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後花園”朱家角古鎮,小橋流水人家

朱家角有1700年的歷史,至今保留著上海開埠前的江南風光。

上海全華水彩藝術館

這是我國目前唯一專業收藏和展示當代國際國內水彩畫經典作品的水彩畫藝術館。由陳希旦老師親自擔綱主理。裡面很多都是陳希旦先生的作品,大多是以歐洲城市風景畫為主。全華水彩藝術館坐落在舒宅內,宅坐西朝東,三井三埭,除後埭是平房外,其餘均為樓房,房屋呈“目”字形。規模僅次於課植園。整體古色古香,紅燈籠高掛,現代畫作和整個建築相互交融。

全華水彩藝術館

課植園

課植園的主人馬維騏,字文卿,生於1853年,祖輩世代是鹽商,是朱家角鎮上最大的莊園式園林建築,故俗稱"馬家花園"。園名定為"課植",乃寓"課讀之餘,不忘耕植”之意。

園林位於古鎮西北部,佔地達96.7畝。其宏大的規模在當時整個上海都首屈一指。迎貴廳的地磚當時從西德進口,與當年南京總統府地磚一模一樣。望月樓、書城是園內最為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築,園中碑廊裡鑲嵌著明代四大才子唐、祝、文、周的詩詞信札等手跡石刻。

馬文卿較早接受西洋文化,設計結構和所用建築裝飾材料,很多都採用中西合璧的形式。這也是課植園最大的特色之一。課植園裡有很多很特別的景,陰陽廊、雙帛亭(就是由兩口井的亭子),百蝠亭,藏書樓和五老圖等等。

課植園

課植園

課植園

課植園

課植園

朱家角有36座石橋,9條街道沿河而建。

朱家角

朱家角

朱家角

沿河邊有一些飯店民宿,這樣看很美。

朱家角

朱家角

後來走到大清郵局,門票5元,沒有進去,外面拍照就算是打卡了。

大清郵局始建於清朝同治年間,是目前華東地區唯一留下的清朝郵局遺址。

朱家角

朱家角

接著走,後來走到了圓津禪院,由於時間原因也沒有進去

朱家角

朱家角

圓津禪院的後面是碼頭,可以在這裡乘船。

朱家角

朱家角

朱家角

古鎮還是保存的蠻好的,有些地方感覺還是原汁原味的。

朱家角

朱家角

放生橋和放生亭

放生橋是上海地區最長、最大、最高的五孔石拱橋,稱為“滬上第一橋”,石拱橋全長70.8米、高7.4米、寬5.8米,也是華東地區最大的五孔石拱橋。據說這與性潮和尚有關係。朱家角有句俗話:“走走放生橋,活到九十九歲不算老。”放生橋建好後,性潮和尚為了顯示佛門弟子慈悲為懷的心性,每逢農曆初一、十五都會組織僧人和香客到橋下舉行“水生動物”放生大會。四百多年來,已經成為了古鎮的一種習俗。

放生橋

放生橋

江南第一茶樓

江南第一茶樓位於北大街210號,朱家角居民有“吃早茶”的習慣。茶樓臨街傍水,環境優雅,也是其他茶樓沒有的優勢。茶客端上一杯清茶臨河而坐,既可欣賞放生橋上往來穿梭的行人,又可飽覽漕港河中槳聲帆影的風景,這種慵懶實在是一種生活享受。偶爾茶樓老闆還會請評彈藝人們登臺獻藝,絲竹管絃中更添小樓風韻。

涵大隆醬園

在北大街上。涵大隆醬園創建於1886年,現在牆上的店名仍是當年開業時寫的。涵大隆的玫瑰腐乳是曾經獲得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獎的。

朱家角美食

朱家角美食

朱家角美食

朱家角美食

扎肉、扎油蹄、肉粽,沿街叫賣的很多。我倆不太愛吃肥肉,感覺太油膩了,猶豫最後也沒嚐嚐。希望過來的蜂迷們吃到了告訴我味道哈!

朱家角美食

臭豆腐、蘿蔔絲餅也是特色哦!

朱家角美食

沿街挑擔子叫賣的水果,名叫烏梅。北方孩紙表示只吃過烏梅乾。味道很像葡萄,挺好吃。我買的時候20一盒,後來有的僅賣10元,大家注意三方比價哦!

朱家角美食

這個燒餅也很好吃,我們買的時候是剛出鍋的,很香很酥,推薦!甜、鹹、蔥香各種口味都有,很好吃。

個人認為朱家角的風光不亞於西塘,是值得一去的。只是西塘酒吧一條街夜晚燈火通明的夜晚,在朱家角怕是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