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大清真的打不赢吗?

众所周知,清末是我国屈辱历史的开始,特别是发生于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彻底打破了我国人“天朝上国”的自大心理,开始正视自己和当时世界主流的差距。

其实本次战争爆发前夕,清廷实力还是比日方强大的。

关于战舰。截至1980年,北洋海军拥有2000吨位以上战舰7艘,总吨位27000多吨;而日本海军仅拥有5艘二千吨位以上战舰,总吨位约为17000多吨。

关于兵力。北洋水师陆海军总兵力多达80余万人,日本陆海军加起来大约30万人。

但是最终却以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为结局。

接着,就是来自清朝政府的妥协,谈判,以及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了。

但是,就当是情况来讲。清政府就真的完全败于日本了吗,其实不然。整个《马关条约》的签订,完全就是清廷决策机构被打怕了的一意孤行。

在甲午战争期间,当时清朝军队和日本军队之间可以说是互有利弊,日军的海军几乎完虐了北洋舰队。但是日本的陆军却没有那么厉害了,当时有17万日军从陆地进攻清朝边境,不过伤亡数量达到了3万,也就是说将近20%。

甲午战争进行时期,当时的日本虽然占领了清朝一部分区域,不过都不是很重要的,比如辽东半岛,还有山东半岛,威海卫等沿海地区。整个大清的内陆基本上还是完好无损的,几乎没有伤及元气,所以这方面日本也是没有优势的。另外就是当时日本的经济其实很紧张,毕竟弹丸之国,国内的资源和经济都是有限的,当时的甲午战争几乎将日本的所有钱都给掏空了。

在甲午战争到末期时,当时日本国力相当的衰弱,甚至连基本的军队补给都无法维持。在这个时候,为了能够尽量拿下战争胜利,日军准备进攻山海关,决一死战,不过被伊藤博文否决了这个提议。这是因为当时真的没钱了,日军连每日三餐都保证不了,冒然进攻估计会惨败而归。

反观大清,当时和日军作战的是李鸿章,作战的士兵是淮军和北洋海军,其他的军队基本都没参与,而且军费也是李鸿章自己整的。假设当时李鸿章全军覆没的话,大清也不会完蛋,毕竟还有庞大的常备军和地方团练,另外还有国库可以支撑军费。所以到了后期,其实清军已经取得了优势,当时山东清军收复了牟平、文登等地,而辽东清军则收复宽甸、长甸、等地。

特别是湘军的牛庄之战更是说明了日军后劲不足,当时是以弱胜强,日军被重创,清军一路势如破竹。本来照着这种势头下去的话,几个月之内必然能够击溃日军,拿下战争的胜利。当时的清政府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积极动员各地的壮丁一起抗日。

如果当时能够继续打下去的话,清军不仅能赶走日本,说不定还能把朝鲜半岛和日本领土都给占领了。可惜当时的慈禧并没有考虑这些,慈禧考虑的是皇权的稳固,对于慈禧来说战争胜利与否不重要,民族存亡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权力要稳。而且当时慈禧正好要举办60大寿,不希望战争打扰雅兴,于是干脆就割地赔款,结束了这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