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中,如果曹操获胜,真的能够开创属于曹魏的盛世吗?

历史公元


赤壁之战中,如果曹操获胜,真的能够开创属于曹魏的盛世吗?

个人感觉很难,因为很多东汉问题延伸到了曹魏时代,东汉末期的战乱只是缓解了这个矛盾,曹魏未必会避免的了。

一、曹家人寿命问题-一个比一个短命

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曹魏只传了53年,却历经5位皇帝(曹操不算,他并没有称帝,还自认自己是汉臣)平均下来,每个皇帝差不多也就10年时光,放在中国历史上,就是标准的短命王朝一个。曹家除了曹操那一代人寿命比较长外,后世基本上是短命鬼一个。

曹操活了65岁,执政时间差不多24年(执政时间从建安元年算起)

曹丕活了39岁,执政时间差不多6年(执政时间黄初元年算起)

曹睿活了35岁,执政时间插不多13年(执政时间从太和元年算起)

后面3位皇帝基本上被司马氏控制了,死活没有什么意义,从曹家最重要的三代人来看,一个比一个命短,执政很难具有延续性,自然一朝天子一朝臣。

另外,还有熬死了曹家三代人的Bug级人物司马懿,活了73岁,一口气活到了曹操曾孙曹芳时代,可谓曹家的正面教材。不过从曹操的寿命来看,问题应该出在曹丕身上,他身体上毛病很多,只是掩饰的很好,没被曹操发现,如果发现了,我想打死曹操也不会立他,果然没过多久就没司马氏取代了,所以就算曹操统一了全国,只怕这也很难克服。

二、官员选拨问题-九品中正制

这个问题还是要说到曹丕,曹丕为了顺利篡汉成功,上来就跟世家大族妥协。采纳陈群的意见,确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缓和了曹氏与士族的关系,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为称帝奠定基础。他推行九品中正制后,用人权从地方收归了中央,但也导致魏国的统治实权逐步被士族垄断。

曹丕看似把任命官员的权利收回中央,但是让世家大族转空子,贵族豪强基本上都是高官,而那些寒门子弟失去了晋升通道,自然对曹魏没多少忠心,曹魏被司马氏取代后,也没见那个寒门代表出来为曹魏政权说话,也只有嵇康、阮籍(贵族代表)还哭几句。这样的治国政策,放在任何朝代都不会长久。

三、少数民内迁-威胁心脏地带

我们历史课本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首先就要讲北方少数民族内迁问题。其实,东汉之所以会爆发“黄巾起义”人祸占到一部分,天灾也要算一部分,当时正处于小冰河时期,全球气候变冷,作物基本上绝收,南方种田的汉人都没吃的了,何况北方游牧民族了?

于是,他们纷纷内迁到长城内外,到了西晋“八王之乱”时期,汉族北方基本盘都开始动摇了。“八王之乱”一起,他们也纷纷造反,杀的北方是十室九空,动不动就灭族。那怕曹魏没有司马家的篡位,以曹家皇帝那短命像,到时也差不多,也直到了隋唐时期,北方胡族被杀的差不多了,汉族才从新掌握主动权。

四、土地兼并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

正式曹丕采取九品中正制,向世家大族妥协,土地兼并问题才没有得到解决。曹操执政时期,基本上采取重用寒门士子,唯才是举的制度,压制豪门大族,自然对土地兼并问题有很大的抑制作用。

但是曹丕的九品中正制却打破了这个高门和寒门的势力均衡,寒门的势力开始被高门势力按在地上摩擦,高门大族基本都是大地主,自然对土地更加贪婪,不断加快兼并土地,越来越多的寒门失去生存资料,开始变成流民(这个问题可以参考东晋,基本就是这个问题),流民没有吃喝,活不下去自然要造反,后世的东晋的“孙恩起义”就跟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差不多,都是农民活不下去了,开始造反。


南山之翼


不太可能。

即便曹操能在赤壁之战中胜出,并顺利完成一统,开创一统天下的大魏王朝,也不见得会比西晋强大多少,更无法恢复大汉往日的荣光。

因为,四百多年的大汉走到衰落之时,门阀制度却步入了全盛。



易中天老师在品三国中,用殊途同归来概括刘备,孙权和曹丕的建国,说得再好不过。魏蜀吴的建国,都是建立在与当地门阀豪族达成利益共识的基础上确立的。

比如曹丕,他之所以能废汉立国,是因为他能给门阀让利,极大程度上拉拢他们站到自己这边,而这就是陈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九品官人法)。



