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

十年烟雨999


首先要明白这句话的出处,它来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七章,原文如下: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句话具体的意思是什么呢?我尽量用最直白的话来翻译一下:

上善也就是最高等级的善,它就像是水一样,这水可以养万物(不管是植物动物又有哪个敢说自己不需要水的,走出来看看?),但是却不合任何人或者物来争名夺利,人都喜欢往高处走,而水却喜欢往低处流,所以它就处于所有人都看不起甚至看不到的地方(因为人都喜欢抬头往上看啊),所以这种风格就无限的近乎老子心目中的“道”了。

而在《道德经》第一章老子就说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说真正的大道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和描述的,而一旦能用语言描述的那就已经变味了,脱离道的本身了,而佛祖也说过“万法皆空”,这两位圣人的话合在一起就等于是告诉所有人——千万不要听别人说什么大道,那只不过是指着月亮的手指罢了,你若沉迷于此那就生了法执了。

那有人一定会问了,既然不能听别人说道,那我们又该如何修行呢?很简单,就学习水的这种精神啊,利益众生而无所住其心,这就近乎道家的圣人了,也是佛家八地以上的大菩萨才有的境界啊。

什么?这个境界你还觉得不够,你非要成佛或者飞仙才满足?那您哪里凉快哪里歇着去吧,偏执若此不走火入魔就不错了,还妄想开悟甚至大彻大悟?

而这句话也是道德经里面最常被应用的话之一,甚至就连儒家也都有所吸收并推崇,最深奥的《易经》乾卦第一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坤卦第一就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和上善若水这句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因此,大家无论是想要当圣人,做菩萨,还是得道成仙,都可以像“水”学习,放低姿态,利益众生,不争不夺,甘居下风,请相信我,必然会让你大有收获。


菩萨足下一瓣莲


上善若水这一观念出自老子,意为做人应该如水那般面对名利时不争不抢,拥有高尚的品格,一切随缘随遇而安,学会以淡然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人生路上的一切波浪曲折。

我想在你的身边,肯定又这样一类人,他们表面上看似愚钝,实际上是大智若愚;他们表面上吃亏,实际上是吃亏是福。这一类人,他们看淡红尘但并不是刻意的与红尘拉开距离,这一类人,他们甚至是你我身边的“老好人”,无论做什么都答应别人,也可能会成为被别人“欺负”的对象,但又恰好是这一类人,他们吃得了亏,知方圆,也拥有“上善若水”的精神。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上善若水”的精神品格并不单单形容那些德高望重的人,对于现在的年轻人,也应该多多学习老子说的这句话里面的含义精髓。道家的智慧总是一语中的,让你豁然开朗,这些话里面蕴藏着古代哲学的深广文化,告诉你如何提高情商,教会你做一个善良温柔、感恩谦卑但又充满智慧的人。

“上善若水”四个字看似简单,实际上深刻。现在的年轻人容易浮躁,但是,如若我们把这四个字里面的含义精髓用来指导我们的生活,你会发现,当你以善良的心态去感恩生活,你收获的,也是感恩;当你适时的以低头谦卑的心态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你收获的是一种虚怀若谷的精神,是一种获得别人称赞与敬仰的美德;当你以水的力量去悦纳生活中的一切波浪曲折,以水的力量和柔软去包容生活中的磕磕绊绊,你会发现,这些一切外表看似柔软,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力量,让你做人不卑不亢。

所以说,在这个迅疾发展的时代,我们能够以古代哲学们的观点来指导自己的生活,那么收获的不仅仅是对美的鉴赏,也能收获一种智慧。愿你我都能够做一个“上善若水”的人!


