帝的事情,就没有什么人放在心上。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他哥也是个短命鬼,和历史上朱家的朱寿大将军。(朱厚照)一样的死法,都是落水后因为惊吓过度导致的死亡。也不排除有阴谋诡计成分,于是作为种猪饲养的朱由检,当起崇祯皇帝。他的皇帝位置完全就白白捡来的,难怪名字叫朱由检。白捡来的皇帝位置并不好做,再加上朱由检的生性刻薄寡恩,又多疑把个原本还有一丝丝气息大明帝国,彻底弄断了气,嗝屁朝凉了吹灯拔蜡。


爱看爱思考


多疑刚愎。

很多办事的大臣怎么死的,可以看出一二。14个兵部尚书全没好下场,真正办事的,也没几个有好下场。侧面印证崇祯的多疑。

崇祯六次罪己诏,临终前却又把责任都推到别人头上了,说什么“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诸臣误朕也。”把责任都推得一干二净。

很多政策都是想当然。例如在税收上,一个劲的向贫民加税,说什么“再和朕辛苦一年。”但是税收都是有加无减。【明朝的税收几乎都压在农税上,但是有权有势的人,把土地挂在免税阶级名下,而明朝免税阶级空前庞大。】

王洽怎么死的?清军南下,周延儒说:“嘉靖杀兵部尚书丁汝夔以振军心,然后吓退了蒙古人。”然后崇祯就把当时的兵部尚书王洽抓了起来,准备砍了,但是王洽病死狱中后,还被崇祯用尸体施以大辟之邢。【这个人在之前,被称为清廉能干,当兵部尚书一年,就被崇祯弄死了】

陈甲新,跟崇祯分析局势,准备帮崇祯秘密和谈,结果被曝光,崇祯觉得丢面子,砍了。

孙元化,劝崇祯招降毛文龙部下,诏书被下面扣了,叛军继续作乱,然后崇祯砍了他。【仅有的西洋炮专家之一】。

孙承宗,用了又辞,辞了又用,最后一家人惨烈战死。

卢象升,崇祯坐看其被断军饷、消减军队人数,最后在劣势情况下,被清军全歼,死后八十多天才有人收尸,三年后才追封官职。

孙传庭,多次成功镇压叛军,因多次被下绊子,辞职后被崇祯囚禁三年,李自成东山再起时,又把他放了出来,叫他去镇压,结果崇祯千里之外瞎指挥,导致兵败战死。崇祯怀疑诈死,不给加封。

薛国观,皇亲国戚,由于被崇祯怀疑贪污,被砍了,不允许收尸。【可能有问题,但是明朝贵族都有钱,皇亲国戚有钱就是贪污的证据……这个……】

这种皇帝,不是亡国之君,就没谁了。觉得崇祯可怜,不过是觉得他是最后一个汉王朝皇帝,外加勤奋。


咱来了


崇祯皇帝,残杀,冤杀,枉杀能征善战的大将袁崇焕,杀不说,还凌迟处死。其实,崇祯皇帝极其残忍自私,杀了为他打江山保江山的大将袁崇焕。祟祯皇帝不是什么明君,而是昏君,还是暴君。虎毒不食子。杀妃嫔,杀女儿,真下得手,不是人,是牛马畜牲。崇祯皇帝亲自处死自己最得力的大将袁祟焕,其祟祯皇帝极其自私,残忍,险险,凶险,惨无人道,丧尽天良,作恶多端,罪该万死。让袁祟焕大将背一世大汉奸的骂名和大黑锅,是崇祯皇帝强加给袁祟焕大汗奸这天大的莫须有罪名,大罪,死罪。这是祟祯皇帝在杀鸡取卵,杀鸡吓猴,在收买人心,在嫁祸于人,让袁祟焕代其受过,受罪,凌迟处死。祟祯皇帝十分残忍自私,老奸巨滑,城府极深,包藏祸心,为了牺牲袁崇焕一人,来挽救在风雨中飘摇不定的大明晚期的统冶。袁崇焕死得冤枉,委屈,敝屈,不值得。最可悲可气的祟祯皇帝,欺骗老实本分不明真相又好哄骗的老百姓,老百姓蒙在鼓里,恨死袁崇焕大汗奸,还互相争抢吃其肉。大明有昏君崇祯皇帝,还有愚昧无知的老百姓。祟祯皇帝忘恩负义,恩将仇报,借刀杀人,残害忠良,公报私仇,这是在断自己手臂,断自己左臂右膀,自毁长城,自废武功,老眼昏花,风烛残年,老不死的,不可救药,坐等死期,真是昏君。其崇祯皇帝最后成为让人害怕,人见人怕的十分凶恶恐怖,罪恶的吊死鬼。祟祯这个狗皇帝,罪有应得。死得悲惨,是一个凶恶的妖魔鬼怪吊死鬼。这是崇祯皇帝残杀袁崇焕大将的报应。用一个词语形容崇祯皇帝,晚节不保,死有余辜。作恶多端,罪该万死。如果崇祯皇帝不轻信谣言,不中清军苦肉计,不借刀杀人,不公报私仇,不冤杀袁崇焕。袁崇焕是明朝最得力最有才能和本事的大将,能轻松,毫不费力,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打败李自成和刘宗敏,还能打败吴三桂,清军休想入关。有袁崇焕大将在,李自成和刘宗敏休想打进北京,吴三桂也不会投降清军,清军也不可能入关。有袁崇焕大将在,明朝不会灭亡,祟祯皇帝也不会吊死。正如,一棋不慎,满盘皆输。李自成和刘宗敏,吴三桂,清军都十分害怕袁崇焕大将。历史总是阴差阳错,也才有昏君崇祯皇帝中了清军反间计,冤杀袁祟焕大将。袁崇焕一死,祟祯皇帝也会吊死,有其因,才有其果,这是因果关糸。这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只有袁祟焕大将,才能保明朝天子和江山。崇祯皇帝要了袁崇焕的命,也因此结果要了自己的命。崇祯皇帝不可救药,自食苦果,活得不耐烦了,不死,找死。祟祯皇帝作恶多端,罪该万死。祟祯皇帝吊死在荒山野林,罪有应得。