这个制度以出身作为官府用人的衡量标准,极力维护门阀豪族的既得利益,让社会阶级固化,进而让门阀豪族子弟得以垄断政治权力。

而曹丕当时所面对的门阀还只是中原地区的,如果曹操完成了一统,要调和的可就是全天下的门阀利益。那么,面对强大的门阀势力,要想获得他们的支持,九品中正制自然也是曹操不得不考虑的。



事实上,九品中正制的确立,正是魏晋以来汉族式微的根源。而造成五胡乱华的根本原因,亦不是八王之乱,恰恰也是九品中正制。因为这项制度直接导致阶级固化,统治腐败,军政废驰,让胡人有了可乘之机。

后来,是魏晋南北朝以来,过去势力庞大的汉族门阀被胡人击败,赶到南方,而北方汉族在长期与胡人的冲突与交融中,逐步打破了九品中正制。尤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让鲜卑族融入到汉族里面,给古老的汉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这些历史要素,给日后隋文帝的改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进而推动中华文明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开创了隋唐的盛世时代。

而在这之前,即便曹操再怎么雄才伟略,也是无法避免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得不对门阀进行妥协。这样的历史发展轨迹,就注定了即便曹魏能一战定乾坤,一统天下,也无法开创过去两汉鼎盛时期的盛世!


这些历史要读


可以肯定地回答,曹操可以开创属于曹魏的盛世,但不会长久。



曹操治国有方,魏国实力强盛

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将汉献帝挟持到许昌后,“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上北灭袁绍,南灭吕布、袁术,东灭马腾、韩遂、张鲁,同时败刘备,还占据了荆州刘表故地,取得了一系列政治军事上的辉煌成就,军力强大;经济上招募流民,开垦荒地,奖励农耕,减少赋税与徭役,北方黄河流域经东汉末年黄巾动乱后,第一次出现了复兴稳定的局面。



可以说,曹操不仅仅是个军事家,还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至曹丕篡汉建魏时,曹魏的实力在三国之中属最强大的。而曹丕属于还算合格的守成君主,军事上无能,治国守业还可以。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当初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战胜孙刘,继而能趁势统一全国,必然会迎来又一个盛世。

曹睿前明后昏,魏国大权旁落

如果说曹丕是平常的守成之君,那曹操的孙子-魏明帝曹睿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皇帝。

他于黄初七年(公元226年)即位,在位十四年。执政前十年,曹睿锐意进取,处事沉着、刚毅,明识善断,进行多方面改革,曹魏实力达到鼎盛。可惜好景不长,从青龙三年开始,他耽于享乐,广建宫殿,广采民女,充盈后宫,陷入女色之中,数年的温柔乡,色刀子,剐尽了曹睿的身体,三十六岁时,正值壮年的曹睿英年早逝。



对于皇帝来说,寿命不长属于正常,但曹睿却给自己的儿子留下一个野心家当辅政大臣,这个人就是臭名昭著的司马懿。司马氏给华夏民族带来的巨大灾难是人所共知的。



如果魏明帝曹睿能一如既往地治国理政,兢兢业业,有始有终,曹氏就不可能渐失人心,司马氏也不会趁机崛起,即使司马懿后来被委以重任,也不可能攫取到曹魏政权。可以说,曹魏真正亡于魏明帝曹睿之手。

而此时,满打满算,曹魏政权也不到五十年(从迁许昌,挟天子算起)。


历史的脉动


三国时期有三大战役都是以弱胜强,从而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官渡之战让曹操统一了北方;夷陵之战让吴蜀都消耗了大量的元气,从而很快就各自灭亡;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确实“赤壁之战”,这一战中有很多桥段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如“蒋干盗书”“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等,这一战可以说是打掉了曹操统一北方后多年的积累,阻碍了曹操统一北方的步伐,从而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如果这一站曹操胜利的话,刘备和孙权自然是要被灭了,天下就只剩下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汉中张鲁等寥寥几个战五渣,自然是无法阻碍曹丞相统一天下的步伐了。

而当时的曹操军功盖世,北击乌桓,打败了草原民族,若是曹操统一自然避免了几十年的内战,中原力量消耗不大,自然也就没有后来的晋室衣冠南渡,没有“五胡乱华”的百年腥膻了。而且当时的曹操发布了“招贤令”唯才是举,自然也能抑制后来形成那些世家大族,土地集中也会有所缓解,想必也是能来一朝盛世的,之前比弱智且虚弱的晋朝要强。