沈善书


“上善若水”,字面简单,但对于理解,很多人的解释都不尽相同。我觉得,要对原文做一个翻译,翻译的通顺了,才是真正愿意。今天呢,我翻译给朋友们看,请指教。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我的最新解释:最值得称赞的就是水,水对万物都有好处,却从不跟万物索取什么或者要求什么。这种心态和做法,是众人所不愿意自己这么想这么做的。可水呢恰恰因为这么想并这么做了,而得到长存和被万物所在乎,跟“道”一样长存不息。

老子为什么会说到水呢?因为第七章里,说到长存的问题,说到如何才能长生才能永久的问题,所以老子想起水来了,才拿水的属性进一步阐述。其实,只要大家看下去,第九章依然是在说这个问题,都是在告诉人们,要如何才可以平安和谐长久。我的解释,应该是当今世界上,最符合老子思想的,我完全可以这么吹牛的说。谁能按照我的思路去读《道德经》,谁就能窥视《道德经》的奥秘。

“上善若水”道理其实很简单的,但是真正懂的人,确实不多。我希望,从今以后,不仅是“上善若水”,包括整部《道德经》,人人都懂。打破古人曾经说的,研究《道德经》的人很多,真正读懂的人,没几个。【我是命理师陈一宏,汕头潮之阳人士,欢迎交流切磋关注】


命理师陈一宏


“上善若水”语出自《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它的意思就是: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帮助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让自己停留在人们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水是很接近“道”的。

那咱们先来说说,水都有什么特质呢?

有书君认为:水是无色透明的,最卑微也最不起眼,但一切生物都不能离开它而存活。

水以柔弱为品德,不与人争。随物就形,顺从引导,该流则流,当止则止。它默默地滋养着万物,却从来不求回报。


水,避高趋下是一种谦逊,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相济是一种能耐,海纳百川是一种胸怀,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洗涤污秽是一种奉献。

这不正近似于老子所说的“善”吗?“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真正怀有善心的人,总是能把自己放得很低,他们做了好事从来不希求回报;他们胸怀宽广,内心沉静安宁,知世故而不世故;他们仁慈友爱,真诚守信;他们语言平实,从不矫揉做作;他们管理人、事总是柔和有序,大公无私;他们做事量力而行,不好高骛远。他们总能在合适的时候做最合适的事情。

由老子的“上善若水”,我们也想到,善行是不分大小的。高尚的品德,更应该来源于生活中一点一滴爱心的积累。

忽然想到一个故事,有书君每次读起,都能流下感动的泪水,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那就是《一碗阳春面》。

故事发生在日本一家叫北海亭的面馆里。除夕夜,过了十点后便少有顾客。店老板正准备打烊,却来了三位不速之客。

他们是一个穿着不合时宜的妈妈,带着两个孩子,一个约十岁,另一个六岁左右。

那女子怯生生的问:三个人可以要一碗阳春面吗?两个孩子更是害羞地躲在妈妈身后,不敢言语。

店老板原本完全可以以要关门为理由拒绝他们。但善良的夫妻俩看出了他们的窘困,决定帮他们一把。

老板娘于是热情地把他们领到靠近暖气的二号桌旁,不但可以温暖他们的身体,更让人的内心也暖融融的。

掌勺的老板下面条时,不动声色地在一份中又加了半份一起煮,让母子吃得酣畅淋漓。

送客时,老板娘还送上热情洋溢的新年祝福,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美好,由此也更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第二年除夕夜,穿着旧衣服的女子又带着两个儿子来了,还是要一碗面条三人共享。老板照旧偷偷地给了一碗半的份量。

虽然对老板夫妻来说,半碗面的帮助实在是微不足道,他们也希望让母子每人吃上一碗,但他们更能设身处地的替他人着想,因此尽量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别人的自尊。

一碗小小的阳春面,给了穷困中的人生活的勇气和希望,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追求美好生活的种子。

随着面馆生意的兴隆,又迎来了第三个大年夜,夫妻俩从九点半开始就心神不宁,翘首以盼。

虽然面条价格已经涨价,但为了不让母子尴尬,他们故意把价格改回原样,还特地在二号桌放上“预约席”的牌子。

这一系列的举动,做得那么不着痕迹。相比社会上许多人做了好事就大肆宣扬,而不顾受助者心理感受的做法,老板夫妻这种关爱、同情、善良的品格,正如水一般,不张扬,却默默地滋润着他人的心田。

