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人间世》说: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它真正意思是什么?

醉墨客林世伟


“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怎么去理解它?看看庄子的人生态度就知其大意。庄子一生追寻灵魂的自由,逍遥自在,超脱不入世的人生境界;但他又深知人生命之奥秘:人生在世不称意、无可奈何之事常有之,即知不可抗逆,就用超然的智慧去坦然接受天命。

庄子是超脱三界之外的“神人”,阅他之说,可以提高我们的人生智慧,从多角度去思考人生,看待生命中的无常。但要如他一般超脱世俗,坦然自若的对待人生中的得失(在庄子心中没有得失),豁达的胸怀去容纳无可奈何,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很难抵达的思想境界。

有一个特别的实例,就能更好的论证“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庄子至乐》中写道:庄子的妻子死了,惠施前去悼唁,看到庄子正蹲坐着,边敲着盆子边高声歌唱。惠施对他的行为十分不解,就对他说:“你妻子和你生活多年,为你生儿育女,现在老而身死,你不哭也就算了,还要敲着盆子唱歌,这岂不太过分了吗?”庄子却说:“是其死也,我独何能无慨!人且偃言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命乎,故止也。”这是说,当她死的时候,我怎会不悲伤呢?可又一想,她原本就没有生命,不仅没有生命,而且也没有形体,不仅没有形体,而且也没有气息。在若有若无之间,变化而成气,气化而变成形,形变而成生命,现在又变化回到死。这样的变化就好像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一样。当她静息于天地之间时,我还啼哭,这样做是不合自然往复运行的道理的,所以我才停止了哭泣。

庄子对待生死反常人的思维,是我们很难理解和接受的。我们都知生死不可抗逆,但仍然贪恋、仍然惋惜,最亲的人去世无不悲痛万分。

对待庄子的人生智慧我们只能望而却步、望而兴叹,唯有不断精进修行,靠近他的智慧,与于益我们的人生。


凌寒独自开


首先在人间,我们要认识到,确实有许多事是无可奈何的,有秀才遇见兵式的降维打击,有繁忙都市人忠孝不能两全的辛酸,也有小人得志必猖狂的境遇,但庄子要告诉我们的恰是如何智慧地处理这些问题。面对这些一时无力解决,但又必须面对的现实,首要在战略上选择放下,在战术上选择适当的方案。换言之,潇洒地应对是大前提,要学会站在另一个角度想事情,正所谓,一个人是否真有智慧,就看在他脑中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理论。放松,放宽心,洒脱起来,内里实则蓄积力量,这样,一方面宽阔了心胸,另一方面锻炼自己更强大,如此几番下来,应对不顺眼的人和事就越发自如,德行自然增长,恰所谓厚德载物。庄子教我们想得开,看得远,心自由。


栀子咖啡cafe


庄子之所以评价一个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是因为人们通常“知其无可奈何”,却还要折腾,无法安之若命。

比如说,人世间最无可奈何的事情就是生死。一切相有生就有灭,大至宇宙,小至微尘,没有一法不在生灭之中,但人们偏偏就最爱在这“无可奈何”处折腾,妄想能有永恒。人类的所有劣根和烦恼,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贪生怕死。攫取财富者要为未来寻求更富足的生活,贪图权势者要为未来寻求有利的保障,其本质都是因为不愿意相信有生死。如果他们相信并且认命,就会知道财富和权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苦在争名夺利中,平添人世的纷扰。

能够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人,心是安静的,不随外境动摇,故说“德之至也”。能安住,不折腾,就是“德”。


边读边聊


臆解:

人是有自由意志的,可以正精进,以中庸之道(天道?)努力抗争, 但是结果无可奈何,结局不好甚至很不好,对于这种结局处境看做好像是命运一般,并且安心于当下的每一秒(入定?),这样才能有更美好的下一秒将来,能够这样做的话,才是最有德的。





有点料道


《庄子.人间世》的中心是讨论处世之道,不但表述了庄子所主张的处人与自处的人生态度,同时也揭示了庄子处世的哲学观点。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是说,善于调养心性的人,不受悲伤和欢乐情绪的影响,知道事情是命中注定和义不容辞的自己无法改变它,所以能泰然处之,这就是道德完美心表现。


易学与生态


这段话的真正意思应该是:一切随缘,不开的事当做命运安排好的,也就没什么不开心了。

庄子的洒脱就在于此。当然 ,这里有宿命论,不一定正确,但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这样的问,要是有一点点庄子这样的认识,我们就超脱了,庄子说这段话的时候是发自内心还是无奈呢?


I恕我直言I


《庄子·人间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解释 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 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童and毓


由于庄子的文章结构比较独特,变化万端,文章前后似乎没有什么关联 ,但是思想这条“纲”一直贯穿于文章之中,这就是庄子文章奇妙之处。因此,我认为要理解《庄子》经典句子的内涵 ,还是应对庄子《人间世》通读,才能体会其真正的含义。


走走看看253838728


大概意境是人生在世,知道世间生活的艰难,有些无法挽救,那就只好顺其自然,人生如此,生活如此,道法如此。


李尔勋1


真常应物,应物不迷。事来就主动去面对,不关心结果,事了则不留心,不被事所迷。常能如此,可谓有德,又叫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