中国美6220


昏庸无能。

为什么?

他上台以后先废掉了魏忠贤不要紧。但是关闭了东厂西厂,就好像先废掉了自己的耳目和手脚。后来就随便大臣糊弄。

这个人用人不看才能,不看品德,就喜欢用清流,以名高取人。实干却一塌糊涂。面对朝臣的各种说法,他完全不知道谁对谁错,随便糊弄。

面对天灾,他的办法就是拆了东墙补西墙,该撤的不撤,自己宗亲的高福利,每年消耗不知道多少钱粮他不撤。却在小民小吏的头上动土,结果激起民变,闹出了一个高凤翔,李自成。

总之这人稀里糊涂,犯下的错误不可计数。本来大明王朝虽然多灾多难,到还可以缝缝补补。就像一个病人还可以抢救一番。但是遇上了崇祯,这个耳目闭塞,能力低下,喜欢清名,束手束脚,不辨是非的庸医,赤脚医生,蒙古大夫,一通乱整,结果大明就一命呜呼,命丧黄泉了。

他到死前还说了一大堆的废话,简单意思就是说我很勤劳什么的,都是天下臣工误我!

狗屁,推卸责任!害大明亡国的就是这个无能之辈。

试想一下,如果他真的勤政爱民,那么这么多百姓怎么会走投无路,跟着李自成造反?

如果他真的有上天都降罪与他一身的勇气,他怎么不对皇室宗亲动手,撤裁他们的福利,让他们自谋生路?

还有他让大臣出钱,国库没钱居然要大臣来补,虽然这个太搞笑了。但是更搞笑的是大臣说自己没钱,然后给了他几百两银子就打发过去了。。。这个。。。

而到了李自成哪里,随便一弄就是上千万两。可以看来,这崇祯的能力。连一个反贼能随便做到的,他都做不到!

所以他就是一个清名皇帝,名气很高,与国与家无用。

这么一个废物居然做了十七年皇帝!天呐,大明不亡才怪!!


繁花若雪202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看到这个题目脑子中想到的就是“志大才疏”。

一、为什么说“志大”

当时的明朝可以用内忧外患来形容。内部小冰河期的降临粮食减产,整个北方地区都在闹饥荒。饥荒带来的是大面积的农民起义。彻底破坏了北方的经济基础,形成了恶性循环。朝廷内部也是党派林立,党争不断。

外患上,满清八旗军队在辽东虎视眈眈。一直像在庞大的明朝身上撕下一块肉来。可悲的明朝皇帝发现自己根本无力抵抗这样的蚕食。


就是这么一种九死一生的残酷条件下,崇祯还希望能够实现中兴,而奋力抗争。想要解决所有的朝廷问题,将帝国的实力恢复到先代君王时期。诚可谓是“不畏艰险,志向远大”

二、为什么说“才疏”

崇祯的皇帝是从他哥哥天启帝手中接过来的。他从小所受的教育绝对不是储君的教育。空有满腔激情,却缺乏审时度势的眼光。做个形象的比喻,明朝就如同一架奔驰中的马车。长时间的奔跑已经令他濒临解体。恰好此时遇到了一段满路坎坷,泥泞崎岖的险路。一位年轻的御首掌控住了马鞭。首先想到的不是小心翼翼安全的通过这段“烂路”。反而是快马加鞭,最终导致了马车的散架。


让我们看看崇祯都做什么?他打击阉党,致使朝中东林党一家独大,排斥异己,大量优秀人才丧失。针对内部的农民起义和外部的满清敌酋,他数易其将,满怀幻想希望快速解决问题,最终导致事态愈演愈烈。他频频变政,当国家如儿戏,在位十七年换了19位内阁首辅。他从来不懂得家大业大只能徐徐图之。“治大国如烹小样”。历史中他总说“自己本非亡国之君,却有亡国之臣”。我看这君这臣是蛇鼠一窝。这样的皇帝无法看清自身问题的皇帝难道不是“才干不足”吗?



结语

最终自己落个煤山自缢的下场。只是可怜了我华夏亿万百姓,要遭受兵戈之苦。这样的皇帝我觉得当真是“志大才疏”,也许遇到一个稍微糊涂一点的皇帝,可能还不至于华夏民族还不至于受此大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