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欲熏心,商贩卖病猪肉,道光帝下令斩立决

民以食为天,可见食物是关乎民生的大事,不可当做儿戏。试想,如果市场上有不安全的食物流通,百姓又无法辨别,所吃的每一顿饭都有可能是损害身体健康的,甚至危害生命,而饭又不能不吃,那么到底该如何是好呢?百姓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与不法商贩斗个你死我活。

在我国古代,有英明伟大的皇帝,懂得关心百姓的疾苦,也有昏庸无道的皇帝,对百姓的生死于不顾,但是几乎所有的皇帝都是注重食品安全问题的。食品是民生的根本,食品安全出问题就是动摇根本,扰乱民生,所以历代皇帝都是非常重视的。

清朝的茶叶市场繁荣,为了利润,铤而走险造假贩假的人也就很多。因此朝廷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对于以次充好,短斤缺两的商贩,只要是抽查出来,一律把所有的商品全部充公;造成市场恶劣影响的商贩,坚决施以重刑。清朝的茶叶市场之所以能长久繁荣,甚至大量出口西方,与朝廷的重视是离不开的。另外,清代的瓷器、玉器、丝织品市场的繁荣也是因为如此。

道光年间,有一个贩卖猪肉的商贩从他人那里用低价钱买了一头病死的肥猪,为了掩人耳目,连夜就把病猪大卸八块了。第二天清晨,商贩把病猪肉与好猪肉放在一起售卖,还在洋洋得意自己的聪明手段。没想到刚过几时,就有人找上门来了,说是吃完猪肉上吐下泻。商贩不承认自己的猪肉有问题,想要赖账,这时又有好多人找上门来,商贩想抵赖都抵赖不了了,只能承认自己卖的猪肉有问题,一一给予赔偿。

按理来说,这场风波到此就结束了。不巧的是有一个体弱多病的人吃了病猪肉使病情加重,最后不治身亡了。本事一件小事最后变成了人命案子,弄得满城风雨,有人趁机向官府告状,于是惊动了朝廷。

道光帝听说此事后,大发雷霆,马上委派当地官员彻查此事。很快,事情调查清楚了。原来这个商贩不是个例,而是很多商贩都在暗地里做过这样偷梁换柱的事情,只是侥幸没有事发而已。道光帝当即判处卖病猪肉的商贩斩立决,并把当地主管的相关官员全部降了职。

不得不说,道光帝的处罚似乎过于严苛了,但是这样做了之后,那些黑心的商贩的确害怕了,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案件。

食品安全,关乎广大人民的身家性命,监管部门应该严家管理,避免出现任何事故,而不是出了问题再来补救。满清王朝历来受人诟病,但是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管制确实是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