葳蕤且饕餮


开创不了所谓曹魏盛世。理由有二。第一是曹魏政权的合法性。东晋明帝曾询问他们司马氏是怎样得到天下的?得知过程后羞愧得脸都没处放,说要真的是这样的话,国运怎么能够长久呢?司马昭、司马炎是以阴谋手段从曹魏那里夺得政权的,这也是曹操面临的问题。汉献帝没有过失,曹操只能巧取豪夺,民心天意不在他这一边,不像后来的李渊李世民,反抗的是隋朝的无道。不得人心,哪来的盛世?第二,曹操的见识不够,比如对北方的胡人,出于为我所用,竟然开放边界,让他们迁移到长城之内,为西晋时的五胡乱中华埋下了祸根。有这么一股强大的异族势力存在,何谈盛世?


三月雪85


曹操果真统一三国,能不能增加他的寿命。如果他活不过司马懿,曹家的天下还是被司马氏篡夺。

曹操统一三国,只是多了几州地盘,改变不了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各地的大官僚地主、门阀世家不会因为曹操统一三国了,就减少了,或退出历史舞台了。换汤不换药,换盆不换汤。关键是接班人问题。

自古以来,开基创业的君主,都有他的宏图大志,他所制定和执行的大政方针是经过战争洗礼,或经过实际考验的,如果不符合历史要求,历史不会选择。而他的接班人如果继续执行他的路线方针政策,可能会出现盛世,如果接班人另搞一套,可能会把他的江山断送。曹操选曹丕,选错了,曹操被曹丕欺骗了。能不能出现盛世,需要时间,时间长短比空间大小更重要。接班人就是他生命的延续。曹操如果把花费统一三国的精力用在接班人的正确选择上,他的盛世才会到来。


读史元宵月


《不会开创曹魏盛世》

曹操若取得赤壁胜利,首当其冲被剿灭的自然会是孙吴。刘备会率领残部去投奔益州刘璋。

曹操踏平东吴,势力兵马必然大涨。更会一鼓作气西征巴蜀。这仗又得打几年。

待到彻底平定巴蜀汉中,曹操名义上是再次统一了大汉江山,也活不几年就挂了。

曹丕自然代汉称帝,可惜爷俩都是短命鬼。盛世没多少年,司马懿父子就会效仿王莽故事,不费吹灰之力夺得中央大权,到头来镜花水月一场梦,为他人作嫁衣裳。

曹魏一统天下,顶多算是秦隋版的短命王朝,是为后来的汉唐服务的。


华夏盛世文化


历史没有假如,但是不妨让我们畅想一下。赤壁之战,曹操获胜,孙权或战死,或投降称臣,或趁乱逃窜,无论哪种可能,都表示江东孙吴势力的覆灭,这样曹魏势力范围就变成了三国地域已有其二,诸葛亮构想的天下三分的理想就灰飞烟灭了;刘备此时没有了盟友,会选择继续逃窜,此时北方以及江东都为曹操所占,那么刘备只能继续向西,刘备入川是很有可能的,但是没有了荆州作为后盾,缺兵少将的刘备入川很难去动摇刘璋的统治,很有可能依附刘璋,同以往在公孙瓒 陶谦 刘表帐下一样,做为雇佣兵对抗张鲁;曹操既取得天下三分之二,那很有可能暂停一段时间,休养生息,巩固领地,最后平定西方最后的军阀们,最终完成自己一统天下的大业。那么此时的曹操会不会称帝,就很难说了。天下在手,那么这个名存实亡的汉朝皇室就对曹操不再重要了,很有可能曹操隐退而曹丕逼献帝退位禅让,献帝的剧情还是跟以前一样,逃脱不了被退位的命运。


老肖弹Bass


赤壁之战胜利后,一统华夏,魏朝绝对会迎来太平盛世,社会清白,没有尔虞我诈,在接班人选上,曹植毫不犹虑会成为大魏接班人,曹彰会成为大将军,曹丕很可能昰个大司马,潘王,在曹植精心的治理下,魏朝在文化领域里,会空前绝后的成为诗词,歌赋,绘画,音乐,科技迅速发展的兴旺朝代,人民安居乐业,黎民百姓丰衣足食,享受天伦之乐,通过修养生息后,国強民富,也会向外开疆扩土,成为強大的大魏帝国。


乡村音乐曹辉平


汉中之役是蜀汉的最高峰,集刘备集团全体精英除关羽外的倾家之战,孟德败,玄德骄,后致丢荆州,夷陵大败,国力大损,丧失一统天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