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问人:我功绩如何?有人说:不得人心,贪图富贵,离死不远啦

商鞅大家都很熟悉了,可以说是秦国崛起的头号功臣,在秦国实行变法,又亲率军队收复河西。秦国最后能够统一六国,这与商鞅的攻陷是分不开的。

商鞅在秦国担任国相的时候,制定的法律特别严酷,严酷到什么程度呢?

1、铲除“仁义和平善良孝悌”,国家才会强盛;

2、人人互相监视互相告密,国家才会强盛;

3、必须“弱民”、“愚民”,国家才能强盛。

这三条,无论是放在今天,还是放在2000年前,都是历史的反动。

有一次,一个名叫赵良的人托着关系求见商鞅,见了面之后,商鞅可能想向赵良炫耀自己的功绩,便问赵良:“我治理秦国,与五羖大夫百里奚比,谁更贤明?”

百里奚是谁啊,百里奚在秦国的时候辅佐秦穆公倡导文明教化,实行“重施于民”的政策,让人民得到更多的好处,并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统一了今甘肃、宁夏等地区,开始了秦国的崛起。

单从功绩上来说,商鞅与百里奚可以说难分高下。

赵良听着商鞅的话,便对商鞅说:“那我就直说了,但是我说了之后你不能杀我。”

商鞅说:“可以啊。”

赵良就说:“那五羖大夫,是楚国偏僻的乡下人,他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想当面去拜见却苦于没有路费,就把自己卖给秦国人,穿着粗布短衣给人家喂牛。秦穆公知道这件事后把他提拔起来,凌驾于万人之上,秦国没有人不满意。他出任秦相期间,向东讨伐过郑国,三次拥立晋国的国君,一次出兵救楚;他在秦国境内施行德化,巴国前来纳贡;他施德政于诸侯,四方少数民族前来朝见,由余听说后,不远万里赶来敲门投奔。五羖大夫出任秦相,劳累不坐车,酷暑炎热不打伞,走遍国中不用随从的车辆,不带武装防卫,他的功名永载史册,他的德行施教于后代。五羖大夫死时,秦国不论男女都痛哭流涕,连小孩子也不唱歌谣,正在舂米的人也因悲哀而不发出相应的呼声,这就是五羖大夫的德行啊。”

赵良先很狠夸一顿百里奚表里如一的德行,话锋一转就转到了商鞅的身上。

赵良又说:“如今您担任国相,是靠着国君的心腹宠臣景监。身为秦国国相不为百姓造福而大规模地营建宫阙,这就谈不上为国家建立功业了。惩治太子的师傅,用严刑酷法残害百姓,这是积累怨恨、聚积祸患啊。教化百姓比命令百姓更深入人心,百姓模仿君臣的行为比命令百姓更为迅速。如今您却违情背理地建立权威、变更法度,这不是对百姓施行教化啊。

您又在封地南面称君,天天用新法来逼迫秦国的贵族子弟。公子虔已经被逼得已经八年没有出门了,您又杀死祝欢,用黥刑处罚公孙贾。这几件事,你都没有做到以德服人,所以不得人心。

您一出门,后边就跟着数以十计的战车,车上都是顶盔贯甲、身强力壮、持矛操戟的贴身警卫,您离开这些警卫肯定不敢自己出门。

您还要贪图封地的富有,以独揽秦国的国政为宠幸,聚集百姓的怨恨,秦王一但去世,秦国想要您命的人还能少吗?您丧身的日子就会像抬起脚来那样迅速地到来。”

赵良这一番话可以说已经是说的不能再透彻了,但是商鞅却没有吧赵良的话听进去。所以在赵良说完这话五个月之后,商鞅就被秦王车裂了。

真是一语成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