其实,他们的善因,也结下了善果。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一再装修,扩大经营。可他们却舍不得扔掉那张旧桌子,这对他们来说,应该寄托着一份美好的祝福。

接下来的除夕夜,老板夫妻哪怕生意再火爆,也要特地把那张桌子留给母子仨。但之后的十多年,却一直没能盼到这一家人。

又是一年除夕夜,正当老板夫妻和朋友们半是期望、半是失落的看着那张放着“预约席”牌子的二号桌时,母子仨来了。

原来,正因为他们的善举,让孩子们的梦想开了花,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特地过来道谢了。

这种温情,久久地温暖着读者的身心。有书君认为,这应该也是对“善"的一种极好的诠释吧。

善良,不是挂在嘴边的一丝虚假的微笑,不是言不由衷的话语,更不是一种廉价的卖弄行为。

它应该源自于内心,无关身份、地位,无关学识、经历,它如水般于无声处见真情,于无形处显挚爱。

善良的人,更懂得善待生命,热爱生活;善良的人,也一定会拥有更丰盈的人生。


作家梁晓声说:“善良不是刻意做给别人看的一件事,它是一件愉快并且自然而然的事,就像有时候,善良就是为了心安理得”。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让我们都试着以一颗感恩的心,以似水的柔情,对待周遭的人和事吧。

你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成全你自己。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这四个字是中国最高的道德标准。

没有人能够理解得深,只不过人云亦云,我也是。

越有争议的,越为深奥。

1 出自老子《道德经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几於:几乎于,接近于。

无尤:没有忧怨怒怼。

其中还有个故事《孔子问礼》,

孔子适周问学于老子,

临别,老子有话说,你要学习水之大德啊!

孔子像个小学生,为啥呢?

老子说,水利万物而不争,至谦至柔,攻坚克强,无所不能,这就是所说的,不言之教,无为之益。

2 从孔子问礼的故事中,老子还进行了解释,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

“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

老子强调水利万物,不争!

水利万物,不争不言,可贵。

若人也无争,效法水德,则安享太平,无忧无虑。

老子强调水利万物为善,不争为上善!

水,利万物,施不求报,为善。

水,因势利导,顺势而流,不冲撞,不停滞,无为而应万变,无所争,水之性,为上善。

所以,老子说这句话是为了,

提倡万事万物皆有其道(事物内在规律,本源),顺道而行,无为而作。

“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

“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

可见,老子所说的上善,不仅仅是善,还有道,是最高的境界与道德,利物不言,顺势不争,弱强皆能,无为应万变。效法自然,依道而为。

这与老子的主张“无为而治,不言而教,不与人争”是一致的。

显然老子在教导孔子,不为更重要。

孔子游历各国,说敎布道,施政谋策,做得太多了。

“有为”不能过度,物及必反,“无为”之下“有所为”。

3 千百年后,这句话仍有深远的意义。

为善,为人之根本。

孟子提倡,“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利于他人,与人为便,不张扬,不图报,发自内心,这是基本的道德。

孔子认为,“无伐善,无施劳。”

不炫耀,不争名,不为利,这是为人的善性,本性。

此外,还有更深的一层。

顺道而为!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人只能顺应规律,而无法改变规律,顺应而有所作为!

庄子《疱丁解牛》有这样一段话,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异曲同工而已。


一绿浮芳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两句经常互助互用,具体到上善若水是老子道德经里的一句话,它的大意是水至善至柔,利万物生长,滋养万物,而不争功德。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无私奉献,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若水,提高到一定高度,与道德相提並论。我们常说“积善为德”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的祖先,古人类依水而居,发展出黄河文明。(居善地)人与人之间,纯真的友情,如同洁净的水一样,清彻如明镜。(心善渊)

人与人的行为以义为重,而与人为善。(与善仁)言语之间互尊互敬,用信义来交往,不求名利之争。(言善信)治国理政也应该是无私无欲,无欲则刚。(政善治)说到治国安邦理念上应该抛弃私心杂念,抛弃追求名利之心境,方能真正为人民服务,而不求私利。(事善能)只要心存人民利益,而不是争权夺利,中飽私囊,就能把握时机,一呼百应。(动善时)所以这样的人才为大丈夫,时刻将百姓冷暖放心上。

我们时常讲德,德行天下,做人先立德。大人物有大人物的德行,君子有仁德,习武者讲武德,从艺者讲艺德,而对于无良之人,老百姓常说,此人没德了。

善莫大焉,积德行善。一般人们常说,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虚怀若谷,宁静致远,淡泊明志!

这是我对老子,上善若水的理解,有不妥之处,欢迎诸位朋友参与讨论!


用户5894663192


“上善若水”,最完美的德行就是像水一样。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水的优秀品德有: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相济是一种能力,海纳百川是一种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洗涤污淖是一种奉献。水的品行说不完,它始终为人类服务。

这里的水是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这句话还可以理解为: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圣人的德行就是这样。我们应该像圣人学习。

上善若水”是《老子》中的话,原文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U第四声)故几于道。”

这个成语说的是个人修养方面的要求,和“厚德载物”、“大爱无疆”,等等,都是圣贤对人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诲。这也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美德!


明德尚行


(原创)“上善若水”,是《老子》主张的道是清静无为,无为而有治的思想阐述。


水没有固定的形态,它有千变万化样貌,随欲而安的个性。随心所欲呈现出人们需要的、喜爱的形状。鱼儿在水中嬉戏,水不曾抵抗只是微微荡漾。像宠爱孩子的母亲温和慈爱。水柔顺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执着的心。九曲十八弯的路程,没有拦住它的脚步;百折不回的坚定,伴着它一路前行。


水滴石穿是毅力的象征。一滴水固然渺小,但不知疲惫的日积月累水滴亦能穿石,渺小的物体时间的积聚形成无限的力量。让人唏嘘不易。正如荀子所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避高趋下是一种谦逊。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高而志远,水低则谦逊。为人处世低头不是软弱,低头是大智若愚的韬光养晦;低头是修炼自己的黄金法则;低头是容纳世界的宽广胸襟。教你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当你昂首阔步时不妨低头看路;当你事业巅峰时戒骄戒躁不忘初衷。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点;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

李白有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煜有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药行天下7


楚文化有非常浓烈的“贵水”特质。

1993年10月,湖北荆门郭店出土了一批重要的楚简,其中有一篇特别重要的文献,叫《太一生水》,简述了楚国人神话中的世界观。

这篇文献中,楚国人认为太一是万物的本源,太一成水,水反辅太一,而后生成天地、神明、阴阳、四时,太一和水先于天地而存在,强调了水在万物中的重要作用。这和古希腊哲学最开始的探讨有非常相似的点,很多哲学史上的第一人——米利都的泰勒斯就认为万物的本质是水。

在这种宗教思想之下,有学者认为道家思想的很多特点来自于对水的观察,从水的性状归纳出水所拥有的美德,进而推广为“道”。

比如,李零教授以“人往低处走”作为他帛书本《老子》注解的题目,这无疑来自“水往低处流”。水的特质是去了什么容器就呈现出什么形状,哪里地势低、有空缺就流向哪里,原始道家或许就是从水的这一特质里领悟出了“顺应自然规律”“清静无为”“不争”的大道。


有趣的是,现如今我们能找到的最早的《老子》,恰也出土于郭店,文献之间的关系不言自明。

“上善若水”,在这样的理论框架下,自然可以理解成水是一切美德的最高标准了。


夜小紫


老子《道德经》里的上善若水,大德象水一样。结合水的几个性质说明一下:

一、水透明,无色无味。最高的德象水那样,干干净净,无色无味,能综合任何物质。

二、水润物细无声。德行之处,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

三、水柔弱,随物就形。做人的最高境界是无我。

还有,很多。水低为海,人低为王。